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23份婴幼儿腹泻标本A群轮状病毒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检测对临床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采集腹泻患儿的粪便,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原理即胶体金法定性检测A群轮状病毒。结果623份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中189份A群轮状病毒阳性,阳性率为30.34%。年龄段以1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达到36.59%;其次为1~2岁婴幼儿感染率为30.14%;随着年龄增大,轮状病毒感染率随之降低。从发病季节上看,每年第四季度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前3个季度,以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较低。结论A群轮状病毒胶体金法定性检测为儿科感染性与病毒性腹泻病因早期快速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了解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季节性、年龄段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我院2013~2014年间7237例腹泻婴幼儿粪便进行常规检查和轮状病毒检测。结果7237份腹泻粪便共检出轮状病毒1754例,检出率为24.24%,高发期为1、11、12月,高发年龄为6月~2周岁,粪便常规检查以蛋花汤样便和脂肪球增多为主。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及时检测粪便常规及轮状病毒,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婴幼儿腹泻粪便轮状病毒检出状况。方法胶体金法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不同年龄组检出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3 894例婴幼儿腹泻粪便中,其中检出轮状病毒1 569例,阳性率为40.8%。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检测轮状病毒对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和对婴幼儿进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4.
门诊5321例婴幼儿腹泻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我院肠道门诊2009年4-10月份5 321例婴幼儿腹泻粪便及尿液的检测结果,探讨南京地区婴幼儿腹泻的发病特点,指导临床对婴幼儿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肠道门诊4-10月份5 321例婴幼儿腹泻粪便进行常规检查、隐血检查、轮状病毒抗原检查,根据喂养情况对2岁以下腹泻患儿尿液进行半乳糖检查.结果:功能性腹泻占本次腹泻患儿的61.53%,轮状病毒性肠炎1 311例(24.64%),其他原因引起的肠炎736例 (13.83%),共检测腹泻患儿尿液标本4 084份,其中半乳糖阳性1 923例(47.09%).结论:功能性腹泻仍然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轮状病毒感染,因此合理喂养,大力提倡母乳喂养,主动预防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注重个人卫生切断病毒传播途径,是预防婴幼儿腹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安徽省安庆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应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门诊和住院的2 467例婴幼儿腹泻患儿新鲜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 467例标本中691例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总阳性率为28.0%.不同性别婴幼儿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无明显差异.>6~12个月年龄段婴幼儿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率在所有年龄段中最高,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轮状病毒感染率在12月份最高,8月份最低.在0~12个月年龄段中母乳喂养的婴儿轮状病毒感染率明显低于非母乳喂养者.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安徽省安庆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及时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于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斌  陈锦生 《临床荟萃》1995,10(7):293-293
有关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粪便排病毒规律的动态观察,国内外报告甚少。从1992年10月起,我们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对在本科病房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腹泻患儿44例,住院期间连续采集粪便标本274份,进行了粪便中轮状病毒的动态检测。现报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集西安市儿童医院急性腹泻儿童粪便样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腹泻婴幼儿进行轮状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2 739例腹泻儿童粪便样本中,547例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19.97%。轮状病毒检出高峰在12月到次年2月份。结论 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检出率较高,2岁以内儿童寒冷季节仍为高发感染对象。  相似文献   

8.
高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75-2376
目的 了解内江地区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检测情况,探讨A群轮状病毒快速检测在临床辅助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2010年3 738份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法快速检测A群轮状病毒.结果 3 738份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中1 052份A群轮状病毒阳性,阳性率为28.14%.年龄段以0~1岁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达到34.21%;与4~5岁、6~7岁和8~9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发病月份上看,每年10~12月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月份,与4~6月和7~9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患儿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体金法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特异性强、阳性率高等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轮状病毒致腹泻、胃肠炎的婴幼儿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3 84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分析其发病规律.方法 利用金标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检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848例婴幼儿腹泻患者送检标本中检测到1 083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28.14%;>0.6~≤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为55.20%;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期为9~12月,其次是1~3月.结论 轮状病毒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金标法检测轮状病毒具有简单、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社区5岁以下腹泻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12月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3124份,采用胶体金法进行检测。结果 3124份粪便标本中A群轮状病毒总检出率为28.3%(883/3124),其中男性患儿检出率为29.8%(523/1756),女性患儿检出率为26.3%(360/1368)。6~24个月龄婴幼儿检出率较高,占阳性病例的71.8%(634/883)。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本社区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体,6~24个月龄婴幼儿是A群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以冬季11、12月份至春季1、2月份为流行高峰期。  相似文献   

11.
腹泻患儿的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粪便中轮状病毒检测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738例腹泻患儿的粪便,以胶体金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738例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检测出阳性281例,阳性率为38.1%。结论粪便中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其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该病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病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河南省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发病率,实验室检出率和病毒的基因分型。方法收集2005年10月-2006年10月两个监测点5岁以下儿童腹泻粪便标本58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然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粪便中提取的轮状病毒RNA做基因分型。结果585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检测出轮状病毒304份,全年轮状病毒阳性率51.97%。在304份ELISA阳性的标本中,随机取103份标本用RT—PCR法进行轮状病毒基因G.P分型,分型率为65.05%,其中P[8]G3为主要流行型,占所有分型的41.75%。结论轮状病毒腹泻仍然是河南省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但轮状病毒主要流行的血清型已由1990~1997年间监测的G1型转变为目前的G3型。  相似文献   

13.
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对于婴幼儿腹泻的重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794例婴幼儿患者粪便进行检测,分析由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腹泻婴幼儿新鲜粪便标本,采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儿科门诊及住院部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的检测。结果 794例腹泻婴幼儿中检出371例A群轮状病毒阳性标本,总阳性率为46.7%。各个年龄段的感染阳性率构成比分别为:<6个月组为13.6%,6个月至2岁组为83.8%,2~5岁组为2.6%,表明6个月至2岁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男性患儿感染率为47.7%,女性患儿感染率为45.1%。男女患儿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A群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6个月至2岁为A群轮状病毒的高发年龄段和每年的10月至次年1月为感染高峰期,临床医生应重视腹泻病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广州地区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A组轮状病毒(RV-A)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3年1~12月因腹泻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A组轮状病毒。结果在收集1 248例患儿粪便标本中共检出A组轮状病毒295例,阳性率为23.6%。不同性别腹泻患儿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组轮状病毒是广州地区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6个月至2岁的儿童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疾病的高发季节为每年的1、11、12月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认识A组轮状病毒检测在婴幼儿腹泻诊断中的重要性。方法采用胶体金法测定190例腹泻婴幼儿粪便,对其A组轮状病毒进行检测。结果190例腹泻婴幼儿中,68例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35.8%。结论A组轮状病毒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对其检测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应用胶体金法检测方便快捷,可以迅速确诊,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粪便中轮状病毒(RV )检测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将1500例患儿粪便进行常规及轮状病毒的检测。观察分析腹泻患儿年龄、季节及粪便性状对所检测的轮状病毒的情况的影响。结果患儿年龄在6~24个月内的腹泻粪便中轮状病毒的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冬季腹泻患儿中的轮状病毒阳性检测率最高,其次是秋、春季,夏季最低。结论轮状病毒的检测在婴幼儿腹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及时正确的检测可为患儿病情的诊断提供依据,针对轮状病毒进行针对性治疗,缩短患儿病程,避免因抗生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减少患儿因长期腹泻所导致的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医护人员也应对患儿的家长进行疫苗知识的宣教,指导其对婴幼儿的喂养。  相似文献   

17.
王虹娟  朱根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9):2419+2421-2419,2421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对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2011年1~12月收治424例婴幼儿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在424例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63例,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8.44%.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好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感染全年散发,以秋冬季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8.
386例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及分布情况。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386例婴幼儿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进行A组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在386例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阳性146例,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7.8%。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好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感染全年散发,以冬季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医院轮状病毒感染的人群并介绍一种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的快速方法,以便早期确诊患者的腹泻是否由感染轮状病毒引起,从而为临床提供良好的诊断依据.方法 采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轮状病毒快速测试卡,用以检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结果 从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3年内累计检测了726例成人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及927例婴幼儿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成人总阳性率为18.2%,婴幼儿总阳性率为28.8%.好发于秋冬季,也可发生于春夏季.冬季的阳性率为28.2%, 春秋季的阳性率为6.85%,其中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是轮状病毒的易感人群.结论 轮状病毒快速测试卡在15 min内便可确定粪便中是否有轮状病毒,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防止病毒进一步扩散、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乐清地区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4至2015年间就诊的3302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302例粪便标本中,671例检出A群轮状病毒阳性,感染率为20.32%。轮状病毒感染主要发生于0~5周岁的婴幼儿。轮状病毒全年均有检出,其中以11月至次年2月份这四个月份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4.02%、49.61%、36.55%和27.65%,占全年的77.79%。结论 A群轮状病毒是引起乐清地区5周岁以下患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流行于当年11月至次年2月份,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