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提高乳腺X线立体定位核芯针活检(SCNB)、立体定位穿刺导丝定位活检(SNLB)对乳腺微小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性及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8例乳腺微小病变立体定位穿刺导丝定位活检及核芯针活检的病理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SCNB 33例中31例活检成功,24例行外科手术,恶性病变8例,良性病变16例,诊断符合率为87.5%,误诊3例(12.5%),7例随访。2例出现迷走神经反应,未完成检查。拟行SNLB 85例,83例定位成功,其中80例定位满意,满意率94%,3例定位偏离,2例定位失败,恶性病变30例,良性病变53例。结论SCNB及SNLB是目前对乳腺微小病灶定性诊断的主要方法,通过合理选择应用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立体定位及活检技术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临床未触及病变,仅X线摄影发现乳腺微小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用全数字化X线立体定位导丝导向切除活检(stereotactic needle localized biopsy,SNLB)或核芯针穿刺活检(stereotactic core needle biopsy,SCNB)。结果 30例行SNLB患者中,29例一次性成功,成功率达96.7%;6例行SCNB者中,1例乳腺癌漏诊。结论应用全数字化乳腺X线立体定位及活检技术,可有效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可对微创手术治疗提供精确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活检(SNLB)的操作技术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对46例患者行SNLB检查的步骤、方法。结果:46例患者中,恶性病变24例。良性病变22例。数字立体定位细针活检钢丝放置精确率达83.3%,外科手术后标本摄片示病灶和钢丝已切除。半年后复查片中显示术前片病灶消失。46例定位患者术后未发生感染。结论: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活检中正确和精细的操作是不可触及乳腺病灶准确定位、定性诊断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分析乳腺X线立体导丝定位切除活检(SNLB)中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83例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为Ⅳ类及Ⅴ类的乳腺不可触及病灶(NPBLs)患者,采用乳腺X线SNLB,切除标本再次X线摄片,确认病灶完全切除后,送病理检查.结果 81例患者一次性定位成功,2例患者定位偏离.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恶性病变23例(27.7%),其中浸润性导管癌5例(6.0%),导管原位癌15例(18.1%),小叶原位癌1例(1.2%),乳头状癌2例(2.4%);非典型增生5例(6.0%);良性病变55例(66.3%).结论 乳腺X线SNLB技术,对NPBLs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X线立体定位及活体组织检查对临床不可触及乳腺病变(NPBL)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95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数字钼靶摄片发现微小病变。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4或4以上。27例行立体定位穿刺活检(SCNB);68例行立体定位下导丝引导活检(SNLB)。结果27例SCNB,25例病理结果一致,2例病理结果低估,活检符合率92%。68例SNLB均定位成功,病变完全切除,符合率100%。结论 SCNB使乳腺良性病变切取数目降到最低,创伤小、费用低,诊断准确率高。SNLB获得的病理诊断准确、可靠。两者相比较SNLB弥补了SCNB的取材不足及假阴性,能够获得可靠的病理结果,一次同时完成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X线立体穿刺钩针定位对不可触及乳腺微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7例乳腺钼靶X线立体穿刺钩针定位病例,均为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钼靶X线片显示有微小病变,采用钩针定位后,留置导丝于定位区,引导手术将病灶切除活检.结果:83位患者,乳腺X线检查发现病灶87例,导丝引导下手术活检均一次性成功定位与切除,定性诊断正确率为100%.病理检查结果:恶性病变8例,良性病变79例.结论:X线立体穿刺钩针定位简单易行,在乳腺微小病变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导丝定位技术对临床不可触及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87例经乳腺X线检查发现的临床不可触及的可疑病变,采用术前三维导丝立体定位,留置导丝于病变区,引导外科手术进行切除活检,术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经三维导丝立体定位术后病变切除率为100%。87例病例中,恶性病例8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2例,导管原位癌6例;良性病变79例,其中包括癌前病变14例(不典型增生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放射状瘢痕1例)。结论乳腺三维导丝定位术定位准确,较精确的确定乳腺不可触及病变的部位,利于活检,可有效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乳腺X线立体定位核芯针活检术(SCNB)、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定位活检术(SNLB)的成功率。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拟行SCNB、SNI。B病例,所有病例均为1临床触诊阴性,X线片上发现可疑改变但不能定性的病灶(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NPBL),总结其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结果 72例拟行SCNB者,59例顺利完成,良性病变43例,恶性病变16例,13例未能完成;41例拟行SNLB者,37例顺利完成,良性病变26例,恶性病变11例,4例未能完成。决定其成功与否的因素包括病灶定位标志是否明显、乳房整体状况、病灶在乳房中的位置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结论 NPBL是SCNB及SNLB的主要适应证,少数NPBL不适合这两项检查.适当的选择病例是保证活检成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三维导丝定位技术在超薄乳腺不可触及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例乳腺临床触诊阴性病变行三维导丝定位过程中病变区压迫后腺体厚度≤20 mm的患者,进行乳腺X线引导下三维导丝定位后行外科切除活检,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6例均成功定位,腺体厚度均≤20 mm,平均(16.63±3.07)mm,平均定位时间(17.13±8.18)min,病理良性12例(75.00%),其中腺病9例,纤维腺瘤1例,导管扩张1例,纤维腺瘤形成趋势1例;癌前病变3例(18.75%),病理全部为中至重度非典型增生;恶性1例(6.25%),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合并乳头佩吉特病。BI-RADS分类评估为BI-RADS 4a类15例、BI-RADS4b类1例,恶性及癌前病变的总体阳性预测值为25.00%。结论:三维导丝定位技术对超薄乳腺不可触及病变的诊断有临床应用价值,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提高超薄乳腺不可触及病变的检出率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X线立体定位细针活检诊断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活检技术诊断不可触及的乳腺病灶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2 7例临床不能触及 ,而X线片上显示的乳腺微小病变 ,通过X线立体定位穿刺 ,放入钢丝定位后指导外科切检 ,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2 7个乳腺病变 ,恶性病变 7例 ,其中T0 期 3例 ,T1期 4例 ;良性病变 2 0例 ,含慢性囊性乳腺病 10例 (其中合并导管上皮异型增生及上皮增生活跃各 3例 ) ,小叶增生 3例 ,慢性炎症 3例 ,腺纤维瘤 2例 ,导管内乳头状瘤 1例 ,错钩瘤 1例。结论 :立体定位细针活检对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以及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活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乳腺X线立体定位细针活检(ste-reotactic mammography needle localized biopsy,SNLB)是对临床触诊阴性而钼靶X线乳腺片上显示的微小病变,尤其是有钙化的微小病灶,通过计算机立体定位,放置倒钩细金属丝,引导临床医师完整切除病灶的方法。现对30例行SNLB的操作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X线定位穿刺留置导丝活检术对乳腺微小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钼靶X线片显示的微小病灶28例,采用乳腺钼靶X线定位下穿刺,留置导丝于微小病灶区,引导手术将病灶切除活检。结果28例微小病灶均一次性定位成功,定位满意率93%,手术切除完整。病理检查:恶性病变9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5例,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1例,导管内癌2例,髓样癌1例;良性病变19例。结论乳腺钼靶X线定位穿刺留置导丝活检术,定位准确,诊断明确,能确定乳腺微小病灶的性质,是目前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X线引导下乳腺立体定位活检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方法 回顾分析173例临床不可触摸的乳腺病变(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NPBL)的临床及影像资料.23例行核芯针穿刺活检(stereotactic core needle biopsy,SCNB),其中16例活栓后行外科手术,7例随访;150例(156个病灶)行X线立体定位导丝切检(stereotactic needle localized biopsy,SNLB)1次定位成功并完整切除.根据美国放射学会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对全组病例进行分类;对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66例172个病灶BI-RADS类别与病理良恶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为BI-RADS 3~5类,术后病理乳腺癌49个,非典型增生8个,良性病变115个,BI-RADS 3、4、5类恶性率依次为:1.3%(1/73)、42%(37/88)、100%(11/11);3、4、5类病灶恶性率间存在差异(P<0.05),4B与4C类恶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4A类(P<0.05).结论对BI-RADS 4类以上病变进行定位活检,对部分BL-RADS 3类及4A类病变拟采用SCNB活检,对于BL-RADS 4B、4C类及5类拟行SNBL活检.  相似文献   

14.
立体定位穿刺留置导丝引导手术活检隐匿性乳腺病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立体定位穿刺留置导丝引导手术活检术对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X线摄影发现的隐匿性乳腺病变定位活检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临床扪诊阴性 ,而乳腺X线片显示成簇的细小钙化、模糊小结节及局部结构紊乱等可疑的恶性病灶 ,通过计算机立体定位下穿刺 ,留置导丝于可疑的病灶区 ,然后手术取活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31例患者 ,乳腺X线检查发现病灶34个 ,定位穿刺留置导丝 32根 ,导丝引导下手术活检 32例次均一次性成功定位与切除 ,定性诊断正确率为 10 0 %。病理检查结果 :恶性病变 9例次 11个病灶 ,良性病变 2 3例次。恶性病变中浸润性导管癌 4例次 5个病灶 ,导管内癌 3例次 ,乳腺单纯癌 2例次 3个病灶。结论 立体定位穿刺留置导丝引导手术活检术对乳腺隐匿性病变定位活检准确 ,既解决了外科医生术中对乳腺微小的病变定位的困难 ,又解决了盲目手术切除或针穿活检假阴性的问题。此技术创伤小 ,简单易行 ,是目前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法和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引导术前病灶立体定位穿刺摄影技术的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触诊阴性或疑似触及小肿块,而乳腺摄影有异常的患者,行数字化乳腺X线引导下术前病灶立体穿刺定位,病灶内留置导丝指导临床手术切除病灶。结果:20例患者,穿刺成功18例,2例失败。成功率达90%。病理诊断结果:4例纤维瘤伴乳腺增生;8例为乳腺腺体增生和钙化灶,部分增生活跃;2例为导管内癌,3例为浸润性乳腺癌Ⅰ期;1例原位癌。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引导下术前病灶立体定位穿刺摄影技术方便、快捷、定位准确率高,为临床上不可扪及乳腺病灶手术提供了有效的影像信息,达到了手术病灶切除范围更精确、组织损伤更小;病理诊断更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立体导丝定位穿刺术对乳腺微小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触诊阴性而影像学表现异常的患者41例(乳腺微小病灶43处),41例均行乳腺数字化三维立体导丝定位穿刺切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43处微小病灶均定位成功,病变完全切除。病理检查:恶性病变8处,其中原位癌3处,浸润性导管癌Ⅰ~Ⅱ级3处,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1处,浸润性导管癌伴腋下淋巴结转移1处;良性病变35处。结论:乳腺数字化三维立体导丝定位穿刺技术定位准确、损伤小、诊断符合率高,是治疗乳腺微小病变的重要手段,也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乳腺X线立体定位穿刺活检术在NPBL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究乳腺X线立体定位穿刺活检技术及其在诊断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NPBL)上的应用。方法:对29个NPBL进行SCNB检查,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SCNB技术的操作方法。结果:对29个乳腺病变的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6.2%,无假阳性。结论:本技术对应用取材部位的深度由电子计算机指导完成,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熟练掌握SCNB技术,可望提高早期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 线立体定位活检技术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40 例临床未触及病变,仅通过X线摄影发现乳腺微小病变的患者,应用全数字化X 线立体定位导丝导向切除活检术及核心针穿刺活检术. 结果 28 例导丝定位患者中,27例一次性成功,成功率达96.4%.12例乳腺核心针穿刺活检,1例乳腺癌漏诊,无乳腺癌误诊病例.结论 应用全数字化乳腺X线机及配套的立体定位活检系统,可有效提高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能力,并为其微创手术治疗提供精确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9.
BI-RADS分级在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活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分级对影像学发现的亚临床乳腺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材料和方法:50例乳腺X线发现异常而临床不可触及肿块的患者,运用BI-RADS分级系统为乳腺影像评分,为所有患者行乳腺X线引导下导丝定位病灶活检术,对比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分析影像学对病理结果的预测价值.结果:2例BI-RADS 5级,5例BI-RADS 4级与1例BI-RADS 3级病变证实为恶性,13例BI-RADS 4级和1例BI-RADS 3级病灶诊断为癌前病变,22例BI-RADS 4级和6例BI-RADS 3级病灶最终诊断为良性病变.结论:BI-RADS 3~5级的亚临床病变,通过导丝引导下病灶定位切除活检术,能够帮助发现早期乳腺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二维钩丝定位的方法及其对外科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通过常规乳腺钼靶头尾位(CC)和侧斜位(MLO),发现59例临床不能扪及的乳腺微小病变。手术前,对病变进行X线二维钩丝定位;手术后,切取标本(连定位钩丝)再行钼靶检查,核实病灶是否已被完整切除,然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59例中57例定位满意,2例定位偏离,定位满意率96.6%。其中恶性病变16例,良性病变43例。结论:乳腺术前钩丝定位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并可指导外科医生准确切取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