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活化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对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表面CC类趋化因子受体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THP-1细胞CC类趋化因子受体2 mRNA的表达;以肿瘤坏死因子α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活化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分泌.结果 10 μmol/L和50 μmol/L白藜芦醇可以抑制THP-1细胞CC类趋化因子受体2 mRNA的表达(0.19±0.02和0.06±0.02比0.73±0.15,P<0.01),且随着白藜芦醇剂量的升高(1、10、50 μmol/L),基因表达抑制也逐渐加强(P<0.01);10 μmol/L和50μmol/L白藜芦醇可减少活化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分泌(9 663.33±927.38 ng/L和2 822.17±472.47 ng/L比16 595.67 ±1 667.39 ng/L,P<0.01),随着白藜芦醇剂量升高,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分泌逐渐减少(P<0.01).结论 白藜芦醇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单核细胞CC类趋化因子受体2基因的表达,并减少活化的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分泌,从而有效抑制单核细胞的趋化,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受体CCR2表达的影响及氯沙坦的干预作用。方法人单核细胞株与血管紧张素Ⅱ(10-7mol/L)孵育,加或不加氯沙坦(10-7、10-6和10-5mol/L),检测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单核和内皮细胞粘附情况以及CCR2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管紧张素Ⅱ明显增加单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26.46±3.58ng/L比10.56±2.34ng/L,P<0.01),增加单核内皮细胞间粘附(596±27比268±16,P<0.01)。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细胞后明显上调CCR2mRNA表达,氯沙坦能显著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降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水平,减少单核内皮细胞间粘附,下调CCR2 mRNA表达。结论氯沙坦通过下调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受体CCR2基因表达抑制单核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E-选择素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血管紧张素(1-7)的作用机制,阐明血管紧张素(1-7)对血管紧张素Ⅱ在炎症方面的拮抗作用.方法 经形态学及抗VⅢ因子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按以下分组加入不同干扰因素进行实验.实验分组:①对照组:不加干预因素;②血管紧张素Ⅱ组:加入血管紧张素Ⅱ100 nmol/L;③血管紧张素(1-7)组:加入血管紧张素(1-7)1 000 nmol/L;④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1-7)组:分别用血管紧张素(1-7)10、100、1 000、10 000 nmol/L预处理30 min后,再加入血管紧张素Ⅱ100 nmol/L;⑤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1-7)+血管紧张素(1-7)受体拮抗剂A-779组:先用1 000 nmol/L A-779预处理30 min后,再用终浓度为1 000 nmol/L血管紧张素(1-7)预处理30 min,最后加入终浓度100 nmol/L血管紧张素Ⅱ.各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蛋白和mRNA水平检测E-选择素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细胞生长良好,呈鹅卵石样镶嵌排列,细胞透明度大,轮廓不清.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法,可检测到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VⅢ因子相关抗原为阳性.①与对照组比,血管紧张素Ⅱ(100 nmol/L)使E-选择素(25.39±1.97μg/L)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238.71±5.51 ng/L)的蛋白分泌量明显增加, E-选择素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均P<0.01);②血管紧张素(1-7)(1 000 nmol/L)使E-选择素(3.72±0.95μg/L)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90.24±9.82 ng/L)的蛋白分泌量降低,E-选择素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表达亦降低(均P<0.01);③混合刺激组中血管紧张素(1-7)(10~10 000 nmol/L)减少E-选择素蛋白合成,分别为21.15±1.31、17.41±1.94、12.71±1.84、9.46±1.40μg/L,均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均P<0.01);同时也减少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合成,分别为214.57±7.16、196.83±8.20、176.63±8.93、155.52±8.19 ng/L,均低于血管紧张素Ⅱ组(均P<0.01);④混合刺激组中,与AngⅡ组比较,血管紧张素(1-7)(10~10 000 nmol/L)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AngⅡ刺激E-选择素、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的表达(均P<0.01);⑤加入血管紧张素(1-7)受体拮抗剂A-779后,血管紧张素(1-7)的作用消失.结论 血管紧张素(1-7)通过其特异性受体Mas拮抗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选择素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活化的内皮细胞E-选择素和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方法 白藜芦醇预孵育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TNF)组和白藜芦醇+TNF-α组,用TNF-α(10μg/L)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细胞E-选择素分子的表达,半定最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选择素和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RNA的表达. 结果 TNF-α可诱导内皮细胞E-选择素和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白藜芦醇(10 μmol/L)能够抑制E_选择素的表达,对照组、TNF组和白藜芦醇+TNF组E-选择素阳性细胞分别为(3.7±1.6)%、(47.8±3.2)%和(15.3±1.7)%,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并浓度依赖性地抑制E-选择素和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的转录. 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细胞E-选择素和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表达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睾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ECV-304表达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ELISA法观察不同浓度睾酮及雄激素受体拮抗剂Flutimide、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对ECV-304表达HO-1干预作用.结果 睾酮在3×10-6,3×10-7,3×10-8,3×10-9mol/L几种浓度下均具有促进TNF-α诱导的ECV-304细胞表达HO-1的量.与3.0×10-8mol/L睾酮干预组相比,予1.0×10-6mol/L ICI182,780预处理,ECV-304细胞释放的HO-1的量明显减少,并诱导HO-1的表达呈时间(当t=24 h达到最理想的分泌量)、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睾酮对TNF-α诱导的ECV-304细胞表达HO-1的影响与其浓度有关,生理浓度睾酮对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这种生物学效应是部分通过转化为雌激素后,作用于雌激素受体实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睾酮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衰老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用MTT还原法和SA-β-gal细胞化学检测法观察不同浓度睾酮及雄激素受体拮抗剂Flutimide、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182,780对HUVECs衰老的干预作用.结果 睾酮在3.0×10-9、3.0×10-8和3.0×10-7 mol/L 3种浓度下均具有延缓H2O2诱导的HUVECs的细胞增殖率降低和SA-β-gal阳性率明显增加的趋势.与3.0×10-8 mol/L睾酮干预组相比,予1.0×10-6 mol/L ICI182,780预处理, HUVECs的细胞增殖率明显降低,SA-β-gal阳性率明显增加.结论 睾酮对H2O2诱导的HUVECs衰老的影响与其剂量有关,生理浓度睾酮对其具有一定的延缓作用,而且这种生物学效应是部分通过转化为雌激素后,作用于雌激素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表达的影响 ,以培养幼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为研究对象 ,分别给予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和 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与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不同处理组平滑肌细胞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蛋白及其mR NA表达和平滑肌细胞培养介质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含量的变化。结果发现 ,10 - 6 ~ 10 - 1 0 mol L血管紧张素Ⅱ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平滑肌细胞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 ,增高培养介质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蛋白含量 (P均 <0 .0 0 1)。 10 - 5 ~ 10 - 7mol L氯沙坦预处理使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的平滑肌细胞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及培养介质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蛋白含量明显减低 (P均 <0 .0 0 1)。以上结果提示 ,氯沙坦可拮抗血管紧张素Ⅱ所致的平滑肌细胞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的表达与分泌 ,这可能有助于减轻或防治某些病理状态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睾酮对脂多糖损害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培养3代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7组,对照组细胞不处理;脂多糖组加脂多糖10 mg/L刺激;5个不同浓度睾酮组,在脂多糖刺激同时,分别加入3×10~(10)、3×10~(-9)、3×10~(-8)、3×10~(-6),3×10~(-5)mol/L浓度睾酮(依次为A、B、C、D、E组)。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RT-PCR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与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mRNA水平;ELISA法检测MCP-1蛋白。结果与脂多糖组比较,B组、C组及D组NO含量和eNOS mRNA均显著增加(P<0.05,P<0.01);与对照组MCP-1蛋白(374.16±10.2)ng/L比较,A组明显增加[(424.50±11.3)ng/L,P<0.05];随睾酮浓度增加,MCP-1蛋白逐渐减少,E组MCP-1蛋白显著减少[(292.29±12.6)ng/L,P<0.01]。与对照组MCP-1mRNA比较,B组、D组、E组明显减低(P<0.05.P<0.01)。结论生理浓度睾酮通过促进NO合成,减少MCP-1表达、改善脂多糖损害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氨氯地平独立于降压外的血管保护作用,观察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氨氯地平预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1h,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共同孵育24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氨氯地平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表达的影响,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活性。结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各浓度氨氯地平处理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与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氨氯地平呈浓度依赖性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导致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组织因子(TF)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TF对MCP-1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及10、100、103、104 ng/L的TF处理组,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4个处理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组织因子,分别采用ELLSA法和RT-PCR法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CP-1和MCP-1 mRNA的表达。结果 ELLSA和RT-PCR的检测结果显示各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均有MCP-1、MCP-1 mRNA表达,MCP-1和MCP-1 mRNA的表达水平为对照组<10 ng/L组<100 ng/L组<103 ng/L组<104 ng/L组(均P<0.05)。结论 TF呈浓度依赖性的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MC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缬沙坦对C-反应蛋白(CRP)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观察缬沙坦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观察CRP(15、、10及20 mg/L)刺激单核细胞产生IL-6的时间及剂量效应,其峰值与缬沙坦抑制剂进行比较。结果CRP刺激单核细胞IL-6合成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20 mg/L CRP与5 mg/L CRP诱导IL-6合成开始的时间是4 h,在24 h达高峰,其峰值分别是(904±77)ng/L和(698±52)ng/L。高浓度缬沙坦(≥10-3mol/L)能抑制20 mg/LCRP诱导的单核细胞IL-6合成,较低浓度缬沙坦(1×10-6mol/L~1×10-3mol/L)能抑制5 mg/L CRP诱导的单核细胞IL-6合成。结论缬沙坦可用于轻度炎症时抗细胞因子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睾酮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衰老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内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对照组、不同浓度睾酮组(3×10-9~3×10-6mol/L)、ICI182,780组和氟他胺组。用SA-β-半乳糖苷酶细胞化学检测法观察各组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雌激素受体α(ERα)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2O2对照组可以引起HUVECs衰老细胞明显增加。3×10-9mol/L、3×10-8mol/L、3×10-7mol/L睾酮组均具有延缓H2O2诱导HUVECs衰老的趋势,3×10-6mol/L睾酮组却具有相反的作用。3×10-9~3×10-6mol/L睾酮组ERα各条带吸光度值分别为113.54±8.09、165.69±7.09、143.63±6.84、80.81±5.29。结论睾酮对H2O2诱导HUVECs衰老的影响与其剂量有关,而且睾酮还呈剂量相关性调节H2O2诱导HUVECs的ERα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尾加压素Ⅱ(UⅡ)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表达和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 RAW264.7细胞用UⅡ10~(-10)、10~(-9)、10~(-8)和10~(-7)mol/L刺激后,检测MCP-1 mRNA和蛋白的水平;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苯基碘(DPI)或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预处理细胞后,再加入UⅡ10~(-7)mol/L刺激,检测MCP-1 mRNA表达和蛋白的分泌;用UⅡ刺激细胞不同时间段后,检测NADPH氧化酶亚基的表达水平;用UⅡ刺激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的生成。结果与不加UⅡ时比较,UⅡ10~(-7)mol/L刺激12 h后,巨噬细胞MCP-1 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分别提高了100.5%和57.0%(P<0.01)。UⅡ刺激12 h后,p47phox mRNA表达为不加UⅡ时的1.96倍(P<0.01)。UⅡ刺激6 h后,巨噬细胞活性氧为不加UⅡ时的1.8倍(P<0.01)。与单用UⅡ刺激比较,用DPI或NAC预处理后,MCP-1mRNA表达分别下调21.8%和36.2%(P<0.01),蛋白分泌分别下降22.3%和19.5%(P<0.05)。结论 UⅡ可能通过NADPH氧化酶依赖的活性氧介导了小鼠巨噬细胞MCP-1的表达和分泌上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以期探讨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能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加TNFα100U及1×10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升高的作用。方法:采用RT-qPCR法测定Toll样受体4(TLR4)、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及ELISA法测定IL-6、IL-1β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SYA浓度为5×10-6mol/L、10×10-6mol/L和20×10-6mol/L时可抑制LPS(终浓度为1μg/mL)诱导的Eahy926细胞IL-6、IL-1β和TNFαmRNA(模型组vs.正常组P值均<0.01;HSYA干预中高剂量组vs.模型组P值均<0.01;HSYA干预低剂量组vs.模型组,P值均<0.05)和TNFα蛋白(模型组vs.正常组,P值均<0.01;HSYA干预IL-1β表达的中高剂量组vs.模型组,P值<0.05;HSYA干预TNFα表达的中剂量组vs.模型组,P值<0.05;高剂量组vs.模型组,P值<0.01。HSYA干预IL-6表达的低剂量组vs.模型组,P值<0.05;HSYA干预中高剂量组vs.模型组,P值<0.01)表达的升高,并随HSYA剂量升高可见药效增强。结论:HSYA对LPS诱导的Eahy926细胞TLR4、IL-6、IL-1β、TNFα表达升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GZ)对高糖及C反应蛋白(CRP)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细胞传至5代,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C组),高糖组(HG组),高糖+CRP组(HGC组),CRP组,高糖+RGZ组(HGR组),高糖+CRP+RGZ组(HGCR组),CRP+RGZ组(CRPR组)。采用RGZ 5.0μmol/L干预HUVECs24 h,RT-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干预前后MCP-1、VC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HG组、HGC组、CRP组HUVECs中MCP-1、VCAM-1的mRNA和蛋白水平较C组显著升高(P<0.01);RGZ干预后,HGR组、HGCR组、CRPR组分别较HG组、HGC组、CRP组MCP-1、VCAM-1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RGZ通过降低HUVECs中MCP-1、VCAM-1的表达,延缓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能否抑制高糖诱导的单核细胞(THP-1)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初步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标记的THP-1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使用Western blot检测RhoA、ROCK-1、p-MYPT及MYPT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法舒地尔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THP-1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中,低浓度法舒地尔(10-6 mmol/L)干预24 h黏附减少约33.4%,高浓度法舒地尔(10-5 mmol/L)干预24 h黏附减少约42.8%(P值均0.05),干预12 h组趋势相同。法舒地尔显著减低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高糖显著增加p-MYPT/MYPT比值,而法舒地尔减弱高糖对p-MYPT/MYPT比值的影响,抑制Rho/RCOK通路激活。结论法舒地尔抑制高糖诱导的THP-1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黏附,减低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减少高糖诱导的Rho/RCOK通路激活,提示法舒地尔可能成为新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处理,并且设置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阿司匹林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阿司匹林作用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较高浓度(5×10-3mol/L)的阿司匹林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相对抑制率为31.5%。与对照组相比,该浓度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能通过降低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来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之外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