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在新生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进行TEAP电生理检查或复律的26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58%)确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12%)为窦性心动过速,3例(12%)为室速,2例(8%)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例(8%)为房性心动过速,1例(4%)为窦速伴心室预激。22例患儿进行了超速抑制,除2例房速和2例室速未能恢复窦律外,18例新生儿均成功复律。结论 TEAP能帮助诊断新生儿快速型心律失常,且能用于复律。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31例婴幼儿PSVT的临床表现、发作时心率、并发症及药物治疗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PSVT发作时可出现精神萎糜、拒乳、面色苍白、呼吸喘促。平均心率260次/min,15例并心功能不全。无并发症患儿予普罗帕酮、三磷酸腺苷(ATP)、胺碘酮静脉推注,可转复窦性心律;并心功能不全的患儿予地高辛或联合应用多巴胺、硝普钠,改善心功能后再推注抗心律失常药,可安全复律。结论 婴幼儿PSVT症状隐匿,发作时心率快,易并心功能不全;在心功能正常或改善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可使患儿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7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住院24 h动态心电图中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占总心率50%以上或室性心动过速占10%以上分为无休止性组和间歇性发作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107例患儿中,男64例、女43例。31例无休止性组中位年龄7个月,包括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3例、房性心动过速(AT)13例、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CAT)2例、房颤1例、交界性异位性心动过速(JET)1例和室性心动过速(VT)1例,发展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21例(67.7%);76例间歇性发作组中位年龄6岁,包括PSVT 55例、AT 4例、CAT 2例、房扑5例(合并房颤2例)、房颤1例、JET3例和VT 6例。无休止性组单药治疗14例,联合用药17例;间歇性发作组单药治疗61例,联合用药11例。两组患儿中药物不能有效控制者选择食管心房调搏术治疗17例、电击复律3例、心脏临时起搏2例及射频消融术30例。随访6个月,无休止性组2例PSVT复发,2例AT、1例房颤和1例JET控制室率;间歇性发作组7例PSVT、1例VT复发,1例房扑控制室率,PSVT、VT各放弃治疗和死亡2例,余病例均持续恢复窦性心律。两组患儿的年龄、PSVT与其他快速型心律失常例数、血清cTn I ≥0.30 ng/m L例数、血清NT-pro BNP≥250 pg/m L例数,以及单药和联合用药治疗例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无休止性快速型心律失常治疗难度大,常需联合用药,易发展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在婴幼儿室上性心动过速(SVT)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3例年龄<2岁的SVT婴幼儿.其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7.59±9.80)个月.采用TEAP检查,随后根据记录食管心电图进行分型诊断,明确为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性扑动后立即进行超速抑制终止心动过速.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例SVT婴幼儿经食管电生理检查,心室率为(233.31±46.79)次·min-1.其中29例次SVT中诊断为折返型SVT 23例次,房性动过速3例次,窦性心动过速并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Ⅰ-AVB) 2例次,窦性心动过速1例次,房性扑动14例次.宽QRS心动过速2例,1例为Ⅰ-AVB并室内传导阻滞,另1例经随访确诊为交界性心动过速并室内传导阻滞.经TEAP成功转复率为83% (34/41例).结论 婴幼儿SVT往往伴较快心室率,如不及时救治极易产生不可逆的损害.TEAP的应用有助于婴幼儿SVT的诊断分型,而且其安全快速转复窦性心律的优点在婴幼儿心动过速的抢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及临时心脏起博术在治疗儿童急性难治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因急性难治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行TEAP治疗的48例患儿和临时心脏起博术治疗的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接受TEAP治疗的患儿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天~13岁,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5例、快律性心房扑动15例、房性心动过速5例、左室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经TEAP转复成功率分别为84%、80%、20%及100%。6例接受临时心脏起搏治疗中男1例、女5例,年龄2~10岁,暴发性心肌炎5例、心肌致密化不全心肌病1例,均得到很好控制。结论 TEAP、临时心脏起博等临时心电治疗在儿童急性难治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具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临时电学治疗只能暂时纠正危害患儿生命安全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必须同时进行包括针对基础疾病等的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我们自1988年以来,应用食道心房调搏术(TEAP)对34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儿作出分型诊断;同时应用程序电刺激评价和指导临床用药,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全组病例均为一次静脉给药(异搏定、胺碘酮、异丙吡胺)后复律.无1例应用电转复治疗者.1年后复发律为5.88%.同时,选择了31例PSVT 患儿,应用异搏定、胺碘酮、异丙吡胺等药物作常规转复,结果显示:用药疗程较长,疗效不稳定;仅电击复律数即迭9人.1年后复发率为38.71%.两组对照,经统计学处理,P<0.005,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7例PSVT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治疗的疗效。结果小婴儿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气促、烦躁、汗多等;儿童表现为胸闷、心悸、腹部不适、乏力等。将电复律、食管调搏、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转复率,以食管调博转复率最高,物理治疗转复率最低;普罗帕酮、地高辛、胺碘酮3种药物的转复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PSVT婴幼儿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忽略。治疗PSVT方法多样,可先试行兴奋迷走神经,无效者再采用药物治疗,也可以使用电复律和食管调搏术,其中食管调搏术复律成功率较高。治疗PSVT药物的疗效取决于多方面因素,选择药物需要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8.
总结心房扑动患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2年1月至2006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心房扑动患儿25例,首先采用药物治疗,无效患儿予经食道心房超速起搏、同步直流电击复律或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10例患儿自动出院,余15例患儿中8例药物转复(53.3%);经经食道心房超速起搏治疗和同步直流电击复律各2例,均转复1例;射频消融2例成功。结论 小儿心房扑动临床症状不典型;药物治疗转复率较成人高;经经食道心房超速起搏治疗和同步直流电击复律可快速恢复窦律,但影响因素较多;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心房扑动需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
经食道左心房调搏术对儿童预激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WPW、隐匿性预激(CAP)的电生理特性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经食道左心房调搏术(TEAP)对16例WPW综合征及26例CAP患儿 ,实施S1-S2 刺激、猝发刺激 ,测定旁路前传导时间(AP)、房室传导时间(FP)、旁路和房室结有效不应期(ERP)、功能不应期(FRP)及相对不应期(RRP)。诱发PSVT后 ,在食管心电图上测量R -P′及P′-R。结果16例WPW患儿 ,采用S1-S2 刺激诱发和中止PSVT9例(占56.3 %) ,在276例行TEAP的儿童中检出CAP26例 ;WPW及CAP中诱发顺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OAVRT)34例(97.1 %) ,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AVRT)1例(2.9 %) ;WPW诱发与未诱发PSVT组间旁路前传时间及不应期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EAP可诱发多数WPW患儿发生PSVT ;儿童预激综合征引起的PSVT中 ,以OAVRT最多见 ,AAVRT极少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IC)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9月住院治疗的18例TIC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选取同时期住院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40例,比较TIC组和DCM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 TIC组18例患儿中,心律失常类型以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为主(15例,83.3%)。15例房速中,8例为持续无休止性房速。中重度左心收缩功能下降者(n=7)心律失常占总心率百分比为100%(91.9%~100%),轻度下降者(n=7)为38.7%(32.9%~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患儿均首先予以药物治疗,6例药物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12例药物转复后不能维持窦性心律者中7例行射频消融术,均成功复律,其余5例予药物控制心律及心室率,心室率明显下降,心律失常发作频率及负荷明显降低。与DCM组相比,TIC患儿诊断年龄较小,急性期心率较快,急性期HR指数较大、心功能Ⅲ~Ⅳ级发生比例较低,首次就诊时经体表面积标准化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Z值(LVEDD-Z)较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  相似文献   

11.
12.
皮质激素在癫痫中的应用已有近50a的历史,现已证明其对某些癫痫综合征如婴儿痉挛症、Landau—Kleffner综合征、Rassmussen综合征、具有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的癫痫综合征等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在皮质激素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Nutrients regulate protein metabolism both in an acute fashion and on a long-term basis. The ingestion of meals is associated with a dramatic switch from an overall catabolic state to a state of net protein anabolism. The acute response of protein metabolism to meal ingestion is mediated, in part, by an increase in insulin secretion, itself a consequence of glucose absorption. Whereas insulin may primarily suppress rates of proteolysis, amino acid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stimulation of protein synthesis that follows food intake. In the long run, the effects of nutrition on protein metabolism depend on the energy supply, the source of the energy (carbohydrate versus fat) and dietary protein intake. Finally, specific amino acids, such as glutamine, may play an additional role as protein anabolic agents.  相似文献   

14.
Nutrients regulate protein metabolism both in an acute fashion and on a long-term basis. The ingestion of meals is associated with a dramatic switch from an overall catabolic state to a state of net protein anabolism. The acute response of protein metabolism to meal ingestion is mediated, in part, by an increase in insulin secretion, itself a consequence of glucose absorption. Whereas insulin may primarily suppress rates of proteolysis, amino acid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stimulation of protein synthesis that follows food intake. In the long run, the effects of nutrition on protein metabolism depend on the energy supply, the source of the energy (carbohydrate versus fat) and dietary protein intake. Finally, specific amino acids, such as glutamine, may play an additional role as protein anabolic agents.  相似文献   

15.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脂质代谢障碍疾病,由于FH早期就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增加患者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和死亡风险,因此目前越来越强调患者自儿童期就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以改善远期预后。文章综述他汀类药物治疗儿童FH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氨磷汀在儿童肿瘤化疗中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肿瘤32例患儿,采用自身对照,观察患儿在同一化疗方案中使用氨磷汀辅助治疗后黏膜损伤、骨髓抑制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抗生素及刺激因子应用时间及氨磷汀的不良反应。结果氨磷汀辅助治疗组发生黏膜溃疡4例,明显低于对照组9例;中性粒细胞<0.5×109/L持续时间缩短,血小板<5×109/L持续时间缩短;发热持续时间、抗生素和刺激因子应用时间缩短。两组化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低体温、皮疹、低血压等情况,化疗后肾功能、心电图均正常;对肝功能影响程度相似;氨磷汀组低钙血症尤其是低钙性抽搐发生率高。结论氨磷汀能够有效保护正常组织细胞,不良反应较低,可在儿童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皮质激素在癫(癎)中的应用已有近50 a的历史,现已证明其对某些癫(癎)综合征如婴儿痉挛症、landau-Kleffner综合征、Rassmussen综合征、具有睡眠中癫(癎)性电持续状态的癫(癎)综合征等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确切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在皮质激素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神经营养因子(NT)是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的一类因子,近来发现它们也参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发病。该文通过回顾NT在哮喘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着重阐述NT在调节哮喘的气道炎性反应及气道高反应性中的作用,探讨哮喘的发病机制,有望开辟哮喘新的诊断以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