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殷富春 《现代保健》2010,(34):130-131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及价值。方法对46例l艋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行MRI检查,并对其MRI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害,其中脑水肿43例,颅内出血20例,皮质下及脑室旁白质损害18例,丘脑、基底节区和脑于背侧异常信号15例。结论MRI能客观的反映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损害程度,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黄智标 《现代医院》2007,7(7):67-69
目的通过对80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CT检查、诊断及复查,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及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进行了CT扫描,初次扫描时间为生后1~14天,其中有61例在生后3个月内进行了CT复查。结果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轻度33例,中度38例,重度9例,其中随访复查的61例中,正常32例,单纯脑沟加深14例,脑软化6例,脑穿通畸形6例,脑萎缩7例,死亡1例。结论CT能准确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分类和程度,对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院1994年1—12月收治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80例,现报告如下,并就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问题进行探讨。临床资料一、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均根据韩玉昆等制定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MRI在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对46例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行MRI检查,并对其MRI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损害,其中脑水肿43例,颅内出血20例,皮质下及脑室旁白质损害18例,丘脑、基底节区和脑干背侧异常信号15例.结论 MRI能客观的反映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损害程度,在HIE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围产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及程度与围产因素的关系,以期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方法:对4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诸多因素中脐绕颈最多见(占47.5%),羊水Ⅲ污染(占30%)次之;而以胎盘过小,孕母妊高征、先兆子痫、子痫损伤最重,所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均为重度,且发生率均为100%。结论:认识高危因素,做好产前筛查,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及近期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预后及随访结果。方法:对42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诊断、分度、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轻中度预后良好,重度大部分预后差。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通过规范治疗,定期随访早期发现神经功能损害患儿,早期干预及康复治疗可减轻神经系统损害和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高危因素,以期早期给予正规治疗以减轻或防止后遗症的发生.方法回顾13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发育商变化,对影响其预后的高危因素及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6.7%、13.5%、24.6%.48小时内入院者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0%、5%、15.6%,超过48小时入院者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0%、18.8%、34.4%.新生儿期后治疗与否,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率分别为9.5%和16.1%,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不良率分别为15%和40%.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产科儿科合作程度、家长对疾病认知程度及家庭经济条件、是否能早期正规及序贯治疗等是影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预后的高危因素,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提高HIE治愈率,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低钠血症54例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相应临床表现和体征于1~2d减轻或消失,治愈31例,好转14例,放弃治疗或自动出院9例.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原发病不能解释的临床表现时,需及时作血钠测定,做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杨思杰 《医疗装备》2023,(1):161-16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手术期新生儿因脑组织发生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而引发的新生儿脑损伤性疾病。新生儿发病后会出现意识障碍及肌张力异常等一系列脑病症状,甚至有部分新生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相对较多,本研究收集近年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的文献,对其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2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组,分别给予常规磁共振、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比较两种扫描方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轻度组FA值明显大于中度组、重度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中,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能定量反映新生儿病情程度,可为判断预后提供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临床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儿280例,随机分为2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并随访。结果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组脑水肿症状明显改善。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较观察组大为减少。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2例诊断明确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照组加用脑生素。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脑CT、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在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 ,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 ,是造成儿童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干预可大大改善预后 ,提高生存质量。我院自 1997年以来用复方丹参和丽珠赛乐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取得了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所取病例为 1997~ 1999年我院NICU住院 12 0例。日龄在 2 4小时内 ,均为足月新生儿 ,出生体重 2 5kg~4kg ,诊断标准符合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 0 0 0年 6月第 6期第379页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随机分为 3组 ,治疗组 (复方丹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2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施捷因治疗,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行为神经评分、临床症状恢复时间、药物副作用情况,以此来判定药物的预后影响。结果胞二磷胆碱和施捷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相当,但施捷因治疗副作用少。结论施捷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宫内窘迫及窒息性脑病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由于宫内窘迫及窒息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治疗80例,治愈73例,脑性瘫痪2例,癫痫1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有效治疗是HIE患儿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头颅CT检查对临床分度的影响。方法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共70例,对其分别进行头颅CT检查分析。结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重度组中,重度头颅CT检查异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组(P〈0.05),重度组轻度头颅CT检查异常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中度组(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头颅CT检查的异常与脑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致残的儿童数量居高不下,已成为儿童神经伤残的重要因素之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被国内外儿科医生所重视与关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提高,其诊断和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论文主要针对其诊断与治疗展开论证,旨在更好的帮助此类新生儿能够得到更好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8.
苏平 《工企医刊》2011,24(2):15-16
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10例,其中合并低钠血症28例,经临床总结分析,发现低钠血症的程度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密切相关.认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应及早监测血钠,对重度低钠血症应积极给予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资料。结果:5分钟Apgar评分<7分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程度重于5分钟Apgar评分>7分者。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高危妊娠的新生儿明显高于正常产新生儿,过期产儿高于早产儿和足月儿,阴道手术产明显高于阴道正常产。讨论: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直接关系。建立健全围产期保健制度,加强产前、产时监护,及时正确处理产科合并症,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尽量避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对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有效控制其后遗症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贾晓  张倩 《现代保健》2009,(12):9-10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98例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结果治疗组中,患儿在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测试和发育商(DQ)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能、神经行为及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