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和尼莫地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 按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诊断标准,选择1997年6月-1998年12月收治的80例TI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利多卡因和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用盐酸倍他定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利多卡因和尼莫地平治疗TIA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将我科自1995年10月至1996年6月经首次CT检查发现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43例住院病人按单、双日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现:尼莫地平能明显减少不良预后(死亡、植物生存和重残)发生率,伤后 3月,尼莫地平组与对照组不良预后分别为 26%对 45%, P<0. 05。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尼莫地平注射液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疗效,选择80例SAH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SAH发病72小时内予尼莫地平注射液50ml静滴,每分钟4~8滴,每天1次,连用2周。对照组常规治疗。发现治疗组 DCVS发生率和 SAH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5);再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别(P>0. 05)。认为尼莫地平注射液能够预防DCVS,降低SAH死亡率,无诱发再出血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量与疗程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不同剂量和疗程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89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3mu,3个月,n-37)、B组(3mu6个月,n28)、C组(5mu,3个月n=15),D组(5mu,6个月,n=9)。另设E组69例为对照组,不用干扰素。治疗前全部病例ALT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两倍以上,且均为HBsAg,HBeA,gHBV-DNA阳性。结果疗程结束时A-E各组的ATL  相似文献   

5.
陈仁智  常红  邹俊 《包头医学》2007,31(2):72-73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与尼莫地平治疗眩晕的疗效对比.方法选择眩晕患者 13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70例用利多卡因 50mg 50%的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 40ml静脉注射及纳洛酮 1.2~ 2.0mg加入生理盐水 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 62例用尼莫地平 2~ 4mg 5%的葡萄糖或生理盐水 250ml静脉滴注以 1次/天共 3天,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利多卡因联合纳洛酮治疗眩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鲁勇 《医学新知杂志》2008,18(3):175-176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中对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al vasospasm,DCVS)的预防作用。方法72例SAH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尼莫地平。结果与对照组比,治疗组疗效显著,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可显著降低DVCS的发生,改善SAH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用国产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105例,疗效采用量表和5级标准分别评定。结果表明,尼莫地平组2周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36h内用药疗效显著优于36h后用药,尼莫地平有降压作用,此作用与剂量和滴速有关,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政通 《广西医学》2000,22(4):726-728
目的:划丙酚和利多卡因静脉联合用药在预防或减轻气管拔管引起心血管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6例ASAI-Ⅱ级非心脏手术病。随机分为A组(19例)、B组(21例)和对照组(16例)。A组应用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B组单用异丙酚,对照组用硫喷妥钠,手术结束后进行拔管。使用NIHON KOHDEN8301无创心功功能检测仪在拔管前后10分钟测定心率无明显改变。结果:麻醉后各组血压比腐朽前均有降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养血清脑颗粒4g,3次/d。尼莫地平40mg,3次/d,疗程30d,对照组60例:用尼莫地平40mg,3次/d,疗程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比单独应用尼莫地平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对DA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应用随机双盲法选择颅脑外伤后诊断为DAI的患者101 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尼莫地平和安慰剂治疗。结果 外伤后3 个月,尼莫地平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 0.11) 。而脑血管痉挛亚组及Ⅲ组DAI亚组患者中,两组差异显著( P= 0.049,P=0 .04)。结论 早期应用尼莫地平对DAI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魏养慧 《宁夏医学杂志》2001,23(11):685-685
为探讨降纤酶和络泰联合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将75例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首次用降纤酶10个单位静滴,第3天、第5天给予5个单位静滴,两组病例均用维生素E100mg、尼莫地平30mg,每日3次,同时根据病情给予20%甘露醇治疗。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3例(7.5%);显著进步7例(17.5%);无效4例(10%);总显效36例(90%)。降纤酶络泰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降纤酶和络泰联合应用是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治疗的有效药物,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T2DM )患者合并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72例T2DM合并mVCI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加用尼莫地平片40 mg ,每日3次;观察组常规治疗加用尼莫地平40 mg ,每日3次,奥拉西坦胶囊800 mg ,每日2次;疗程为6个月。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C肽水平,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有C肽水平下降及轻度认知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肽水平、MoCA总分及记忆功能、执行功能、注意力认知亚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奥拉西坦胶囊能显著改善 T2DM 合并mVCI患者的认知功能,其疗效优于单用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3.
将6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用熊去氧胆酸150mg/次,每日3次,疗程3月;对照组(29例)仅用复合维生素B、肝太乐,结果:治疗组乏力、肝区痛、消化道症状消失及肝功能ALT、SB恢复正常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提示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冠心病常见类型,我院对1990年5月至1993年11月住院的78例UAP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250ml+肝素5000 ̄u静滴,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与同期住院的UAP48例常规治疗(对照组)疗效比较,肝素治疗组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78.8%;心绞痛缓解时间与消失时间、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改善差值、T波倒置好转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现3例齿龈出血,1例皮肤瘀点。结论:小剂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肯定,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5.
30例ASAⅠ ̄Ⅱ级的择期剖腹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碱化利多卡因组(B组),每组15例,用1.6%利多卡因(pH为4.46)和1.6%碱化利多卡因(pH为7.01)行硬膜外阻滞,按计划取产妇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利多卡因的血液浓度。结果在和药量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A、B两组产妇和新生儿血液利多卡因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新生儿1 ̄5min Apgar评分两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患者6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止血、脱水、对症治疗,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0.5μg·kg^-1·min^-1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用10d,后改尼莫地平片剂40mg,每日4次,连用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多普勒进行检查,观察两组患者CVS发生率及疗效。结果经积极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痊愈13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痊愈8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8.00%,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大脑前、中动脉的收缩峰流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CV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1.43%vs44.00%,P〈0.05),再出血率也低于对照组(2.86%vs24.0HD%,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微创清除术)和治疗组(微创清除术+尼莫地平),每组23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失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术后第2天显著下降(P〈0.01);术后1个月,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87%;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疗效确切,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何安邦  刘仲海 《海南医学》2002,13(10):14-15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88例外伤蛛网膜出血(tSAH)患者将其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45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3例),结果:45例治疗组中存活33例,43例对照组中存活23例(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tSAH治疗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9月治疗的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吸氧、休息、肠溶阿斯匹林75mg,1次/d,20%甘露醇125ml 静滴,2次/d,1周后改为1次/d,5~7d 后酌情减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20~60mg,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d。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22例,基本治愈率为44.0%,显著进步20例,显著进步率为40.0%,进步6例,进步率为12.0%,无变化 2例,无变化率为4.0%,恶化 0例,死亡 0例,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基本治愈10例,基本治愈率为20.0%,显著进步12例,显著进步率为24.0%,进步12例,进步率为24.0%,无变化13例,无变化率为26.0%,恶化 3例,恶化率为6.0%,死亡 0例,总有效率为76.0%,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为(21.1±4.3)分,治疗后为(9.1±2.1);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为(21.1±4.2),治疗后为(12.7±3.4)分,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显著,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孙晓燕  晏玉奎  王庄 《浙江医学》2017,39(18):1584-1585
目的分析丁苯肽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对照组(尼莫地平片30mg/次,3次/d)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肽胶囊0.2g/次,3次/d)血管性痴呆患者各40例,共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语言能力(P<0.05);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亦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肽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片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改善患者认知障碍,尤其是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