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8例双相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碳酸锂联合喹硫平治疗。两组患者均观察治疗6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l、2、4、6周末,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9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周时,研究组患者的BRM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在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患者的睡眠因子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与碳酸锂联合喹硫平相比,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躁狂发作患者起效快,改善其失眠症状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碳酸锂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52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研究组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碳酸锂以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照组应用碳酸锂联合与利培酮治疗,疗程6周.用躁狂评定量表(BRMS)与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6周.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6周治疗后与治疗前的BRM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6周末的BRMS评分及显效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副作用相似,组间主要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碳酸锂控制躁狂发作的疗效优于碳酸锂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比较喹硫平与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急性发作患者84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每组各42例。喹硫平组患者予以喹硫平(400~800 mg/d);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500~1 500 mg/d),两组患者各治疗4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RM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喹硫平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4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后,喹硫平组患者的BRMS总分为(6.4±6.1)分,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患者的BRMS总分为(6.7±5.6)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和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均可达到良好效果,方法安全性高,但喹硫平比丙戊酸镁缓释片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双相情感障碍伴躁狂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治疗6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分、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YMRS评分、BRMS评分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躁狂发作的效果优于小剂量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钠,能有效抑制患者躁狂发作,且有助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丙戊酸镁与丙戊酸钠及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丙戊酸镁与丙戊酸钠及碳酸锂治疗双向情感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丙戊酸镁组、丙戊酸钠组及碳酸锂组,在治疗前,治疗2、4、6周末分别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副反应量表(T段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2、4、6周后BRM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显著。治疗2、4、6周末TESS评分,丙戊酸镁组分别显著低于丙戊酸钠及碳酸锂组,差异有显著性,丙戊酸钠组显著低于碳酸锂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丙戊酸镁治疗躁狂发作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急性发作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组(观察组,n=40)和丙戊酸镁治疗组(对照组,n=40).连续治疗8周后,采用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估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血清BDNF、GDN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vs.80.00%,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血清BDNF、G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清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嗜睡、便秘、头晕、口感以及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在接受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喹硫平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清BDNF、GDNF及炎性因子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黄桥生 《大家健康》2013,(9):113-114
目的分析研究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患者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34例)患者接受奎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BRMS分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从第2周开始BRMS分值下降快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末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24%(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与奎硫平联合丙戊酸钠缓释片疗效相同,且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θ短阵快速脉冲(TBS)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符合DSM-Ⅴ双相障碍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均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右额叶背外侧皮质(DLPFC)θ短阵快速脉冲(iTBS模式)rTMS刺激,对照组给予伪刺激,每天1次,共10次。采用躁狂量表(BRMS)在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评估比较两组病情,治疗10 d后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BRM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研究组BRM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基础上,采用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θ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治疗双相障碍患者躁狂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5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分为两组,观察组(n=78)接受喹硫平与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治疗,对照组(n=72)单独使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狂躁量表评分(BRMS)、抑郁评分(HAM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效果与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阿立哌唑合并丙戊酸钠在治疗女性双相障碍躁狂发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患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给予观察组(45例)使用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45例)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使用TESS和BRMS评定两组的不良反应、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BRMS评分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较大,且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使用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女性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疗效确切,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根据区组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镁治疗,观察组采用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BRMS评分及HAMD评分变化、GQOLI-74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RMS、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等GQOLI-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丙戊酸镁治疗。  相似文献   

12.
王世财 《当代医学》2021,27(22):62-64
目的 探究丙戊酸镁缓释片针对双相情感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74例双相情感障碍和焦虑障碍共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富马酸喹硫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BRMS(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SAS(焦虑评分量表)、SDS(抑郁量表)、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BRMS、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镁缓释片可有效改善双相情感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丙戊酸镁联合氯硝西泮和碳酸锂治疗躁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84例躁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氯硝西泮和碳酸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及不同时间点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RM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周、4周、6周后TE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戊酸镁联合氯硝西泮和碳酸锂治疗躁狂症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张轶聪 《医学综述》2014,(23):4366-4368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缓释片与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部治疗的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丙戊酸钠组和碳酸锂组,每组各43例,碳酸锂组给予碳酸锂治疗,丙戊酸钠组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丙戊酸钠组的总有效率为83.72%,碳酸锂组为86.05%,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躁狂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戊酸钠组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碳酸锂组显著降低(32.56%vs 8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Ⅰ型躁狂发作疗效与服用碳酸锂治疗相当,服药期间不良反应显著减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栗新 《当代医学》2021,27(30):148-149
目的 探讨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镁治疗,观察组给予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MD量表、WHOQOL-100量表、BRMS量表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HAMD量表、BRM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HAMD量表、BRM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WHOQOL-100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WHOQOL-100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丙戊酸镁联合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快速循环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可缓解躁狂、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30):10-12+17
目的 研究喹硫平或丙戊酸镁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情感障碍(BD)躁狂发作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 年4 月至2020 年7 月于我院诊疗的BD 躁狂发作患者118 例作为本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 组39 例、B 组38 例和C 组41 例,均给予碳酸锂治疗,B 组和C 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联合喹硫平和丙戊酸镁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 个月后PANSS、BRMS 评分和认知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PANSS、BRMS评分、言语记忆评分和CPT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个月后三组患者PANSS、BRMS 评分均降低,B 组和C 组患者PANSS、BRMS 评分降低幅度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患者言语记忆评分和CPT 评分升高幅度>C 组>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或丙戊酸镁联合碳酸锂治疗BD 躁狂发作患者均可显著改善患者极端情绪程度,且安全性高,但喹硫平联合碳酸锂在改善患者言语记忆和持续操作方面效果优于丙戊酸镁联合碳酸锂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效果。方法:选择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共7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仅给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又加用碳酸锂,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取得较高的总有效率,且BRM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时,联合奥氮平与碳酸锂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疗效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行碳酸锂治疗,观察组在碳酸锂基础上加服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疗效,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IL-1β、TNF-α、GSH-PX、SOD水平以及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统计治疗过程不良反应,评估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8周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0,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血清IL-1β、TNF-α、GSH-PX、SOD水平以及BRMS评分的时点、组间、时点与组别的交互效应显著(P<0.01);治疗4周、8周,两组IL-1β、TNF-α水平及BRMS评分均降低,GSH-PX、SOD水平均提高,且观察组IL-1β、TNF-α水平及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GSH-PX、SO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合计7例(14.29%),对照组6例(12.24%),不良反应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9,P=0.766>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可明显调节炎症与氧化应激水平,提高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3例符合CCMD-3心境障碍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入组,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0.25~1.5 g/d)治疗,观察6 w。使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后4次BRM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震颤、心电图及肝功能异常。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起效快,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躁狂发作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心境稳定剂联合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双心境稳定剂治疗,予以碳酸锂片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采用双心境稳定剂联合奥氮平治疗,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不同时点(治疗前、治疗第2、4、6周)的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治疗6周后评定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点BRM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心境稳定剂联合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疗效满意,控制躁狂发作迅速,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