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强化心理护理对剖宫产孕妇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对200例剖宫产孕妇,在手术前、中、后,强化心理护理,观察产妇情绪、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100例剖宫产手术全部取得成功,母子平安,产妇情绪平稳,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产后抑郁症,164例愿意母乳喂养。结论:强化心理护理有利于剖宫产手术顺利进行和产妇术后恢复,可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2.
解成香  王媛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146-147
目的:协助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率。方法:根据剖宫产后母乳喂养困难的常见问题,对剖宫产产妇应用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乳房护理、体位护理、营养护理、“三早”护理、中医护理等系列护理。结果:促使更多的剖宫产产妇尽早积极的采取母乳喂养的方式。结论:恰当的护理方法结合中医护理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特定时间循序渐进教会5种母乳喂养姿势在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方法将200例剖宫产术的正常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除按常规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技巧、姿势指导外,回病房后30min、2h、6h、10h对产妇进行各时段最适宜的母乳喂养姿势指导;对照组仅按常规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技巧、姿势指导。将2组母乳喂养情况、母乳喂养合并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早接触、早吸吮、勤吸吮、按需喂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提高,母乳喂养合并症将低。结论对剖宫产术产妇母乳喂养姿势的指导,因时施教,对减少母乳喂养合并症、促进母婴健康、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保证母乳喂养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协助剖宫广术后产妇顺利进行母乳喂养,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率。方法:根据剖宫产后母乳喂养困难的常见问题,对剖宫产产妇应用宣传教育、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乳房护理、体位护理、营养护理、“三早”护理等系列护理工作。结果:促使更多的剖宫产产妇采取母乳喂养的方式。结论:恰当的护理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剖宫产的产妇978例,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8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组全程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分别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结果:护理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运用于剖宫产术后可明显提高母乳喂养率,有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剖宫产产妇术后早进流食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观察组107例术后6h进流质饮食,对照组98例术后肛门排气后方进食,对两组产妇术后肛门排气、泌乳及纯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采用Х^2检验。结果观察组12.24h内大部分产妇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6~12h内泌乳率高,纯母乳喂养率达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6h即可进流质饮食,以及时满足机体营养需要,更好地达到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考拉式母乳喂养体位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20例剖宫产产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6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传统侧卧位母乳喂养,观察组产妇采用新型考拉式母乳喂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泌乳素水平、泌乳始动时间及母乳喂养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在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切口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其泌乳始动时间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在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8.1%、82.5%、85.0%显著低于对照组60.0%、64.4%、66.3%,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考拉式母乳喂养体位在剖宫产产妇临床效果佳,切口疼痛少,泌乳早,母乳喂养率也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乳宝口服液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催乳及出血量影响的情况。方法 :将 10 0例经剖宫产分娩的产妇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5 0例服用乳宝口服液 ,对照组 5 0例不服用药物 ,分别对下乳时间、乳汁量及纯母乳喂养率、阴道流血量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乳宝口服液服于剖宫产术后的产妇具有下乳早 ,乳汁量足 ,可提高母乳喂养率 ,减少阴道出血量 ,身体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泌乳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院568例正常分娩产妇作为观察组,46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泌乳量及母乳喂养率。结果:剖宫产分娩者泌乳量明显减少(P〈0.01),母乳喂养率明显下降。结论:剖宫产术很大程度影响产妇泌乳量及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剖宫产产妇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的母乳喂养率、初次泌乳时间、产妇泌乳量、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度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初次泌乳时间、产后泌乳量、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度等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够较好的促进剖宫产术后乳汁的分泌,显著提高母乳喂养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产康复治疗,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催乳、减轻奶胀、促进子宫复旧方面的作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12月剖宫产术后的产妇142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经知情同意后752人进入观察组,676人进入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SRI-800型妇产康复治疗仪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泌乳时间早,泌乳量多,发生乳房胀痛和硬结少,子宫复旧好。结论:妇产康复治疗仪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康复疗效好,能提高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产的产妇3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6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由专职护士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采用产前健康教育渗透,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技巧,增进母乳喂养,及时疏通乳腺管等,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乳汁充足分别达到90%,对照组产妇术后乳汁充足分别达到55%。两组产妇差异有显着性。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剖宫产术后的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3.
补气养血下乳方对剖宫产术后催乳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宫产产妇产后乳汁分泌过少者临床常见,使其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低于正常产妇。为了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笔者采用补气养血下乳方对剖宫产产妇进行预防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产的产妇78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由专职护士对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和心理疏导,采用产前健康教育渗透,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技巧,增进母乳喂养,及时疏通乳腺管等,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试验组产妇术后48例乳汁充足达到85%,纯母乳喂养率85%,对照组产妇乳汁充足61.67%,纯母乳喂养58.33%。两组产妇对此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剖宫产术后的纯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综合治疗仪乳房按摩对剖宫产初产产妇乳房舒适度、泌乳量、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以及对乳腺炎及乳腺肿块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00例剖宫产初产产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应用低频脉冲综合治疗仪进行乳房按摩,观察2组术后第1,2,3,4天哺乳时乳房舒适度、乳汁分泌量,术后4 d内乳腺肿块和乳腺炎的发病情况以及产后1个月时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第1,2,3,4天哺乳时乳房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泌乳量2组比较术后第1天乳汁分泌量无差异,术后第2、3、4天乳汁分泌量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第4天内实验组乳腺肿块和乳腺炎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32%;产后1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低频脉冲综合治疗仪进行乳房按摩可提高初产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舒适度,增加乳汁分泌量,预防产妇乳腺炎及乳腺肿块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情况、肛门排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61例,给予基础护理和心理干预,指导母乳喂养,指导产妇舒适的卧位,促进肠蠕动的恢复.结果:观察泌乳情况、肛门排气时间等.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剖宫产术后的母乳喂养率,使产妇自觉舒适,肠蠕动恢复更快.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主要护理方法和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宣教母乳喂养的知识,指导正确的哺乳姿势及哺乳方法,以及产后全面的心理护理和整体护理。结果:研究组母乳喂养率86%,对照组母乳喂养率62%。两组间母乳喂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剖宫产术后心理护理,宣教母乳喂养知识,指导正确哺乳姿势可有效提高剖宫产术后的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8.
赵玲 《河北中医》2011,33(10):1471-1472
目的观察通气下乳汤对剖宫产产妇泌乳量、血清泌乳素及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将480例剖宫产术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0例予术后西医常规治疗和母乳喂养指导,治疗组2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气下乳汤,连续5 d。分别于术后24、48、72 h记录泌乳量,并随访30 d记录术后纯母乳喂养率;术后第1、3、5 d 6∶00哺乳前(距前次哺乳至少2 h)取静脉血2 mL,采用血清放免法测定血清泌乳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术后24、48、72 h泌乳量中和足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产妇术后48 h全部泌乳通畅。治疗组术后第1、3、5 d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纯母乳喂养率85.42%,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63.75%,2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结论通气下乳汤能提高剖宫产产妇血清泌乳素分泌水平,促进泌乳,增加乳汁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人性化护理在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行人性化护理对成功母乳喂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法,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最基础措施。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手术指征放宽,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母乳喂养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明显下降达65%。术后如何促进母乳喂养,成为临床护理关注的问题。为促进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增加泌乳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我们对母婴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选择产科行剖宫产的产妇34例,手术方式为子宫下段剖宫产,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新生儿体重3000~3800g,出生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