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2月中药材市场进入低谷调整,2007年3月开市以来,中药材市场又迎来新一次辉煌,多数品种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部分品种已接近甚至超过1997年的历史价位。回首1997年,看待2007年,周期的感应,使得多数商家对2007年市场主体趋势看好,只是多数品种已处在中上等价位,因此,2007年对于商家来说从某种意义上更是胆量的比拼。大家要充分把握好商机。日前,随着家种药材陆续下种,部分品种进入产新期,中药材市场又将经历一次新的波动。  相似文献   

2.
2006年钟声已敲响,中药材市场进入新的一年.过去的2005年,中药材市场全面复苏,加之受禽流感影响,药价整体上升,有很多品种升幅高达50%以上,但时至年底,持货待沽者多赚了行情却没利润.时下进入2006年,市场显得疲软,一是粮价开始下跌,而中药材价格多数处于中等或高价位,2007年药材种植面积将显著扩大;二是市场需求下降,2005年中药材整体产量、库存量均不大,但时下货源却仍多数滞留在商家手中没能消化,待至2006年产新,陈货未销完,大量新货又上市,估计2006年将是中药材价值回归的一年,2005年没有起价和下降的品种将是2006年商家关注的重点.时下市上商家多把握时机积极销售,市价多数稳中回落,待至2006年5~6月份,市场大局将定.  相似文献   

3.
进入7月,天气转热,市场销售量放小。中药材市场经过前几年低价调整,生产缩减,库存转薄,因此市虽疲但价多数转稳。本期,市场热点依旧是前期受灾减产品种,时下,部分籽仁类品种已陆续进入产新期,估计2006年又将是新一轮产新价涨局面。综合上半年市场情况来看,需求不旺仍是制约当前市场发展难点,如果没有自然灾害影响,2006年中药市场将会在萧条与平稳中度过。时下,商家经营理念趋于理智,不再盲目跟风,价格反弹空间已小,加之当前中成药价格下调,将会多少影响中药材销量,此种情况应引起商家注意,转变经营思路,以期在下半年有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4.
进入6月,中药材市场已完全进入销售淡季,市场走销量减少。随天气转热,商家多开始封仓熏库,致使多数品种出现“硬疲牌”,既市场虽走销不快,但价格却不见变化。时下,市场热点品种依旧是受灾减产品种,因2006年北旱南涝,随着产新品种的日益增多,商家多认为2006年又将是淡季不淡。  相似文献   

5.
进入2007年,药市给经营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回首2006,中药材市场走过了极为不平静的一年。多数品种受天气影响人气高涨,促使多数品种市价飞升,重复了多年“淡季不淡”的老路,又一次走进了“旺季不旺”的怪圈。参与的商家,既有因涨价带来的惊喜,也有因落价而未及时脱手的懊悔,但无论是喜是悲,市场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大家要积极调整心态,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在2007年创造更辉煌的业绩!  相似文献   

6.
本期,安国中药材市场购销异常活跃。多数品种价格趋升,商家经营趋于理智,不再盲目跟风,致使很多品种价升至合理价位后转稳。随着许多品种的陆续产新,减产情况日趋明朗,市上多商入手,市价波动起伏也较大。  相似文献   

7.
进入2007年,药市给经营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回首2006,中药材市场走过了极为不平静的一年。多数品种受天气影响人气高涨,促使多数品种市价飞升,重复了多年“淡季不淡”的老路,又一次走进了“旺季不旺”的怪圈。参与的商家,既有因涨价带来的惊喜,也有因落价而未及时脱手的懊悔,但无论是喜是悲,市场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大家要积极调整心态,总结经验教训,争取在2007年创造更辉煌的业绩!  相似文献   

8.
金秋九月,暑去天渐凉。中药材市场大货走动依然不旺。根茎类药材面临秋季产新,由于多数品种处于中高价位,市场药商多持观望态度,淡季的疲软和一些品种价格的回落,使淡然的市场人气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秋季产新,将是市场价格和市场人气的又一次调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进入2006年,中药材市场将进入实销阶段。时下,开市伊始,安国药材市场多数品种价格相对稳定,商家多在积极把握节后这一难得的销售旺季积极销货体现利润。  相似文献   

10.
本期,安国中药材市场购销异常活跃.多数品种价格趋升,商家经营趋于理智,不再盲目跟风,致使很多品种价升至合理价位后转稳.随着许多品种的陆续产新,减产情况日趋明朗,市上多商入手,市价波动起伏也较大.  相似文献   

11.
金秋九月,暑去天渐凉.中药材市场大货走动依然不旺.根茎类药材面临秋季产新,由于多数品种处于中高价位,市场药商多持观望态度,淡季的疲软和一些品种价格的回落,使淡然的市场人气在短时间内很难恢复.秋季产新,将是市场价格和市场人气的又一次调整.  相似文献   

12.
2006年钟声已敲响,中药材市场进入新的一年。过去的2005年,中药材市场全面复苏,加之受禽流感影响,药价整体上升,有很多品种升幅高达50%以上,但时至年底,持货待沽者多赚了行情却没利润。时下进入2006年,市场显得疲软,一是粮价开始下跌,而中药材价格多数处于中等或高价位,2007年药材种植面积将显著扩大;  相似文献   

13.
近期的中药材市场进入实际消化期,很多品种的价格都上了一个台阶,市场暴涨的品种暂时偃旗息鼓,大货成交放缓。多数商家已经将资金投放了一大部分,少数人还在持币观望。前期涨价幅度比较大的品种近日都做停歇,如黄连、干姜、太子参、川芎、青翘、高良姜、八角茴香、桔梗等。新一轮产新价升的品种涨势虽涟漪不断,市场却波澜不惊。  相似文献   

14.
近期的中药材市场进入实际消化期,很多品种的价格都上了一个台阶,市场暴涨的品种暂时偃旗息鼓,大货成交放缓。多数商家已经将资金投放了一大部分,少数人还在持币观望。前期涨价幅度比较大的品种近日都做停歇,如黄连、干姜、太子参、川芎、青翘、高良姜、八角茴香、桔梗等。新一轮产新价升的品种涨势虽涟漪不断,市场却波澜不惊。  相似文献   

15.
时近年关,中药材市场进入用药旺季,市场交易量有所增加,只是整体大局落势如泻,市场人气依然低迷。前期持货的商家近期多损兵折将,部分品种突如其来的价格垮塌,使高价位持货商应对不暇,市场亏声一片。2009年将是中药材市场经营最为艰难的一年。  相似文献   

16.
春季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是一年之中销售最为活跃的季节,加之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等重大利好因素的影响,全国各大中药材专业市场萎靡不振的状况大有好转。三棵树中药材市场也是如此:多数品种价格企稳回升,降价品种大幅减少,现市场升幅较大的品种主要以东北地产野生药材以及清热解毒、药食两用品种为主,大货成交增加,批量交易频繁。药商们的经营积极性又一次被调动起来,他们对未来的中药材市场充满信心,现就部分品种走势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进入5月,安国中药材市场大货走动较上期转缓。5月份产新的品种较多,一些前期受倒春寒等自然灾害影响减产的品种在商家的关注下产新初期价格便出现了明显上升,浙贝母是其中涨幅最为明显的品种之一。随着部分品种产新的进一步临近,一些中低价位的品种也都蕴藏着涨价商机,2010年的中药材市场,依然是涨多落少,大盘走高。  相似文献   

18.
进入5月,安国中药材市场大货走动较上期转缓。5月份产新的品种较多,一些前期受倒春寒等自然灾害影响减产的品种在商家的关注下产新初期价格便出现了明显上升,浙贝母是其中涨幅最为明显的品种之一。随着部分品种产新的进一步临近,一些中低价位的品种也都蕴藏着涨价商机,2010年的中药材市场,依然是涨多落少,大盘走高。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07年1月,中药材市场人市客商较前有增,零星和小批量交易频繁,大部分品种销平价稳,小部分品种价仍有所浮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天气的变化,药材市场交易进入淡季,成交量减少,个别品种趋好。主要特点:一是产新价升,多数品种因受成本不高、库存量小、减产等因素影响产新价升;二是价格一步到位,令多数商家措手不及;三是需求不足,此次价格虽升,但多数商家不再盲目跟风,市价多数升后转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