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索子宫内膜厚度对药物流产的影响,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间在浙江临海计划生育指导站门诊就诊的384例药物流产患者,根据B超提示子宫内膜厚度进行分组,观察患者的腹痛程度、阴道出血时间、完全流产率和不全流产率。结果子宫内膜厚度〈1、3cm者,完全流产率为90%;子宫内膜厚度在1.3~1,8cm间者,完全流产率为84%;子宫内膜厚度〉1.8cm者,完全流产率为69%;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子宫内膜厚度是影响药物流产成功率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分析影响药物流产成功的相关因素,指导药物流产的临床使用。方法:对1311例早孕药物流产患者的年龄、孕产次、子宫位置及人流史与药流不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总的药流不全率为40.3%。不同年龄组药流不全比例没有显著性差异;子宫位置中,后屈者药流不全率高达62.5%,前倾位者药流不全率为4.6%;初孕者药流成功率高达82.0%;随着人流次数的增多,药流不全率明显增高。结论:影响药物流产成功的因素有子宫屈位、既往分娩史及人流史。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5,(1):75-76
目的对药物流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药物流产的合适条件。方法对我站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613例药物流产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药流成功581例,不全流产或流产失败32例,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对药流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有胎芽、剖宫产史、子宫后倾后屈位、早孕≥45 d、孕囊直径≥25 cm、合并盆腔炎是影响药物流产成功的主要因素,并有代表性(P<0.05)。结论影响药物流产成功率的因素较多,在确定流产方案时应全面评估,严格把握药流指征,以降低不全流产或失败流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陈佩霞  陈颖 《现代医院》2010,10(10):74-75
目的探讨超声对药物流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符合药物流产的妇女,在药物流产前、后均进行二维超声检查,确定流产效果,观察并比较子宫位置(前后位)和孕囊大小(<2cm和>2cm)对流产结果的影响。结果 400例药物流产患者中,完全流产360例、不全流产31例,流产失败9例;34例需清宫。其中子宫前位较子宫后位流产成功率高,孕囊大小<2cm较>2cm的成功率高,二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检查在药物流产前对适应症的选择和预测流产效果,在药物流产后评估流产效果、指导临床治疗均可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余佐香 《药物与人》2014,(7):138-139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流产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我院妇科门诊780例药流病例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影响药流效果的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780例患者,完全流产670例,成功率85.9%;药流不全82例,占10.5%;药流失败28例,占3.6%。瘢痕子宫,重复药流,子宫位置异常(明显后倾后屈)患者药流不全发生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位置后倾后屈药流失败发生率最高,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并针对上述因素预防和控制药流不全的发生,一旦发生药流不全应及时清宫;子宫位置明显后倾后屈的患者,应采用负压吸引术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配伍丙酸睾丸酮抗早孕及对β-HCG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常规药物流产与米非司酮配伍丙酸睾丸酮及米索前列醇抗早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殖激素的影响,探讨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选择适合行药物流产的124例孕妇,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流产(对照组)及米非司酮配伍丙酸睾丸酮及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研究组),比较两组的药流成功率、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出血时间、胚胎排出时出血量、流产后月经恢复时间及用药前后血β-HCG的变化情况。结果①药流成功率研究组为57/62(91.94%),对照组为49/62(79.0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流产后的出血时间研究组为(7.25±1.42)天,对照组为(14.58±4.64)天,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③胚胎排出时的出血量多于月经量者,研究组为4/62(6.45%),对照组为16/62(25.81%),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④研究组血β-HCG的上升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丙酸睾丸酮及米索前列醇抗早孕方案与传统的抗早孕方案相比,可进一步抑制绒毛分泌HCG,提高完全流产率,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及孕囊排出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子宫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特异性组织抑制物-1(TIMP-1)的表达变化,探讨药物流产后子宫异常出血的机理。方法:取药物流产(简称药流)后和吸宫术后子宫出血〉14天妇女各20例以及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14天20例妇女的子宫内膜,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测定子宫内膜MMP-9和TIMP-1的表达,对3组子宫内膜MMP-9和TIMP-1表达进行组织学积分测定。结果:药流非出血组、药流出血组和吸宫出血组子宫内膜组织中MMP-9的表达依次下降(P〈0.05),TIMP-1表达3组间无差异,3组子宫内膜中MMP-9/TIMP-1组织学积分比值分别为1.47、1.00、1.14。MMP-9/TIMP-1比值药流出血组高于其它两组(P〈0.05),而药流出血组和吸宫出血组之间子宫内膜MMP-9/TIMP-1比值无差异。结论:子宫内膜MMP-9的下降和MMP-9/TIMP-1比值降低与人工流产术后的子宫出血有关,并非是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所特有的内膜局部因子改变。  相似文献   

8.
药物流产对妇女再次足月妊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7周内早孕的成功率可达95%。为了解药物流产对妇女再次妊娠有无影响,本文分别选择首次妊娠即足月分娩者(对照组),首次妊娠为人工流产者(人流组)及首次妊娠为药物流产组(药流组),对其足月妊娠期间及分娩时的合并症进行比较分析。探讨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 资料来源 一、对象选择 1996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我院足月分娩的产妇共3 184人,其中首次妊娠为药物流产104例(药流组),按1:2配对选择分娩时间最接近的首次妊娠为人工流产者204例(人流组)及首次妊娠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优思明应用于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募集自愿要求药物终止早期妊娠(妊娠时间≤49天)的健康流产女性200例,根据知情选择分为优思明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优思明组于药物流产当日排出孕囊后口服优思明,1天/片,连服21天:对照组为未用优思明。两组在药流后2周及转经后到门诊或电话随访。研究内容为孕囊排出后阴道持续出血时间,流产结局,孕囊排出后宫内残留物和子宫内膜厚度,转经时间等。结果优思明组阴道持续出血时间、转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全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子宫内膜厚度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子宫内残留物无差异。结论药物终止早期妊娠后服用优思明能,减少阴道出血时间,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缩短转经时间,促进月经恢复。  相似文献   

10.
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1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指导正确筛选药物流产病例,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方法:对药物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时间≥15天的146例进行分析。结果:1360例药物流产者中,阴道出血时间≥15天共146例,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发生率为10.74%;妊娠3次以上者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与妊娠次数3次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囊≥2cm者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与孕囊(2cm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后位较前位或平位子宫易致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时间延长,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筛选药物流产病例,选择妊娠次数(3次、前位或平位子宫、孕囊(2cm者,可降低药物流产不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妈富隆在人工流产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240例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20例,人工流产术后即日起服用妈富隆1片/d,连服21天;对照组120例,人工流产术后不服用妈富隆。观察两组术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转经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转经后避孕方法选择情况。结果阴道出血量少于月经量、似月经量和多于月经量的比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8.2%、8.8%、2.9%和74.8%、17.8%、7.5%;阴道出血时间<4d,4~7d,>7d的比例分别为63.7%、21.6%、14.7%和42.1%、32.7%、25.2%;术后转经时间<31d,31~37d,>37d的比例分别为72.5%、20.6%、6.9%和48.6%、31.8%、19.6%。术后并发症以及再次妊娠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人工流产转经后选择使用口服避孕药避孕的比例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后即时应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能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促进月经恢复,降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提高避孕药的使用率,减少重复流产。  相似文献   

12.
双炔失碳酯加强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双炔失碳酯加强米非司酮对人体抗早孕的作用,以期提高药物流产的成功率,减轻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长的副作用。方法: 143例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2例,常规药物流产;观察组71例,在常规药物流产基础上加用双炔失碳酯7. 5mg,间隔24h, 2次。观察分析两组对象孕囊排出时间、流产后阴道出血情况及尿hCG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囊排出时间及流产后出血时间均明显缩短(P<0. 01 ),药流后出血时间≤14天者明显增加(P<0. 01 ), >21天者明显减少(P<0. 01 ),流产后两周尿hCG阳性率明显降低(P<0. 05);观察组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在常规流产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双炔失碳酯可以加强米非司酮的抗早孕作用,缩短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提高药物流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尼美舒利干悬混剂联合利多卡因胶浆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东莞市长安医院妇科门诊要求人工流产妇女300例,将其分为3组,每组各100例,A组(观察组)采用尼美舒利干悬混剂联合利多卡因胶浆;B组采用静脉全麻(丙泊酚注射液+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C组采用传统人工流产,不用任何药物。比较3组宫颈扩张、镇痛效果、出血量及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结果 A组宫颈扩张效果、镇痛效果及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情况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A组出血量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A组和B组镇痛有效率分别为92%、100%,宫颈扩张显效率分别为81%、17%,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9%、86%,出血量分别为[(14.40±2.69)m L、(25.13±2.42)m L](P0.017)。结论尼美舒利干悬混剂联合利多卡因胶浆应用于人工流产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开展。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rends in induced abortions in Japan. Methods  The Ministry of Health, Labour, and Welfare compiled data on induced abortions, live births, and the population of women aged 15–49 years. These data were provided by 47 prefectures in Japan and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number of induced abortions and various characteristics of women who received abortions from 1955 through 2001. We examined abortion numbers, abortion ratios (number of legal abortions per 1,000 live births), and abortion rates (number of legal abortions per 1,000 women aged 15–49). We were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examining abortion trends among adolescents. These trends were also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United States. Results  A total of 341,588 legal induced abortions were reported in Japan in 2001, representing a 2.5% increase from 1998 to 2001. From 1998 to 2001, the abortion ratio (292) increased by 5.4%; from 1996 through 2001, the abortion rate (11.8) increased by 8.3%. Women less than 20 years old contributed most to these increases. In 1999, the abortion ratio among Japanese adolescents was 5.7 times as high as the ratio among U.S. adolescents, while the abortion rate among U.S. adolescents was 1.8 times as high as the rate among Japanese adolescents. Conclusions  Recent increases in induced abortion among Japanese women may be related to several factors, including changes in sexual behavior among adolescents and a decline in their use of contraceptives. More appropriate educational efforts and interventions are needed to prevent unintended pregnanci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分娩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7月—2008年3月间拱墅区围产期保健手册共1286张,回顾性分析有、无人工流产史对孕产妇妊娠分娩的影响。结果:有人工流产史孕产妇孕早期出血、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无人工流产史孕产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流产术可增加再次妊娠分娩时孕早期出血、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丙酚、芬太尼、氯胺酮分别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效果观察。方法:将400例早孕要求人工流产的孕妇随机分为异丙酚组、芬太尼组、氯胺酮组和未用药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用药3组镇痛效果,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术时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情况以及副作用,并与对照组相比。结果:异丙酚组、芬太尼组、氯胺酮组与对照组相比,3组镇痛效果明显(P<0.01),降低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P<0.01),且未增加术中出血量(P>0.05)。结论:异丙酚、芬太尼、氯胺酮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效果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引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380例早期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阴道超声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照组行传统无痛人工流产术.结果 阴道超声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镇痛效果好,人工流产并发症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18.
三城市未婚青少年重复人工流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青少年人工流产者中重复人工流产发生的比例及影响因素。方法 从2005年7—9月,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北京、上海和郑州市的27所医院,共调查了2295名〈25岁未婚人工流产妇女。在分析时,把其中有重复人工流产的736人作为病例组,把以前无流产史的1559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应答者平均年龄为21.92岁,最小为15.25岁。20岁以下占17.2%。重复人工流产发生比例为32.1%。在736名重复人工流产者中,以前有1次流产者占75.3%,2次者占18.1%,3次者占4.2%,4次者有13人,5次者有4人,最高是8次(1人)。与对照组相比,在重复人工流产组中,初次同房〈18岁的比例较高(16.2%:9.4%,P〈0.01),暴露于性生活已3年及以上的比例较高(33.6%:6、6%,P〈0、01),已同居1年以上的比例较高(64.6%:23、9%,P〈0.01),有规律性生活的比例较高(48.5%:37.1%,P〈0.05),多性伴的比例较高(36.0%:15.0%,P〈0.01),被迫发生性行为的比例较高(6.0%:3.9%,P〈0.05),本次怀孕是避孕失败所致的比例较高(39.3%:31.6%,P〈0.01)和有高危流产史的比例较高(30.8%:3.1%,P〈0.01)。与对照组比.重复人工流产组在男性不支持流产,男性不参与决定及男性没有陪伴来做流产方面都有较高的比例,分别为(10.3%:5.9%,P〈0.01;30.3%:24.0%及27.5%:23.5%,P〈0.01)。结论 未婚重复人工流产比例较高,影响重复人工流产的因素主要有:初次同房年龄小、暴露于性生活的期限长、同居、规律性生活以及多性伴、被迫性行为、避孕失败和高危流产。重复流产与男性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术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方法分析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组)及普通人工流产术(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其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排卵期和黄体极盛期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内膜形态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早卵泡期内膜厚度和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远期并发症高于普通人工流产术,对于意外怀孕者需选择合理的方法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观察吸引手术系统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本院门诊自愿要求人工流产术者1600例,其中自愿使选择宫腔观察吸引手术系统终止妊娠800例作为观察组,使用传统负压吸引终止妊娠8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术中、术后以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出血量、吸管出入宫颈次数以及吸宫次数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出血、腹痛天数及术后月经恢复时间、月经量的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宫颈粘连和人工流产不全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包括子宫穿孔、漏吸、闭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观察吸引手术系统用于终止早期妊娠,能避免"盲刮",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宫颈及子宫内膜的损伤,并降低人工流产不全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