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
李佐才  王朴芬 《云南医药》1998,19(6):421-422
扩张型心肌病(DCM)为一种原因不明确的心肌弥漫性损害所致的心脏病。以心脏扩大,特别是左心扩大为主,常伴有心力衰竭,临床并不少见。本文对60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改变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对象和方法195年1月至1997...  相似文献   

3.
吕桂萍 《贵州医药》1995,19(2):109-110
扩张型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一组原因不明的心肌病变引起的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动脉栓塞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脏病。近年来其发病相对数和绝对数均有增加。由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缺乏特征性,诊断目前仍主要采用排除法。由于治疗措施不力,往往预后较差甚至死亡。现就我院近年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一分析报道。1临床资料50例均系我院1983~1992年住院病人。诊断依据: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纪等(1)。1.1一般情况男39例(78%),女11例(22%);年龄23~72岁,平均49岁,>50岁28例(56%)。病…  相似文献   

4.
5.
6.
周蔷  刘全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2):224-227
Tako—Tsubo心肌病是1990年Hikaru Sato教授在日本发现并描述的一个新的综合征,其临床特征包括应激诱发的剧烈胸痛、不存在梗阻性冠脉疾病的一过性可逆性左心室功能障碍、心电图ST段抬高和轻度心肌酶升高,临床表现类似急性冠脉综合征。影像学特征为左心室心尖部可逆性气球样膨出。心室造影显示,左心室形状类似烧瓶圆底和窄的瓶颈,  相似文献   

7.
8.
9.
10.
徐韬  高冬梅 《天津医药》1997,25(4):242-243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是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的一个亚型,是以心尖部及其附近心肌厚为突出表现。左室前壁导联V_3(可延及V_2、V_4)高大R波及深倒置T波是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此病首先由Yamaguch等于1976年首先报告。心尖肥厚性心肌病心电图特点酷似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极易误诊,本文报道2例。  相似文献   

11.
围生期心肌病(peripartum cardiomyopathy,PPCM)也称围产期心肌病。是指在妊娠后2~20周,发生以累及心肌为主的一种心脏病.近年发现本病较少见,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扩张型心肌病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文宝  孙顺洋 《江苏医药》1999,25(2):165-165
我院自1990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34例扩张型心肌病,占同期心血管住院患者的2.97%,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34例中男25例,女9例。年龄17~65岁,平均44.7岁。病程1个月~14年,平均22年。检查时心功能木全正级者15例,皿级者7例,IV级者12例。2例干部,其余均为农民。入院后常规心电图检查有心律失常者21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12例,有7例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均有室性心律失常。二、诊断按1980年WHO/ISFC标准:(1)体检、X线及/或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增大;(2)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表现;(3)心电图异位心律、传…  相似文献   

13.
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药环率(RICR),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进行了检测,并与其它性质的心脏病和正常对照组(NC)比较。结果表明:DCM患RCR和NK活性均低于NC组(P<0.01,P<0.001),CD8有显低于肥厚型心肌病(HCM),慢性心衰患(HF)及NC组(均P<0.01),而CD4/CD  相似文献   

14.
报告小剂量国产米农产静脉滴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32例,并与多巴酚丁胺治疗组3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米力农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达90.6%,明显高于多巴酚丁胺治疗组66.7%(P〈0.05),米力农治疗组心胸比率回缩值,LVEF,E/A显著高于多巴酚丁胺治疗组(P〈0.01),而心率,血压两组比较载明显差异(P〉0.05)提示小剂量米力农是治疗DCM所致CHF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为20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施行原位心脏移植术,其中采用标准原位心脏移植术1例,双腔静脉吻合法原位心脏移植术19例,其中心肾联合移植1例。术中及术后给予一氧化氮(NO)吸入及静脉持续泵入前列环素,降低肺动脉压预防右心功能不全。手术应用巴利昔单抗及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预防急性排斥反应。术后常规抗排斥治疗采用环孢素A(CsA)与泼尼松(Pred)加霉酚酸酯(MMF)三联方案。肾功能不全患者延迟时间应用CsA。结果 3例术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给予大剂量MP冲击治疗3d缓解;1例术后第3d出现肾功能衰竭,给予血液透析;早期霉菌感染2例。早期死亡2例,1例为术后25h上消化道出血;1例为心肾联合移植术后18d发生肺动脉栓塞。随访1~84个月,晚期死亡2例,1例为术后35d肾功能不全及抗排斥药物神经毒性反应所致;1例为术后46d感染性休克死亡。存活病例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NYHA分级),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结论严格掌握受体适应证、合适的手术方法及合理的围术期管理是提高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肥厚型心肌病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类型。肥厚型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不同,约1/3的患者有家族发病史。约10%左右的患者在婴儿期即被发现,提示本病的发生可能为先天性病变。男女患病概率相等,症状大多起始于30岁以前。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肥厚性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肥厚性心肌病好发于青壮年,而老年人则极少累及,晚近发现老年人患此病并非少见。本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发现有时与冠心病、高血压病极相似,因此老年人更易发生鉴别上的困难,而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本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现将我院1992年11月至1994年1月对30例老年肥厚性心肌病诊断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以往采用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但由于药物的耐药性以及手术风险等限制了治疗。DDD起搏治疗HCM是近几年的尝试,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并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我们对HCM患者应用DDD起搏治疗,结果显示:植入 1周前后对比表明,心脏彩色多普勒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减少31%,舒张期二尖瓣下血流速度增加13%,EF值提高63%,表明DDD起搏HCM的治疗有明显的作用;其机理有学者认为,心室电极放置右室心尖部,左心室收缩方式发生改变,二尖瓣向室间隔移位减少有关。笔者认为,心室电极放置右心室心尖部时,A—V间期缩短使心室整体收缩期提前,而提前需在房缩期尚未结束时 开始,改变了既往左室心尖部先收缩,其它部位随之收缩的时间差,最终导致室间隔偏向右室,左室流出道阻力下降。其原因是提前收缩的心室,当心室射血的压力曲线上升段高于房缩曲线时,房室瓣提前关闭。从房缩期占用时间测算,房缩期搏入心室的血流量可能减少1/3~1/2,心室舒张期充盈量下降,舒张末期心室内压力降低,导致心脏收缩期流出道压力差下降,也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而A—V间期过度缩短,可导致心房功能的丧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临床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6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和心室造影可作出诊断。结论通过药物治疗减弱心肌收缩、减轻左心室流出道狭窄、维持正常窦性心律、防止心动过速和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正> 缺血性心肌病(Ischcmic Card iomyopathyICM)是指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以纤维化为主的心肌病变,属继发性心肌病特异性心肌病)范畴。本病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较新的疾病概念,国内报道尚少,现将1981年10月至1989年3月我院收治的13例病人予以分析讨论。临床资料 13例患者中,男12例、女1例,年龄47~80岁(平均60岁)。其中11例为陈旧性心肌梗塞,病史1~20年;2例为顽固性心绞痛,病史6~20年。13例均无高血压病或其它心脏病史。全部患者均有明显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并伴有胸闷及/或心绞痛发作。其中颈静脉怒张或显著充盈6例、肺底湿罗音11例、心音低钝11例、第3或第4心音6例、、心尖区Ⅰ或Ⅱ级收缩期杂音9例、肝肿大5例、全身水肿2例、下肢水肿4例。心尖搏动均位于左锁骨中线外,其中7例位于左腋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