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精神病医院里,我们发现一对孪生兄弟同时患精神分裂症。发病的时问和症状相似,治疗基本一致,并且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按双生儿鉴定法判断为同卵双生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蝶恋花  全景 《东方养生》2007,(5):140-141
他是男同志,她是女同志,他们组合在一起的形势婚姻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婚姻关系又带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迪?[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同病同治是指同一个疾病并且同一个证候可以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这是病证结合中的一般规律,已被临床实践所证实.笔者在近四十年的医学生涯中体会到,并不是所有相同疾病的相同证候都可以应用完全相同的治疗方法,这就要求辨证从细微之处着手,其中辨同求异思维起到了很重要作用.现笔者特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在同病同治中进行辨同求异思维的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4.
葡萄具有医疗价值,对多种疾病有疗效。葡萄营养丰富,对于儿童是一种营养全面的食品。儿童多吃葡萄,身体会健康强壮。 就其化学成分而言,葡萄汁可以同母乳媲美。虽然葡萄汁不宜婴儿饮用,但其营养丰富,有很高的热量,是青少年与中老年的优选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和妻子不同。妻子性急,一看到孩子做错了什么,便大声指责,结果孩子一见到妻子就紧张、害怕。我也劝过妻子,可妻子认为父母训斥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对此,我极力反对。  相似文献   

6.
同病异治,是中医对疾病的一个治疗原则,是指在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疾病和相同的证用相同的治疗方法来进行立法方药;但也有同一种疾病,由于病人的身体反应不同,所表现的证,症候不同,而治疗方法也不同。医起源于护,而护理又起源于实践,也就是人们同疾病斗争中逐渐地认识和发展护理知识和医疗方法。祖国医学有独特的理论联系,它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构成人体各个组织部分  相似文献   

7.
导引术是身心同修的传统炼养方法,一般说来导引术对身体内部的要求包括:调身、调息,调心三部分。这三部分的整体要求是“松静自然、动静相兼、动中求静”。  相似文献   

8.
倪诚 《天津中医药》2020,37(4):385-387
从"体病相关"角度提出"同病异体"论,其基本观点为:同一种疾病的发生存在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对病邪的从化、病情的变化等具有主导性、倾向性,从而形成同一疾病出现不同类型或不同证候的背景或基础。"同病异体"论的提出,对于揭示"同病异治"的物质基础、体现个体化诊疗的思想、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的前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千古无同局     
林岸 《东方养生》2012,(10):20-21
东亚文明,不只严肃理学《四书五经》,更有洒脱性情的琴棋书画,围棋,东方智慧的象徵之一,"千古无同局",纹枰手谈之际,退烦乱,削苦闷,黑白交错,痛快沉著,儒者趣向。政经世运人心都如棋局,欲做"胜负师",须要忙中取乐。  相似文献   

10.
与鸟同歌     
好几天早晨,我都在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中醒来,细听,那鸟鸣声声圆润,犹若子夜花瓣上的露珠,露珠中的明月,湿润、透明甚至馨香四溢,又仿佛有人在银河之上抛撒星辰,水声滴沥……窗外,鸟鸣就在花园中一棵三米多高的大石榴树上。说来奇妙,今年这石榴,绿树红花,特别茂盛,那花真可谓千朵万朵压枝低,千娇百媚照眼明。楼房西头是间书房,东头便是四十多平米的花园,园中月季、海棠、绣球、兰花、栀子、芍药、杜鹃、含笑、玫瑰虽都是花团锦簇,可这石榴树此时仍是园中楚翘、花魁皇后了。轻手轻脚地,我隐在书房墙侧,窥视,更是惊喜不已,那竟是只鸟中歌王——…  相似文献   

11.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辨证论治的精髓,同病异证、异病同证是对疾病本质的深入探索。骨伤科疾病多为局部之病变,可伴有全身性改变。正确理解和掌握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辨证思维有助于骨伤科的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2.
联据为海龟科动物耿娼的甲片。性味寒甘咸,入手少阴、足厥阴经,具有清热解毒、镇惊作用。《本草纲目》谓“耿犯,解毒清热之功同于犀角”。笔者用职韬治疗高热病人多例,确能收满意之效。如治陆某某,男,19岁,学生。1995年8月3日初诊。反复发热1月,晨起37.5C,到傍晚体温可达38.5C,并逐渐加重,近10天体温持续在39aC左右。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曾服退热西药及中药白虎汤等,病无起色。测体温39.ZC。诊见。形体消瘦,面色眈白,神疲懒言,肌肤灼热,无汗,不思饮食。舌红苔少,脉虚数。证由思虑过度,气阴两虚,时感暑热,…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对抗同贮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抗同贮法是中药材传统养护方法之一,主要是利用一些有特殊气味能起驱虫作用的药材与易生虫药材共存,达到防止药材生虫的目的。早在明代陈嘉谟著《本草蒙荃》中,便有“人参须和细辛,冰片必同灯草……”的记载,即是对抗同贮法的应用。本法简便、易行,且驱虫效果较好,尤其适于小量药材的贮存。现将几种常用的对抗法介绍如下:1.花椒或细辛防虫:利用二者辛辣气味防止害虫。方法是:将药材顺序放入木箱或桶内,同时在四角和上下放适量用纸或布包好的  相似文献   

14.
<正> 中风自古即列为内科四大证(风、痨,臌、膈)之首。不仅急性期病死率高,而且后期致残率亦高。笔者认为:中风初起一般以神志障碍、失语、偏瘫等症为急,求本责实,多以风痰瘀血等痹阻脉络留有后遗症,故早期治疗须针对标实危象,予以涤痰祛瘀、通腑泄浊,俾痰瘀得以速下,气血运行复常。这对神志障碍的恢复和减少偏瘫等后遗症有显著意义。笔者临证常用此法治疗中风早期,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智者察同是运用智慧对事物间的相同之处进行归纳和概括。中医经典中记载,对事物间相同之处的认识,是在自然实践中运用观察概括的方法得出的,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整体观视角,它将人体与所处的时空、天地和万物中的相同之处做为正常标准。由于人体内外存在对应的相同之处,中医以人体外在表现定义和揭示体内病变的本质,并以人体大同中的小异之处确定病位。对事物间相同之处的认识,使中医善于揭示事物的原理,若能认识到这些相同之处来源的根本之"道",将有助于找出复杂疾病中的纲领,并有助于从中医的察同视角认识新疾病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梁兆松 《家庭中医药》2006,13(12):42-44
“人与动脉同寿”,这是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人体的动脉在不断硬化阻塞,最后当重要脏器(心脑)梗塞坏死之日.也就到了人的生命结束之时。目前世界上的人口每年以2千万的速度死亡.其中40%以上死于心脑血管病。也就是说,每年约有800万~1000万人死于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心脑血管病。人们只知惧怕癌症,“谈癌色变”(癌症每年可夺去500万人的生命),岂不知动脉粥样硬化才是人类的第一号杀手。  相似文献   

17.
成亚樑老人仅有小学文化,当初写的字像蟹爬。自练上书法后,现已成了有“本子”的硬铮铮的书法家,作品连连获奖。面对案前成堆的荣誉证书,老人憨憨一笑:“这些都是我练书法的‘副产品’,我的‘正品’收获是练好了身体。”确实,老人虽八十有四,但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体重20年保持在60公斤左右,血压保持在120/80mmHg,血脂、血糖、心、肝、肺、肾等指标都正常,看上去连70岁也不到。  相似文献   

18.
<正> 胆胃同居中焦,其气以降为顺。胃受纳腐熟水谷,胆疏泄排泌精汁,二者在生理上相互协调,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起重要作用。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胆郁则胃滞,胆逆则胃反,今谨浅析胆胃关系如下。  相似文献   

19.
论寒热同形同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寒热同形同病程宜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芜湖241001)关键词寒热同形同病辨证论治笔者前论燥湿同形同病[1],今论寒热同形同病,以为姊妹篇,馈赐同道,还请斧正。寒热同形同病在六淫中,寒热亦为相对之两气(火热同气,热为火之渐),在疾病过程中,寒热亦...  相似文献   

20.
正"人与动脉同寿",这是19世纪法国名医卡萨尼斯的名言。意思是说,人的动脉血管质量与人的实际寿命是同步的。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衰退老化,血管老化以后,由于全身各组织供血、供氧受阻,表现在肢体的是腿脚不灵活、肢体麻木、反应迟钝等。所以推迟老化的进程,关键在于延缓血管硬化。明白了这点,养生保健就抓住了"牛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