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字化精细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美容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颅骨缺损124例,采用钛网数字化成型进行颅骨修补80例,传统钛网手工塑形颅骨修补44例,对比手术时间、术中塑形时间、术后患者和医生对手术的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传统钛网手工塑形相比,钛网数字化成型颅骨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编短(P<0.01),平均术中塑形时间减少(P<0.05),医生和患者对手术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数字化精细塑形钛网修复颅骨缺损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工塑形,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手术操作的体会。方法76例患者进行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均采用覆盖法。钛网手工塑形修补57例,电脑三维塑形颅骨修补术19例。结果术后仅6例(7.9%)术区出现积液,其余70例(92.1%)恢复顺利。结论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手术操作中选择恰当的方法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28例颅骨缺损患者,采用个体化塑形钛网修补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修复后的颅骨缺损形状与原颅骨形状基本相近,效果满意。结论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数字化塑形钛网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数字化塑形钛网行颅骨修补术35例患者.分析数字化塑形钛网优点、手术方式、手术病人的预后。结果35例患者术后出现皮下积液2例、癫痫2例、自发性脑内血肿1例,术后随访无钛网内陷、钛网移位、钛钉松动、钛网暴露、切口感染、颅内感染、皮瓣坏死、头皮刺痛现象及咀嚼功能障碍等,患者对塑形满意度100%。结论数字化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修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快捷、可高精准度恢复生理曲度外形、减少手术并发症.能够为患者提供完全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目前值得推广的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钛网对颅骨缺损修补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颅骨缺损患者按修补方法分为手工塑形组和数字化三维塑形组。对比两组患者颅骨修复的情况、修复后的并发症、生物相容性等。结果手工塑形组部分患者在修补中出现了感染、钛网边缘翘起、皮下积液、癫痫、脑室积水等症状,修补满意度为70.8%。我们在数字化三维钛网塑形组只有3例患者出现了皮下积液,修补满意率为97.7%。结论数字化三维钛网对颅骨缺损的修补效果要好于手工塑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修补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行额颞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3~18个月病情稳定患者应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技术,采取颞肌下颅骨缺损修补手术。结果 42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外形满意,术后出现皮下积液3例、继发性癫痫2例、对侧肢体轻瘫1例,术后随访1~3年无钛网外露、塌陷及移位,无钛钉松动、脱位,无排异,无颅内感染、皮下感染,无皮瓣坏死等。结论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额颞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速度快,塑形满意,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将对实施颅骨修补成形术的颅骨缺损患者给予临床分组治疗,从而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骨修补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颅骨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研究组患者进行CT三维重建钛网颅骨修补成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三维易塑型钛网颅骨修补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患者满意度、术中钛钉使用数量、患者疗效等情况进行比较,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中钛钉使用数量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减少;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100.00%,患者满意率为10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9.47%,患者满意率为84.21%,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且P>0.05.结论: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使计算机对钛网进行数字化塑形,从而使钛网与患者实际发生颅骨缺损部位形态尽量接近,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并最大限度的还原了患者缺损情况,并能够减少术中钛钉使用数量,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钛网塑形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美容效果及其它优点。方法:对我院采用计算机辅助钛网塑形颅骨修补术的39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重点与传统非个性化的手工塑形手术进行多方面的比较。结果:本组计算机辅助钛网塑形颅骨成形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术后美容满意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采用计算机辅助钛网塑形技术修补颅骨缺损的美容效果明显,该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脑三维塑形钛网实施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外观满意度。方法:选取笔者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2月-2017年9月手术治疗的120例颅骨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选用的修复材料分为A组60例采用电脑三维塑形钛网实施颅骨缺损修补手术、B组60例采用手工塑形钛网实施颅骨修补手术;对比两组的骨窗面积、去骨瓣减压术后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钛钉用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患者外观满意度等情况。结果:A组的骨窗面积、去骨瓣减压术后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钛钉用量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B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外观满意率91.67%高于B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脑三维塑形钛网实施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治疗能够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外观修复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进行个性化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头面部美容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7月,笔者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进行个性化塑形钛网塑形技术进行的20例颅骨修补手术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术前根据其缺损部位的颅骨曲度,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定制个性化的钛网材料。结果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进行个性化塑形钛网进行颅骨修补后,患者头颅形状与生理状态接近,美容效果好。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可以获得很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塑型钛板在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科在2009年4月~2010年10月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颅骨缺损20例,使用塑型钛板进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塑型颅骨修补术病人,手术时间除2例颅骨肿瘤为即时修补外,其余均为第一次手术后3~6个月;除1人术后出现继发癫痫外,其余均恢复良好。术后无伤口感染、皮下积液、继发出血、钛板外露等并发症,术后颅骨外观恢复满意。结论 采用塑型钛板行颅骨修补术,手术快捷方便、效果满意,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个体化塑形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26例颅骨缺损患者,采用随机双肓法分成两组:计算机塑形组66例,每例患者术前利用CT扫捕获取整个颅骨及缺损部位的三维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重建颅骨三维模型,根据模型计算缺损面积,设计剪切出塑形钛网、消毒备用,术中将塑形钛网根据解剖结构使用钛钉固定于缺损部位:传统手丁组60例,采用术中手工塑形的方法修补颅骨缺损。分析两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钛钉使用量、病人对成形术后头部外形的满意度指标。结果计算机塑形组平均住院天数16.28±2.12d,平均手术操作时间110.06±20.38min,钛钉使用量6.6±0.7枚,对塑形后外观满意9.2±0.9分。传统手工组平均住院天数17.56±4.57d,平均手术操作时间153.47±40.88min,钛钉使用量12.78±3.69枚,对塑形后外观满意度5.8±1.6分。结论个体化计算机三维塑型钛网修补颅骨缺损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钛钉使用量和术后并发症.提高颅骨成形满意度。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skull eosinophilic granuloma,SEG)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2年9月对15例SEG,术中根据病变浸润、破坏颅骨骨质程度和病灶范围大小,分别采用病灶刮除和切除术,对于颅骨缺损直径〉3cm者,行一期颅骨修补。结果10例单纯手术切除,5例病灶刮除;7例行钛网修补。术后未辅助放、化疗。手术时间95~160min,(127.8±32.5)min;术中出血93~118ml,(105±13)ml。术后住院8~10d。术后病理:黄色肉芽肿,属于嗜酸性肉芽肿黄色肿块期。术后门诊随访1年,头颅CT、MRI检查均未见复发病灶。结论SEG经单纯病灶清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复发率低。单发、局限性病灶,无明显全身症状者,可不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14.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reconstruction after wide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directly correlates with subsequent quality of life. Advanc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omaterials have now made three-dimensional (3-D) titanium mesh a new option for the repair of skull defects after craniectom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view aesthetic and surgical 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ho had skull defects repaired with 3-D titanium mesh. The records of 40 adult patients (31 unilateral craniectomies and 9 bilateral craniectomies) who underwent a computer-assisted designed titanium mesh implant at a university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January 2010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Aesthetic outcomes, cranial nerve V and VII function, and complications (hardware extrusions, meningitis, osteomyelitis, brain abscess, and pneumocephalus) were evaluated. The craniofacial symmetry, implant stability,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were excellent for all patients. No patients had trigeminal or facial dysfunction. All had excellent cosmetic results as measured by post-reduction radiographs and personal and family perceptions of the forehead contour. Two patients had delayed wound healing and subsequent subclinical wound infections, which resolved after treatment with antibiotics for 2 weeks. Craniofacial skeletal reconstruction with 3-D titanium mesh results in excellent forehead contour and cosmesis, and subsequently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 with few complications. Titanium mesh reconstruction offers a favorable alternative to other graft materials in the repair of large skull defects.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个体化治疗颅骨缺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技术进行个体化颅骨缺损修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先后采用钛网手工成形术和数字化三维塑形成形术病例共65例,比较两者的塑形质量、并发症、手术时间和钛钉使用数量。结果手工成形组2例出现头皮坏死、11例成型效果较差;数字化三维塑形无一例出现头皮坏死,成型效果满意。结论计算机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达到了生理解剖形态上的成形,并发症少,取得满意的临床整形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可塑形三维钛网修复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所致颅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43例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患者,以可塑形三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结果 43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头颅外观及CT复查均见塑形良好。随访6~12个月,全部患者恢复良好,无后期感染发生。结论可塑形三维钛网用于修补颅骨缺损,塑形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蔡伟  康骅  海涛  梁阔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8):541-543
目的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在嵌顿性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利弊。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嵌顿性腹股沟疝70例,急诊手术分为两组:无张力疝补片修补术组(47例),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Rutkow);传统疝修补手术组(23例),行Bassini修补术。术前有腹膜炎体征、术前考虑为嵌顿疝而术中发现为绞窄疝者不在此研究之列。结果无张力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7±13)min,较传统手术组长(78±14)min;住院时间传统手术组(6.4±2.9)d稍高于无张力组(5.9±2.3)d;术后阴囊血肿的发生无张力组为8.5%(4例),而在传统手术组仪4.3%(1例),但以上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切口感染病例。传统手术组术后应用止痛剂11例,而无张力组仅有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随访9~100个月,传统手术组复发率13%(3例)与无张力组(0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在嵌顿性腹股沟疝的治疗中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术中的手术技巧和预防感染的措施,对防止手术并发症的作用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3D打印数字化导板技术在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及功能重建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予以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及功能重建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 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和观察组(采用3D打印数字化导板技术辅助下腓骨 肌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各25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住院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修复精准度、修复满意 度、生活质量(UW-QOL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 组,术后3个月张口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髁突平均位移、下颌角平均位移、颏部平均位 移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美观满意度、咀嚼满意度、发音满意度、咬合关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UW-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3D打印数字化导板技术的应用 为腓骨肌皮瓣修复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用于下颌骨各种良性肿瘤切除后下颌骨缺损及功能重建中 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优化手术指标,提高下颌骨修复精准性,恢复面部美观,改善咀嚼与发音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头皮复发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的外科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近3年收治的7例头皮复发性DFSP患者行回顾性分析.肿瘤术中先行活检做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确认为阳性病例后行距肿瘤边缘≥3 cm的扩大切除术,基底深部的颅骨组织如亦被侵及,一并做颅骨外板清除或全层颅骨切除.切除标本再次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切缘和基底肿瘤阴性后,继发创面行皮瓣/筋膜组织瓣转移修复.肿瘤标本于术后行HE常规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等病理检查.结果 7例肿瘤标本,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DFSP复发.7例均行≥3 cm的扩大切除,同时做颅骨切除,其中5例行颅骨外板清除,另2例做颅骨全层切除.术中冰冻切片病理和术后病理报告均证实切缘干净,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显示肿瘤组织Ki-67均为阳性,CD34部分阳性.术后随访15~41个月,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远位转移.结论 扩大切除及彻底清除被肿瘤侵及的颅骨是头皮复发性DFSP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减少术后复发;皮瓣转移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肿瘤完全切除后的创面妥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