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口咽通气道固定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工气道的建立是危重患者抢救的重要方法之一 ,也是围手术期麻醉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基本措施。在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 ,一些患者不需要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或需要进行气管插管 ,但不具备插管的条件 ,这时可选用口咽通气道法。它是用特殊管道插入咽部 ,使舌根前移 ,达到解除呼吸道梗阻的目的。对口咽通气道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将胶布缠绕牙垫顶部 ,贴在面颊的两侧。但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 ,这种固定方法存在着许多弊端 :1由于咽部刺激 ,造成口咽分泌物增加溢出 ,使得固定在周围的胶布黏性下降 ,易使口咽通气道脱出。2浅昏迷或渐清醒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李自芳  余荣 《护理研究》2010,24(9):2323-2323
对急诊气管插管病人常规使用注射器和胶布固定。若病人烦躁,用注射器和胶布固定后易导致气管插管脱落。为此,我科采用口咽通气道固定气管插管方法,较好地应用于急诊气管插管病人。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急诊气管插管病人常规使用注射器和胶布固定.若病人烦躁,用注射器和胶布固定后易导致气管插管脱落.为此,我科采用口咽通气道固定气管插管方法,较好地应用于急诊气管插管病人.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口咽通气导管为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它不仅可以避免舌后坠,还有利于吸痰,也可防止舌咬伤,其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能在数秒钟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抢救危重、昏迷患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传统的口咽通气管在使用时存在无法有效地固定,影响通气效果,易引起误吸、窒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用胶布固定时间长易造成面颊局部皮肤溃烂等缺点,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经过改良的口咽通气管,对使用改良口咽通气管的24例患者观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危重病人常合并呼吸困难,救治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可使昏迷病人舌根向前,唇齿张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咬伤.通常口咽通气管是由两条胶布缠绕交叉固定于病人面颊部,但是由于病人颜面皮肤油脂及汗液较多、口腔分泌物外溢、病人躁动等原因,口咽通气管极易脱出.针对上述情况制作了口咽固定带:取2条2.5 cm宽的胶布,短胶布的长度为病人一侧口角经颈后至对侧口角的长度,长胶布比短胶布长20.0 cm.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术后常规在一侧鼻孔置胃管和营养管各1根,以减轻吻合口张力和营养支持,促进吻合口愈合。传统固定方法是用胶布于鼻翼两侧固定,当病人发热出汗、有鼻涕和躁动时,管道易发生脱落。笔者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一种固定胃管和营养管的新方法,经临床实践效果满意。方法:准备1条宽3 cm,长9 cm的胶布,将胶布剪2/3长度,呈Y型,将1/3完整胶布贴  相似文献   

7.
赵翠侠 《护理研究》2009,23(7):1960-1960
急危重病人常合并呼吸困难,救治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可使昏迷病人舌根向前,唇齿张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咬伤。通常口咽通气管是由两条胶布缠绕交叉固定于病人面颊部,但是由于病人颜面皮肤油脂及汗液较多、口腔分泌物外溢、病人躁动等原因,口咽通气管极易脱出。针对上述情况制作了口咽固定带:取2条2.5cm宽的胶布,  相似文献   

8.
陈文蓉 《护理研究》2009,(11):2991-2991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是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并能在数秒钟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口咽通气管的固定很重要,现将其固定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血液灌流是通过穿刺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出进行体外循环,利用体外循环灌流器中吸附剂的吸附作用清除毒物、药物等,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由于灌流管道粗、长,传统方法用胶布固定,不仅易使患者感觉不适,而且遇到患者出汗、躁动等情况,易发生脱落。为有利于管道固定,我们对传统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自粘弹力绷带1卷(耐乐固5 cm×4.5 m),剪刀1把。  相似文献   

10.
陈文蓉 《护理研究》2009,23(32):2991-2991
口咽通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是一种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并能在数秒钟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方法.口咽通气管的固定很重要,现将其固定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云平  吴春玲 《全科护理》2011,(24):2213-2213
口咽通气管(简称口咽管)又称口咽通气道或口咽导气管,是一种非气管导管性通气管道。  相似文献   

12.
<正>对于舌后坠、痰多不易吸出的病人,护士会为病人放置口咽导管开放气道,改善缺氧状态[1]。临床常用的口咽通气管不易固定,使用过程中,口咽通气管易从咽喉部脱出,挡片上的通气孔孔径过大,湿化管和氧气管易脱出。为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缺陷,设计了一种新型口咽通气管。现介绍如下。1口咽通气管结构新型口咽通气管包括挡片、系带、插入孔、插入管4部分,挡片固定在插入管端部,挡片两侧设置用于固定口咽通气管的  相似文献   

13.
尹玉芳  张玲 《全科护理》2012,10(22):2049-2049
口咽通气道是用于口腔至咽腔这段弧度距离的人工管道,经口腔置入到位后,可使口咽腔组织间不能相互靠拢,从而达到上呼吸道通畅。口咽通气道是一种简单的人工呼吸道,其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的器械和培训就能在数秒内迅速开放气道。口咽通气道应用于精神科临床常见的药物中毒、癫痫发作等病人救助时,能有效、快速地处理呼吸道问题,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病情,赢得抢救时间。现将口咽通气道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鼻饲患者插入胃管后,一般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患者两侧鼻翼,但胶布易松脱,导致胃管滑脱,且胶布对面部皮肤既有刺激,又影响美观;饲食过程中为防止空气进入,常采用反折胃管的方法.以上方法繁琐、费力,而经过改进的胃管,既方便又省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巧用纱布绷带固定胃管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置胃管的患者,常规使用胶布固定于鼻翼两侧,但对于烦躁及不愿留置的患者,通常都不易固定,且容易被扯去。我科采用绷带固定胃管,固定牢固,不容易滑脱。1材料与方法(1)材料采用普通纱布绷带竖着撕一长条,粗细适宜。(2)方法胃管插入后,在鼻翼前用绷带在胃管上打一死结,然后沿着耳后绕过后脑至对侧耳后打一活结,松紧度以伸入一指为宜。2优点(1)易固定,不易滑脱;(2)不易被烦躁患者扯掉;(3)取材方便,操作简便;(4)对于颜面部不宜贴胶布的患者可减少用胶布带来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胃管固定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饲法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胃管插入后,常规固定法是:用胶布双固定于鼻翼两侧及面颊部。常规固定法的缺陷是:(1)舒适度低,硬质的胃管固定在鼻翼及面颊部常使患者感到不适;(2)易脱落,面颊部汗腺、皮脂腺分泌,固定的胶布容易松脱,导致胃管滑出;(3)过敏,部分患者对胶布有过敏反应。临床护理中我们曾用手术丝线牵引固定于眉心,克服了舒适度低的缺点,  相似文献   

17.
腮腺造影器械的改进李连科,周桂芬037006中国人民解放军322医院我们采用硬脊膜麻醉导管,插入腮腺导管内进行造影,克服了常规造影法操作困难,造影剂易流入口腔的缺陷。方法:腮腺导管口清洁消毒后,将硬脊膜麻醉导管插入腮腺管口内3厘米,口角处用胶布固定导...  相似文献   

18.
刘桂华 《护理研究》2012,26(16):1522
机械通气在危重症抢救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心肺复苏、呼吸肌麻痹、手术麻醉和开放气道中最常用的方法,气管插管脱出是机械通气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旦发生气管插管滑脱,如未及时处理,可导致病人急性缺氧,甚至窒息、死亡.再次插管会造成对病人的再次伤害,还会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所以气管插管成功后要保持气管导管在固定位置不发生移位、脱落.重要的是牢固固定.临床上气管插管成功后,经常会采用5 mL的注射器去掉乳头,或者牙垫与气管插管一起固定口腔内,外用布胶布粘贴固定,我们采用了改良口咽通气导管,带有粘贴扣的弹力绷带固定气管插管,收到满露效果.  相似文献   

19.
口咽通气管在危重患者抢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口咽通气管的固定有诸多不便,部分患者特别是小儿易随着吞咽动作将口咽通气管下咽,从而引发窒息的危险.2008年我们对口咽通气管的固定进行了改进,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口咽通气管在危重患者抢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口咽通气管的固定有诸多不便,部分患者特别是小儿易随着吞咽动作将口咽通气管下咽,从而引发窒息的危险。2008年我们对口咽通气管的固定进行了改进,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