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雷尼替丁和奥美拉唑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溃疡治愈率的关系,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溃疡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口服盐酸雷尼替丁150 mg每天两次、奥美拉唑20 mg每天1次。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确定Hp阳性患者。结果轻中度腹痛雷尼替丁组55.6%(55/99),奥美拉唑组57.6%(57/99)。第6周治愈率雷尼替丁组51.5%(51/99),奥美拉唑组73.7%(73/9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周的抑酸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溃疡患者治愈率雷尼替丁组53.5%(53/99),奥美拉唑组为70.7%(70/99);幽门螺杆菌阴性溃疡患者治愈率雷尼替丁组49.5%(49/99),奥美拉唑组75.8%(75/99)。结论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口服奥美拉唑效果优于雷尼替丁;Hp感染不会延迟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胃溃疡的治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溃疡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后行溃疡穿孔缝合修补术的临床效果,为消化性溃疡穿孔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消化性溃疡穿孔并且行溃疡穿孔修补术的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本次研究一共收集了78份病例,其中胃溃疡穿孔20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58例,除有5例患者的原发病灶并未愈合外,其余患者都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没有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消化性溃疡穿孔缝合修补术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而且后期并发症较少,治疗效果较为满意,能够切实有效地治疗胃溃疡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相似文献   

3.
谈燕群 《现代保健》2012,(26):128-129
目的:探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收集62例NSAIDs相关性胃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根据治愈后是否维持治疗分成维持治疗组和未维持治疗的对照组,随访半年观察溃疡的复发情况。结果:62例溃疡患者平均年龄(63±9.8)岁,有14例合并Hp感染,其中因腹痛就诊12例,消化道出血36例,穿孔2例,胃肠道感染9例,营养不良及其他原因3例。经治疗后60例治愈(其中56例内科保守治疗,4例经手术治疗),2例溃疡未愈合。60例治愈患者中有44例继续PPl联合胃黏膜保护剂维持治疗,随访半年后有5例溃疡复发,另16例未维持治疗患者有9例复发。结论:NSAIDs相关性胃溃疡老年人多发,与Hp感染无关,常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PPI联合胃黏膜保护剂维持治疗有助于预防溃疡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杨景好 《现代保健》2010,(16):37-38
目的正确鉴别胃溃疡与癌性溃疡,明确区分胃溃疡、早期胃癌与进展期溃疡型胃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方法针对66例胃溃疡与81例有溃疡的胃癌的不同临床表现、镜下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溃疡临床表现以腹痛、出血为多见,溃疡多数小于2.5cm,早期胃癌缺少临来表现,进展期溃疡型胃癌消化道症状突出,与胃溃疡相似,以腹痛为主。溃疡多数大于2.5cm。结论放射线检查、内镜下及术中所见溃疡大小、形态,有助于胃溃疡与癌性溃疡的鉴别,但是最根本鉴别有赖于活检或病理组织检查。胃肠道表现不能鉴别胃溃疡与癌性溃疡。  相似文献   

5.
消化性溃疡患者54例,均为纤维内镜检查确诊的门诊患者,除外合并心、肺、肝、肾等严重疾病及溃疡近期大出血和恶性溃疡者,复合溃疡、多发性溃疡、吻合口溃疡未列入分组。根据就诊次序以5:2之比例随机分2组;清除污苔和口服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治疗组)37例,单一口服雷尼替丁(对照组)17例。治疗组中胃溃疡18例,球部溃疡19例;对照组中胃溃疡7例,球部溃疡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和溃疡大小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6.
张峰  吴元朝 《工企医刊》2002,15(1):28-28
我们自2000年3月起用得必泰治疗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并与法莫替丁作对照,观察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60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中上腹部隐痛,暖酸以及中上腹部压痛。经内窥镜检查和活检证实为活动性溃疡,溃疡≥0.5cm,已排除恶性。治疗组32例,男性28例,女性4例,年龄18岁~74岁;对照组28例,男性25例,女性3例,年龄20岁~76岁。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溃疡40例。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胃溃疡是一种多发病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胃溃疡癌变是病理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1~ 3 ] 。本文收集了 1972~ 1989年手术切除胃标本 2 3例 ,其中良性胃溃疡 10例 ,胃溃疡型癌 10例 ,胃溃疡癌变 3例。现就其良性溃疡病 ,溃疡癌变及溃疡型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年龄 32~ 6 5岁 ,平均 5 4 7岁。其中男 18例 ,女 5例 ,男女比例 3 6∶1。良性胃溃疡有典型症状者 7例 ,从典型者到不典型者占 16例 ,其中包括 3例胃溃疡癌变及 10例溃疡型癌 ,另外 3例为良性胃溃疡。 2年以上溃疡病史者 17例 ,其中…  相似文献   

8.
王丽 《中国卫生产业》2014,(1):41-41,43
目的 探讨在胃溃疡大出血老年病患者中加大护理心理学,提高治疗效果的最佳措施.方法 随机2011年3月-2012年3月入院诊断治疗的12例胃溃疡大出血老年患者加强了心理护理学的应用,与2010年3月-2011年3月随机抽样常规治疗的胃溃疡大出血老年患者12例整理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缩短,溃疡愈合率显著升高,住院时间缩短,患者满意率提升.结论 护理心理学融入临床护理对提高胃溃疡胃大出血老年患者治疗效果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选择2003年5月-2006年5月上消化道溃疡患者111例.经病理排除肿瘤.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年龄16.66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7例.复合性溃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本校溃疡发病特点.方法 对东北大学医院1993~2002年10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124例溃疡,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3例,胃溃疡26例,复合性溃疡5例;溃疡患者男女之比为3.77∶1;溃疡患者平均年龄45.29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30岁以下居多,胃溃疡以50岁以上居多,复合性溃疡以30岁左右居多.结论 病变好发部位以十二脂肠球部溃疡最多见,胃溃疡次之,复合性溃疡最少;溃疡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与不良嗜好、精神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何艳蓉 《现代养生》2014,(6):166-166
目的:探讨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9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老年性消化性溃疡中,胃溃疡41例、十二指肠溃疡20例、复合溃疡14例、幽门管溃疡9例、球后溃疡8例。92例患者中,治愈58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8O.43%。结论:应不断提高对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在保守治疗的同时加强对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结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黏膜愈合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4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研究组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增加铝碳酸镁。将两组治疗效果、溃疡愈合优级程度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p根除率无明显差异。比较镜下溃疡愈合程度,研究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研究组溃疡愈合优级率为66%,明显好于对照组的40%,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铝碳酸镁结合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黏膜组织结构及功能优级愈合及溃疡复发情况,明显好于单纯三联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接诊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及结果,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皆经临床表现、病因及胃镜检查等确诊,其中有胃溃疡13例、十二指肠溃疡42例、二者合并溃疡2例,其中有10例胃溃疡采取保守治疗,其余皆采取手术治疗,结果显示治愈55例、无效2例;57例患者共计发生并发症5例,包括1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2例感染及1例盆腔脓肿。结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结合临床表现、病因与胃镜检查诊断,能更好地确诊,采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建议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为辅,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由于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之为消化性溃疡。近年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其中十二指肠溃疡Hp的感染率90%-100%;胃溃疡感染率80%-90%。因此根除Hp在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自2007年3月-2009年1月,观察了由雷贝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新三联治疗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10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朱群 《中国卫生产业》2012,(22):146-146
目的 探讨序贯疗法与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疗效.方法 将本院2011年1~12月收治的6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标准三联疗法和序贯疗法,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胃溃疡改善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Hp根治率和溃疡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显效和溃疡痊愈的例数多于对照组(P< 0.01),无效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不良反应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序贯疗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的效果较好,可同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溃疡愈合率.  相似文献   

16.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慢性疾病。我们自1993~1997年应用泰胃美、甲硝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现将其近期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患者68例,其中男50例,女18例。年龄23~52岁。病程3~12年,平均6年。其中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溃疡49例,复合性溃疡2例。全部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68例由省级医院经胃镜检查确诊,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者53例。随机分为联用组和单用组。联用组34例,其中男26例,女8例。胃溃疡9例,十二指肠溃疡24例,复合性溃疡1例。单用组34例,其中男24例,女10例。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溃疡25例,复合性溃疡1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及饮酒习惯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校溃疡发病特点。方法对东北大学医院1993~2002年10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24例溃疡,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3例,胃溃疡26例,复合性溃疡5例;溃疡患者男女之比为3·771;溃疡患者平均年龄45·29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30岁以下居多,胃溃疡以50岁以上居多,复合性溃疡以30岁左右居多。结论病变好发部位以十二脂肠球部溃疡最多见,胃溃疡次之,复合性溃疡最少;溃疡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与不良嗜好、精神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对上消化道溃疡的协同致病作用,为临床治疗消化道溃疡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消化科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00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就诊的200例非消化道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Hp感染和服用NSAIDs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对上消化道溃疡的协同致病作用。结果 Hp感染服用NSAIDs的患者患胃溃疡的OR值明显比仅感染Hp者和仅服用NSAIDs者患胃溃疡之和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服用NSAIDs对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患者,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OR值均明显比仅感染Hp者和仅服用NSAIDs者,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OR值之和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和NSAIDs对胃溃疡具有协同致病作用;而在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无协同致病作用;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和服用NSAIDs的时长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联合胃安颗粒剂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奥美拉唑联合胃安颗粒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结果观察组患者溃疡治愈率为92.59%,Hp根治率96.30%,对照组患者溃疡治愈率为85.19%,Hp根治率77.78%,观察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胃安颗粒剂治疗胃溃疡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对上消化道溃疡的协同致病作用,为临床治疗消化道溃疡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消化科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00例消化道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就诊的200例非消化道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Hp感染和服用NSAIDs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对上消化道溃疡的协同致病作用。结果 Hp感染服用NSAIDs的患者患胃溃疡的OR值明显比仅感染Hp者和仅服用NSAIDs者患胃溃疡之和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服用NSAIDs对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患者,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OR值均明显比仅感染Hp者和仅服用NSAIDs者,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OR值之和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和NSAIDs对胃溃疡具有协同致病作用;而在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无协同致病作用;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和服用NSAIDs的时长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