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红细胞膜流动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新生儿科住院的中、重度HIE患儿65例,于急性期、恢复期采血测定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红细胞膜流动性,并于同期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对照组选择早期肺炎、咽下综合征、食管闭锁新生儿30例行相同测定,探讨HIE患儿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红细胞膜流动性、NBNA的相关关系。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中、重度HIE急性期患儿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红细胞膜流动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以重度组最低,亦显著低于同期中度组(P<0.05)。恢复期时中度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红细胞膜流动性较同组急性期明显升高(P<0.01),且基本达到对照组水平(P>0.05);②HIE组急性期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r=0.507,P<0.05);HIE组恢复期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r=0.268,P<0.05);③HIE组急性期红细胞膜流动性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r=0.572,P<0.05);HIE组恢复期红细胞膜流动性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临床检测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膜流动性有利于病情早期判断及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尿α_1微球蛋白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尿α1微球蛋白(α1M)作为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肾功能损害指标的价值及尿α1M的水平与脑组织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设研究组37例HIE患儿及对照组9名正常足月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新生儿第2~3天的血清中的α1M、血尿素氮、血肌酐及尿α1M的浓度,结合相关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新生儿HIE组尿α1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尿α1M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结果提示轻度与中度、重度HIE患儿尿α1M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HIE患儿尿α1M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HIE患儿与正常足月儿之间尿α1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尿α1M与HIE患儿的轻重程度存在相关性,r=0.556,P<0.01。HIE患儿三组间血清α1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α1M的测定可以早期判定HIE患儿的肾功能损伤;尿α1M与HIE的分度呈正相关,对协助临床分度、指导治疗及估计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蛋白-3(IGFBP-3)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60例不同程度HIE新生儿生后72h、28d血清IGF-I和IGFBP-3水平。选取同期、同龄30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进行上述检测,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结果①HIE组患儿急性期(生后72h)血清IGF-I和IGFBP-3水平下降,恢复期(生后28d)有所回升;上述两项指标水平均随病情加重而呈下降趋势。急性期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轻度组水平接近正常;血清IGF-Ⅰ水平中度组与轻度组、重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GFBP-3水平中度组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IE患儿血清IGF-Ⅰ、IGFBP-3水平均下降,且病情越重,下降越明显,恢复期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正常,提示IGF-1、IGFBP-3对临床评价HIE危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参数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意义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84例确诊为HIE的轻、中、重度患儿在急性期及恢复期测定血小板数 (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PV)、及其分布宽度 (PDW) ,与50例同期健康足月新生儿作对照分析 ,并在恢复期对患儿进行神经行为评分 (NBNA) ,以分析血小板参数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急性期HIE各组的PLT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1) ,MPV、PDW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 (P<0.05) ,而HIE各组间病情越严重各参数变化也越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P<0.05)。(2)恢复期各HIE组的PLT、MPV及轻、中度组的PDW都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而重度组PDW恢复较慢 ,在恢复期仍明显高于对照组。(3)恢复期患儿PDW值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r= -0.673 ,P<0.01) ,PDW≥17.55 %的患儿提示预后不良。结论 :对HIE患儿的血小板参数进行动态观察 ,有助于判断HIE的严重程度 ,并可作为了解病情变化的指标之一 ,恢复期测定PDW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商品名:申捷)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组42例HIE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申捷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疗法,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轻度HIE两组NBN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重度HIE两组NBN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申捷治疗新生儿HIE尤其是中、重度患儿疗效理想,NBNA可作为申捷治疗新生儿HIE疗效评价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方法检测60例患儿血清UA水平,并与6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 HIE组血清尿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病情越重,尿酸越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HIE组血清UA与对照组和轻度HI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HIE与对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HIE患儿血清UA水平与病情有较好的平行关系,脑损伤程度越重,其水平越高。监测血清UA水平可帮助判断病情,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缺氧后脑损伤的程度,能为临床判断病情,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的心排血量(CO)变化,探讨其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对25例轻、中度和19例重度HIE患儿及14例正常新生儿进行CO测定,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期与正常新生儿及轻、中度HIE组比较,重度HIE组心率(HR)增块(P<0.05),每搏排出量(SV)、CO及心脏指数(CI)降低(P<0.05);轻、中度HIE组HR较正常组增快(P<0.05),SV、CO及CI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P>0.05)。恢复期上述指标无差异(P>0.05)。以CI低于正常组95%正常值范围的下限2.57为准,急性期轻、中度和重度HIE组分别有3和15例,二者比较差异显著(χ2=20.016,P<0.0001);CI降低的18例中死亡5例,CI正常的26例中死亡1例,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34)。结论重度HIE患儿CO明显下降,可考虑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肝脏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足月HIE新生儿和3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的血清TBA进行测定并动态观察。结果 HIE患儿血清TBA水平明显升高,但轻度HIE患儿血清TBA与正常足月新生儿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HIE患儿血清TB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P<0.01),经过治疗后TBA水平均较前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新生儿HIE常有肝脏损害,且随着缺氧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结论血清TBA测定可以早期、动态反应HIE患儿肝脏损伤情况,是新生儿肝实质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对新生儿HIE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在磁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出生并诊断为HIE的6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分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新生儿分为健康组。对上述108例新生儿在其出生24、48、72 h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脑实质回声变化情况和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Vs、Vd和RI进行动态监测,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同时与CT、MRI诊断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健康组新生儿24、48 h时的Vs、Vd高于3组患儿;3组患儿中,轻度组出生24、48 h时的Vs、Vd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且中度组也高于重度组,各组之间结果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新生儿出生24、48 h时的RI低于3组患儿,轻度组出生24、48 h时的RI低于中度组和重度组,且中度组也低于重度组,各组之间结果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新生儿出生72 h时的Vs、Vd、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儿中8例轻度患儿超声结果 未见显著异常,总诊断率为88.24%。,结论 新生儿MAC血流动力学多普勒超声结果 可作为早期诊断HIE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时血清总胆汁(TBA)变化趋势及临床意义。方法 45例轻度窒息、45例重度窒息和45例正常新生儿的第1、3、5、7天进奶后2h检测血清TBA、丙氨酸转氨酶(ATL),并把病例中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38例列为HIE组。结果 90例窒息新生儿生后第1天血清TBA异常率为65%,4组间TBA随着时间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例组经治疗后血清TBA逐渐下降,轻度、重度窒息组分别在第3、7天恢复正常,HIE组第7天仍高于对照组(P<0.05);窒息时新生儿Apgar评分与TBA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TBA是反映窒息患儿肝功能损害灵敏的生化指标,动态测定血清TBA值变化趋势能反映窒息患儿肝功能损害情况及其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 Hu EPO)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 32例中、重度新生儿HI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皮下注射r Hu EPO 400 IU/(kg·d),3次/周,总疗程4周。所有患儿28日龄时进行NBNA评分,3月龄时进行智能发育测评(CDCC)。结果治疗组28日龄NBNA评分正常者比例高于对照组,3月龄CDCC评分(包括MDI、PDI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 Hu EPO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损伤中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促进红细胞恢复及再生,提高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短期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视频脑电图对HIE新生儿进行监测,应用NBNA评分、Gesell发育商测定对HIE患儿进行预后评估。结果(1)出生后48h内VEEG异常率为85.7%(36/42),治疗后死亡4例,日龄2周时VEEG异常率为68.4%(26/38)。生后48h内及日龄2周内VEEG与临床分度相关。(2)不同分度HIE患儿早期NB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HIE患儿NBNA评分明显低于轻中度HIE。不同临床分度与NBNA评分存在相关性。(3)VEEG重度异常HIE患儿6个月龄随访发育商明显低,HIE患儿早期NBNA评分与6个月龄Gesell总发育商高度相关。结论 VEEG是判断HIE损害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早期VEEG与NBNA评分对HIE短期预后的评估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神经节苷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双军  郑昌玲 《安徽医药》2012,16(5):674-676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8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在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使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40例)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应用GM1治疗。观察两组主要临床表现恢复时间、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患儿的原始反射、意识障碍及肌张力恢复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前者均少于后者(P0.01);治疗后NBNA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GM1治疗HIE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不同治疗时间窗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生后3 h内进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组、生后3~6 h治疗组、生后6 h以上治疗组及对照组。对各组患儿生后28 d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同时监测严重伤残例数及死亡例数。结果:共117例患儿完成了治疗和随访,其中亚低温治疗生后〈3 h组30例,3~6 h组29例,〉6 h组29例,对照组29例。四组NBNA评分分别为(38.5±5.5)分、(37.6±5.5)分、(30.1±4.9)分、(31.2±4.4)分,〈3 h组和3~6h组患儿生后28 d NBNA评分均高于〉6 h组和对照组(P〈0.05),而〈3 h组和3~6 h组之间以及〉6 h组和对照组之间的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h组和3~6 h组患儿严重伤残率(3.33%&3.44%)和病死率(0%&0%)均低于〉6 h组和对照组(17.2%&13.8%,10.3%&10.3%)(P〈0.05),而〈3 h组和3~6 h组之间以及〉6 h组和对照组之间严重伤残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后〈6 h开始的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神经系统近期和远期功能恢复都有明显疗效,明显优于生后6 h开始的治疗,〉6 h则明显无效,而进一步提前开始治疗的时间并无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HIE患儿68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神经节苷脂组、高压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神经节苷脂组和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神经节苷脂或高压氧舱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神经节苷脂和高压氧舱联合治疗。比较各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885,P<0.05),神经节苷脂组和高压氧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略有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各治疗组患儿在治疗10 d和20 d的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 d:t=9.451,P<0.05;20 d:t=12.83,P<0.05),且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单用神经节苷脂和高压氧舱组(10 d:t=3.755,P<0.05;20 d:t=3.533,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和高压氧舱两者联合用于HIE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是临床治疗HIE的理想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活素与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疗效比较及其对TNFα-和IL-6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HIE患儿随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脑活素,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神经节苷脂(GMI)。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治疗后行为神经评分(NBNA)与TNFα-、IL-6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Fα-与IL-6浓度则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活素与GMI均能有效降低HIE患儿的血清TNFα-、IL-6浓度并提高NBNA评分,临床疗效均较佳,但GMI的效果要优于脑活素,更适合临床用于治疗HIE患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脐动脉血乳酸水平、阿氏评分、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判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03年6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窒息新生儿,娩出后在第一声啼哭前立即抽取脐动脉血2ml送检乳酸,其中64例发生HIE的患儿按病情分为轻、中、重3组,第3天及第7天进行NBNA评分,随访至4岁行C-WYCSI智力测验,统计学方法分析上述临床资料。另选同期出生的80例正常新生儿为脐动脉血乳酸值正常对照组。结果各HIE组脐动脉血乳酸值较正常新生儿组均明显升高,脐动脉血乳酸值、阿氏评分、NBNA评分与C-WYCSI测验结果及四者之间均呈直线相关关系。结论脐动脉血乳酸水平能早期预测HIE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结合阿氏评分、HIE分度、NBNA评分动态观察结果,更有助于判定HIE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在减少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HIE)血清NSE释放及保护神经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抽选89例中重度HIE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4例)和观察组(n=4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加用mNGF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行为神经评分(NBNA)、血清中NSE等生化指标的差异,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儿智能发育商(DQ)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儿意识、肌张力、反射恢复及惊厥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第1 ~3 d(28.44±2.36 vs.28.42±2.32)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4~6d(32.78±2.33 vs.30.01±2.35)、第7~ 10 d(37.23±2.01 vs.33.13±2.09)患儿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S-100B、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及7d后观察组患儿血清NSE分别为(17.31±2.11)、(12.39±1.7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83±2.31)、(14.93±1.83),P<0.05.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儿的DQ正常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61.4%),P< 0.05.结论 mNGF治疗新生儿HIE,可明显减少患儿血清NSE的释放,保护神经功能,提高患儿智能发育商的正常率.  相似文献   

19.
史静  陈新  李洪双  徐桂霞  彭富栋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533-3535,I0001
目的 探讨尿激活素A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 选择50例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48例同期出生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健康对照组.生后7d内根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度,将50例窒息新生儿分成轻度HIE组30例、中重度HIE组20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新生儿生后不同时间(2、12、24、48、72 h)尿激活素A的含量.结果 中重度HIE组尿激活素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轻度HIE组(P<0.01);健康对照组和轻度HIE组尿激活素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尿激活素A含量>70 ng/L为临界值判断中重度HIE发生,2h尿激活素A含量的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99%;12~72 h尿激活素A含量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8%.结论 尿激活素A含量与HIE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对判断中重度HIE的发生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诊断中重度HIE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分娩的新生儿(观察组,足月分娩)及60例同期的新生儿(对照组,正常分娩),分别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对比两组的临床差异。结果 两组新生儿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与原始反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行NBNA,能够及时发现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该方法简单、经济、有效,并可尽早的对受影响的新生儿作出早期的干预和治疗,值得临床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力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