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渐进性引导呼吸对呼吸性窦性心率不齐(RSA)的影响。对15名健康成年男性采集引导呼吸率依次为【14次/min—12.5次/min—11次/min—9.5次/min—8次/min—7次/min】状态下的同步心电、呼吸信号,采用提取RSA时、频特征参数的方法来研究渐变性呼吸率对RSA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表征RSA强度的三个特征参数总体上随着呼吸率的逐渐降低均呈现出增大的变化趋势。RSA代表着呼吸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反射调控,此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呼吸率的降低,呼吸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反射调控作用逐渐增加,提示可通过改变呼吸模式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志愿者试验方法研究长时间背包负重行走对躯体姿势、背部主要肌肉疲劳程度和心率血压的影响。研究以肌电(EMG)测量系统和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进行测量,1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负载占自身体重(BW)的0%、10%、15%和20%的背包,在跑步机上以1.1m/s的速度行走30min,记录行走前和行走后躯体姿势、肌肉疲劳程度和心率血压的变化以及停止行走后0、5、10和15min时EMG参数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着背包负重的增加,人体躯体与头部前倾角、肌肉疲劳程度和心率血压均呈上升趋势。负重为20%BW时,头部前倾角和肌肉疲劳程度显著性增加,收缩压也显著升高。心率和舒张压整体有上升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移除背包后15min,肌肉疲劳逐渐缓解,负重20%BW的恢复相比0%BW、10%BW和15%BW的平缓。通过肌肉疲劳程度和头部前倾角测量数值显示,本文涉及年龄段的人负重行走背包重量安全界限在15%BW~20%BW之间,并建议行走时间超过30min时,背包重量不宜超过15%BW,避免造成不可逆的肌肉疲劳性损伤。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女婴,2月龄,入院时意识不清。主诉半月来食欲差,近5d呕吐,4~5次/d,大便色白,皮肤浅黄染。足月顺产,父母健康。查体:巩膜皮肤明显黄染,体温不升,脉搏140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为零。肝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如何达到无痛人流的效果。方法采用静脉麻醉,一组先缓慢推注瑞芬太尼0.15ug/kg/min(30s注完),继以微泵瑞芬太尼0.15ug/kg/min(Graseby3500型微泵)持续输注,同时静注丙泊酚1 ̄1.5mg/kg至睫毛反射消失,手术结束前30s停用瑞芬太尼;另一组先静注芬太尼1ug/kg,2min后静注丙泊酚1.5 ̄2.0mg/kg至睫毛反射消失,给药速度为50 ̄80mg/min。结果诱导时间瑞芬太尼组较芬太尼组缩短2min。瑞芬太尼组手术结束后(65.12±15.66)呼之能睁眼,3min之内均可自行站立,术后行走恢复时间比芬太尼组(7.20±1.64)min显著提早。结论瑞芬太尼独特的药理学特点与丙泊酚配合应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麻醉,可加强镇痛,减少丙泊酚用量,达到了镇痛、镇静完全,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的目的,为患者减轻了痛苦。  相似文献   

5.
一、临床资料 病例,女,33岁,妊娠40~+1周,孕2产1,于2001年7月23日12:00产兆发作,血压为16/10kPa,19:00宫口开大7~+cm,宫缩持续30s/次,间隔2~3min。20:30宫口开大仍为7~+cm,宫缩持续30s/次,间隔2~3min,当地医院予以催产索2.5U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宫缩调整为间隔1~2min,持续45~  相似文献   

6.
研究渐进性引导呼吸对脉搏波传导时间(PTT)的影响。对22名健康成年人采集引导呼吸率依次为14.0次/min—12.5次/min—11.0次/min—9.5次/min—8.0次/min—7.0次/min这一过程的同步心电、呼吸以及桡动脉体表脉搏波信号,通过心电R波顶点到桡动脉脉搏波的二阶微分极值点的时间间隔计算PTT,观察每个引导呼吸率下的PTT幅度变异性以及PTT基线变化情况。经验模式分解(EMD)被用于PTT信号处理,以有效提取PTT中与呼吸相关的幅度振荡成分以及与基础血压相关的PTT基线成分。计算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的PTT幅度变异性随呼吸率的逐渐降低均呈现增大的变化趋势;渐进性引导呼吸过程中大部分受试者(14人)表现出PTT基线上升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在渐进性引导呼吸过程中,呼吸运动对PTT幅度的调制作用逐渐增强;同时渐进性引导呼吸能产生PTT基线上升的累积效果。由于PTT与血压变化呈负相关关系,因此PTT基线上升表征了系统血压的下降。该研究表明渐进性引导呼吸通过心血管反射可以起到降低系统血压的作用。发展能够有效表征引导呼吸有效性的特异性指标并将呼吸调节技术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是后续工作中亟需开展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探讨同步悬空俯卧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情况的影响。方法 2009年6月至10月本院门诊就诊的12例稳定期COPD患者,在人工呼吸床上随机采用仰卧位、悬空俯卧位、托平俯卧位、同步悬空俯卧位4种不同体位,每个体位观察10 min,通过NICO无创心肺功能监测系统连续测定患者在不同体位时的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一般生命体征和呼吸频率、潮气量、肺泡潮气量、生理无效腔(Vd/Vt)、吸气峰流速(PIF)、呼气峰流速(PEF)等呼吸动力学指标。根据患者的肺功能按美国胸科协会(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制定的肺功能共同指南标准划分不同阻塞程度,并分析存在通气功能障碍患者的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等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4种体位对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的影响。呼吸频率在4种体位中由慢至快呈现同步悬空俯卧位<仰卧位<托平俯卧位<悬空俯卧位的趋势[(14.8±3.2)次/min<(17.6±4.5)次/min <(18.4±3.4)次/min<(19.5±3.4)次/min,均P<0.05],潮气量和肺泡潮气量由高至低呈现同步悬空俯卧位>仰卧位>托平俯卧位>悬空俯卧位的趋势。生理无效腔、PIF、PEF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重度和5例极重度阻塞通气功能障碍的患者潮气量在各体位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呼吸频率则在同步悬空俯卧位时最低,分别为(15.3±1.8)次/min、(16.6±1.8)次/min,且与悬空俯卧位时的呼吸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4±3.4)次/min、(21.4±3.6)次/min,均P<0.05]。结论 同步悬空俯卧位与其他两种俯卧呼吸体位一样,经短时间观察是安全稳定的,同步悬空俯卧位显著降低患者的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情况下,对潮气量的影响不明显,但仍能降低患者的呼吸频率。  相似文献   

8.
病例 : 病例 1:患儿 ,女 ,4d ,因阵发性青紫 2d伴呼吸难1d ,以“新生儿肺炎”入院。患儿系第 2胎第 2产 ,第 1胎为女性 ,存活、身体健康。患儿出生时无窒息抢救史 ,生后次日即出现阵发性青紫 ,伴有口吐白沫 ,不咳 ,不发热 ,第 2d出现明显呼吸困难 ,尤以吸气困难明显。患儿在家喂奶过程中曾出现呛奶及呼吸暂停。入院体检 :T 36 4℃ (肛温 ) ,脉搏 14 0次 /min ,呼吸 6 0次 /min ,体重 3 2kg ,反应差、神清、颜面、肢端青紫 ,吸气性三凹征明显 ,下颌骨小 ,下齿龈后缩 ,U形腭裂 ,舌后坠 ,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细湿罗音。心率 14 0次 /min ,律…  相似文献   

9.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致心肌损害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病例报告患儿 ,黄某某 ,男 ,9岁 ,广东籍 ,因进行性肌萎缩伴无力5年多 ,心悸、气促半年于 2 0 0 2年 2月 3日入院。患儿系第二胎足月顺产 ,1姐健康。患儿在 1岁内发育未见异常 ,但 3岁半才学会行走 ,行走缓慢 ,不能奔跑 ,易摔跤 ,上楼梯困难。3岁多时曾在当地医院就诊 ,行心电图、心脏彩超、胸廓及髋关节X线检查未见异常。 5年多来 ,患儿出现全身肌肉进行性萎缩伴无力 ,半年前出现心悸、气促、间中咳嗽 ,不能平卧。查体 :体温 36 8℃ ,脉搏 10 8次 min ,呼吸 38次 min ,体重 2 3kg,属消瘦体型。慢性危重病容 ,半坐卧位。两肺呼吸音粗…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5岁,2020年1月5日因锅炉爆炸致热蒸汽烫伤全身多处。患者受伤后否认吸入浓烟,无明显气促、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创面未处理,紧急送入当地医院救治,输入血浆600 mL、胶体500 mL、晶体4600 mL,创面行简单清创换药处理。由于患者病情危重,于伤后10 h转入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继续治疗,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5℃,心率137次/min,呼吸频率17次/min,血压89/50 mmHg(1 mmHg=0.133 kPa)。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介绍 患者,27岁。第1胎,孕39周,于1996年10月8日7时10分在家内由接生婆接生,产1男婴。胎儿娩出后,胎盘滞留1小时余,经接压宫底,牵引脐带,娩出胎盘。随之产妇腹痛剧烈,阴道大量出血,胎盘娩出10min后休克。经输液处理,于8:30分入我院。体检:体温35℃,血压、脉搏测不出,心率32次/分,呼吸7次/分,不规则。腹部未触及宫底,  相似文献   

12.
病例:患儿,男,12d,因生后即发现右下肢皮肤缺损来诊。患儿系第1胎,第1产,孕39w,左枕前位在当地妇幼医院经阴道自然分娩,生产顺利,出生时Apgar评分10分,出生体重3300g,羊水清亮。母孕期体健,否认腹部外伤史和用药史,否认性病史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否认家庭中有同类病者。体检:体温36.6℃,脉搏134次/min,呼吸40次/min,右下肢从膝关节起经小腿前胫部至踝内侧最终达足背处皮肤缺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 病例1:男性,70岁,主因发作性胸闷痛2月于2010-4-28入院.查体:体温35.6℃,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50/80mmHg,体重75kg.  相似文献   

14.
<正> 十四、间歇性跛行时间测定在闭塞性脉血管疾病中应用本实验作检查,一者是检查动脉受损的程度,再者是测定肌肉供血的情况,此检查可以鉴别肢体的其它疾病。检查方法是请病人以120步/min的速度、即2步/s在平地上行走(或作平板行走试验),记录病人下肢出现疼痛时的时间,作此实验时,可请一健康人伴同行走以作对照,动脉损害越重,行走的时间就越短,经过治疗后,可再作此实验对比其恢复情况。病情严重的程度按:轻者走500m以上发病,中度者走200~250m以上发病,严重者仅走100m以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显示长期中等强度规律运动可以改善骨骼肌细胞线粒体电子呼吸链复合体酶的活性,从而提高其做功能力和抵抗疲劳能力。目的:探讨中等强度训练对大鼠骨骼肌内抗增殖蛋白及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安静对照组、中等强度训练组,每组16只。中等强度训练组的训练方案:第1周以10 m/min速度跑,每周6 d,每天10 min,坡度10°;第2周以15 m/min速度跑,每周6 d,每天增加10 min至60 min结束,坡度10°;第3-8周以15 m/min速度跑,每周6 d,每天60 min,坡度10°。末次实验后48 h处死大鼠,提取骨骼肌以及线粒体,检测线粒体呼吸控制率、ATP含量、活性氧水平、复合体V活性及PHB1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安静对照组相比,中等强度训练组骨骼肌线粒体呼吸控制率显著性升高(P<0.001)、ATP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活性氧水平显著降低(P<0.001)、复合体V活性显著升高(P<0.05)、PHB1表达显著升高(P<0.01);②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经过8周中等强度训练后大鼠骨骼肌内PHB1的表达分别与ATP含量、复合体V活性呈正相关,与活性氧水平呈负相关;③结果表明,中等强度训练通过促进PHB1表达提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维持线粒体膜结构,增强线粒体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一、临床资料 病例,患者,女,24岁,患者于2001年10月21日因妊娠42周,腹部阵痛10h,滞产,由当地接生员介绍入院。入院后查体:T36.2℃,P 80次/min,BP 13.3/9.3kPa,R 20次/min,心肺无异常。妊娠足月腹型,纵产式,胎头超常大,质硬,固定于骨盆入口上方,胎心慢,心音弱,胎心律110次/min,宫缩规律,持续时间40s,间隔时间为3~4min,下腹部有轻微压痛,消毒下内诊:  相似文献   

17.
患儿 男 ,4岁 ,因双下肢无力 ,行走不稳 1年多曾于 2岁时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出生时即发现气促但无紫绀 ,查体 :呼吸6 0次 /分 ,三凹征 ( ) ,双肺散在湿罗音及痰鸣音 ;心率 14 0次 /分 ,律齐 ,心界向右扩大 ,胸骨右缘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2 / 6。心电图检查为右位心 ,心脏超声波示先天性心脏病 ;右位心 ,完全性大血管转位 (纠正型 ) ,肺动脉瓣狭窄 (重度 ,跨肺瓣 89mm Hg) ,室间隔缺损 (膜部 ,缺损 3.1m m)。按新生儿肺炎治疗病愈出院。患儿 6个月前生长发育与同龄儿无异 ,6个月后发育较慢 ,10个月才会坐 ,18个月学会走路 ,但 2岁还行走不稳…  相似文献   

18.
病例 :例 1:男 ,1991年 5月出生 ,系一胎一产 ,孕 38w ,因胎儿宫内窘迫剖腹产娩出 ,羊水污染带血性 ,阿氏评分1min7分 ,3min8分 ,5min9分 ,在手术室内 (约生后 8min)从肛门排出鲜红色粘稠物 ,带有血凝块约 2 5g ,即以新生儿窒息、消化道出血转入新生儿科。查体 :T36 .7℃ ,P 15 6次 /min ,R6 6次 /min ,口周及末梢发绀 ,不苍白 ,皮肤无出血点及淤斑 ,双肺呼吸音粗 ,心、腹 (- ) ,血常规化验后 :Hb 196 g ,RBC 6 .8× 10 12 /L ,WBC 8× 10 9/L ,N 0 .6 5 ,L 0 .35 ,出、凝血时间各 1min ,血小板计数 2 0 2× 10 9/L ;粪常规 :红细胞 +…  相似文献   

19.
一、临床资料:患儿男,11岁,住院号:98063。因右侧阴囊包块时隐时现10余年,伴疼痛1年于1998年3月16日入院。患儿在婴儿期其母发现右侧阴囊有包块,约核桃大小,10年来包块逐渐增大,站立或用力时包块出现,约鸡蛋大小,近一年来包块出现时伴有疼痛。曾用“土药”包敷。查体:T37℃,P 84次/分,R 16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浓度氯气染毒时肺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变化并探讨其在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5只家兔,随机分为:离体肺组:10只离体兔肺在稳定后吸入氯气(50×10-4,20min)。在回流压力恒定的条件下,测定灌流压力、气道压力、潮气量、肺重量等变化。另9只离体兔肺设为正常对照;整体动物组:8只动物自气管插管吸入氯气(50×10-4,20min);另8只为对照组。检测肺动脉压力、呼吸频率、气道压力、潮气量等的变化;实验结束时均测定肺湿/干重比值。结果:离体肺组:控制回流压力与灌流液流速(133mL/min)不变,染毒后灌流压力即有缓慢而持续的升高;染毒开始10min离体肺肺重量有一过性的降低,后开始持续增高,染毒后60min肺重量显著大于对照组、出现肺水肿,继而灌流压力也显著升高,潮气量减少,灌流液血球压积值显著增高;整体动物染毒后肺动脉压力也有缓慢的升高,但没有剧烈的改变;呼吸频率加快,气道内压力波动幅度加大,潮气量减少。染毒后60min出现明显的肺水肿。结论:高浓度氯气染毒可导致肺动脉/灌流压力升高及肺水肿。但肺动脉/灌流压力的改变并不是导致肺水肿的主要原因。氯气染毒后引起动物的呼吸频率加快、气道内压增大,潮气量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