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草粉蜜汤,源于《金匮要略》,由甘草二两,粉一两,蜜四两组成,主治蛔虫病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者。关于方中之“粉”为何药,历来尚有争议,一说是铅粉.如《金匮要略心典》:“甘草粉蜜汤者,诱之以其所喜也.白粉即铅白粉,能杀三虫,而杂于甘草、白蜜之中,诱使虫食,甘味既尽,毒性旋发,而虫患乃除,此医药之变诈也.”一说是米粉。  相似文献   

2.
甘草粉蜜汤出自《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由甘草、粉、蜜三味药组成。具安蝈止痛,解毒和胃之功。主治:“蚘虫之为  相似文献   

3.
《伤寒》《金匮》中的“粉”字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猪肤汤方有“白粉五合熬香”;大青龙汤方后有“汗出多者,温粉粉之”。《金匮要略》蛇床子散方,以“白粉少许”与蛇床子末和合相得,如枣大;甘草粉蜜汤中则用“粉一两”。以上涉及到白粉、温粉和粉,这三者是何物?在50年代后期,《中医杂志》及一些中医刊物上,曾就甘草粉蜜汤中的“粉”作过讨论,有说是铅粉,有说是米粉,有说是粱米粉,最终未成  相似文献   

4.
读了中医杂志1958年4月号王升初先生的“关于甘草粉蜜汤的我见”一文和秦伯未先生的按语后,我也想来发表一些意见。金匮要略用甘草粉蜜汤这一条,注家说法的确较纷乱,特别是关于“粉”这一件药,有人说是粱米粉,有人说是铅粉,有人说是甘草粉,见仁见智,没有结论。根据我个人读“金匮要略”的体会,认为“粉”应当是粱米粉,既不是甘草粉,也不是铅粉。  相似文献   

5.
<正> 笔者应用《金匮要略》甘草粉蜜汤一方,铝粉代以米粉,加驱蛔止痛药治疗蛔虫性腹痛症80例,治愈75例,好转5例,有较好的止痛、驱虫效果。现将方法介绍于后: 一、治疗方法:加味甘草粉蜜汤由甘草10~15克蜂蜜30~60克川椒3~6克鸟梅20~30克苦楝根皮20~30克使君子(去壳)15克元胡索(醋炙)10~15克粳米粉30克水煎纳蜜,成人分二次服完,小儿酌减。本方视证只加不减,伴恶心呕吐加灶心土15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应用“外敷复方甘草蜜,内服20%甘草浸剂”治疗蜂螯,疗效显著。复方甘草蜜、20%甘草浸剂,具有解毒镇痛作用。其原料易得,价格低廉,制做简单,方便群众。制法1.复方甘草蜜:取甘草粉(约60目筛)20克、冰片粉2克、蜂蜜40克,调和均匀,涂敷患处。具有清热解毒镇痛作用。2.20%甘草浸剂:取甘草粗粉 (约40目筛)20克,用100毫升白开水浸泡30分钟后,当茶饮用。(水喝完后,药渣仍可用沸水浸后饮用)。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7.
蜜炙,是以蜂蜜为辅料的一种炮制方法。此法早在《伤寒论》已有记载。如治疗阳病伤寒咽痛方:“甘草汤主之,甘草二两,蜜水炙……”。《本草纲目》载:“蜂蜜,其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份,本刊發表了王昇初同志“关于甘草粉蜜湯之我見”一文,認为方中的粉是米粉而不是鉛粉,引起了讀者研究的兴趣。几个月来,收到有关甘草粉蜜湯的讨論稿件有孙啟明同志等十三人,內中同意米粉的四人,不同意米粉而主張应用鉛粉的九人,大家都提出了宝貴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方·趺蹶手指臂胫转筋狐疝蛔虫病脉证并治》篇蛔虫病条载有甘草粉蜜汤一方,临床医家应用此方时,对于其组成中未明确标明种类的"粉"有很大争议,主要有两种观点,一为"铅粉",一为"米粉".本文主要从文献学角度如版本、异文等,以及该方的解释是否符合中医学理论等方面去考证此方.笔者认为甘草粉蜜汤非杀蛔方,而是用于毒药杀虫...  相似文献   

10.
唐孟杰 《江苏中医药》2016,48(12):49-50
正奔豚汤出自张仲景之《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方由甘草、川芎、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等组成。方中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当归、川芎养血调肝,生葛、黄芩解肌清热,甘李根白皮降其肝气。诸药调和,为祛邪降逆之  相似文献   

11.
丁德正 《世界中医药》2010,5(2):121-123
炙甘草汤见于《伤寒杂病论》,原方为:甘草(炙)四两,生姜(切)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去皮)三两,阿胶二两,麦冬(去心)半升,麻子仁半斤,大枣(擘)三十枚;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阿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本方滋阴养血,益气复脉;对气虚血少而呈“脉结代,心动悸”之精神疾病,施之效果颇佳。兹就运用炙甘草汤治疗精神疾病之点滴经验与体会,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2.
酸枣仁汤临床与实验研究评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欣  王守勇 《中成药》2003,25(5):414-416
酸枣仁汤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卷上 ,名为“酸枣汤”《医门法律》卷六始名酸枣仁汤。原方由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芎二两组成 ,配伍以酸收为主 ,辛散为辅 ,兼以甘缓 ,体现了《素问·脏气法时论》“肝欲酸”、“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 ,用辛补之 ,酸泻之”和“肝苦急 ,急食甘以缓之”等配伍理论和治疗原则 ,功善补血调肝、养心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所致之“虚劳虚烦不得眠”。《张氏医通》载本方还可用于治疗“盗汗”症。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根据《内经》养生当以养神为要的养生理论 ,针…  相似文献   

13.
《伤寒杂病论》中有四处用到"粉",而关于"粉"的实质历来都有争议,结合历代文献及临床实际,认为在大青龙汤后用的"粉"可能是复方,由几种具有敛汗功效的药物组成,可加入米粉,在甘草粉蜜汤、猪肤汤、蛇床子散中用的"粉"以米粉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4.
炙甘草汤出自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原书该方药物剂量为“炙甘草汤方,甘草炙四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去心半升,麻仁半升,生姜三两,大枣三十枚擘。”据现代对古方药物剂量的考证:东汉一两等于现代04455两〔1〕。将炙甘...  相似文献   

15.
远志炮制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远志属于常用的安神中药之一 ,其味苦 ,生用戟人咽喉 ,临床以炙后入药。目前常用的炮制方法有甘草汁炙、蜜炙。本文就远志的炮制方法谈谈一些看法 ,仅为抛砖引玉 ,并与医药界同仁共同探讨。1 远志的炮制方法在古籍中的记载《雷公炮炙论》中记载 :“凡使 ,先须去心 ,若不去心 ,服之令人闷。去心了 ,用熟甘草汤浸一宿 ,漉出 ,曝干用之也。”《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 :“远志肉甘草汁制。”《及配本草》中记载“用甘草汤泡一宿 ,漉出日干 ,或焙干用。生用则戟人咽喉。”《本草害利》中记载 :“甘草汤渍一宿 ,因苦下行 ,以甘缓之 ,使之发也 ,漉…  相似文献   

16.
陈莺  陈少玫 《山西中医》2014,(12):41-43
<正>1酸枣仁汤溯源酸枣仁汤出自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原文17条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该方由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茯苓二两、川芎二两,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主治因肝血不足,虚热内扰所致的虚烦不寐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虚烦"表现:"外热曰燥,内热曰烦,虚烦之证,内烦身不觉热,头目昏疼,口干咽燥不  相似文献   

17.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新用邓启源邓裔超(福建省邵武市中医院邵武354000)关键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癫症不寐心悸自汗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是《伤寒论》118条太阳病篇之处方,该条云:“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药用桂枝一两、甘草二两、...  相似文献   

18.
中医杂志五七年第八号刊载秦伯未先生的金匮要略杂病浅说,认为甘草粉蜜汤是一个最早的杀虫药方,方内的粉,当是铅粉。耿鉴庭先生在新中医药第七卷第十期发表“金匮第十九篇语释”一文内谈到治蚘虫病一段,与此有关,今把它引来,以作参考。金匮第十九篇,第六条原文:“蚘虫之为病,今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  相似文献   

19.
<正>(接2013年第6期)四一、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甘草附子汤方: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白术(二两),桂枝(四两,去皮)。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服六七合为妙。注:此示湿家阳灵邪盛之证治,即《伤寒论》一  相似文献   

20.
《金匮·中风历节病篇》云:“矾石汤治脚气冲心。”是方以酸涩收湿解毒之矾石二两为主,辅以酸甘生津护肤之浆水一斗五升组成。方后自注“浸脚良”,清陈修园《金匮方歌括》赞曰:“脚气冲心矾石汤,煮须浆水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