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跌倒发生率为18%,80岁以上达24%〔1,2〕。跌倒后约5%~15%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脱臼等并发症〔3,4〕;跌倒同时给老年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和心理障碍,表现为跌倒恐惧,称之为跌倒后综合征〔5~7〕。跌倒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引起的,其中老年人平衡功能的下降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一〔8~10〕。现将老年人跌  相似文献   

2.
<正>老年人行走能力较差多与生理功能衰退有关,女性绝经期后随着雌性激素水平降低、骨含量减少及骨微细机构的改变而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1〕);肌肉萎缩、下肢肌力及协调能力欠佳等也是致使老年人行走能力较差、步履蹒跚的重要因素~(〔2〕)。而通过必要的运动训练手段,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利于提高老年人的平衡功能进而提高行走能力~(〔3,4〕)。本研究观察不同的太极拳锻炼周期对中老年女性机体指标的改善效果。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有研究显示图片记忆训练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即刻和延迟回忆成绩有提高~〔1〕;彩色人像照片联想描述使患者记住照片中的人名,训练效果明显~〔2〕;背诵训练,明显改善记忆功能~〔3〕;记忆处方干预可以降低社区老年人的记忆功能障碍~〔3〕。Liesker等~〔4〕发现,即使是不伴有低氧血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也可以显示认知能力的显著减损。本研究旨在观察综合干预对提高老年COPD患者记忆功能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相关研究成果提示,造成高龄老年人行走能力较差的因素,除疾病困扰等病理原因外,多与老年人自身体质下降、身体功能衰退有重要关系〔1〕,其中肌肉萎缩、力量衰减及协调能力减弱等,是致使老年人步履蹒跚、行走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2〕。报道指出,通过必要的肌力和协调能力训练,能够明显提高老年人的行走能力及平衡功能〔3〕,本研究观察土家族摆手舞联合磁脉冲刺激对人体下肢肌力训练及人体协调能力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时有报道,特别是老年人并不少见,全麻药物是重要的影响因素〔1~3〕。有研究表明,不同全麻药物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存在差异〔4〕,本研究比较临床常见三种不同全麻技术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非心脏、神经外科手术患者300例,年龄60~82岁,男女不拘,ASA分级Ⅰ或Ⅱ级,所有患者均无精神异常,无语言和认知功能障碍。随机均分为异氟烷+异丙酚+芬太  相似文献   

6.
<正>成功老龄化(SA)是指与增龄相关的功能状况无改变或改变甚微、尽管他们年事已高但认知功能良好、身心健康的一种状态~〔1〕。Reichstadt等~〔2〕质性研究发现,老年人群将SA视为自我接受、满意和积极参与社会活动。Montross等~〔3〕通过对SA主客观评定结果间的比较发现,尽管有些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和部分能力丧失的情况,他们依旧将自己视为SA人群。本研究建立在文化差异基础上,采用质性研究手段,深入了解我国高  相似文献   

7.
<正>认知功能是衡量老年人生存质量(QOL)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分析认知功能与老年人QOL的相关性。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唐山、张家口老年人(≥60岁)820人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797份(97.20%)。年龄60~101〔平均(70.00±7.38)〕岁,男397人,女400人;城市241人,农村556人;文盲234人,小  相似文献   

8.
<正>绝经综合征妇女除了出现躯体症状和情绪障碍外,还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尤其是记忆能力〔1~3〕,其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同龄男性〔4〕。改善绝经综合征妇女认知功能,延缓或阻止其向AD发展是当今研究的热点。研究认为感觉统合训练能够改善大脑功能〔5〕,本研究分析感觉统合训练对绝经综合征妇女认知功能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0例符合绝经综合征诊断标准的妇女。平  相似文献   

9.
<正>身体功能衰退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困扰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1〕。造成其行走能力较差的因素,除因疾病困扰等病理原因外,多与老年人自身体质下降、身体功能衰退有重要关系〔2〕。由于缺乏肢体功能训练对其所致的协调能力减弱、肌肉萎缩、力量衰减等,是致使老年人步履蹒跚、行走能力下降的自身人为因素〔3〕。本研究观察老年花式舞蹈联合肌力训练对老年人行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1〕,可致低氧和(或)高碳酸血症,影响呼吸、循环等功能,长期缺氧可引起氧自由基产生、神经元损害、炎性反应及神经胶质细胞活化等脑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导致认知功能障碍〔2〕。本研究旨在探讨COPD患者记忆功能及其影响因素。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某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老年COPD患者81例,男41例,女40例,年龄60~92〔平均  相似文献   

11.
<正>正常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认知功能的衰退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老年期痴呆。适当的运动干预,有望改善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症状,延缓神经退行性症状的发生过程,有较好的应用前景〔1〕。本文就运动干预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运动干预方面的因素运动能促进肢体血管扩张,促进血流动力学的改善,纠正神经电生理的异常,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性改变。运动干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可能充满多愁善感消极情绪体验;也可能有另一番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般情况下,个体更多的处在积极和消极情绪的混合状态。这种混合状态被称为情绪复杂性或混合情绪体验〔1,2〕。情绪复杂性作为一个多层面的概念,是反映社会适应的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3〕,能够有效提升个体认知功能,促进身心健康〔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情绪变化引起学者的关注〔4〕。诸多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情绪复杂性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论也并不完全一致〔2~4〕。本文拟对老年人情绪复杂性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往认知与老化的研究为我们描述了一幅悲观的景象〔1,2〕,即随着增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逐渐减退。70年代开始,由于毕生发展理论中获得与丧失观点的提出,认知老化的研究更多地转向功能与适应的方向〔3,4〕,目前这方面研究较多的是老年人的社会认知和日常问题解...  相似文献   

14.
<正>心力衰竭(HF)的易感因素主要是老年人群体和传统的心血管风险较高的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和老年2型糖尿病等~〔1,2〕。据统计,全球人口HF发病率约为0.3%~2%,而老年人(65岁)约高达10%;每年HF发病率大概是0.1%~0.5%,45岁后相关疾病发病率每年加倍出现~〔3〕。在老年人群中很难把HF的症状和体征与人类自然衰老过程区分开来。为  相似文献   

15.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易发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不断升高~(〔1〕)。预计到2050年全球每85人就有一人罹患本病~(〔2〕)。人们普遍认为健康老年人与出现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的AD患者是两类相互独立,差异显著的群体。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二者具有相互重叠的临床和神经病理特征、相似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4〕)。本文就正常脑老化与AD的联系及早期识  相似文献   

16.
<正>麻醉术后易出现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包括认知能力、记忆、思维、睡眠等的可逆性紊乱,统称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1〕。老年人由于神经功能衰退、代谢缓慢,POCD发生率较高〔2〕。本研究观察了不同麻醉术式对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测定脑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Aβ),以进一步探讨可能的机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51例需  相似文献   

17.
<正>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多数患者是一过性的,但部分患者可以出现长期的POCD,少数患者可能发生永久POCD〔1〕。老年患者由于体质减退,对手术的耐受能力降低,术后更易发生POCD。从Bedford〔2〕于1955年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认知功能下降以来,许多研究表明POCD可发生在各个年龄组,其中老年人发病率最高。异氟烷具有麻醉效果好、麻醉深度易于调节、对循环影响轻、毒性小、诱导和苏醒迅速等特点,因此广泛  相似文献   

18.
<正>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脑组织梗死、低灌注或出血等)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1〕。研究表明,年龄>65岁的人群中患病率为1%~4%,且每增加5岁患病率增加1倍~〔2,3〕。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可能是VD的危险因素之一~〔4,5〕。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相似文献   

19.
<正>成功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躯体和认知等功能状况上无改变或改变甚微,它是相对于"正常老龄化"而言,不仅是寿命的延长,更重要的是通过生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已有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老年人因增龄而带来的丧失(如退休、丧亲、身体功能减退、认知功能下降等)及这些丧失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近年来国外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研究领域逐渐兴起了关于老年人心理韧性,或是在韧性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老年人成功老龄化的研  相似文献   

20.
<正>行走能力是反映老年人运动功能的重要指标,行走能力的好坏不但制约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且对老年人能否生活自理也起到重要的制约作用。人体行走能力,除受疾病等常见因素困扰外,还与老年人体质下降、生理功能衰退及遗传因素和日常健身锻炼的习惯有关〔1,2〕。肌肉萎缩、下肢肌力及协调能力欠佳等是致使老年人行走能力较差、步履蹒跚的重要因素〔3〕,通过必要的肌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可改善老年人的行走能力〔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