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加强用药前后的护理与健康教育,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36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患者,只有3例出现注射部位皮下淤血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方法的科学整体护理,减少了皮下淤血的不良反应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王巍  吕微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9):176-177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护理方法。对我科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注射部位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以及全面的护理评估和健康教育。结果 76例痊愈,4例有皮下出血的并发症。结论通过对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的科学整体护理减少了出血、皮下淤血等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非Q波心肌梗死(NQ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710 d,观察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变化等临床疗效。结果①UAP患者用药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程度减轻,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前缩短,心电图ST段较前恢复。②NQMI患者用药后,胸痛症状缓解较快,心电图ST段恢复。③未发现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对UAP及MQMI治疗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杜菊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7):2710-2711
目的 总结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该院急诊科收治的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86例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如何减少副作用的护理经验.结果 经积极治疗和护理,86例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副反应发生率低,86例中有11例出现淤斑(12.7%),7例出现硬结(8.1%),2例出现皮肤大片淤青(2.3%),16例出现疼痛(18.6%),无皮肤坏死出现.结论 完善的护理可明显减少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皮下血肿、硬结等副反应的发生,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在某院接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72例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n=36)、观察组(n=36),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89%,护理满意度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比较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97例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57例)及普通肝素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普通肝素,治疗组加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结果 低分子肝素钙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2%)明显低于普通肝素组(40%),且出血情况发生率低于普通肝素组.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不良扳应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男38例,女32例.年龄67.46岁.低分子肝素钙1 500U皮下注射,2次/d,连用3 d,1次/d连用4~7 d.结果 低分子肝素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为75%.低分子肝素钙具有疗效明显,半衰期长,出血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的优点.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心肌梗死的抗凝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生理盐水250ml加丹红注射液30ml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部皮下注射,日2次,连用1周。结果治疗14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说明联合用药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留置气泡技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120例需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皮下注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综合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该技术安全可行,能有效控制无效腔,可减少局部渗出,减少药物浪费,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还可减轻患者注射部位皮下瘀斑及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在四肢血管损伤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收住56例急性四肢血管损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16~60岁,平均37.5岁.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用药剂量为每次85 IU/kg,每日2次皮下注射,间隔12 h;或依据患者体质量,按0.1 mL/10 kg剂量每12 h注射1次.用药7~10 d.分别于术后12 h、术后7、14、30 d进行随访,应用四肢彩色多普勒彩超观察动脉血流及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同时记录出血事件.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平均时间为8.6d.53例损伤血管肢体远端无缺血、水肿表现,血液循环良好,痊愈出院(总有效率94.6%);3例截肢(2例一期截肢,1例二期截肢),截肢率5.4%;无继发性出血事件.结论 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降低四肢血管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与截肢率,是保证患者肢体存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