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961647 银屑病患者血浆β-内啡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刘翠杰…//中华皮肤科杂志。-1996,29(2).-88~89 精神因素可诱发和加重银屑病的机理不明,β-内啡肽(β-EP)是最重要的精神调节因子之一,为了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检测了51例银屑病患者血浆β-EP水平,并与32例健康人对照。结果显示,患者组血浆β-E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即使到临床治愈时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发病前有诱因者较无诱因者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皮损瘙痒的强度与之呈显著负相关。提示β-EP参与银屑病发病过程,其分泌即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又受皮损内炎症反应的影响,β-EP水平与皮损内炎症反应之间可能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患者皮损端粒酶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银屑病的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文件--酶标法(TRAP-ELISA)测定银屑病皮损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银屑病皮损有一定水平的端业酶活性,但其水平显著低于肿瘤组织和细胞株。结论 端粒酶不仅可在恶性肿瘤表达。也可在一些非恶性皮肤病组织表达;并且认为银屑病皮损中端粒酶活性的增加可能与银屑病发病机理尤其是表皮细胞的持过度分化有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及外周血单胺类物质的改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研究心理因素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探讨单胺类物质在银屑病心理因素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揭示心理因素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某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和A塑性格问卷评估患者的心理因素;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基吲哚乙酸(5-HIAA)等单胺类物质的含量。结果:银屑病组有各种生活事件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01)。银屑病患者总体倾向为弱A型性格,其A型性格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银屑病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IA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01);A型性格患者3种单胺类物质含量均高于B型性格者;不同皮损严重程度的患者单胺类物质含量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PASI评分值与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HIAA含量之间均有相关性(P<0.001),患者血清单胺物质含量随PASI评分值的增加而升高。结论:心理因素是银屑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单胺类物质是心理因素导致银屑病发病的中间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患者血清C3a和C4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1~4]在银屑病中外周血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可不同程度升高。我们应用ELISA技术对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及正常人进行了血清sIL-2R的检测,以期对银屑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作进一步的观察。一、资料和方法1.检测对象:PV患者44例,其中男25例,女19例。年龄21~60岁,平均38岁。病程15天至30年,平均10.15±9.19年。进行期26例,静止期18例;皮损斑块状者30例,点滴状者14例;泛发全身者30例,局限于头部、躯干或四肢者14例。银屑病的皮损严重程度采…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2R表达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Tac单克隆抗体、ABC免疫组化技术测定了18例寻常型患者皮损中的IL-2R水平。结果发现: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进行期高于静止期。作者认为IL-2R是银屑病发病机理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2R表达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Tac单克隆抗体、ABC免疫组化技术测定了18例寻常型患者皮损中的IL-2R水平。结果发现: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进行期高于静止期。作者认为IL-2R是银屑病发病机理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患者PMN对PAF的趋化反应刘宝军,郑茂荣,周鼎耀,李少华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200433)银屑病皮损内炎症介质的产生是吸引嗜中性白细胞(PMN)向皮损趋化、浸润的重要机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存在于银屑病皮损内的强效炎症...  相似文献   

8.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4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sIL-2R水平。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的sIL-2R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与疾病的活动性和皮损范围无关。该结果提示银屑病患者存在细胞因子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角蛋白K6、K16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地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处和10例正常对照者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角蛋白K6和K16的表达水平。结果:①银屑病组患者皮损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K6、K16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病例组棘细胞层K6、K16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②角蛋白K6、K16在银屑病进行期和稳定期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但分别与消退期银屑病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③角蛋白K6、K16的表达在急性点滴状和慢性斑块状银屑病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角蛋白K6、K16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这两个指标有望作为监测银屑病活动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表皮生长因子是强有力的促角朊细胞分裂剂,可以诱导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而c-myc又是调控细胞增殖的主要基因。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银屑病和12例正常对照组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和c-myc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EGF和c-myc在银屑病皮损中的异常表达,与正常人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银屑病皮损的严重程度与角朊细胞中EGF和c-myc和表达水平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