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90例(202眼)白内障患者采用上方巩膜隧道切口,行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植入折叠人工晶体,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第3天裸眼视力≥0.5者136眼(67.32%);术后1个月复查裸眼视力≥0.5者172眼(85.15%)。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视力恢复快及操作简单易掌握、无需特殊设备的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
幸宜春  刘玮  胡明生 《江西医药》2009,44(8):797-798
目的探讨应用劈核钩及刀进行囊袋内劈核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72例7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囊袋内钩、刀劈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术中并发症,并随访术后1d、1周和3个月的裸眼视力情况。结果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40眼(55.6%),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52眼(72.2%),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61眼(84.7%)。结论小切口囊袋内钩、刀劈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尤其适合在防盲治盲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650例725眼行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人术.术中小切口下充分水分离白内障核后用晶状体注水圈匙托起晶状体核,再用虹膜回复器把晶状体核向下压碎,并用虹膜同复器及注水圈匙一起把碎核夹出的方法摘出晶状体核,植入人工晶体.观察碎核情况、术后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结果 术后2天裸眼视力≥0.5者630眼占86.90%.术后角膜内皮轻度水肿53眼占7.31%,角膜平均散光与术前对比相差0.50~0.75D.结论 作角巩膜小切口白内障挤压碎核夹出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手术不需要特殊器械,操作简单,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少、角膜水肿发生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对硬核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作反眉弓5.5mm180。巩膜隧道切口,采用手法碎核技术对800例(800眼)晶状体硬核白内障摘除并植入折叠式或PMMA人工晶体。结果:800例(800眼)中,792眼成功完成手法碎核,未成功8例。术后1周,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占92%,术后1周平均散光为(1.22±0.75)D。结论:反眉弓巩膜隧道小切口手法碎核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简便易行。不需特殊设备,其效果可与超声乳化术媲美,可有效地减少术后角膜散光,早期获得良好的视力,降低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角膜缘隧道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3眼老年性白内障眼在上方角膜缘做隧道小切口,在侧切口用调位钩及隧道切口用晶体圈套器同时挤压的方法碎核,并植入PMMA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个月视力≥0.5者占86.02%,术后1个月平均散光为(0.98±0.57)D,仅比术前多0.1D,明显低于大切口组(P<0.01)。结论提示角膜缘隧道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技术,可有效减少术后角膜散光并获得良好的视力,降低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6.
张凯  李辉  汪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699-3699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4例(207眼)白内障患者行5.5~6.5 mm改良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五天,视力≥0.5(107眼)占51.69%,视力≥1.0(12眼)占5.8%。结论:改良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损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1256例(1375眼)。结果术后二周,视力≥0.05者1367眼,脱盲率99.4%,视力≥0.3者1121眼,脱残率81.5%。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15眼(1.1%),后囊膜破裂36眼(2.6%),前房出血8眼(0.6%),术后高眼压21眼(1.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好、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是基层医院首选复明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徐飞  梁月俏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107-108
目的探讨手法碎核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至2010年收治的160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104例)及对照组(56例),观察组患者行手法碎核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娩核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两组在不同时间点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碎核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具有手术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实用的小切口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基层白内障集中复明中的优点及缺点,为基层白内障复明治疗找出一个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手术方法.方法通过搜集我院2007年5~7月白内障集中复明活动资料,观察115例(116眼)实施了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及/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患者的术中、术后反应,以及术后的视力恢复等,分析手术的优点及缺点.结果术后1周视力≥0.5者86眼(占74.1%),0.1~0.4者26眼(占22.4%),<0.1者4眼(占3.5%).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切口小,术后反应轻,恢复快,复明效果好,费用低廉,住院时间短,是解决当前贫困白内障患者看病贵的一种很好的术式,尤其适合在西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青光眼术后高龄白内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9例(100眼)青光眼术后高龄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实验组)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祼眼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实验组角膜散光小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青光眼术后高龄白内障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好、角膜散光小、并发症少,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不影响原有滤过功能。  相似文献   

11.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合并无缝线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对28只眼(25例)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摘除术,并通过5.5mm无缝线切口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2周-6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裸眼视力≥0.3者占96.43%术中及术后无任何严重并发症。该手术具有切口小、安全、可靠、早期视力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我院2000年~2017年糖尿病白内障手术患者368例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疗效进行总结。结果在光明工程中,手术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是有效方法。结论糖尿病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以其损伤小 ,术后视力恢复快 ,散光小等优点 ,倍受人们的青睐 ,但并非所有白内障患者均可以采用该手术处理。基层医院所遇白内障多数为高龄或过熟期白内障患者 ,晶状体核大且硬 ,必须权衡超声乳化手术和非超声乳化手术的利弊 ;另外超声乳化手术中引起后囊破裂等并发症时也常立即改为常规囊外手术方法处理[1] 。我们在成功进行常规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及超声乳化术的基础上 ,采取巩膜隧道切口 (下称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  相似文献   

14.
杨明善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7):168-168,171
目的:分析在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小瞳孔白内障摘除术的有效性及小瞳孔条件下的白内障手术技巧。方法:对50例(60眼)小瞳孔白内障在表面麻醉下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表面麻醉效果及术中用黏弹剂分离粘连虹膜,旋转摘除晶体核法植入人工晶体60眼。结果:术后瞳孔基本保持圆形,无后囊破裂,术后1周裸眼视力≥0.2且〈0.5者为15眼(25%);≥0.5且〈0.8为30眼(50%),≥0.8为15眼(25%)。结论:表面麻醉下行小瞳孔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简便,效果肯定,适合在基层和放盲工作中推行。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隧道式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310例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第 1天 ,裸眼或矫正视力≥ 0 .5者占 5 2 % ,第 7天≥ 0 .5者占6 3% ,术后 1个月≥ 0 .5者占 83%。结论 :反眉状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简便、经济 ,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朱平生 《江西医药》2004,39(1):48-48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效果好等多种优点,但其价格昂贵限制了在贫困地区的应用。我们于2001~2002年在澳大利亚霍洛基金会帮助下,采用改良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利多卡因表面黏膜麻醉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效果.方法 在76例(87眼)白内障复明手术中,采用一字型或反眉形巩膜隧道小切口,水分离,娩出晶状体核,注吸皮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切口不予缝合.结果 92%患者仅靠表面麻醉即可完成手术,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占87.3%,其中≥1.0者占27.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夹持娩核法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100例(100眼)白内障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50眼)。对照组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夹持娩核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1月裸眼视力情况和角膜内皮数量。结果 两组患者患眼术后裸眼视力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等并发症情况。结论 夹持娩核法用于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效果良好,对角膜内皮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对本院300眼采用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眼术中后囊破裂,20眼术中植入人工晶体,3眼行二期后房悬吊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观察3个月,最终视力≥0.3者19眼(82.61%)。结论晶状体后囊破裂为非超乳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最常见并发症,可发生在多个手术步骤。掌握晶状体后囊破裂的高危因素,可以尽可能的避免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发生,及时发现并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法,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评价.方法 针对312例(320眼)患者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汇总和效果评价.结果 312例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术后视力明显提高,视力恢复0.1~0.3者4眼(1.25%),0.4~0.8者35眼(10.93%),>0.8以上者245眼(76.56%),人工晶体位置全部正常,瞳孔圆形居中,手术操作方法简单,手术并发症少.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且具有损伤小、散光小、恢复快、易于操作、费用低廉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