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背景情况:刚离开家人的孩子在情绪比较不稳定的情况下会更倾向于进行以家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娃娃家游戏,从中体验家庭的感觉,获得乐趣与安慰。娃娃家对幼儿来说,无论在身心健康情感方面还是能力发展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按照惯例我们开展了“我上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中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尽管每个孩子的兴趣都存在着差异,但娃娃家却是每个幼儿都喜欢玩的地方,每次区域游戏中最热闹的也就是这一角落,于是,娃娃家很自然成为了我们教学活动的一个重点。今年我们对娃娃家重新设置,将娃娃家分成三个区域:厨房、客厅、卧室,尽可能地让“娃娃家”接近现实生活。然而,每次游戏结束后最让老师头疼的就是玩具整理,很长一段时间孩子们没有收玩具的意识,总是扔得满地都是。  相似文献   

2.
积木游戏是幼儿园孩子们最喜欢的建构游戏之一,它为孩子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机会。一到游戏的时间,很多孩子都喜欢直奔建构区,不一会儿,各种各样的积木在孩子们自由的摆弄下变成了大大小小的城堡、拱形桥……然而在建构游戏中会存在游戏的空间不足以及孩子们搭建的“建筑物”结构不对、与实际不符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观察时间:20××年5月观察地点:沙水区观察人物:小笛、小语、小宇、小江等年龄:3~4岁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角色活动之一,区角活动时小宇、小希、小鑫等几个人玩起了做饭的游戏:小宇撒调料,小鑫在专注煮饭。区角活动完成之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视频。这几个孩子还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中,我决定顺应孩子们的兴趣点,把游戏继续进行下去。知识经验准备:让幼儿了解家庭成员及每个角色需要承担的责任,让家长帮助幼儿熟悉每个成员的工作——妈妈给宝宝喂饭、哄宝宝睡觉、爸爸和宝宝玩玩具。  相似文献   

4.
游戏背景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高尔基曾说:"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这个世界。"小班孩子年龄小,更喜欢借用肢体语言来开展游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我经常带领孩子们去户外玩游戏。一般游戏开始之前,我会向孩子们重点介绍游戏玩法,引导他们严格按照我的要求进行游戏,生怕出现安全事故,但是我发现孩子们玩得一点也不开心,这让我有些失落。  相似文献   

5.
滑梯变形记     
最近,建构区是我们班主要的户外游戏区域。建构游戏不仅操作性强,还能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分工协作,从而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在孩子们进行搭建游戏的过程中,我被宇宇的自言自语吸引了,只听他奶声奶气地说:"这是滑梯,滑滑梯……"于是,我蹲在宇宇的身旁仔细观察——只见他用两块圆柱体积木和一块长木板搭了一座小"滑梯",然后将圆柱体积木从"滑梯"上滑了下来……  相似文献   

6.
设计意图:地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不光家里的地板上会铺,幼儿园教室里的娃娃家、建构区、图书区等区域都会铺地垫,因此,幼儿对它最熟悉不过了。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利用地垫开展了本节体育活动,通过探索地垫的各种玩法鼓励幼儿一物多玩,在情景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幼儿肢体的协调性,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活动目标:1.探索地垫的多种玩法,增强幼儿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2.尝试坐在地垫上向前滑行,发展幼儿的腿部肌肉力量。3.体验地垫游戏的乐趣,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正方形地垫若干、立体大树两棵、虫子图片若干、小河场地、音乐《快乐的小青蛙》。  相似文献   

7.
我园实施"走班制"区域游戏活动以来,在开放的幼儿园室内外公共区域游戏中,鼓励幼儿自主计划、自由选择、混龄合作,打破了班级之间的壁垒、幼儿不同年龄之间的界限,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时间和空间,提供不同年龄段幼儿共同游戏的机会,创设一个自由结伴、鼓励探索、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幼儿园开展"走班制"区域游戏的组织形式是开放的,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是不同的,形成的游戏小团体成员也是流通、变换的。因此,幼儿挑选游戏区域、选择材料和玩伴、商定游戏规则……有很多不确定性,这对教师个别化教育提出了挑战。为了营造良性的自主游戏环境,提高"走班制"区域游戏的价值,提升幼儿交往策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我们进行了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8.
—、制定航线,幼儿园新添置了一批游戏操作器材,孩子们对益智箱里的多米诺积木很感兴趣,但却总是不得要领。于是我将类似多米诺骨牌的长方体积木投放到建构区,随后进行了观察研究。我发现有几位小朋友凭借自身对多米诺骨牌的已有经验,经常搭出一层围拢状的图形再推倒。  相似文献   

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而科学开展幼儿区域自主游戏活动,成为落实《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有效途径。在区域自主游戏活动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幼儿在游戏中的价值,进一步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本文主要从创设室内多彩区域、玩转户外自主游戏以及探索园本特色课程的方面来讲述,把"真游戏"还给幼儿,让幼儿做他们最想做的事,玩他们最想玩的游戏,这样幼儿可以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获得良好的活动体验,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10.
《儿童与健康》2013,(10):58-59
我们幼儿园由于班级多场地小,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往往注重的是建构活动的延续,注重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建构经验的能力,但忽视了孩子的平行游戏,这将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和社会性情感的发展吗?答 建构活动也可以是游戏的一种,关键是看你们对幼儿的建构活动是怎样要求的?幼儿是完成教师规定的建构任务,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搭建,在活动中幼儿是否可以根据自己的建构情景转换成装扮活动。  相似文献   

11.
交往能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而交往能力的培养应从幼儿就开始,通过交往,儿童可以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他们日后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小班是幼儿教育的起步阶段,角色游戏对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注重开发角色游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贾佳 《儿童与健康》2014,(12):11-12
幼儿园开展的建构游戏,其活动性、操作性、参与性非常强,能很好满足幼儿积极活动的要求,幼儿常常会沉浸在建构游戏中,这对于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是十分有利的。大班幼儿对建构游戏越来越感兴趣,这种游戏也是大班的一个主要的区角游戏由幼儿自主选择进行。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提高建构水平,这对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怎样指导和评价幼儿的建构行为,是大班教师要进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游戏不仅是他们的日常需要,而且是其在幼儿园生活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让幼儿感到心理满足的重要来源。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缺乏基本的社会生活经验,且他们天性活泼好动、好奇爱探究,无法预见未知的危险,缺乏基本的自我防范意识,极易发生一些安全问题,所以需要教师对其开展自我保护方面的培训以及安全方面的教育。由于不同种类的游戏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对小班幼儿的安全教育还应考虑到游戏的种类,如体育类游戏、角色类游戏、建构类游戏和表演类游戏等。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知识,发展智力。"身处高度重视幼儿教育的现代社会,我们把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帮助他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进而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玩沙畅想还记得小班的时候,我班幼儿在东沙池里乐此不疲地挖坑再填满、用沙子"做饭炒菜"、挖出一块块小田……升入中班后,幼儿玩沙的水平能达到什么程度?在游戏过程中社会交往能力能得到怎样的提升?要去西沙池里玩沙水了,我们回顾了以前是怎么玩沙子的并了解了这次又增加了哪些新工具。游戏之前当然少不了做游戏计划,孩子们将自己想用什么工具玩、怎么玩都一一画了下来。  相似文献   

16.
设计意图:贯彻新《纲要》的教育理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调动孩子的绘画兴趣。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各种各样的动手动脑游戏活动充满了兴趣,玩得乐此不疲。一次,一个孩子在玩颜色时,我问:“你在做什么呀?”他自豪的告诉我:“我在和颜色做游戏呀!”旁边的孩子听后随声附和的说:“我们也和颜色做游戏!”。是呀,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能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中感知颜色,感知快乐,也正是体现幼儿教育的精髓,于是和“颜色娃娃做游戏”之美术活动《水彩渲染画》就产生了。通过活动使孩子们操作感受和游戏感知颜色混合渗透渲染所发生的色彩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它能满足孩子向往、想象、模仿和实践的心理需要。幼儿园在开展角色游戏以来,大多数老师都认识到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活动,在游戏中应当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让幼儿自主选择扮演角色,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游戏中的指导作用。但幼儿游戏时教师如何适时适宜的介入,从而推进游戏发展的目的,这是不少老师比较关注的问题,现结合实践案例,谈谈个人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华苏杨 《家庭育儿》2020,(2):0131-0131
本文对幼儿园创造性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总结:一是发挥幼儿模仿与想象特长,开展角色游戏促进社会性发展;二是以文艺作品为媒介,开展表演游戏促进社会性发展;三是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开展建构游戏促进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娃娃家”游戏为载体的集体教学活动是教师依据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娃娃家”游戏情境展开的,通过选择适宜的游戏内容,创设与目标相关的游戏情境,提供适宜的现场指导,它可以让幼儿在自主自发的主题游戏中,获得相关知识经验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将枯燥、说教的幼儿园集体教学课堂转变为轻松快乐的游戏场所,让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真正为儿童提供快乐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20.
由于幼儿园孩子的年龄小,自主学习意识差,活动好动,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要利用游戏这种基本的活动方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游戏究竟怎样被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这个问题上,很多幼教工作者并不十分清楚.一些幼儿教师只注重游戏,而忽略了教育的目的;另一些教师则倾向于传统的说教,把游戏和教学分开了,这样导致孩子学不到应掌握的知识或者道德情感得不到较好的培养,还有的孩子开始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应该做到有效地运用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