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肺癌脑转移不同放射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176例有病理学证实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分为4组:单纯全脑放疗组(WBRT)、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外科(WBRT+SRS),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WBRT+SRT)。SRS治疗组,单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8Gy~20Gy,总剂量20Gy~32Gy;SRT治疗组,单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2Gy~5Gy,总剂量25Gy~60Gy;WBRT组,1.8Gy~2Gy/次,总剂量30Gy~40Gy。[结果]4组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7.1%、87.7%、86.5%、78%;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0、11.0、11.5、10.0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33、8.33、9.33、7.67个月;颅脑无新病灶生存期分别为4.11、8.57、9.03、6.12个月。单纯全脑放疗组死于脑转移的占57.6%,较其他3组高。而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组的晚期放射反应的发生率为12.2%,较其它组高。[结论]肺癌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是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多发脑转移,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WBRT+SRT)在提高生存率以及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全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单纯全脑照射20例(WBI组),单纯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9例(SRI组),X线立体定向放射加全脑放射治疗39例(SRT+WBI组)。WBI组和SRT+WBI组全脑放疗总剂量均为30-40Gy/2-4周。SRT组和SRT+WBI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每次剂量为4.5-7.5Gy,每周3次,总剂量21-42Gy。结果 局部控制率、局部复发率和因脑转移所致率,WBI组分别为65.0%、25.0%和52.9%;SRT组分别为94.7%、5.3%和116.7%;SRT+WBI组分别为89.75、0和8.7%。WBI组与其它2组比较,局部控制率、局部复发率和因脑转移所致死亡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在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局复发率方面优于全脑放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X线立体定向不同分次剂量放射治疗脑胶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对78例脑胶质细胞瘤患者,进行不同分次剂量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随机分为A、B、C三组,各组26例。A组分次剂量3.0Gy/次,5次/周,肿瘤总量DT45.0-50.0Gy;B组分次剂量5.0Gy/次,(3-4)次/周,肿瘤总量DT40.0Gy;C组分次剂量8.0Gy,2次/周,肿瘤总量DT32.0Gy。三组均采用非共面弧形旋转照射或固定野多野照射。另选一组为D组,常规放射治疗的患者共28例,肿瘤总量DT60.0Gy。结果:A、B、C、D组有效率分别为86.3%、83.3%、82.2%和73.2%,各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3年生存率A、B、C、D组分别是92.3%、93.7%、77.9%、69.0%,84.5%、83.7%、57.8%、66.9%和80.0%、78.2%、41.7%、56.8%。A组与C组间生存率比较,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次剂量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等分次剂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多发脑转移瘤的疗效。方法 在 4种预后因素(年龄、治疗前卡氏评分、有无其他部位转移及转移灶数目 )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 ,配对选择两组病例。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常规放射治疗组 (研究组 )和常规放射治疗组 (对照组 )各 53例。在研究组中 ,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采用单次照射 40例 ,分次照射 1 3例 ;单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为 2 0Gy,分次照射剂量为 4~ 1 2Gy/次 ,2次 /周 ,总剂量为 1 5~ 30Gy。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束后即开始全脑放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全脑照射 30~ 40Gy,3~ 4周。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 1 .6、6 .7个月 (P <0 .0 5) ;1年生存率分别为 44 .3 %、1 7.1 % (P <0 .0 1 ) ;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0 .9%、1 3 .2 % (P <0 .0 5) ;治疗后 1个月卡氏评分增加者分别占 69.8%、30 .2 % (P <0 .0 1 ) ;治疗后 3个月影像学上的有效率分别为 82 .0 %、55 .0 % (P <0 .0 1 )。在死因分析中 ,研究组死于脑转移的占2 3 .3 % ,比对照组的 51 .0 %低 (P <0 .0 5)。两组病例放射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结论 对于多发脑转移瘤 ,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常规放射疗在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均优于单纯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多西紫杉醇同期化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40例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总剂量66—70Gy/33—35次,6—7周完成。B组44例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多西紫杉醇同期化疗。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7.9%和80.5%,其中CR率分别为7.9%和29.3%,P〈0.05。两组1、2年生存率分别65.7%vs80.5%和39.5%vs53.7%(P〉0.05)。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0.5个月,B组患者为19.5个月。两组患者早期放射反应主要为Ⅰ—Ⅱ级放射性食道炎和骨髓抑制,后期放射反应主要为Ⅰ-Ⅱ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两组接近。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多西紫杉醇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优于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6.
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目的:对比研究全程加速超分割(CAHF)和后程加速超分割(LCAF)放射治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并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方法:对101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其中49例进入CAHF组,52例进入LCAF组。CAHF组治疗开始1.5Gy/次,2次/d,5d/周,照射39Gy,26分次后缩野继续上述方式治疗。总量66Gy,44次,4.3周完成,LCAF组开始为常规分割1.8Gy/次,1次/d,5d/周,照射至41.4Gy,23分次缩野改为1.5Gy/次,2次/d;2次照射相隔≥6h,5d/周,总剂量68.4Gy,41分次,6.4周完成。结果:1、2、3、4、5年局部控制率CAHF组分别为85.9%、83.1%,72.6%,72.6%,72.6%,LCAF组分别为81.3%,69.6%,67.1%,67.1%,67.1%,2个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37,CAHF组中位复发时间为10.0个月,LCAF组分别为82.4%、58.8%、49.0%、49.0%、39.2%、个无显著性意义(P=0.46)。1、2、3、4、5年无瘤生存率CAHF组分别为64.8%、51.4%、35.8%、35.8%、35.8%,LCAF组分别为66.0%、53.9%、51.8%、51.8%、41.5%,2个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34)。2个组晚期放射反应主要为放射性食管狭窄和肺纤维化。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前病灶累及全周和疗后病灶退缩情况是影响食管癌局部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疗前病灶累及全周,疗后病灶退缩情况、T分期和年龄是影响食管癌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AHF组和LCAF组远期疗效及晚期放射损伤相似;病灶累及全周和疗后肿瘤退缩情况是影响局部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子,病灶累及全周,年龄,T分期和疗后肿瘤退缩情况是影响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7.
放疗后残存、复发鼻咽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对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局部残存。区域复发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和毒副作用。方法 对33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局部残存,区域复发的患者,应用大恒公司生产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6MVX线,60%-90%为参考剂量曲线,肿瘤边缘分次剂量为3-8Gy(中位数:6Gy),间隔1-2天,总剂量为12-48Gy(中位数:31Gy)/3-13次(中位数:6或次),靶体积为4.2-45.0cm^3(中位数:18.7cm^3)。患者分为3个组;A组11例为首程根治性放射治疗后6个月内经鼻咽镜,CT或MRI检查发现仍有较大肿块残存;B组组13例为首程根治性放射治疗后6个月以上区域复发者;C组9例为根治性放射治疗后复发行二程放射治疗后6个月以上再次复发者。结果 全部33例患者CR为54.5%,PR为33.3%,NC为12.1%。A组CR为63.6%,PR为36.4%,NC为0,B组CR为61.5%,PR为23.1%,NC为15.4%。C组CR为33.3%,PR为44.4%,NC为22.2%,A,B,C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2.7%,32.3%,33.3%。鼻咽部大出血的发生率为12.1%(4/33)。结论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局部残存。区域复发,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推量治疗或单一治疗是1种有效的方法。鼻咽部大出血是其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176例由病理学证实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分为4组:单纯全脑放疗(WBRT)组、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外科(WBRT SRS)组、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组、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WBRT SRT)组.SRS治疗单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8~20Gy,总剂量20~32Gy;SRT治疗单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2~5Gy,总剂量25~60Gy;WBRT1.8~2Gy/次,总剂量30~40Gy.结果四组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7.0%、87.7%、86.5%和78.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0,11.0,11.5和10.0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33,8.33,9.33和7.67个月;颅脑无新病灶生存期分别为4.11,8.57,9.03和6.12个月.在死因分析中,WBRT组死于脑转移的比率为57.6%,较其他三组高.而WBRT SRS组的晚期放射反应的发生率为12.2%,较其他组高.结论肺癌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是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失败后再行挽救性全脑照射或立体定向放疗.对于多发脑转移,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WBRT SRT)在提高生存率以及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1例颅内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单纯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每次剂量2.5—5Gy,总量35—52.5Gy,等效常规分割剂量50~62.4Gy。结果:症状消失22例,症状缓解8例,总有效率96,8%(30/31);病变消失8例,缩小2l例,无1例出现脑血管意外,亦无视神经、面神经、脑干损伤及放射性脑坏死发生,垂体瘤患者无1例激素水平低下。结论: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良性病变安全有效。有利于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全脑放疗后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对KPS>60分的52例全脑放疗后的肺癌脑转移(病灶数目少于4个)患者给予分次立体放射治疗,单次靶区周边剂量为3~5Gy,总剂量为15~25Gy,分3~5次完成,50%等剂量曲线包绕PTV.[结果]截至2011年12月,46例患者死亡.自再次放疗开始算起,全组中位生存期为10.7个月(95%CI为8.5~12.9),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28.4%和7.2%.全组临床症状缓解率为73.1%,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0.4%.仅1例患者出现放射性脑坏死.[结论]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用于全脑放疗后疾病进展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安全性较好,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一般难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随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胶质瘤的治疗趋向于手术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本文探讨脑胶质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从1995年6月到1998年12月,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方法共治疗脑胶质瘤患者389例,其中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方法治疗151例,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etionated stereotatic radiotherapy,FSRT)方法治疗238例。SRS组单次周边剂量20—30Gy,靶点1—6个,平均2.48个,照射弧5—21个,平均8.45个;FSRT组每13或隔13照射,每次周边剂量8—12Gy,共照射2—5次,靶点1—6个,平均2.53个,照射弧6-20个,平均8.25个。结果:治疗结束后3个月,SRS组完全缓解21例(13.9%),部分缓解69例(45.7%),稳定26例(17.2%),进展35例(23.2%),总有效率为76.8%;FSRT组完全缓解47例(19.7%),部分缓解114例(47.9%),稳定49例(20.6%),进展28例(11.8%),总有效率为88.2%,两组差别有显著性(P=0.020)。全部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4.3%、29.3%、16.5%;SRS组和FSRT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3%、26.5%、11.9%和55.5%、31.1%、19.3%,两组差别没有显著性意义(P=0.1417);放射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脑水肿,SRS组较FSRT组为重(P=0.027)。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脑胶质瘤有较好的疗效。FSRT与SRS相比,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Kaposi’s肉瘤(KS)放射治疗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26例Kaposi’s肉瘤患者共有66个照射野,按总剂量不同分为三组,〈40Gy组,40Gy-45Gy组,46Gy-52Gy组。采用加速器x线,电子线或混合射线常规分割照射,每周5次,每次2Gy。结果:本组66个照射野总的客观缓解率(CR+PR)66.7%,其中〈40Gy组为41.7%,40DGy-45Gy组为81.8%,46Gy-52Gy组为80.6%。40Gy~45Gy组与46Gy-52Gy组疗效优于〈40Gy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皮炎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重,〈40Gy组Ⅲ°~Ⅳ°放射性皮炎发生率8.3%,40Gy~45Gy组为27.3%,46Gy-52Gy组为77.4%,46Gy~52Gy组Ⅲ°~Ⅳ°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明显高于40Gy~45Gy和〈40Gy组(P〈0.001),但皮损局部消炎处理后基本可痊愈。26例患者5例KS患者死于其他疾病,1例患者死于皮肤及肺部感染,其余20例患者带瘤存活。结论:Kaposi’s肉瘤是一种放射治疗敏感的恶性肿瘤,常规分割照射剂量40Gy-52Gy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局部晚期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更改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对肿瘤局部控制以及直肠、膀胱等危及器官放射性不良反应的影响,探讨该治疗模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50例采用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同期化疗的IIA2A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外照射总处方剂量:盆腔转移淋巴结(PGTVnd)60.2Gy2.15Gy/次;宫颈原发病灶(PGTV)54.04Gy,1.93Gy/次,共28次;盆腔淋巴结引流区(PTV)50.12Gy,1.79Gy/次,共28次;每天1次,每周5次。随机抽取25例患者(B组)外照射15次后重新进行CT定位、勾画靶区和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另外25例患者(A组)放射治疗外照射放射治疗计划不做调整。放射治疗期间予顺铂单药每周35ⅣA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外照射总处方剂量:盆腔转移淋巴结(PGTVnd)60.2Gy2.15Gy/次;宫颈原发病灶(PGTV)54.04Gy,1.93Gy/次,共28次;盆腔淋巴结引流区(PTV)50.12Gy,1.79Gy/次,共28次;每天1次,每周5次。随机抽取25例患者(B组)外照射15次后重新进行CT定位、勾画靶区和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另外25例患者(A组)放射治疗外照射放射治疗计划不做调整。放射治疗期间予顺铂单药每周3540mg/m2,共6周。放射治疗外照射15次后行腔内后装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结束时、放射治疗结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评价两组患者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率、直肠、膀胱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放射治疗。A组和B组患者放射治疗结束、放射治疗结束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盆腔肿瘤局部控制率(CR+PR)分别为100%、100%、100%、100%和100%、100%、96%、96%(2=0.109,P>0.05)。治疗期间,A组有6例患者出现2级放射性直肠反应,2例患者出现3级放射性直肠炎反应;B组有3例患者出现2级放射性直肠反应,1例患者出现3级放射性直肠反应。两组患者均无2级急性放射性膀胱反应发生(2=1.082,P>0.05)。放射治疗结束12个月时,A组共有8例出现晚期放射损伤,其中7例为放射性直肠炎,1例为2级放射性膀胱炎;B组有3例出现晚期放射损伤,均为放射性直肠炎,(2=5.16,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适时调整放射治疗计划,可减轻危险器官直肠、膀胱的晚期放射损伤,但不降低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并结合文献分析.方法:130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行放射治疗,分全脑照射组(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WB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外科组(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全脑照射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外科组(WBRT SRS).全脑照射1.8Gy-2Gy/次,总剂量30-40/15-20天,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外科边缘剂量8Gy-22Gy,单次或分次完成;全脑照射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外科治疗组,先WBRT2Gy-2.2Gy/次,总剂量30Gy-44Cy/3-4周,之后SRS治疗,单次靶区边缘剂量8Gy-12Gy.结果:三组病例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9.9%,81.6%和85%,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个月,11个月及12.3个月.结论:对于肺癌脑转移,SRS及WBRT SRS治疗在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上明显优于WBR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剂量并观察长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480例食管癌病人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80例,采用6MVX线外照射,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A组),1次,d,2.0Gy/次,5次/wk,总剂量68—70Gy:超分割放射治疗组(B、C、D、E、F组)在前2/3疗程常规放疗40Gy,后1,3疗程改用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2次/d,每次分别为1.2Cy、1.3Gy、1.4Gy、1.5Gy、1.6Gy,间隔≥6h,5d/wk,总剂量68—70Gy。结果A、B、C、D、E、F组5a生存率分别为11.3%、16.3%、25.6%、30.0%、27.5%和26.3%(x^2=0.84、5.10、8.59、6.76、5.91);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0.0%、41.3%、45.0%、47.5%、53.8%和50.0%(x^2=2.21、3.84、5.16、9.27、6.67)。其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及气管炎的发生超分割组明显于常规组。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提高了病人的长期生存率,单次剂量为1.3Gy-1.5Cy,总剂量为68—70Gy时急性反应病人能耐受,并未增加晚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Ⅳ期肺癌147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采用3D—CRLT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147例,分为5组:单纯肺转移46例;单纯脑转移26例;单纯肝转移11例;单纯其他脏器转移17例;多脏器转移47例。治疗部分或全部影像学上明确显示的病灶,共设298个靶区,DT30Gy-66Gy,中位分割剂量4Gy(2Gy-7Gy),周剂量10Gy-16Gy。结果 总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30.4%、7.1%、3.8%,中住生存时间8个月。单纯肺、脑、肝、其他、多脏器转移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月、10月、3月、7月、6月。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肝炎的发生率分剐为10.5%、4.0%。结论 除肺癌肝转移外,利用3D—CR-T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放射反应低。肺癌肝转移患者不宜单纯采用3D-CRT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非小细胞肺癌同时脑转移时的最佳治疗方法,将120倒非小细胞肺癌同时脑转移患者随机分入先化疗后放疗组(A组)、化放疗同时进行组(B组)和先放疗后化疗组(C组)。3组放疗方法和化疗方案相同,在治疗的同时给予20%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结果示,A、B、C 3个组中位生存期分别是9.5个月、14.5个月和10个月,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是,A组为42.98%、8.36%和0.00%;B组为67.43%、15.17%和3.12%;C组为40.75%、6.03%和0.00%(B与A,χ^2=5.11,P=0.024;B与C,χ^2=5.62,P=0.019),A、B、C3组胸部病灶中位控制时间分别是11个月、16个月和10.5个月,1、2、3年胸部病灶累计局控率A组为45.17%、21.86%和0.00%;B组为65.69%、32.74%和7.32%;C组为41.22%、20.46%和0.00%(B与A,χ^2=4.14,P=0.042;B与C,χ^2=4.33,P=0.037)。A、B、C3组脑部病灶中位控制时间分别是12个月、15个月和13个月,1、2、3年脑部病灶累计局控率A组为50.00%、24.78%和0.00%;B组为61.71%、29.54%和6.14%;C组为51.12%、24.17%和0.00%,3组两两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意义。化放疗同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同时合并脑转移,能显著提高胸部病灶的局部控制时间,从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1973~1989年间Lahey Clinic放疗科共收治前列腺癌499例,我们对病理诊断为腺癌、放射治疗剂量在64Gy以上的416例进行了分析。A_2及B期根治性放射治疗疗效与前列腺根治术相似,5年,10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及87%。5年,10年无瘤生存率:A_2期分别为90%及90%,B期为69%和52%;C期5年局部控制率为81%,5,10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7%和32%。说明高剂量放射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仍可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部分病人可长期生存。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地转移。放疗量<70Gy或≥70Gy时,放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区别。总的并发症为5.5%。  相似文献   

19.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75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食管癌的疗效及放射治疗反应。方法采用3DCRT方法治疗食管癌75例(3DCRT组,2.5~3.0Gy/次,1次/d,共20~22次,总剂量60Gy,25—30d),与同期行常规放射治疗的75例食管癌(cF组,2.0Gy/次,5次/周,64~68Gy,44~48d)进行比较。结果CF组和3DCRT组l,2,3,4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5.6%,41.8%,32.9%,24.9%,和72.6%,63.6%,50.1%,43.1%(P=0.011)。CF组和3DCRT组放射治疗后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48.7%,41.5%,30.5%,21.8%,和63.2%,52.2%,44.1%,38.7%,(P=0.027)。3DCRT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CF组高(P=0.003),血液系统及全身反应3DCRT组较CF组轻(P=0.007,P=0.021)。结论3DCRT能明显改善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近期放射反应及远期放射损伤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20.
82例脑胶质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对于脑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RT治疗82例脑胶质瘤,其中初治63例,复治1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中位照射剂量46Gy,中位随访期为25个月(12-36个月)。结果全组局部病灶控制率为68.3%(56/82),中位生存期(MST)为12.5个月。初治和复治者MST分别为19.5和9.5个月。1年生存率为58.5%(48/82)。结论SRT可有效控制局部病灶,可作为瘤体较小、边界较清楚胶质瘤的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