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时低钠血症的形成原因以及低钠血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1例,检测其血钠浓度,对60例正常血钠浓度患者中30例进行限钠不限水以及30例不限钠水治疗,进行治疗2周后观察其血钠浓度,对21例血钠浓度不正常的患者7例进行补钠,7例进行限钠不限水,7例进行限水治疗,2周后观察其血钠浓度;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无低血钠症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血钠症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进行相同治疗,21d后观察病况。结果 30例血钠正常患者中进行限钠不限水治疗的有15例出现低钠血症,占50%,30例血钠正常的患者进行不限钠水治疗,3例出现低血钠症,占10%;21例血钠浓度不正常的患者7例进行补钠治疗,6例血钠恢复治疗,占85.71%,7例进行限钠不限水治疗,血钠均未恢复正常,7例进行限水治疗,3例恢复正常血钠,占42.86%。观察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低钠血症的形成与限制钠盐摄入、不限制水摄入以及排钠利尿药物的运用有关,且低钠血症可对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产生影响,无低钠血症患者经治疗后缓解速度以及情况都比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钟英河 《现代保健》2011,(8):164-165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CHF合并低钠血症25例的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采用限水并补充高渗盐水治疗后,对血清钠、心力衰竭程度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稀释性低钠血症显效5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87.5%.缺钠性低钠血症显效11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94.1%.结论 CHF合并低钠血症患者适当补充高渗盐水以维持正常血钠水平,可使低钠血症和心功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低钠血症营养相关因素, 改善补钠认识,提高临床综合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住院低钠血症患者106例,膳食调查采用24 h回顾法和食物频度法相结合,营养软件分析, 同时对相应时期出入量登记和饮食医嘱的下达和执行情况以及血钠等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整理. [结果]106例低钠血症患者不伴明显的低血钾和低血钙;患者的血清钠水平与血清白蛋白浓度、总能量摄入水平以及年龄相关(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低盐饮食医嘱比例占98%,实际自行实施无盐饮食者达15%. [结论]临床特殊人群低钠血症与机体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对防治特殊人群低钠血症,除适时适量补充钠盐,营养宣教、排除营养误区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卢东军 《现代医院》2006,6(6):17-18
目的总结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治疗有关资料,引起临床医生对心衰并发低钠血症治疗的重视。方法对我院收治心衰并发低钠血症58例患者的病史、血清钠、心衰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4例经治疗血钠浓度逐渐恢复、心衰纠正,2例(其中1例合并低渗性脑病)治疗无效死亡,2例因病情严重要求出院最后死亡。病死率为6.8%,且与心衰严重程度、低血钠程度呈正相关。应用小剂量地高辛和卡托普利、间歇有效利尿并适当补充钠钾镁等综合措施治疗心力衰竭,有助于提高心衰缓解率和降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结论心力衰竭并低钠血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严重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预后与是否合并低钠血症及其性质、程度及低渗性脑病有关,低钠血症是心力衰竭死亡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谭建荣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690-3691
目的探究肝硬化失代偿期伴低钠血症35例的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3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伴低钠血症患者,对所有患者均给予保肝退黄、利尿、促肝细胞生长素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及血钠值给予恰当的补充钠盐治疗。结果血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关系较为密切,血钠越低,则患者的肝功能越差;35例患者中,并发7例肝肾综合症(占20%),9例肝性脑病(占25.7%);经过补充钠盐治疗及综合治疗后,轻度治疗归转有效率为95%,无死亡病例;中度归转有效率为63.6%,死亡率为27.3%;重度归转有效率为25%,死亡率为50%。结论低钠血症可以为临床判断肝功能受损及归转程度提供客观依据,对肝硬化失代偿期伴低钠血症患者适当补钠治疗,有利于腹水消退,增加利尿效果,预防诱发其他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血钠低于135mmol/L为低钠血症。低钠血症仅反映钠在血浆中浓度降低,总钠量可正常或增加。老年人钠摄取不足、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小管对钠重吸收减少、钠丢失过多会造成低钠血症。老年人低钠血症患者常合并基础病如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恶性肿瘤等,超高龄患者(85岁以上)居多,常与严重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酸碱失衡并存。轻者纳差、淡漠、嗜睡,重者引起少尿、休克、昏迷、惊厥、肌肉麻痹,甚至死亡。血钠越低死亡率越高,早发现、早诊治可改善预后。积极治疗原发病,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限水、利尿,合理补钠,应用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排水、血液净化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急性颈脊髓损伤常继发低钠血症,其临床表现不明显,但病死率高、病程复杂。目前以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和脑盐耗综合征(CSWS)来解释其发生机理。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需要注意的是SIADH所引起的是高容量型低钠血症,体液容量增多;CSWS有肾性失钠,其体液容量可以减少;临床应有针对性地调整补液量。在低钠血症的护理中。护理评估可早期对高危患者采取防治措施,早期水盐平衡的干预可有效降低低钠血症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由于脊髓损伤的症状与低纳血症的症状相重叠,临床上早期对血尿生化指标的监测非常重要,生化指标的变化往往先于临床症状;补液量和补钠量应根据低钠血症的性质,以护士收集病员的临床指标和检验指标为依据;而合理的补钠浓度、补钠速度则是中度和重度低钠血症患者补钠治疗的护理重点;另外,护士对颈髓损伤患者心理变化过程的掌握、对低钠血症危害的认识,有针对性和预防性地开展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质量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颈髓损伤73例中并发低钠血症的28例患者,与同期住院的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相比较,其电解质和抗利尿激素(ADH)的不同变化。结果急性颈髓损伤并发低钠血症组血Na 、Cl-、Ca2 和ADH浓度低于对照组,血K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虽补充高浓度钠盐,但部分患者血Na 浓度不能恢复正常。结论低钠血症是急性颈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颈髓损伤抑制体内交感神经系统有关,采用每日定期分次补充高浓度钠盐的治疗方法,血钠可缓慢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换瓣术后低钠血症的治疗方案.方法 25例用常规补钠方法效果不佳的换瓣术后的患者,选择3%盐水或加用维生素C、潘南金的3%盐水进行补钠.测定治疗前后的血钠浓度及统计血钠改善的时间.结果 轻、中度低钠血症用3%盐水静脉补钠,平均(1.5±0.5)d低钠血症即可纠正.重度低钠血症用含有维生素C和潘南金的3%盐水,经静脉进行补钠,平均(2.5±0.5)d,能有效纠正低钠血症.结论 经静脉补充3%盐水或富含维生素C、潘南金的3%盐水,能有效纠治心脏瓣膜术后低钠血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CI)后低钠血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方法总结近年来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后低钠血症患者164例,分析影响低钠血症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从而探讨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防治对策。结果在SCI患者中低钠血症的发生率为31.5%,平均发生在伤后(6.3±0.7)d,持续时间平均(4.9±0.5)d,平均血清钠浓度为(122.1±9.7)mmol/L。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脑盐耗综合征(SCWS)和其他类型的低钠血症在恢复时间及治愈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预后与病情轻重有密切关系,病情越重(GCS评分越低),低钠血症发生率越高,低钠血症越严重,病死率越高。结论对SCI患者应密切监测血钠浓度,早期发现并鉴别低钠血症的类型,及时而有针对性地治疗低钠血症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低血钠补钠公式现行低血钠补钠公式是: 需补入的钠量(mmol/L)=(142mmol/L—血清测值(mmol/L)×体重(公斤)×0.6 由公式可知,体重×0.6是人体的全部体液,乘血清钠离子浓度的下降值是人体的全部体液均按142mmol/L计算后人体应补给的钠量(mmol/L),这是显然不对的。因为全部体液中包括了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平均是142mmol/L,但细胞内液中钠离子浓度平均仅为10mmol/L,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是细胞内液中钠离子浓度的14倍,公式中把细胞内液钠离子浓度也看为142mmol/L(增大了13倍),计算结果显然偏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硝普钠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8位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硝普钠组和硝酸甘油组,均南微量注射泵经静脉泵入,开始剂量分别为6.25μg/min和5μg/min,根据血压及临床表现调整剂量持续静脉泵入。结果硝普钠组总有效率为96%,硝酸甘油组为78.7%,两组比较,硝普钠组明显优于硝酸甘油组(P〈0.01)。结论硝普钠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莨竭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可应用硝普钠治疗。  相似文献   

13.
崔红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10):151-15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低钠血症在临床上较常见,是各种心脏病的晚期严重表现,治疗比较棘手。研究CHF患者的各种病理生理反应,特别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对估计病情,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低钠血症是CHF的重要预后指标,但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容易被临床医生忽视。现将我在近几年诊治的3例CHF合并低钠血症患者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收集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实验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实验组使用综合护理睡眠干预措施,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t实验。结果:睡眠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自身比较有改善,并且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睡眠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通过对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钠血症患者资料的分析,总结血钠水平与腹水的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肝硬化腹水患者162例,其中合并低钠血症53例,比较腹水的治疗的关系.结果:正常血钠与低钠组腹水治疗显效率分别为88.07%、67.92%,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低钠血症与腹水治疗密切相关,适当补钠利于腹水的消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住院和门诊的1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分析和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和每搏输出量SV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稳心颗粒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的疗效确切,临床上可推广使用,能改善慢性心理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发病特点、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01月至2010年01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收治的187例资料完整的急性颈髓损伤患者的资料,总结低钠血症患者的发病率、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结果低钠血症发生率为60.42%;四肢完全瘫痪患者低钠血症发病率高于四肢不完全瘫痪的患者(77.36%vs38.27%,χ2=29.33,P〈0.01)。限制液体摄入量、适量补钠可使大部分患者血钠于1~2周逐渐恢复正常。少数患者需要增加补液量及补钠量,血钠经3—4周后恢复正常。尽早补充胶体液有助于低钠血症的纠正。结论颈髓损伤患者低钠血症的发病率高,其发病率与脊髓损伤的程度有关。针对每个患者的临床表现鉴别何种机制占主要因素并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是治疗颈髓损伤后低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彭晖  杨丰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5):972-973
目的探讨桂哌齐特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组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的基础上加用桂哌齐特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前后作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血浆肌钙蛋白I测定。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心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K-MB、cTnI和ESV均低于常规组,而EF与临床疗效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哌齐特联合黄芪注射液能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CK-MB和cTnI浓度,改善心功能,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枢性低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附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枢性低钠血症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枢性低钠血症26例,其中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18例、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8例,通过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从而确定其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23例低血钠症状恢复,2例血钠恢复正常,但仍昏迷出院,死亡1例。结论:低血钠、高尿钠及意识状态改变是中枢性低钠血症的诊断依据,SIADH应限水治疗,CSWS则水化和补盐治疗。  相似文献   

20.
吴艳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36-6337,6339
目的 探讨低钠血症发生的病因、诱因及血清钠浓度、年龄、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58例低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因、血清钠浓度、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0岁以上患者86.43%,60岁以下13.57%,不同程度低钠组平均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9.30%,轻度低钠组与中重度低钠组死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99,P=0.0302,P<0.05);低钠血症的原发疾病以心脏病并心衰比例最大(25.58%).结论 低钠血症老年患者多见,心脏病并心衰合并低钠血症最常见,低钠血症程度与预后有相关.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发因素,避免医源性因素,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