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郭子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2):2090-2092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12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6例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6.79%,P0.05;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降低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西医联合补阳还五汤显著改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脑血流状态、神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补阳还五汤)和观察组(50例,醒脑开窍针刺法+补阳还五汤).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昏迷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改良日常生活质量(Barthcl)评分。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57/60),对照组为80.0%(48/60),实验组Barthc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患者昏迷期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2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丹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7):751-75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3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予以西医疗法,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优于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方氏头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方氏头针。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脑血管储备(CVR)及Fugl-Meyer上肢和下肢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方氏头针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国强 《中国疗养医学》2014,(12):1089-1090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气虚质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12—2013-12期间收治的60例气虚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住院序号平均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丹芪偏瘫胶囊治疗,给予B组患者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恶心、腹痛等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肝肾等器官进行检查,均未出现功能异常情况。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对气虚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心脑共主神明"理论,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智三针对气虚血瘀证梗死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45~80岁辨证为气虚血瘀证的梗死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多奈哌齐片口服及认知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智三针"针刺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对2组进行NIHSS评分、MoC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及中医证候量表积分的比较,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智三针对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78.3%),2组在MoCA评分、NIHSS、改良Barthel指数、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及常规认知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联合智三针针刺治疗,可提高梗死型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减轻临床症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神经康复技术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48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74例。参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联合神经康复技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神经康复技术治疗脑梗死效果颇佳,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1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VEGF、Ang-2水平较高,神经功能评分较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给予脑卒中患者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有助于促进VEGF、Ang-2分泌,降低神经功能评分,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CI)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C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2组均给予对症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治疗。2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9%(P0.05);2组治疗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结论丁苯酞联合补阳还五汤可有效改善CI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CI合并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电针穴位刺激结合中药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穴位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BDNF、VEGF水平及SIAS评分均升高,HCY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穴位刺激结合中药治疗脑梗塞后遗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内环境水平,促进患者整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针灸结合活血通络汤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活血通络汤治疗)和观察组(40例,针灸结合活血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神经营养因子水平、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认知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GF、BDNF、GDNF水平均明显升高,IL-6、TNF-α、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oCA、LOTCA及MBI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结合活血通络汤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后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rt-PA静脉溶栓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中凤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缺血性中风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溶栓后30 min内口服或鼻饲补阳还五汤,1剂/d,分早晚服用,连续4周,随访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thel指数(BI)评定量表、改良Rankin量表(mRS)和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记录脑出血、脑梗死再发、肺部感染、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异常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4周NIHSS评分下降(P<005);3个月NIHSS评分、mRS评分和洼田饮水评分均下降(P<0.05),BI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4周和3个月脑出血、脑梗死再发、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肝功能异常和肾功能异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t-PA静脉溶栓后立即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加减辅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数据(VIP)等中文数据库,收集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5月19日;通过合理的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例临床RCT,共涉及1035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其meta分析提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在有效率[RR=1.24,95%CI(1.17,1.31),P<0.00001]及心电图改善率[RR=1.37,95%CI(1.25,1.50),P<0.00001]及心绞痛发作频率[MD=-1.37,95%CI(-1.81,-0.93),P=0.003]及心绞痛时间[MD=-2.60,95%CI(-3.28,-1.92),P=0.0004]等改善上明显优于常规西药组。结论:通过分析表明,联合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及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相比疗效更加肯定,不良反应较少[RR=0.52,95%CI(0.12,2.30),P=0.39]。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较低,证据强度不足,因此仍需要更多临床多中心及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补阳还五汤对脑卒中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8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技术治疗(包括床上良肢位摆放、神经易化技术、ADL训练)及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补阳还五汤。采用简式Fugl-Meyere运动评分(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在治疗前后进行康复评价,并观察肩痛、关节活动受限、感觉障碍、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1),但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激素合并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5例多发性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用激素治疗,治疗组另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优于对照组(66.67%)(P〈0.05);无不良反应。结论激素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肾散结方联合针刺治疗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PS)男性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盐酸特拉唑嗪片)、观察A组(温肾散结方)、观察B组(温肾散结方联合针刺),每组各40例,评估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CPSI评分,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治疗后NIH-CPSI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观察A组的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和NIH--CPSI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NIH-CPSI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低于观察A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85%,观察A组为73.68%,观察B组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散结方联合针刺治疗CPPS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治疗和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疗效差异,探究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药组和基础组,每组30例。针药组用补阳还五汤和针刺语言一区治疗,同时进行基础康复训练;基础组仅进行基础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分别根据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FCP)评估患者情况,并进行经颅超声多普勒(TCD)动脉血流动力学检查。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WAB和CFCP评分上升、责任血管血流增快明显。结论:补阳还五汤结合头针能改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8例CIS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9,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常规西医治疗)与对照组(n=49,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全血粘度高切及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FIB均降低,PT、APTT均延长,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IS各项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灸可有效治疗CIS,改善患者血流变及凝血功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背景: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对各种细胞均有保护作用,但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推测是它的生物碱有效部位起作用.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生物碱有效部位对人脐血干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获取临床健康产妇的新鲜脐血,制备人脐血干细胞悬液,将纯化的人脐血干细胞接种于40个培养皿中进行传代.分组:川芎嗪组给予100 g/L川芎嗪,阿魏酸组给予50 g/L阿魏酸,生物碱有效部位组(川芎嗪+阿魏酸组)给予100 g/L川芎嗪+50 g/L阿魏酸;对照组:继续用含体积分数为2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培养2,4,6,8,10 d观察人脐血干细胞增殖情况;24,72 h后流式细胞仪测定S期细胞的比例,培养10 d后电流钳模式记录细胞静息膜电位变化.结果与结论:川芎嗪组和阿魏酸组人脐血干细胞的增殖作用不明显,培养10 d时生物碱有效部位组细胞增殖情况明显高于川芎嗪组、阿魏酸组和对照组(P〈0.01).生物碱有效部位组在培养24,72 h后处于S期的人脐血干细胞明显增多;川芎嗪+阿魏酸组细胞静息膜电位高于川芎嗪组、阿魏酸组和对照组(P〈0.01).提示补阳还五汤生物碱有效部位能促进人脐血干细胞的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