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减黄方法。[方法]对17例手术探查证实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于手术中找到并切开梗阻以上的肝内胆管.其中左肝管切开15例,T管引流9例.胆肠内引流6例;右肝管切开l例.行T管引流;左右T管均切开1例.行双T管引流。观察术前、术后血清转氨酶、谷胺酰转肽酶(GGTP)、碱性磷酸酶(AKP)和总胆红素的变化。[结果]手术前后血清转氨酶、GGTP、AKP和TBIL均明显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术后恢复良好,黄疸消除顺利,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肝内胆管切开引流是对无法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姑息减黄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合并肝硬化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8例,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切除+胆肠吻合24例,外引流4例。术后11例发生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余均病情好转顺利出院。结论合并肝硬化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高,应做好基础护理、引流管护理及加强病情的观察与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年12月~2008年11月的148例肝门部胆管癌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接受手术,34例根治性切除,31例仅R1或R2姑息性切除。术后并发症33例(31.1%,33/106),胸腔积液,切口感染和腹腔感染最常见,术后U例(10.4%,11/106)患者因多器官衰竭、感染性休克死亡。其余患者均经恰当治疗和悉心护理后治愈出院。结论重视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观察和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合并肝硬化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8例,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切除+胆肠吻合24例,外引流4例.术后11例发生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余均病情好转顺利出院.结论 合并肝硬化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高,应做好基础护理、引流管护理及加强病情的观察与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U管引流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姑息性胆道引流术为治疗晚期胆管癌的主要手段,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文通过对49例放置U管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护理观察,表明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术后应注意黄疸消退情况及肝功能,保持U管引流通畅,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同时,做好出院指导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姑息治疗中应用介入影像医学技术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接受姑息治疗的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予以选取,纳入时间起始于2020年2月,终止于2021年12月,共计纳入60例样本,均行介入影像医学技术治疗,观察和比较术前、术后1周60例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60例患者的血清胆红素(189.36±65.27)μmol/L、碱性磷酸酶(231.48±132.15)U/L、Y-谷氨酰转肽酶水平(165.32±96.82)U/L均比术前要低(P<0.05)。60例患者中发生1例高热,1例胆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33%)。结论: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姑息治疗中应用介入影像医学技术的效果显著,对改善患者肝功能有积极作用,有较高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桂芳 《临床医学》2008,28(3):11-12
目的 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复习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文献.肝门部胆管癌无临床特异性,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者行高位胆肠Roux-en-Y吻合术.未切除者行姑息性治疗或内引流、外引流术.结果 12例患者中9例行根治性切除,2例行姑息性切除(胆肠内引流),1例因肿瘤广泛转移,阻塞肝门,胆总管中段只有1cm范围组织较软,行T型管外引流术.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根治性切除的原则是:两切断端无癌残留,肝内无转移,无淋巴结转移.术前正确评价可切除性,术中选择正确的术式是获得较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支架植入方法及疗效。材料与方法:13例肝门部胆管癌并左右肝管梗阻的患者,采用左右肝管同时植入支架内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结果:13例患者共植入胆道内支架26枚,均起到良好的内引流作用,胆道引流充分,黄疸消退。结论:双支架植入胆道内引流技术对肝门部胆管癌并胆管梗阻患者减黄效果显著,是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肝尾状叶胆管肿瘤和结石的外科治疗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宇斌  胡伟贤  林叶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174-4175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和尾状叶肝管结石术中对尾状叶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时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的25例因肝门部胆管肿瘤和尾状叶肝管结石而行肝尾状叶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和总结.结果:25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行肝门部肿瘤及尾状叶切除3例;肝门部肿瘤及尾状叶联合左半肝切除1例:因胆管结石行尾状叶联合左半肝切除3例;尾状叶联合左外叶切除3例;左右肝管切开,肝内胆管及尾状叶胆管取石,T管引流11例:左右肝管切开成形,肝内胆管及尾状叶肝管取石,空肠RouX-Y内引流术4例.无手术死亡,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3例存活超过1年,1例超过3年;21例尾状叶肝管结石患者结石复发率为4.8%(1/21).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变常侵及尾状叶,其根治范围应包括肝尾状叶的切除:尾状叶肝管结石应切开左右肝管,力争术中取尽结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行计划性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2年3月142例在我科行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术前行选择性胆道引流129例(90.8%),47例(33.1%)病人行术前预切除肝叶门静脉栓塞,126例(88.7%)获得根治性切除,术后24例(19.0%)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2.4%)死亡,其余病人术后恢复顺利出院。结论计划性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安全有效,完善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是计划性肝切除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行计划性肝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我们对9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计划性肝切除术,总结手术治疗效果及有效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行预切除肝叶术27例、镜下根治性切除术60例、选择性胆道引流术5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2例,其中1例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并顺利出院。结论:肝门部胆管癌计划性肝切除术安全有效,积极实施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是顺利实施治疗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单通道植入T-型胆道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技术和疗效。方法:使用T-型支架治疗5例Ⅲ及Ⅳ型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采用单通道入路,经皮肝穿刺入肝管,插入两条导丝分别进入对侧肝管和胆总管,沿导丝植入T-型支架,使左右肝管与胆总管连通。结果:5例患者行T-型支架置入均获成功,全部病例术后黄疸逐渐消退,其中3例随访1~12个月至今尚存活,两例分别存活9个月和15个月。结论:采用单通道植入T-型胆道支架治疗肝门部恶性梗阻,引流充分,技术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计划性肝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护理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以计划性肝切除方式,对我科12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手术治疗,将治疗效果和相关术前护理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前行选择性胆道引流110例(91.7%)、行术前预切除肝叶的门静脉栓塞36例(30%),共102例(85.0%)获得镜下根治性切除。术后25例(20.8%)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1.7%)死亡,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计划性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安全有效,完善的术前准备、有效的护患沟通、有针对性的营养支持以及积极的护理干预是计划性肝切除术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诊治分析(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病人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我院近15年来收治的24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病人的诊治经验作回顾性研究。男,8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岁。肝门胆管癌11例,左肝管癌9例,右肝管癌4例。根治性切除8例,姑息性切除6例,活检加胆汁引流10例。结果 根治性切除患者平均生存27月,姑息切除和单纯引流平均生存分别为11月和9.5月。结论 早期诊断仍较困难。术中应用胆道镜检查、活检,可望早期诊断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累及肝尾状叶的胆管癌和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方式选择.方法:总结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期间的25例因肝门部胆管肿瘤或尾状叶肝管结石而行各种肝尾状叶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行肝门部肿瘤及尾状叶切除3例;肝门部肿瘤及尾状叶联合左半肝切除1例;因胆管结石行尾状叶联合左半肝切除3例;尾状叶联合左外叶切除3例;左右肝管切开,肝内胆管及尾状叶胆管取石,T管引流11例;左右肝管切开成形,肝内胆管及尾叶肝管取石,空肠Roux-Y内引流术4例.无手术死亡,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3例存活超过1年,1例超过3年;21例尾状叶肝管结石结石复发率为6.3%(1/16).结论:尾状叶肝胆管病变的手术方式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变情况不同而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式.累及尾状叶的胆管癌根治范围应包括肝尾状叶的切除;累及尾状叶的肝管结石应切开左右肝管,力争术中取尽结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7年间经手术治疗的17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中,手术切除4例(切除率23.5%),单纯外引流13例。术后发生胆漏1例,经腹腔引流治愈;胆管外引流管脱落1例,经二次手术重新置管引流治愈。死亡1例(5.9%),死于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对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的护理。方法对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3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成功实施联合肝叶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l例因发生腹腔转移未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论完善术前准备、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及胆道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是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的护理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总结外科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对3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30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中,19例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切除术,手术切除率为63.33%,11例因肝外转移只行简单的姑息减黄手术。根治切除组及姑息减黄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4.44%、55.56%、22.22%;9.09%、0、0。结论:根据肝门部胆管癌侵犯的部位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争取一次切除,进行(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淋巴清扫,避免肿瘤残留,是提高术后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意义和疗效。方法对1997年3月至2005年12月我院行PTCD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均行PTCD引流,术后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缓解,黄疸减轻,肝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门部胆管癌,PTCD引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陈曹臻  陈春雷  林晖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4):1570-1571
目的:探讨治疗晚期肝门胆管癌的方法。方法:对1993年8月至2004年8月33例晚期肝门胆管癌施行双侧内引流术。结果:术后1周黄疸明显减退28例,随访患者29例,术后生存期最短6个月,最长52个月,至今存活8例,中位生存期20个月。结论:双侧内引流法治疗晚期肝门胆管癌,能快速有效减黄,延长患者的寿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