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观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加甲泼尼龙治疗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神经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CIDP病人随机分2组。结论:免疫球蛋白加甲泼尼治疗CIDP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与常规剂量地塞米松在治疗重度颅脑外伤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重度颅脑外伤病人81例,男性65例,女性16例;年龄37±s17a,分为甲泼尼龙治疗组及地塞米松对照组,伤后6h内治疗组给予甲泼尼龙30mg/(kg·d)×1d,随后10mg/(kg·d)×3d,以后7d逐渐减量至停药。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地塞米松20~40mg/d[1]×5d,以后2wk内逐步停药。结果:治疗组死亡率19%,对照组死亡率42%(P<0.05),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重度颅脑外伤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难治性肌病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9±s13a;病程2.3±1.9a),其中重症肌无力34例,多发性肌炎6例。甲泼尼龙1g或儿童用20mg/(kg·d)溶于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qd×3d,无效者每间隔1wk重复1-2次。结果缓解32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可在监视下选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藻酸双酯钠(PSS)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并与丹参或山莨菪碱加维生素K1作比较。方法:A组56例(男性44例,女性12例;年龄33±s13a)用PSS,0.1g。B组54例(男性41例,女性13例;年龄32±11a)用复方丹参20mL。C组54例(男性43例,女性11例,年龄29±13a)用氢溴酸山莨菪碱40mg加维生素K130mg。3组药物均分别溶于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汪  相似文献   

5.
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和多发性肌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难治性肌病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29±s13a;病程2.3±1.9a),其中重症肌无34例,多发性肌炎6例。甲泼尼龙1g或儿童用20mg/(kg.d)溶于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qd×3d,无效每间隔1wk重复1-2次,结果缓解32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用效率95%。可在监视下选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合并常用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男性25例,女性7例;年龄42±s14a),HGF120-160mg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加常用综合疗法。对照组28例(男性26例,女性2例;年龄45±12a),用常用综合疗法(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10%氯化钾注射液5mL,维生素C注射液3g混合静脉滴注,肝病用15-氨基酸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2mo。结果:HGF治疗组对改善症状,体征,降低胆红素,提高白、球蛋白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病死率(38%),显著低于对照组(68%)。结论:HGF合并常用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上颌窦内灌注环丙沙星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疗效。方法:上颌窦灌注给药,治疗组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32±s9a),用环丙沙星10mL(20mg),隔3d1次,×5次;对照组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2±10a),用庆大霉素1mL(4万U),隔3d1次,连续5次。结果:总显效率分别为97%和8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颌窦内灌注环丙沙星治疗上颌窦炎途径好、疗效高、疗程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重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重型脑梗死32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59±s123),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1,6-二磷酸果糖5g,溶于注射用水50mL中静脉滴注,bid~qid,连用5~7d;并与对照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58±11a)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FDP组的显效率分别是56%和81%,总有效率分别是72%和94%。结论:FDP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毒副作用,说明该药对脑梗死急性期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6—二磷酸果糖治疗重型脑梗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重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重型脑梗死32例(男性21例,女性11例,年龄59±s12a),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1,6-二磷酸果糖5g,溶于注射用水50mL中静脉滴注,bid ̄qid,连用5 ̄7d;并对对照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58±11a)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FDP组的显效率分别是56%和81%,总有效率分别产72%和94%。结论:F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与常规剂量地塞主松在治疗重度颅脑外伤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重度颅脑外伤病人81例,男性65例,女性16例,年龄37±s17a,分为甲泼尼龙治疗组及地塞米松对照组,伤后6h内治疗组给予甲泼尼龙30mg/(kg.d)×1d,随后10mg/(kg.d)×3d,以后7d逐渐减量至停药,对照组给予规剂量地塞米松20~40mg/d×5d,以后2wk内逐步停药,结果:治疗组死亡率19%,对  相似文献   

11.
孟杰  肖航 《安徽医药》2017,21(4):738-740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联合甲强龙鞘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舒芬太尼复合甲强龙组(MS组)鞘内注射舒芬太尼5 μg复合甲强龙10 mg混合液5 mL,甲强龙组(M组)鞘内注射甲强龙10 mg/5 mL,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1、2、4、12周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以及爆发痛的补救镇痛药物用量,并记录两组病人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病人治疗后1、2、4、12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降低,睡眠质量评分升高(P<0.05);与M组比较,MS组病人治疗后4、12周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睡眠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MS组病人治疗后1、2、4、12周补救药物用量明显小于M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甲强龙鞘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长期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 目的:探索静脉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血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将92例ITP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予甲强龙治疗,观察组(46例)患者予甲强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及患儿血细胞计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9.13%较对照组73.91%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儿经治疗血小板计数(122.45±12.63)×109/L较治疗前(12.04±1.50)×109/L和对照组(71.54±7.34)×109/L均有明显增加(P<0.05)。患儿主要不良反应为柯兴式面容、高血压、高血糖、恶心、头痛等,两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17.39%(P<0.05)。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ITP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治疗过程中使用丙种球蛋白进行冲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腹型HSP患儿随机分为甲泼尼龙组28例和丙种球蛋白组24例。甲泼尼龙组患儿采用甲泼尼龙和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丙种球蛋白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丙种球蛋白组患儿皮疹完全消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血便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甲泼尼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种球蛋白组的有效率为92.86%,高于甲泼尼龙组的8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3个月和6个月,甲泼尼龙组患儿的复发率均高于丙种球蛋白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泼尼龙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高于丙种球蛋白组(3.57%)。结论: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腹型HSP有较好的效果,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强博  王祝娟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42(10):2053-2056
目的 研究甲泼尼龙分别联合环磷酰胺与他克莫司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在榆林市第二医院就诊的8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甲泼尼龙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环磷酰胺治疗,剂量为0.5 g/m2,不超过9 g,1次/2周;观察组患者给予他克莫司胶囊治疗,诱导期初始剂量为4 mg/d,2次/d,间隔12 h,餐后2 h服用,监测血药谷浓度,维持在5~8 ng/mL,连续治疗4~8周后,维持期剂量保持2 mg/d,血药谷浓度维持在2~5 ng/m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24 h尿蛋白量、血清抗核抗体(ANA)阳性率、血清肌酐(SCr)、红斑狼疮活动指数评分(SLEDAI)均降低,补体C3水平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95%(P<0.05)。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研究设计方案,将80例应激性溃疡新生儿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给予奥美拉唑胃管注入,0.6 mg/kg,1次/日,连续使用5 d。对照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胃管注入,0.4 mg去甲肾上腺素加入生理盐水10 mL,每6 h 1次,连续使用5 d。两组均维持治疗直至胃回抽物不再有咖啡样液体或鲜红色的液体后,然后再行治疗1 d。疗效及安全性的评定采用总有效率、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胃液pH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胃液pH为6.76±1.25,对照组为5.51±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奥美拉唑胃管注入治疗新生儿应激性溃疡疗效优于去甲肾上腺素,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曾令丽  蒋艳  朱元璐 《安徽医药》2017,21(2):324-326
目的 探索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甲强龙)冲击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ITP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甲强龙治疗,观察组(46例)给予甲强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89.13%)较对照组(73.91%)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3,P<0.0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小板计数(122.45±12.63)×109·L-1较治疗前(12.04±1.50)×109·L-1和对照组同期(71.54±7.34)×109·L-1均有明显增加(P<0.05).患儿主要不良反应为柯兴综合征面容、高血压、高血糖、恶心、头痛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4.35%)明显低于对照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ITP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胸腔穿刺引流联合岩舒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袁亚军 《中国药房》2007,18(24):1891-1892
目的:观察胸腔穿刺引流联合岩舒注射液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5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6例,胸腔内置管排尽胸水后,治疗组予岩舒注射液20mL以0.9%氯化钠注射液20mL稀释后注入胸腔治疗;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20mL+顺铂40mg.m-2胸腔内注入。2组均每隔2~3d依据胸水情况治疗1次,共4~6次,观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6.9%,对照组为53.9%,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组为65.4%,对照组为50%,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除2例轻度发热、1例轻度胸痛外,其余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腔穿刺引流联合胸腔灌注岩舒注射液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苦黄颗粒与注射液治疗急、慢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92例病毒性肝炎病人 ,分为 2组 ,每组 4 6例。颗粒组男性 31例 ,女性 15例 ,年龄(35±s 13)a ,予苦黄颗粒 6 g ,口服 ,每日 3次 ;对照组男性 37例 ,女性 9例 ,年龄 (34± 10 )a ,予苦黄注射液 30mL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mL ,静脉滴注 ,每日 1次。疗程均为 4~ 6wk。每隔 14d检查肝、肾功能。结果 :退黄时间颗粒组为 (2 6± 9)d ,有效率 89% (4 1/ 4 6 ) ;对照组退黄时间 (2 3± 11)d ,有效率 91% (4 2 / 4 6 ) ,2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肝、肾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2组间无差异 (P >0 .0 5 )。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苦黄颗粒有良好的退黄、降酶作用 ,不良反应少 ,与苦黄注射液类似 ,可作为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后患儿应用盐酸纳美芬血清中强啡肽的变化,评估盐酸纳美芬对儿童心肺复苏后神经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心肺复苏后患儿4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降颅压、抗感染、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美芬治疗.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7天测定血清强啡肽的含量,同时记录患儿心率、呼吸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1个月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治疗前治疗组患儿血清强啡肽含量为(915.45±195.63) pg/mL,对照组患儿血清强啡肽含量为(962.32±220.71) p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强啡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第1天治疗组血清强啡肽含量为(807.06±155.90) pg/mL,对照组血清强啡肽含量为(1105.04±224.79)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3、7天治疗组血清强啡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呼吸异常、心率异常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且治疗组心率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脑部影像学及脑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纳美芬可降低心肺复苏后患儿血清强啡肽水平,减轻继发性颅脑损伤,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可降低心肺复苏后患儿心率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胃肠动力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FD患儿15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每次0.3 mg/kg,3 次/天,14 d为一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胃消食口服液,5~10 mL/次,3 次/天,14 d为一疗程。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使用ELISA法检测,胃窦排空率使用超声显像测定。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AS和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AS[(195.64±35.27) ng/L] 高于对照组 [(169.84±31.25)ng/L],治疗后观察组SS[(21.43±4.16) ng/L ]低于对照组[(27.38±5.07)ng/L,P<0.05)]。清晨标准试验餐后30 min、60 min 和90 min观察组胃窦排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5.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对照组为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胃消食口服液联合多潘立酮可以显著增加FD患儿的胃肠动力,临床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