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病程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方法对140例精神分裂症(包括分裂样精神病),60例健康人做血液流变学的前瞻性研究。结果精神分裂症的全血粘度、刚性指数、低切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电泳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红细胞电泳时间、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健康人。病程短者的血小板粘附率增高明显;病程长者全血粘度及电泳率增高亦明显。结论血液流变学的性质改变有助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及估计转归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病情分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差异,并了解血液流变学改变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对126例符合CCMD—2—R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BPRS评定和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依BPRS总分的均数±1/2标准差进行病情分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差异,同时与60名健康人对比。结果 精神分裂症者与健康人相比呈显著的高粘血症;病情重度组的全血粘度、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粘附率、低切还原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病情轻度组;BPRS总分及焦虑忧郁因子分与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粘附率、低切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患者的血液流 变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血液流变学特点及差异。方法对1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与60例健康人对照,并按阴阳性症状分型相互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全血粘度、刚性指数、低切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电泳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红细胞电泳时间、脑血流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为主型全血粘度、低切还原粘度显著高于混合型,混合型显著高于阴性症状为主型。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阳性症状为主型和混合型显著高于阴性症状为主型,但阳性症状为主型与混合型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液流变学性质作为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指标,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与阴阳性症状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前躯症状诊断价值,对80例首次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复发后改诊为精神分裂症病人(SC组)与60例维持诊断分裂样精神病的病人(SCF组)的前躯症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前躯症状的发生率,尤其是不恰当行为、性格改变、讲话离题、躲避亲人或与人疏远、敏感、多疑、怪异想法、无端恐惧、强迫症状等发生率SC组显高于SCF组。提示精神分裂症一分裂样精神病的前躯症状确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有无家族史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无家族史血液流变学特征。方法:对150例精神分裂症按一级亲属家族史阳性,二、三级亲属家族史阳性,家族史阴性分为三组,比较其血液流变学差异,并与70名健康人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呈显著的高粘滞血症,阴性家族史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低切还原粘度及纤维蛋白质显著高于一级亲属家族史阳性患者(P<0.05,P<0.01);全血粘度显著高于二、三级亲属家族史阳性患者(P<0.01),一级与二、三级亲属家属史阳性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癫性类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本文对36例癫性类分裂样精神病患者与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分析。结果癫性类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发病年龄大、思维粘滞、病理性赘述、情绪不稳、易激惹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在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活动减退则显著低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且病前内、外向性格有显著差异。结论癫性类分裂样精神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同期出院的分裂样精神病、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45例进行临床特征比较。结果: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在思维贫乏、懒散、紧张恐惧和冲动破坏方面差异显著。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相比,某些症状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不同年龄组的血液流变学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液变学改变及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方法:对符合CCMDD-2-R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和按年龄分组比较,并与160名正常人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低切还原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正常人,脑血流量则显著低于正常人;且与同年龄组正常人比较,结果相仿。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高粘滞现象及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提示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有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探讨癫癎性类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本文对36例癫癎性类分裂样精神病患者与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分析.结果 癫癎性类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发病年龄大,思维粘滞、病理性赘述、情绪不稳、易激惹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在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活动减退显著低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且病前内、外向性格有显著差异.结论 癫癎性类分裂样精神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癫癎性类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特征.方法本文对36例癫癎性类分裂样精神病患者与3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分析.结果癫癎性类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发病年龄大,思维粘滞、病理性赘述、情绪不稳、易激惹显著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而在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活动减退显著低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且病前内、外向性格有显著差异.结论癫癎性类分裂样精神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阴性和阳性症状的特点。方法:对49例分裂样精神病与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和阳性症状作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裂样精神病组中有妄想症状者明显多于精神分裂症组;而精神分裂症组中情感平淡、思维贫乏等阴性症状者明显多于分裂样精神病(P〈0.01)。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在阴性、阳性症状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锥板式粘度计对8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及8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结果研究组的全血比低切粘度、全血比高切粘度、血浆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压积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不随用药品种、剂量及病程变化而变化。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高于健康人,并呈现稳定的状态,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3.
分裂样精神病前驱症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探讨前驱症状对分裂样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对30例首次诊断分裂样精神病,复发后改诊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改诊组)与50例维持诊断分裂样精神病的病人(维持组)的前驱症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前驱症状的发生率,尤其是不恰当行为,工作学习能力下降。孤僻退缩、讲话离题模糊,不寻常感觉,及怪异想法等的发生率在改诊组显著高于维持组,预示真正的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前驱症状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探讨精神分症和分裂样精神病前躯症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0例首次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复发后改诊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人(SC组)与60例诊断精神分例症的病人(SCF组)的前躯症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前躯症发生率,尤其是不恰当行为、性格改变、讲话离题、躲避亲人或与人疏远、敏感多疑、怪异想法、无端恐惧、强迫症状等发生率,SC组显著高于SCF组。结论 提示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的前躯症状确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精神因素可能会导致血液流变学改变,为了解精神因素与精神病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对30例精神分裂症服药期间和停药3天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比较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作为一个过渡性诊断,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诊断。方法 用事件相关电位N100(N1)、P300(P3)检测分裂样精神病40例,精神分裂症40例与正常人40例。结果 分裂样组、分裂症组与正常组相比,N1、P3潜伏期有显差异(P<0.05),而分裂样组与分裂症组各项指标无显差异(P>0.05)。结论 支持分裂样精神病为精神分裂症亚型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分裂样精神病106例随访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诊断及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6例首次住院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的患者进行1~6年随访,将资料作分析研究。结果106例患者中维持分裂样精神病诊断30例(283%),改诊为精神分裂症72例(68%),情感性精神病4例(37%)。分裂样精神病改诊为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病与其病前性格、社会功能恢复状况、思维形式及情感障碍等因素有关,而与家族遗传史、起病形式以及精神症状中幻觉、妄想、行为障碍关系不大,治疗效果两者差异亦较大。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作为过渡诊断仍有保留之必要  相似文献   

18.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娟 《四川精神卫生》2004,17(3):141-143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过程中血液流变学的变异特征。方法 对 10 8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于治疗前 ,治疗第 4、8及 12周进行血液流变学测定。检测指标包括 :全血比低切粘度、全血比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度 ,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上述所测项目在治疗第 4、8及 12周与治疗前相比 ,均呈升高趋势 ,尤其是在治疗第 4、8周明显升高 (P <0 0 1)。联合用药组在治疗第4、8及 12周时其全血比低切粘度、全血比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同期单一用药值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而血沉的变化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期间 ,随着药物的增量有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作者认为 ,临床应严格遵守用药原则 ,尽可能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9.
Ⅰ型与Ⅱ型精神分裂症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 对100例精神分裂症,50名健康对照组作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前瞻性研究。结果 精神分裂症的全血粘度,红细胞沉降率,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质均高于正常人(P〈0.05)。I型精神分裂症的纤维蛋白原、全血度、特别是低切粘度显著高于Ⅱ型精神分裂症(P〈0.001)。结论定期检查血液流变学性质,有助于阐明明精神分理解症的发病因素,疾病分型,指导临床用药,监测复发  相似文献   

20.
34例躁狂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ntenfass等的研究发现,在多种精神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所改变,因而提出了精神血液流变学(Psychonemorrheology)的名称。但精神血液流变学的研究多集中于精神分裂症,为探讨躁狂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征,作者进行这方面的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