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热释光剂量计在辐射防护及医疗照射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介绍热释光剂量计在辐射防护及医疗照射检测中的几种应用方法。方法 使用LiF(Mg,Cu,P)玻管探测器,对不同用途的剂量计分别刻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取不同辐射量报告结果。结果 定向、周向X射线探伤机距球管焦点1 m处空气比释动能率分别为0.36~1 234.9、375.9~1 073.5 mGy/h。全身γ刀治疗状态下机房内墙壁表面空气比释动能率为0.14~1.16μGy/h。一次换源操作人员受照水平为0.002~0.045 mSv。X射线诊断受检者平均皮肤当量剂量为0.22~21.26 mSv;平均有效剂量为0.21~20.59 mSv。结论 热释光剂量计的应用有着更为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石油螺旋钢管工业X射线在线探伤室及环境辐射剂量。方法 对X射线机和机房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使用FJ-347A X γ剂量仪,按照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与方法进行探伤室的防护监测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控制室操作位、探伤室墙体外未检出射线,防护门表面剂量率2.0 μGy/h,防护管理区(距轨道口20 m)剂量率 ≤ 4.0μGy/h。结论 该探伤室运行时,有关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SRRS型伽玛射线头部立体定向治疗系统及治疗室的辐射安全进行评价,并对治疗室屏蔽厚度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方法 测定SRRS型治疗系统机头的泄漏辐射剂量,测定治疗室内、外环境在治疗和非治疗状态下的剂量分布,对治疗室的屏蔽厚度进行最优化分析。结果 距治疗系统机头表面5 cm处各方向的剂量率在0.50~8.76μGy/h的范围内分布,距源1 m处为0.80~2.80 μGy/h。在治疗状态下,治疗室屏蔽墙外各测量点的剂量率为本底或接近本底水平,而治疗室内,与焦点相对的西墙内表最高剂量率为2.22 mGy/h。结论 治疗系统机头的泄漏辐射剂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治疗室墙体和顶的建筑厚度过大,不符合屏蔽设计最优化要求。  相似文献   

4.
杨芬芳  袁镛龄 《中国辐射卫生》2010,19(3):272-274,276
目的 探索辐射水平在我国锡矿山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放射卫生防护的建议,为保护锡矿山井下工人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应用文献资料和现场调查的测量结果,得到了锡矿山井下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结果 锡矿山井下环境中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绝大部份属于正常本底辐射水平。早期,锡矿山井下工作场所空气中氡浓度及氡子体α潜能浓度浓典型值分别为3.12 kBq/m3和5.61μJ/m3。目前,绝大多数锡矿山井下工作场所空气中氡浓度及氡子体α潜能浓度,分别低于1 000 Bq/m3和3.57μJ/m3结论 锡矿山工作人员中凡个人年有效剂量大于1mSv或物料中天然铀比活度大于1 Bq/g的锡矿山均应进行放射卫生防护的审管。锡矿山井下工作场所空气中氡及氡子体α潜能浓度和井下环境中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管理限值分别为1 000 Bq/m3、3.57μJ/m3和1μGy/h。锡矿山井下矿工个人剂量管理目标值定为10mSv/a。工作人员总的年有效剂量超过10 mSv时,工作人员应视为放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5.
伽玛刀治疗室及环境漏射线剂量分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伽玛刀治疗室内及环境漏射线剂量分布,为患者及环境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国产LiF(Mg,Cu,P)粉末制成测量探测器,通过FJ-377热释光剂量仪测读,得出治疗室内各点剂量值;用FD-3013数字γ辐射仪测量环境辐射水平。通过分步实验,测量出在γ-刀治疗过程中,在关机与开机两种情况下治疗室内及周围环境的本底辐射和漏射线剂量。结果 治疗室内的剂量率在10~130 000 μGy/h,周围环境的剂量率约为0.18~0.63μGy/h,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规定。患者颈部所接受的漏射线剂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结论 提示应该对患者非治疗部位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的生产与清洗进行调查,加强对豁免放射源的集中管理。方法 依据GB16365-1996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和GB16353-1996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对生产与清洗单位进行现场咨询和检测。结果 1只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成品表面(不拆开)辐射剂量率为0.2~0.3μGy/h,如果将探测器打开,其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表面辐射剂量率为3~30 μGy/h。生产和清洗现场室中央为0.1μGy/h。(属于一般天然环境辐射水平)。结论 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放射源密封状况较好,在生产和清洗时一般不会产生表面污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一台PET/CT防护进行检测,以评价该实践对职业人群和公众的辐射影响。方法 分析PET/CT工作场所的辐射源项,在最大工作条件或典型工作条件下,检测中子、X射线和γ射线的外照射水平,并根据检测结果估算职业人员和公众的年剂量水平。结果 各检测点的中子外照射未检出,X射线和γ射线外照射水平在0.08~47.5μSv/h之间,对职业人员和公众所致的最大附加年剂量分别为948.6μSv,和21.6μSv。结论 该实践所致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照射剂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带CT影像融合的双探头符合线路ECT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ECT显像采用的18F等核素标记的药物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方法 设定职业照射剂量约束目标值为5 mSv/a,公众照射的剂量约束目标值为50 μSv/a。通过分析环境放射性污染源项,估算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剂量,来评价装置的屏蔽设计的可行性和ECT扫描操作程序的合理性。结果 从事不同工种的工作人员(注射、摆位、控制)的年受照剂量介于0.1~1.5 mSv,公众的年受照剂量不会超出3 μSv。结论 屏蔽设计合理,操作程序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雅安市环境γ辐射水平,了解居民生活环境天然辐射外照射水平并估算居民暴露剂量。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方式,在雅安市每个乡镇中随机选点开展环境γ辐射剂量率即时检测,并分析估算环境γ辐射剂量率水平和其对居民产生的有效剂量当量。结果 雅安市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为117.97 nGy/h,其造成的公众人均年照射有效剂量为0.72 mSv,均略高于我国平均水平。结论 雅安天然放射性环境安全可靠,不会对民众产生不良影响,适合人类居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防护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从辐射防护最优化与确保安全运行角度提出放射防护建议。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将获取的资料与标准的要求相比较,主要采用BH3103X-γ便携式巡测仪进行射线防护监测,PCM-100(α、β、γ)表面污染测量仪进行表面污染监测,FJ-377热释光剂量仪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结果 该核医学科及周围环境辐射水平最大值为0.89μGy/h,工作场所表面污染最大为值0.43Bq/cm2,敷贴器贮源箱表面韧致辐射空气比释动能率为2.34μGy/h(5cm)和0.26μGy/h(100cm),个人剂量监测有一人年个人剂量超过5mSv,为8.88mSv。结论 该核医学科选址适宜,布局合理,辐射防护监测结果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放射防护管理较完善,正常条件下能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但应修建通风橱,加强分装室操作人员防护,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An absorbing chuck with activated coal has been suggested for absorbing radon and its daughter products' wastes from the air which are formed in the device YPP-1 in the process of preparation of radon water concentrate. Testing of such a device has shown that it is simple, reliable and efficient in functioning, thus it can be recommended to be used in radon laboratories.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Formaldehyde was found to off-gas from flint sandpaper that contained an urea-formaldehyde resin as the minor component in a double glue system. Approximately 2000 sheets of sandpaper in a 115 m3 (4050 ft3) ship's storeroom with no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roduced a formaldehyde concentration of at least 4.5 ppm that was uniform throughout the compartment. A contributing factor was elevated compartment temperature due to high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the heating of the ship's steel hull by direct exposure to the sun.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