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经参考大量文献,对新喹诺酮类药物(本研究将第三、四代统称为新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结核病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新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良好抗结核作用,是一种使用安全、副反应小的新一代的抗结核药物。但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应注意选择适应病例,通过皮试、控制用药剂量、给药速度、药物配伍等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2.
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临床一线抗菌药物近几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此类药物跟其他药物在临床上一起合用存在相互作用。本文论述了氟喹诺酮类药物与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含金属离子的药物及华法林等药物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以期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科学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菊芬 《健康必读》2008,7(3):57-58
为了进一步了解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利于临床应用中密切观察患者体征,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并对症处理。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病例报道,分析在临床应用时应考虑注意问题,以便利于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4.
薛泳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089-2091
目的评价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喹诺酮类药物的利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05—2007年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总金额以2005年最高,口服喹诺酮类药物的用药人次数(DDDs)逐年递减,注射用喹诺酮类药物的DDDs逐年递增。口服用培氟沙星和注射用左氧氟沙星在该院的使用频度最高。结论该院使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品种相对固定,临床应用较为合理,但是注射用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量逐年增长,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滴注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泉州市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滴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住院患者81例,分析滴注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的因素,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探讨合理的预防措施。结果 81例患者共发生氟喹诺酮类过敏反应17例,过敏率为20.99%。根据累及系统和器官不同,共发生过敏反应31例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药物不良反应(ADR)既往史、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联合用药是氟喹诺酮类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导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的因素很多,临床用药时应注意监测,合理用药,可以提高药物安全性,控制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该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对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8~2010年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数量等进行分析。结果:三年中喹诺酮类药物总体用药金额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增长率为7.5%。其中注射用喹诺酮类药物总金额的平均增长率为7.3%,口服用喹诺酮类药物总金额的平均增长率为17.3%。同时喹诺酮类药物的用药数量也有所增加,三年中用药总数量的平均增长率为3.57%。结论:喹诺酮的使用量在增加,为延长细菌耐药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确保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  相似文献   

7.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和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用药安全,协助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进行分类综述。结果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用药过程应严密监视其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治疗。结论 通过合理使用可以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的发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科室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住院病历用药情况.方法:抽查我院2010年4季度我院临床科室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氟罗沙星注射液)的院住病历100份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临床普遍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氟罗沙星注射液);使用频次不正确;使用时没有注意"避光";没有注意患者的生理状况.结论:加强临床医生对<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学习,严格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氟罗沙星注射液)的适应证,详细了解药品的用法用量、禁忌证等相关信息,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氟罗沙星注射液).  相似文献   

9.
张建 《健康大视野》2006,14(2):10-11
目的 了解喹诺酮类药物的现状及应用概况,以更好地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方法 对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发展史、研究进展、临床用药状况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种人工合成抗茼药物,现已发展到第四个阶段,在结构上有了很大改进,药理特性有了很大突破,抗菌活性达到或超过β内酰胺类抗生素,甚至与“泰能”相媲美;②化学结构与作用、光毒性有关,可以通过改造母环8位的取代基降低光毒性;③细菌耐药性机理主要是染色体突变;④有抗生素后效应,设计临床给药方案时要适当延长给药间隔,两药联用时应减小药物的单剂量;⑤由于抑制拓扑异构酶Ⅱ和抗有丝分裂作用。有抗病毒和抗肿瘤作用趋势;⑥医院用药比例、占总费用份额增加,耐药性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结论 喹诺酮类药物仍是一类广谱、高效、低毒的抗菌药物,应进一步有计划地研究与开发,并正确选择与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做皮试,故在国内的使用量很大。应注意氟喹诺酮也是一类可以引起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性疾病的广谱抗菌药物,并且正在成为促进该类疾病流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国内外研究发现,某些高产毒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变异株对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都呈现出显著的耐药性。氟喹诺酮类药物常用于治疗痢疾性腹泻,但如果误用于治疗抗生素相...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选取东莞地区4所医院,收集其2013年4-5月门诊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处方1 085份及相应患者的门诊病历,对门诊处方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使用6种喹诺酮类药物,使用频数居前3位的是左氧氟沙星(48.01%)、环丙沙星(28.52%)和氧氟沙星(13.90%);采用静脉滴注给药的比率高达85.53%(928例,其中采用静脉滴注给药654例,静脉滴注+口服274例);用于泌尿系统(358例,33.00%)、消化系统(305例,28.11%)和下呼吸道(211例,19.45%)感染频次较高;喹诺酮类药物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治疗中,二联用药166例,未见三联及以上用药;部分喹诺酮类药物的口服制剂与H2受体阻断药、H+泵抑制剂和含镁铝制酸药等合用,存在不良相互作用的药物合用现象。结论该地区门诊处方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总体基本合理,但在适应证选择、联合用药、剂型选择、用法用量等方面均存在不合理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门诊喹诺酮类药物的利用情况,了解药物利用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方法 抽取我院2000年4~12月门诊处方,分析其中含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结果 ①喹诺酮类药物由于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②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与性质差异无显著性;③该类药物与其他抗生素的联用还是以二联为主。结论 我院门诊在喹诺酮类药物的利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某些问题需改进。  相似文献   

13.
喹诺酮类抗菌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分析统计喹酮类抗感染药物所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并评价其在抗感染药物所致ADR中的地位。方法 从“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数据库中提取1995-1999年喹诺酮类药物所致ADR病例452份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期全部抗感染药物所致ADR病例进行比较。结果 喹诺酮类药物所致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约占50%),依次是消化道系统损害、中枢和外周神经损害、心外血管损害等;多数ADR可治愈对原患疾病无明显明显;严重的ADR病例主要表现为重症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等;患者对β-内酰胺类药物或其他抗感染药物过敏时,使喹诺酮类药物引起ADR的危险性增大,不合理合并用药也可增加喹诺酮类药物的ADR发生率。结论 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仍然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现象,临床医务人员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上市的10余种喹诺酮类药物中,有些对肺炎链球菌和厌氧菌抗菌活性显著提高,并保留了环丙沙星等第Ⅲ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抗G-杆菌的活性,而且对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亦具良好活性,因而被称为呼吸喹诺酮类。其虽然细菌对呼吸喹诺酮类易于耐药,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治疗中是否作为一线用药尚有争议,该类药物优良的抗菌特性已日益被临床广泛接受,但应特别强调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禁忌症及不良反应,并总结临床合理用药对策。方法选择102例我中心发生及收治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患者予以回顾性分析,纳入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总结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年龄分布、药物类别及临床表现。结果 102例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患者中,超过60周岁及51至60周岁年龄段发生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比例较高,其发生率分别为37.25%、16.67%。静脉注射所致不良反应85例,占比83.33%;口服药物所致不良反应17例,占比16.67%。其中左氧氟沙星与环丙沙星发生不良反应比例较高,分别为40.20%(静脉注射)、7.84%(口服);20.59%(静脉输注)、4.90%(口服)。皮肤及消化系统功能影响较大,分别占比28.43%、22.55%。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所致不良反应临床发生率较高,应通过临床合理用药方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比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状况及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科室80例实施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出现不良反应患者(2015年1月到2018年8月间)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了解患者用药种类、不良反应表现、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特点状况。结果:各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占有率最高,其次为环丙沙星。不良反应部位中皮肤占有率最高,其次为消化系统。不同用药方式、不良反应出现时间、是否联合用药中的不良反应分布状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且静脉用药、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导致的急性肾衰竭。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160例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导致的急性肾衰竭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喹诺酮类药物容易导致中老年患者产生急性肾衰,且随年龄的增加,发生的概率增加,非少尿型急性肾衰预后较好。结论临床用药要注意喹诺酮类药物对肾脏的损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8.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以及联用其他药物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对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联用时的表象进行汇总、分析获得资料。结果除已知的在少数病例中可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光毒性、肝毒性、溶血性贫血等外,某些氟喹诺酮类药物致QT间期延长引发严重室性心律紊乱;对血糖有影响,尤其在与糖尿病治疗药同时发生的低血糖和高血糖等。结论有指征地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是控制细菌耐药性增长、延长该类药物使用寿命的关键,在喹诺酮类药物广泛应用的同时,其安全性也应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得出该类药物合理用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我院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96例。结果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主要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等,其中以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最高40.6%;共涉及5种喹诺酮类药物,以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最高。结论临床使用喹诺酮药物时应该严格判定患者的用药指征,选择合理给药途径,可将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到最小。  相似文献   

20.
几种喹诺酮类注射剂与丹参类注射剂存在配伍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护理人员应用喹诺类药品与丹参类药品时注意配伍禁忌,防止医疗纠纷.方法:分别取依诺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1ml加生理盐水10ml取2ml分别与复方丹参针、丹参粉、丹红、丹参酮ⅡA磺酸钠1ml加生理盐水10ml取2ml进行配伍,放入试管内静置4h.结果:上述几种喹诺酮类药物与丹参类药配伍均可出现变色、沉淀、浑浊、结晶、絮状物等反应.结论:喹诺酮类与丹参类药物配伍使用时,应加强观察、实验,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避免配伍禁忌药物间的直接接触,提高患者对用药的信任度,增强药物疗效,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