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以往免疫组化染色中发现免疫活性弱的组织切片时 ,一般均会考虑可能是因固定不当所引起 ,或是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所形成。而对经脱水透明后的组织在浸蜡时的温度及时间 ,以及组织切片烤片的温度及时间考虑很少 ,特别是将两者系统的结合考虑就更少。为此本文特进行了如下实验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收集本院外科手术切除标本 10例 (其中乳腺癌 3例 ,直肠癌 3例 ,肺癌 2例 ,食管癌 2例 ) ,每例标本均切取 4片组织 ,按常规甲醛固定液固定 6h后 ,经常规脱水透明后 ,一片按常规石蜡包埋 ,其他 3片分别在6 5℃、80℃、90℃的温度下浸…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P53单抗以DO—1在石蜡切片上对71例各种肿瘤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其中20例作了PAb1801单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比较、染色,同时观察了五种固定液、三种免疫组化方法对P53表达的影响。结果P53DO—1阳性为33例/71例。PAb180119/20例阳性,PAb1801阳性为高。P53高水平的免疫反应与PCNA增高相呼应、在固定液中以常规福尔马林和中性福尔马林为最佳。免疫组化染色首选ABC法,它较LSAB法内源色素酶着色少且背景清晰而染色后的切片较APAAP法保存长久。上述结果提示:石蜡切片中检测P53蛋白时固定液、免疫组化方法、P53抗体的不同均直接影响阳性率的检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石蜡组织芯片和对应常规石蜡切片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蛋白在正常成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人胚胎肺泡上皮细胞、肺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差异.探讨组织芯片检测蛋白表达的可靠性.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构建包含765点阵的石蜡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石蜡组织芯片和对应常规石蜡切片TTF-1蛋白的表达。应用Leica Q500MC图像分析系统分别对石蜡组织芯片和对应常规石蜡切片上TTF-1蛋白表达的阳性单位进行定量测试。结果:组织芯片和对应常规切片中不同类型细胞TTF-1的PU值基本相同,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石蜡组织芯片和常规组织切片检测TTF-1蛋白表达结果高度一致;应用组织芯片检测蛋白表达是一种较可靠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笔者实验室最近发现,高温烤片可有效解决甲基丙烯酸树脂包埋的组织切片的脱片问题,本文拟进一步研究确定高温烤片对石蜡包埋切片黏附、厚度及染色的影响。方法大鼠肾脏石蜡切片(切片机设定的切片厚度10μm)脱蜡后经90℃、140℃热板烤片30 min处理,然后用过碘酸-席夫试剂和苏木精染色,观察脱片情况、切片厚度及染色效果。大鼠脊髓石蜡切片(14μm厚)同样处理后分别进行小胶质细胞和突触素颗粒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对照(未烤片)相比,90℃或140℃烤片都有效防止了肾脏石蜡切片从载玻片上脱落,但染色后的实际切片厚度减少了约50%(与设定切片厚度相比),染色变浅,结构清晰度欠佳(90℃烤片后),甚至有细胞消失(140℃烤片后);90℃烤片后免疫阳性小胶质细胞或突触素颗粒减少,非特异性染色加深,140℃烤片后几乎未见免疫阳性结构。结论高温烤片防脱片的方法可能不适用于石蜡切片。  相似文献   

5.
乳腺良恶性病变中PCNA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状况,以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细胞增殖状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收集我院1990~1995年98例乳腺疾病手术标本,按WHO乳腺疾病分类原则复查切片,其中乳腺癌45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36例,正常乳腺组织17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标本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ptm连续切片,分别作HE和PCNA免疫组化染色。PCNA单克隆抗体(Pc10)和S—P免疫组化试剂盒购自福建迈新公司。PC-NA阳性为细胞核染成棕黄色,其结果判断用阳性率表示。 2 结果  相似文献   

6.
何裕高  吴名耀  吴贤英 《癌症》1999,18(1):91-92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m23基因蛋白在贲门癌组织的表达,并探讨其在临床病理方面的意义。1材料和方法收集1992年一1996年我室活检档案中资料完整、有存档蜡块的贲门癌60例,切缘基本正常的粘膜10例。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切片。除HE染色外,应用免疫组织化...  相似文献   

7.
应用免疫组化(IHC)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别对浸润性乳腺癌石蜡标本进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及差异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收集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浸润性乳腺癌手术切除标本51例.所有标本均经中性福尔马林固定12 h,常规处理后石蜡包埋切片备用.  相似文献   

8.
我科在工作中一直用快速冷冻切片方法 ,但由于各种原因 ,影响着冰冻切片的质量 ,拖延病理报告发出的时间 ,也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为了克服上述缺点 ,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快速、简便、高质量的快速石蜡切片方法 ,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湖北产亚光牌YGT -5E生物组织快速脱水仪 ,从固定到浸蜡的全过程都应加温至 80℃。1 2 方法 ①将取材后的新鲜组织 (1cm× 0 .5cm× 0 .3cm)直接放入 10 %甲醛溶液中固定 3~ 5分钟 ,取出组织块后用刀修至厚度不超过 1 5mm。骨组织经 10 %甲醛溶液固定后加入10 %盐酸软化后…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用“CZK0Ⅱ型肿瘤样品快速处理仪”(深圳越华公司生产),根据加温和超声波原理,将组织决这固定脱水包埋,常规切片染色,45分钟左右出报告。水温控制在70℃~80℃,取100ml烧杯,置于水浴祸中,每次加试剂40ml,除石蜡外,其余试剂一次性用完后弃之。组织块置于烧杯的液体中,打开超声波,按下列步回处理标本:①AF波(浓甲醛10ml,95%酒糟50ml)固定脱水2~5分钟.②无水酒精脱水2~5分钟。③丙酮(或二甲苯)透网2~5分钟.④浸蜡5分钟。⑤包埋切片染色.胃粘膜等小标本,每步用2~3分钟.稍大的标本每步用5分钟.大组织块时…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免疫组化染色中发现免疫活性弱的组织切片时,一般均会考虑可能是因固定不当所引起,或是免疫组化染色过程中所形成。而对经脱水透明后的组织在浸蜡时的温度及时问,以及组织切片烤片的温度及时间考虑很少,特别是将两者系统的结合考虑就更少。为此本文特进行了如下实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常绒毛和葡萄胎中PCNA、AgNORs及DNA含量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染色及DNA倍体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和比较首次清宫葡萄胎与正常绒毛在细胞增殖活性方面的差异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标本制备正常孕早期胎盘组织16例 ,来自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人工流产室 ,所取标本固定于10%中性福尔马林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27例葡萄胎标本系济南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首次清宫存档蜡块。1.2PCNA免疫组化染色按SABC法常规操作进行 ,染色前进行微波抗原修复。根据着色深浅将染色结果分为阴性( -)、弱阳性( )、阳性( )…  相似文献   

12.
蔡俊杰 《癌症》1993,12(1):85-86
用萘酚AS—TR磷酸酯法和Gomori氏钙钴法联合在同一张病理组织切片上显示酸性磷酸酶(以下简称AcP)和碱性磷酸酶(以下简称AlP),国内外未见报道。本文报道用未经固定的前列腺癌组织作恒冷切片,用经丙酮固定后的前列腺癌组织的石蜡切片显示AcP和AlP,结果AcP呈红色,AlP呈黑色,细胞核蓝色,图像清晰,对比鲜明,有利于确定两种酶的分布定位和相互比较,它对于各种疾病观察两种酶彼此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细胞的增殖活性 ,我们在同一张切片上进行 CD3/MIB1双重免疫组化标记 ,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组织标本 :选用我院 1998年一组石蜡包埋的标本 2 7例 ,包括扁挑体 6例 ,滤泡性淋巴瘤 7例 ,B细胞来源的淋巴瘤 14例。免疫组化双标记(1)载玻片的预处理 :为了增加切片的粘附性 ,将载玻片先经切片粘附剂Vectorbond(Vector实验室提供 )处理。(2 )切取 3μm~ 5 μm厚的组织裱被于载玻片上。(3)常规脱蜡至水。(4 )应用高压锅加热法 [1 ] 恢复组织的抗原性。 (5 )免疫组化双标记 CD3/MIB1选用间接法 ,ABC法。滴加 1∶ 10 0的 CD3(多克…  相似文献   

14.
提高免疫组化反应的抗原修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反应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5 0例经10 %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过的组织,经脱水、石蜡包埋,制成切片,分别采用3种不同方法作预处理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染色。结果 石蜡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反应预处理,采用中温水浴抗原修复法,其阳性表达率为5 2 .6% ,脱片率为2 .0 % ;采用高压锅抗原修复法,其阳性表达率为47.4% ,脱片率为2 0 .0 % ;采用水沸抗原修复法,其阳性表达率为3 9.5 % ,脱片率为12 .0 %。结论 免疫组化反应采用中温水浴抗原修复法作预处理,石蜡组织切片阳性表达率较高压锅抗原修复法提高了5 .2 % ,P <0 .0 5 ,较水沸抗原修复法提高了13 .1% ,P <0 .0 5 ;采用中温水浴抗原修复法石蜡组织切片脱片率较高压锅抗原修复法降低了18.0 % ,P <0 .0 1,较水沸抗原修复法降低了10 .0 % ,P <0 .0 1。预处理采用中温水浴抗原修复法,即提高了免疫组织化学反应阳性表达率,又提高了制片质量,操作方法易于掌握,是1种理想的免疫组化反应预处理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p53基因突变产物在肺癌组织和胸水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p53蛋白在肺癌组织和胸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发现p53蛋白在常规石蜡切片和胸水中保存较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总阳性率为66.3%,正常细胞中未见p53蛋白表达;肺癌有淋巴结转移组p53蛋白的阳性率(75.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5.8%)(P<0.05);Ⅲ—Ⅳ期肺癌p53蛋白的阳性率(82.9%)高于Ⅰ—Ⅱ期肺癌(56.1%)(P<0.01)。结果表明,p53基因突变与肺癌的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进展有关,突变型p53蛋白是肺癌较特异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恶性蝾螈瘤是指含有横纹肌肉瘤(RMS)成份的周围神经肿瘤,该瘤很少见,国内报告9例,国外报告至1987年共计40余例。我们报告2例,就其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及病理误诊原因等问题,进行讨论。材料与方法 2例4次为活检及肿物切除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作常规HE、Masson、PTAH染色,免疫组化作S-100蛋白、Vimentin(波纹蛋白)、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用以标记神经鞘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快速石蜡切片检查对缩短病理检查时间及保证检查质量的重要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组织标本快速处理仪,经AF液、95%酒精、无水乙醇、丙酮、二甲苯处理后浸蜡,常规HE染色,并评价该检查结果与常规病理检查的符合情况及临床意义。结果:1847例标本中确诊1822例,占98.65%;未能确诊22例,占1.19%;误诊3例,占0.16%。结论:新鲜标本与经10%甲醇固定后标本,除皮肤组织及淋巴结外,都可应用快速石蜡切片进行常规检查,可缩短病理检查时间,保证病理诊断质量,有助于临床医师尽早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应用微波抗原修复法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进行了ras基因表达蛋白P21的免疫组化检测,并观察了不同染色程序染色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同一组织切片上,经两次微波处理,再经两次免疫组化染色,可明显提高染色效果和阳性检出率,且不增加背景着色,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洁 《四川肿瘤防治》2002,15(3):160-161
目的 :确定快速石蜡切片检查对缩短病理检查时间及保证检查质量的重要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组织标本快速处理仪 ,经AF液、95 %酒精、无水乙醇、丙酮、二甲苯处理后浸蜡 ,常规HE染色 ,并评价该检查结果与常规病理检查的符合情况及临床意义。结果 :184 7例标本中确诊 182 2例 ,占 98 6 5 % ;未能确诊 2 2例 ,占1 19% ;误诊 3例 ,占 0 16 %。结论 :新鲜标本与经 10 %甲醇固定后标本 ,除皮肤组织及淋巴结外 ,都可应用快速石蜡切片进行常规检查 ,可缩短病理检查时间 ,保证病理诊断质量 ,有助于临床医师尽早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组织芯片技术(tissuechip)又称组织微阵列(tissuemicroarray,TMA)是由Kononen[1] 等在1998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的,TMA是将数十个至数百个小的组织片整齐的排在某一载体上(通常是载玻片)而成的微缩组织切片。在肿瘤研究领域中,TMA对于肿瘤易感因素判断、病因学及发病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TMA分机器和手工两种制作方法,在本研究中我成功的建立了手工TMA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石蜡包埋鼻咽癌组织的免疫组化研究,现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为制作组织芯片,从湖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的存档蜡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