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薯蓣皂苷片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合并高脂血症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6慢性肾脏疾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4例给予基础治疗及薯蓣皂苷片治疗,对照组102例则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服安慰剂,疗程8周。检测2组患者服药前后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TG、TC、LDL-c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HDL则显著上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显著改善(P<0.05)。结论薯蓣皂苷片能显著调节慢性肾脏疾病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氧化应激。治疗期间仅个别病例有轻微上腹不适,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维奥新(薯蓣皂苷)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86例合并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4例给予基础降糖及薯蓣皂苷片治疗,对照组92例则在降糖治疗基础上加服安慰剂,疗程12周。检测2组患者服药前后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TG、TC、LDL-c较对照组及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HDL则显著上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显著改善(P<0.05)。结论薯蓣皂苷片能显著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氧化应激,治疗期间仅个别病例有轻微上腹不适,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硫普罗宁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 64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二甲双胍联合硫普罗宁治疗组(A组);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B组);胰岛素治疗组(C组),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谱、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Hcy),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经过24周治疗后,A组、B组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TG、TC、LDL-C值降低、HDL-CT升高较明显,FPG、Hb A1c%及HOMA-IR均显著降低,空腹INS、ISI升高,C组治疗前后比较TG、TC、LDL-C值降低不明显,HDL-CT升高亦不明显,FPG、Hb A1c%显著下降,HOMA-IR无显著降低。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硫普罗宁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胺酸水平、血脂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起到协同治疗作用,达到安全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探讨硫普罗宁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8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3例,给予硫普罗宁口服治疗,200mg/次,每天3次;实验组9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口服治疗,250mg/次,每天3次;疗程均为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治疗前ALT、AST等肝功能指标,TC、TG等血脂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等肝功能指标,TC、TG等血脂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ALT、AST等肝功能指标,TC、TG等血脂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硫普罗宁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血脂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可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荔枝核皂苷改善高脂血症-脂肪肝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血症-脂肪肝建立大鼠IR模型,观察荔枝核皂苷、罗格列酮、格列齐特对模型大鼠给药2h后空腹血清血糖(FS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肿瘤坏死因子(TNF) -α、胰岛素含量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荔枝核皂苷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FSG、TC、TG、胰岛素含量及TNF -α浓度(P<0. 05或P<0 .01) ,并能显著提高HDL -C含量(P<0 .05)及ISI(P<0 .05)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结论:荔枝核皂苷能调整高脂血症-脂肪肝所致的糖脂代谢障碍,改善模型大鼠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及拮抗其IR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6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238例2型糖尿病不合并脂肪肝患者的血糖、体质量指数(BMI)、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C肽、脂代谢指标、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合并脂肪肝组的腰围、三酰甘油(TG)、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非脂肪肝组(P>0.05)。结论 T2DM合并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和超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检测54名确诊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与3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作对照。结果 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FPG、FInS、HOMA-IR、TC、TG、L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紊乱对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伴发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荔枝核皂苷改善地塞米松致大鼠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荔枝核皂苷改善地塞米松 (DX)致大鼠胰岛素抵抗 (IR)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DX诱导制作IR大鼠模型 ,观察荔枝核皂苷对模型鼠给药2h后空腹血清血糖 (FSG)、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 )、皮质醇 (Cortisol)、胰岛素含量及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荔枝核皂苷能显著降低模型鼠FSG、TC、TG含量 ,显著提高ISI值 (P<0 05或P<0 01)。结论 :荔枝核皂苷可改善DX所致糖、脂代谢障碍 ,降低模型鼠中血皮质醇及胰岛素水平 ,改善其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糖代谢情况及其高危因素分析。方法:对260例青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退(IGT)和糖尿病(DM)4组,分析各组的发病率,对各组的血脂(TG、TC、HDL、LDL)、体重指数、腰围、胰岛素抵抗(HOMA-IR)、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等进行比较。结果:青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近2/3有糖代谢异常,发病率非常高,但知晓率很低;随糖代谢异常的加重,脂肪肝患者的体重指数、腰围呈上升趋势,IFG和NGT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IGT或DM组与NGT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脂异常也越加明显,TG、TC、LDL呈上升趋势,HDL则下降;IGT组HOMA-IR明显升高(P<0.01),与DM组比较无差异;IGT组HOMA-β细胞功能升高,与其它3组间比较无差异,DM组和IGT组ISI下降。结论:青年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糖耐量异常,随着糖耐量异常的加重,其他代谢异常也恶化。有必要对青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OGTT,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预防糖尿病对心、脑、肾等脏器损害所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李锋  厉永伟  吴骏 《海峡药学》2011,23(6):83-84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检测21例脑出血(CH)患者的血脂、血糖(FPG)、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与50名同龄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CH组FPG、FIN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TC,TG明显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本院目前常用的两种CCB类降压药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在清晨血压控制方面的疗效异同.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15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统一设计的观察指标和分析内容,在征得患者同意后,进行初始信息收集.对资料完整的患者按照服用降压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82)和对照组(n=76),观察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1次/d,对照组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1次/d,分别监测用药后1、4、8周的清晨血压,比较两组患者清晨血压达标情况.结果 治疗1周后对照组血压达标率为32.9%,高于观察组的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46.3%,对照组血压达标率为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血压达标率为65.9%,高于对照组的6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的效果一致,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对于清晨时段血压较高的患者,苯磺酸氨氯地平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2.
林慧  丁晓娟  何东初 《中国药师》2007,10(11):1123-1125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预防有危险因素不同基础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240例病例随机分成三组,试验组予血塞通注射液0.45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ivd,qd,连续给药10 d后可暂停5 d;阳性对照组予阿司匹林片100 mg,po qd;空白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基础疾病,疗程为8周;三组于给药前后抽血送检,观察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及阳性对照组均能有效的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能有效的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3.
罗从容 《中国药房》2010,(24):2240-2241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祛瘀方结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痰浊壅盛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80例高脂血症(痰浊壅盛型)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药+阿托伐他汀钙片)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片)各40例。2组患者均常规晚餐时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qd;治疗组加服健脾化痰祛瘀方。疗程均为8周。观察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优于对照组(85.0%);2组TC、TG、LDL-C、HDL-C改善及头昏眩晕、身重困倦、胸闷心悸、腹胀纳呆等积分比较,治疗组症状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痰浊壅盛型高脂血症优于单纯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且2组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替比夫定(LDT)治疗对于代偿期乙肝肝硬化HA、PⅢNP、CIV、LN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于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肝纤维化逆转的可能性。方法:选择40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口服替比夫定600mg/d加护肝片5片/d,对照组20例口服护肝片5片/d,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后HA、PⅢNP、CIV、LN数值变化及HBV-DNA水平。结果:治疗组HBV-DNA检测不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A、PⅢNP、CIV、LN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在抑制病毒同时,可以使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周益明  周文翔 《中国药房》2013,(44):4172-4174
目的:观察硝苯地平联合乌灵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症状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bid,同时加服安神补脑液10ml,bid。观察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bid,同时加服乌灵胶囊3粒,ti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HA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降压及抗焦虑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硝苯地平联合乌灵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症状,在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的同时提高了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片和柳氮磺胺吡啶片口服,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口服泼尼松片,观察组采取激素序贯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晨僵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RF、ESR、CRP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上述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序贯疗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较好,缓解症状迅速,早期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推拿、牵引、运动疗法等非手术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观察2组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48h内起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第8周末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程度均轻微,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或消失,治疗第1、4、8周末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与脑电图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疗效确切,服用方便,安全性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度洛西汀与硫酸吗啡缓释片与单用硫酸吗啡治疗癌痛的疗效与安全性,为肿瘤疼痛管理提供参考。方法:180例中重度癌痛患者被纳入这项随机、开放、为期12周的临床研究。研究对象均分入单药治疗组(硫酸吗啡缓释片,100~200mg/d)和合并治疗组(同等剂量的硫酸吗啡缓释片+度洛西汀,前2周30mg/d,2周后60mg/d)。分别在基线及治疗后第4、8及12周进行随访与评估。用Short—FormMcGillPainQuestionnaire(SF—MPQ)和the10-pointvisualanalogscale(VAS)行疼痛评估。焦虑抑郁症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与抑郁量表评估。采用治疗时出现的不良事件量表与脱落率评估耐受性。结果:单药治疗组与合并治疗组脱落率相似(第4周8.9)AUS10.0%,第8周15.6%VS17.8%及第12周23.3%YJS25.6%,均P〉0.05)。虽然便秘、出汗和心悸的不良反应频数合并治疗组较高,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在第4、12周VAS评分减分值合并治疗组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3.3±0.9)US(2.1±0.6);(6.4±0.8)US(4.5±0.5),均P〈0.01]。虽然SF—MPQ总分减分值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疼痛情感维度方面,于治疗后第8、12周,合并治疗组减分值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4.2±1.3)US(2.3±1.0);(6.8±2.9)VS(4.6±1.7),均P〈0.01]。结论:合用度洛西汀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痛的疗效优于单用硫酸吗啡治疗,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