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家兔在体心脏单相动作电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参酮ⅡA(TashinoneⅡA)是从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中提取出的脂溶性二萜类化合物,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扩张血管及保护心肌等功效。近期的膜片钳全细胞式记录方法观察到其磺化后的水溶性钠盐丹参酮Ⅱ-A磺酸钠(TSN)对心肌的L-型钙通道具有阻滞作用,但其在整体条件下对心肌电生理作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2003~2004年,我们采用单相动作电位(MAP),观察了整体条件下TSN对家兔右室MAP和有效不应期(ERP)的影响,旨在探讨其在整体条件下的心脏电生理作用特点及潜在的抗心律失常机制。 相似文献
2.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家兔快速心房起搏时心房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TSN)对家兔短期快速心房起搏时在体心房单相动作电位(AMAP)及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心房颤动的可能机制。家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TSN组各12只。将电极经颈内静脉置入右房记录AMAP,观察基础状态下、给药后0.5h及以600次/分心房快速起搏后0.5,8hAMAP及其频率适应性的变化。结果:与起搏前相比对照组在S1S1200ms刺激时测量的AERP(AERP200)在起搏后0.5h缩短21.2ms,起搏后8h缩短21.6ms(P<0.05),且心房肌的频率适应性丧失。TSN在基础状态下对AMAPA、AMAPD无明显影响,但使AERP200由105.9±3.8ms延长至114.7±7.2ms(P<0.05)。起搏后TSN组维持原有的心房肌频率适应性。结论:快速心房起搏使心房肌的频率适应性丧失而致电重构,TSN能减轻短期快速心房起搏所致电重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粉防己碱(Tet)对家犬在体心室肌单相动作电位(MAP)和有效不应期(ERP)的影响,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方法:家犬14只,随机分为Tet组和维拉帕米(Ver)组,记录右室心内膜MAP及心电图Ⅱ导联,比较不同剂量的Tet和Ver对MAP振幅(MAPA)、复极化达50%和90%一点到MAP上升支的水平距离(MAPD50、MAPD90)、ERP及ERP/MAPD90。结果:Tet引起窦性心率减慢,随剂量增加(3~12 mg/kg)ERP延长、ERP/MAPD90增大,但对MAPA、MAPD50、MAPD90无明显影响;而Ver除延长ERP,增大ERP/MAPD90,还缩短MAPD50、MAPD90。结论:Tet对MAP的影响可能除钙拮抗作用外,还有别的离子基础;延长ERP、增大ERP/MAPD90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5.
6.
7.
8.
单相动作电位技术在复杂心律失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相动作电位是细胞外记录的心肌细胞群局部电活动,其波形能较真实地反映跨膜动作电位的形态和时相。本文对单相动作电位作用机制、单相动作电位记录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复杂心律失常研究中的应用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1周及2周后冠心病病人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将330例冠心病病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34例,其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病人109例,为1组,血尿酸水平正常者125例,为2组;对照组96例,其中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病人42例,为3组,血尿酸水平正常者56例,为4组。所有病人入院当日或次日测量静脉血尿酸水平,1周后及2周后分别复查静脉血尿酸水平。比较治疗前后各组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各组病人治疗1周及2周后尿酸水平均有下降,1组下降最明显,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冠心病病人有降低血尿酸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单相动作电位 (MAP)技术 ,研究在整体条件下四氢巴马汀 (THP)对家犬在体心脏MAP和有效不应期(ERP)的影响 ,从而探讨THP在整体条件下的抗心律失常机制。家犬 8只 ,体重 12 .5± 3.0 ( 10~ 15 )kg。同时记录家犬右室心尖部的MAP和体表Ⅱ导联心电图 (ECG) ,比较在窦性心律下用药前和用药后 10 ,2 0 ,30min的ERP、MAP复极 5 0 %时程 (MAPD5 0 )和复极 90 %时程 (MAPD90 )以及MAP振幅 (MAPA)的变化。结果 :用药后 10min ,各参数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用药 2 0min后 ,ERP、MAPD5 0 和MAPD90 与用药前相比 ,均明显延长 (分别为 139± 18msvs 12 4±18ms,12 6± 16msvs112± 15ms ,16 4± 2 5msvs 140± 16ms,P均 <0 .0 1) ,但用药前后ERP MAPD90 的比值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结论 :THP通过延长动作电位 2相和 3相时程 ,使ERP和MAPD90 平行延长 ,但不改变用药前后ERP MAPD90 比值 ,从而具有增加心肌电稳定性的作用 ,推测此是其具有抗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在家兔离体心脏2型长QT综合征(LQT2)模型中的电生理作用。方法选用8只新西兰兔(2.5~3.5 kg),采用Langendorff系统经主动脉进行灌流离体心脏,稳定后持续灌流80 nmol/L的E-403115 min制备LQT2模型。继以梯度浓度丹参酮ⅡA(1、3、10、30、60μmol/L)灌流,观察其对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QT间期,有效不应期(ERP)和左室内、外膜[从动作电位0相至复极完成90%的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90)]的影响。结果80 nmol/L E-4031能使家兔离体心脏的QT间期、左心室内膜MAPD90、ERP延长(与对照相比,P<0.01),室性心动过速诱发率为37.5%(3/8)。联合丹参酮ⅡA使用后,离体心脏的QT间期、左心室内外膜的MAPD90、ERP以浓度依赖的方式缩短,当灌流浓度≥10μmol/L,QT间期明显缩短(与单独使用E-4031相比,P<0.05),浓度≥30μmol/L,左心室内、外膜的MAPD90、ERP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1、3、10、30、60μmol/L丹参酮ⅡA灌流后的室性心动过速诱发率为2/8、0/8、0/8、0/8、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可显著缩短LQT2的QT间期、左心室内、外膜的MAPD90和ERP;室性心动过速诱发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研究双嘧达莫和双嘧达莫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流速度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住院号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双嘧达莫,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流速度变化和血压、心率变化,以及治疗后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和心电图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收缩压及舒张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及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和心电图疗效方面,观察组显效例数、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效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嘧达莫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更好地改善血流速度,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58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40mg,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30~50ml,两药分别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qd连续14d。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4d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低切全血黏度明显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性显著增高,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低切全血黏度下降和红细胞变形性升高幅度,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作用,治疗组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显著地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增加红细胞变形性,作用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16.
应用自制心外膜接触电极记录心肌细胞群单相动作电位(MAP)新技术,观察11只兔急性心肌缺血前后与5只幼犬改变细胞外Ca~(2+)、Na~+浓度以及脂布福吉宁中毒前后,MAP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上述条件下,MAP与离体心肌细胞跨膜动作电位有相似的变化。提示MAP技术是研究在体心脏急性心肌缺血、细胞外离子浓度变化以及心律失常时有价值的可靠的电生理学技术。 相似文献
17.
应用心内膜接触电极导管,记录犬缺血-再灌注时在体心脏左室单相动作电位(MAP),观察急性心肌缺血对 MAP 的影响及其与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变的关系。15只犬,共行缺血(20min)-再灌注实验24次.缺血时 MAP 振幅(MAPA)由对照的28±4mV 降至17±4mV(P<0.001),MAP 平台相由对照的134±15ms 缩短至112±14ms(P<0.001),于再灌注1min 内恢复至对照水平.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2个高峰期,分别发生于冠状动脉结扎1~7min 及14~19min.其发生前均有 MAPA、MAP 平台相或 MAP3相的交替变化,伴有缺血区左心腔电图 ST—T 电交替.结果表明:MAPA 降低、MAP 平台相缩短是局部心肌缺血的特异性电生理学改变;MAP 和 ST—T 电交替现象反应了心电活动紊乱及复极非均质性,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预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可明显降低临床症状评分、缩短ST段压低总时间、提高心脏评分指数及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降纤酶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STS)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无溶栓禁忌证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以降纤酶静滴5天后加用STS治疗10天;对照组在降纤酶治疗5天后继续基础治疗10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6.7%(P〈0.01)。结论降纤酶联合STS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较单用降纤酶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通过对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148例肺心病患者入院后进行心功能分级,在吸氧、抗炎、化痰、解痉平喘、扩血管、强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2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硫酸镁1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82.26%,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硫酸镁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有确切疗效,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能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