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aspase-3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spase-3是一种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蛋白酶。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可通过诱导氧化应激状态和促进死亡受体及配体的表达激活Caspase-3,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加重心肌损伤。某些药物能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损伤,其心肌保护作用也涉及Caspase-3活性的抑制。  相似文献   

2.
小檗碱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檗碱(BBR)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的作用及其与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250只)随机分为7组(n=36):假手术组(sham)、sham+BBR组、sham+AG490(AG,JAK2/STAT3通路抑制剂)组、MI/R+溶剂组(MI/R+V)、MI/R+BBR组、MI/R+BBR+AG组、MI/R+AG组。常规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手术,缺血30 min后再灌注4 h,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JAK2、STAT3磷酸化水平及心肌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再灌注6 h后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梗死面积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再灌注72 h后检测心功能。结果 BBR可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术后心功能并减轻心肌凋亡及梗死,这种保护作用可被AG阻断(均P0.05)。BBR治疗还可显著提高心肌JAK2及STAT3磷酸化水平,抑制凋亡相关信号分子表达,这种作用也被AG阻断(P0.05)。结论 BBR可显著减轻大鼠MI/R损伤后心肌梗死及凋亡水平,改善心功能,JAK2/STAT3可能介导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I/R组(14只)和I/R+Ros组(14只).应用结扎左冠状动脉60min,再灌注60min的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NBT染色法判断心肌梗死面积;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等指标. 结果: 与I/R组相比,I/R+Ros组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23.9%(P<0.05);显著减轻心肌肿胀度(P<0.05);明显抑制心肌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P<0.05). 结论: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4.
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超微结构变化及凋亡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方法 选家兔 6只 ,阻断左冠状动脉的左室支建立心肌缺血模型 ,达到预定的缺血时间后 ,使血管再通 ,建立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探针标记 (TUNEL)对不同损伤区心肌细胞的损伤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电镜观察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区呈现明显的心肌细胞凋亡征象 ,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交界区可见心肌细胞凋亡的早期征象 ,TUNEL检测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区出现较多的凋亡阳性细胞 ,而损伤交界区出现较少的凋亡阳性细胞。结论 心肌细胞凋亡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特征 ,这与心肌的缺血性损伤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Notch1激活能否减轻糖尿病小鼠心肌再灌注(MI/R)损伤及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TNF-α)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用高脂饮食加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利用心肌点注射siRNA(20μg/只)技术敲低心肌Notch1信号。心肌点注射48 h后,制备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前10 min通过腹腔注射依那西普(8 mg/kg)给予治疗。再灌注3 h后,用ELISA测定血浆中TNF-α含量,Western blot测定心肌中TNF-α含量及Notch1激活程度,caspase-3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再灌注24 h后,通过Evan蓝和TTC双染及小动物超声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和心脏功能。结果糖尿病小鼠血浆与心肌组织中的TNF-α水平均升高,而心肌组织中的Notch1活性明显被抑制(P0.05)。依那西普治疗明显地减轻糖尿病小鼠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水平(P0.01)。另外,依那西普显著降低了糖尿病小鼠TNF-α水平,同时明显地上调心肌Notch1的活性;而下调Notch1能够逆转依那西普的心肌保护作用(P0.05)。结论 TNF-α抑制剂能够通过激活心肌Notch1来减轻糖尿病MI/R损伤。  相似文献   

6.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I/R组(14只)和I/R+Ros组(14只)。应用结扎左冠状动脉60min,再灌注60min的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用NBT染色法判断心肌梗死面积;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等指标。 结果: 与I/R组相比,I/R+Ros组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23.9%(P<0.05);显著减轻心肌肿胀度(P<0.05);明显抑制心肌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P<0.05)。 结论: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7.
牛磺酸对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表明,牛磺酸(laurine,Tan)对心面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防护作用,但其确切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心肌缺血损伤除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外,也可诱发心肌细胞的凋亡,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受多种因素调控,其中以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如Bcl-2,Bax和Fas等)的作用较为重要;但牛磺酸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有何影响,以及是否凋控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兔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细胞是否凋亡及凋亡率的大小。方法 阻断左冠状动脉的左室支建立家兔心肌缺血模型 ,达到预定的缺血时间后 ,使血管再通 ,建立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透射电镜、原位末端探针标记 ,图像分析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心肌细胞的损伤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电镜观察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呈现明显的心肌细胞凋亡征象 ,TUNEL检测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区出现心肌凋亡阳性细胞 ,平均凋亡率为 2 1 10 %。结论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与凋亡机制有关 ,并可能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绞股蓝总皂甙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40分钟,解除结扎恢复血流再灌注20分钟,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绞股蓝总皂甙(G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结果,GP明显提高心肌组织GSH-Px活性,降低心肌MDA含量,使降低的线粒体膜流动性恢复,减轻再灌注导致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提示,GP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机理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内皮素与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内皮素(ET)释放水平显著升高。ET具有强烈收缩冠脉血管、减慢心率、降低左室收缩压的作用,并可能扩大心肌梗死的范围。ET引起心肌缺血性损伤主要与其强烈的缩血管加重心肌缺血的作用有关。尽管对内源性ET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见解不一,但已有证据表明,ET可引起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及局部心肌无复流,并可使中性粒细胞活化、粘附,产生氧自由基,从而导致再灌注损伤。ET亦可能与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最有效的方法.Zhao等[1]最近提出的缺血后处理,即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前反复短暂开通及再闭冠脉,与缺血预处理一样可降低心肌梗死范围及心肌酶释放,但其对心肌细胞凋亡及超微结构的影响国内、外报道较少,尚未见同时从亚细胞水平及细胞凋亡改变评价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醛糖还原酶是糖代谢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最新研究表明:心肌缺血时醛糖还原酶活性增强,抑制醛糖还原酶可以通过保护糖酵解途径和抑制氧化应激,减轻心肌缺血损伤,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功能。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作为潜在的治疗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假手术组与心肌缺血15h未见心肌细胞凋亡,但缺血35h或缺血30min再灌注lh已见有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出现明显早于细胞坏死。细胞凋亡指数(AI)随缺血或再灌注时间延长呈渐增趋势,分别以缺血48.5h(498%士17.27%)和缺血30min再灌注48h(38.15%±13.26%)最高。与心肌缺血组比较,心肌缺血再灌注组相同处理时间的大鼠的AI较低(P<0.05)。凋亡细胞主要位于心肌纤维收缩带区域及心肌梗死区周围。电镜示再灌注;0肌组织中有典型细胞凋亡形态改变。研究提示心肌细胞凋亡是持续性心肌缺血中早期心肌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再灌注过程虽减少凋亡细胞数量,但却促进了不可逆损伤的心肌细胞的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4.
缺血再灌注会引起心肌不可逆损伤,诱发细胞凋亡~([1]).本文通过动态检测P53和caspase-3,评价其与心肌缺血冉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关系,并观察药物的影响,为临床上治疗MIRI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心脏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包括假手术(sham)组、I/R处理组以及心脉隆注射液处理组(50 mg/L、100 mg/L、200 mg/L、400 mg/L),每组10只;运用Langendorff灌流系统制作大鼠离体心脏I/R损伤模型,平衡时期持续灌注K-H液,离体心脏模型缺血复灌后灌注心脉隆注射液;多导生理转换仪Lab Chart 8.0数据采集分析软件,同步记录左心室发展压(LVDP),描记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以及心率(HR)。采用生化仪检测不同组冠状动脉流出液中心肌酶学,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肌钙蛋白-Ⅰ(TnI)和肌红蛋白(MYO);实时测量冠状动脉流量,运用TTC染色了解心肌梗死面积,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Bcl-2在各组中的表达。 结果 心脉隆注射液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LVDP、最大上升速率+dp/dt、最大下降速率-dp/dt的下降,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酶的释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心脏冠状动脉流量,引起心率增快以及一定的抑制心肌凋亡作用。 结论 心脉隆注射液能够减轻心肌I/R损伤引起的心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Con)、心肌缺血后处理组(MIP)和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IP)。缺血前、缺血后及再灌注结束后分别测定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实验结束后,测心肌梗死面积并检测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 结果:MIP和LIP组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低于Con组(P﹤0.01);再灌注180 min末血浆CK活性检测证实心肌梗死面积的这种差异;MIP和LIP组再灌注180 min末MDA含量明显低于Con组(P﹤0.01);MIP和LIP组中性粒细胞在缺血心肌的聚集程度,即组织MPO活性(U/100 g)均明显轻于Con组 (P﹤0.01)。 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前肢体短暂缺血具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这种远隔器官缺血后处理心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减轻活性氧的损伤及抗氧化作用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caspase抑制剂对心肌细胞凋亡及Fas/FasL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穿线结扎或松扎左冠状动脉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4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Z-VAD-fmk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并分设缺血4-5min后再灌注3,6,12h3个时相点。以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Fas/FasL基因mRNA的表达改变,并分析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及Fas/FasL基因mRNA表达均增高,caspase抑制剂预处理下调Fas/FasL表达水平,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结论心肌细胞凋亡与Fas/FasL系统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caspase抑制剂Z-VAD-fmk通过抑制凋亡和下调Fas/FasL表达,减低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NO对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在缺血预处理(IP)保护机制中的作用,同时观察NO对缺血再灌注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在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共分为6组:IR组,IR+L-arg组,IR+L-NAME组,IP组,IP+L-arg组,IP+L-NAME组,观察分析心功能、梗塞面积、中性粒细胞(PMN)计数、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TUNEL阳性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L-arg,L-NAME均明显减轻了IR引起的PMN浸润和心肌细胞凋亡。缺血预处理前给予NO前体L-arg增加NO生成或使用L-NAME阻断NO生成对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缺血前组予L-arg增加内源性NO生成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发挥保护作用;组予L-NAME可能通过减少再灌注其ONOO-的生成而减轻心肌损伤和凋亡。  相似文献   

19.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是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病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炎症反应与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白细胞、血小板及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在炎症病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因而粘附分子在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对进一步阐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对临床提供治疗上的理论依据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背景: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生成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α直接造成心肌的收缩功能下降。 目的:观察药物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影响。 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药物干预组在再灌注前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并设立不造模的假手术组。再灌注后立即测量心肌梗死面积,ELISA检测再灌注后的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肌钙蛋白Ⅰ的含量,实时PCR检测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与药物干预组大鼠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mRNA和肌钙蛋白的水平明显升高(P < 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组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明显升高(P < 0. 05),心肌梗死体积与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的表达减少(P < 0. 05)。提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改善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