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前列地尔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患者早期应用对促进移植肾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应用前列地尔患者16例,与同期未使用前列地尔的DGF患者14例进行比较,比较两组间术后尿量、血肌酐(SCr)、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及1年人/肾生存率.结果 应用前列地尔的患者术后尿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SCr浓度、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后DGF患者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有利于促进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乌司他丁对休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休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入选28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的同时给乌司他丁2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q8h静滴;对照组常规抗体克治疗,方案与观察组相同。观察两组的尿量、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尿量明显增加,尿NAG(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α1-微球蛋白明显减少,血BUN和Scr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观察期间需要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的百分率为14.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14%。结论乌司他丁具有保护肾小管功能及促进休克患者肾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乌司他丁对休克患者术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休克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休克行手术治疗者4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于术前、术中应用乌司他丁各10万U及术后每隔8 h应用10万U至术后应用12次为止.术前、术毕及术后1,3,5 d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的变化.结果:两组NAG、γ-GTP及对照组Scr均于术后第1,3,5天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治疗组NAG、Scr于术后第3,5天及γ-GTP于术后第5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BUN两组内及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有益于休克患者术后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脓毒血症性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疗效.方法:严重脓毒血症性AKI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实验组(常规治疗+乌司他丁),通过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a)、肾损伤因子-1(KIM-1)水平,记录24h尿量,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实验组5项检测指标均呈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较前下降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d3、d7血NGAL、KIM-1和TNF-a明显下降(P<0.05),d7 SCr、BUN降低(P<0.05);治疗后d7实验组24h尿量明显增加,对照组增加不明显.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能在较短时间内明显改善严重脓毒血症性AKI的患者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正>血液透析可作为肾移植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慢性排斥或移植肾失败后的应急措施。肾移植术后,大多数患者在3~5 d内肾功能逐渐恢复至正常,但也有部分患者术后尿量很少、移植后血肌酐降低很慢,甚至由于高血钾、水负荷过重(严重者出现心力衰竭)等原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致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诊断、治疗方案及对移植肾功能远期存活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0月~2002年10月间肾移植术后诊断为早期排斥反应致肾功能延迟恢复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术后即无尿,3例术后2d肾功能改善后又出现血尿、少尿。经临床、B超及移植术后病理诊断为排斥反应。患者接受ATG FK506 MMF Pred的免疫抑制方案。患者术后平均来尿时间35d,患者肾功能全部恢复,随访至今,肾功能良好存活。结论:早期排斥反应致肾功能延迟恢复应早采用ATG FK506 MMF Pred的免疫抑制方案,绝大多数都能恢复,恢复后移植肾功能及远期存活末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持续应用小剂量多巴胺对低血压肾移植患者术后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总共419例肾移植患者,其中48例血压偏低患者自术中开始至术后72h以多巴胺(2~4μg·k^-1·min^-1)微量泵持续静注。观察患者移植肾血管开放后72h血压变化;术后3d尿量;手术开始前(T0)、移植术后12h(T1)、24h(T2)、48h(T3)、72h(T4)、及术后5d(T5)抽取静脉血检验血肌酐。结果:对比未应用多巴胺肾移植患者,此组病人肾移植术后早期尿量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多巴胺组患者术后血肌酐值下降优于对照组。多巴胺组术后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例数(2/48例,4.2%)明显低于对照组(35/371例,9.4%),P〈0.01。结论: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持续应用低剂量多巴胺,能明显促进早期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并能减少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应用于脊柱内固定手术对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和术后病人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行脊柱内固定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A组乌司他丁10万单位。B组乌司他丁20万单位,C组对照组,采集肘静脉9血测定围术期NK细胞活性,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以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采集血,尿标本测定血尿素氮清除率,血肌酐清除率,尿α1球蛋白,尿β2微球蛋白的含量,结果:术后1d。术后3d。A组,B组NK细胞活性,白细胞介素-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d,术后3d,B组的白细胞介素-6明显低于A组和C组,手术结束时,术后1d,术后3d。B组的可溶性白细胞保素-3受体明显高于乌司他丁A组和C组,术后1d,术后3d,血尿素氮清除率,血肌酐清除率B组优于A组和C组;乌司他丁A组,B组术后尿β2微球蛋白明显低于C组,然而尿α1球蛋白与C组比较无明显改变,其它各时间段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乌司他丁应用于应用于脊柱内固定手术,有益于病员术后免疫功能和肾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肾移植后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5月267例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2周内每天应用前列地尔30μg,与同期内282例未使用前列地尔的肾移植受者,比较两组术后尿量、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B超下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以及两组肾功能恢复延迟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接受前列地尔患者的术后尿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肌酐、血流阻力指数和肾功能恢复延迟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有利于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不影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速尿联合乌司他丁对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本科住院的44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2例,均行PCNL术,实验组于术前1天、术中、术后1~3d予以速尿20mg静推、乌司他丁2×105 U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并检测两组患者术中插管后、术后1、3d患者的肌酐(Cr)和尿素氮(BUN)、肾盂尿β2微球蛋白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尿β2微球蛋白及尿NAG均较术中明显升高(P<0.05),但实验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实验组中患者的Cr、BU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速尿联合乌司他丁对PCNL术患者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航  梁思敏  吴小候 《中国药房》2008,19(35):2777-2779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在肾移植术后早期的应用对促进移植肾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比较93例肾移植受者术后2周内给予前列地尔20μg.d-1(治疗组),同期85例术后未使用前列地尔的肾移植受者(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尿量、血肌酐、彩色多谱勒监测移植肾血流阻力指数、肾功能延迟恢复和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以及1a人/肾存活率。结果:治疗组术后1d的24h尿量(9.40±1.9)L明显高于对照组(8.11±1.8)L(P<0.01),而术后1d血肌酐、术后5d血流阻力指数、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553.4±51.8)μmol·L-1、0.642±0.035、7.53%)则明显低于对照组((624.6±65.2)μmol·L-1、0.689±0.037、14.12%)(P<0.01);2组之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9.68%,10.59%)和1a人/肾存活率(98.9%/95.7%,98.8%/95.3%)无明显差异。结论: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有利于术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但对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率和1a人/肾存活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所致大鼠脓毒症急性肾损伤肾脏病理及尿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SD健康雄性大鼠55只,按随机化原则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5只、模型组25只、乌司他丁治疗组25只,后两组再随机分为5个时间点(1、6、12、24、48 h),每组每时间点各5只,采用CLP复制脓毒症模型,乌司他丁治疗组造模后立即给予乌司他丁100 000 U/kg,尾静脉注射,分别在各个时间点采血、留尿标本,处死大鼠摘取肾脏,进行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肾损伤分子(KIM-1)、白细胞介素-18(IL-18)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检测分析,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SCr、BUN的浓度CLP术后6 h开始升高,24 h达高峰,48 h开始下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乌司他丁治疗组12、24、48 h均显著低于相应时间点模型组(P〈0.05)。模型组尿KIM-1、NGAL、IL-18含量于CLP术后1 h开始升高,12 h达高峰,24 h开始下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乌司他丁治疗组6、12、24、48 h均显著低于相应时间点模型组(P〈0.05)。肾脏病理改变明显好于模型组。结论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78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均行常规抗排异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规格27 mg/丸)10丸/次,3次/d,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24h尿总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水平.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肌酐、24 h尿总蛋白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在常规抗排异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移植肾功能,并对移植肾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 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由建库至2015年。两名研究者对检索收集到的文献按照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独立筛选,采用Cochrane的偏倚风险评估标准评价文献质量。采用患者治疗后尿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P)、血肌酐和尿素氮、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例作为评价结局的指标。采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8项,总共4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第1、2、3日,乌司他丁组尿量高于对照组;治疗第1、3、5日,乌司他丁组尿NAG和γ-GTP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第1、2、3、5日,乌司他丁组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比例低于对照组(RR=0.50,95%CI:0.28~0.91,P=0.02)。结论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肾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及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11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采用常规抗休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微量注射泵静注。两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心率、尿量、肝功能、肾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3 h、6 h心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尿量明显多于治疗前;观察组术后第1、第3天的AST、ALT及LDH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BUN、SCr、β2-MG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3天BUN、SCr、β2-M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天IL-1β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3天血浆IL-1β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1、第3天IL-6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还可改善患者心率及尿量。  相似文献   

16.
<正>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是肾移植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常导致肾移植术后早期无尿、少尿,增加急性排斥发生率,降低了移植肾长期存活率~([1])。本研究对DGF定义为术后少尿或无尿,在第1周内恢复血液透析,或未恢复血液透析,但术后第7天血清肌酐>400μmol/L。根据文献,DGF多数患者如诊治及时,肾功能可在7~30 d内恢复;但DGF常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急  相似文献   

17.
任东升  任哲  陶雅非 《中国药师》2008,11(5):564-565
目的:研究发酵虫草菌粉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33例住院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予发酵虫草菌粉治疗.分别于用药前、用药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患者的尿β2-MG、NAG、禁水尿渗透压、尿比重、肾性尿糖、SCr、CCr、夜尿量进行分析比对.结果:治疗6个月,除尿β2-MG、NAG下降、禁水尿渗透压、尿比重增高、肾性尿糖减少继续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外,夜尿量明显减少,反映肾功能的指标SCr、CCr也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结论:虫草菌粉对慢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具有修复作用,对延缓肾功能进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前列地尔对同种异体肾移植中早期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对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85例 (A组 )肾移植受者术中及术后2wk内每天应用前列地尔60μg,与同期276例 (B组)未应用前列地尔的肾移植受者进行对比。结果 :A组术后尿量(6d内)和内生肌酐清除率 (至少7d内 )均明显高于B组 (P<0 01) ,而血肌酐 (5d内)以及血流阻力指数 (14d内 )和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率则明显低于B组(P<0 01) ,但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3mo内 )无显著性差异 (P>0 05)。结论 :肾移植术中及术后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有利于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但不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能否改善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患者的肾功能。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的肾移植术后、经活检明确诊断为CAN(Ⅰ~Ⅱ级)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n=34),对照组(B组,n=32),A组患者常规抗慢性排斥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剂量27 mg/丸,10丸/次,tid);B组维持原常规抗慢性排斥治疗方案不变。对患者的SCr,BUN,CCr,24 h尿总蛋白(24 h Upro)进行动态观察,入组时上述指标连查3次(间隔3 d),取平均值,以后每2周查1次,实验结束时再对上述指标连查3次(间隔3 d),取平均值,共观察6个月。结果:治疗前两组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6个月后,A组的SCr,BUN,CCr,24 h尿总蛋白(24 h Upro)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B组各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A组中肾功能好转19例,稳定11例,恶化4例;B组中肾功能好转8例,稳定12例,恶化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112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组与乌司他丁组,每组56例,乌司他丁组采用乌司他丁治疗,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组采用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与乌司他丁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有显著效果,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