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儿科护理点滴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科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地方。患儿纯真可爱,充满童趣,护士不仅要技术娴熟,还要了解儿童心理,与孩子沟通,这样不但可以取得患儿的信任、尊重,并能更圆满地完成各项治疗与操作,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好护士阿姨,才能把儿科护理工作做得更加出色。因此,儿科患者护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王晓娟 《大家健康》2016,(4):223-224
目的:以儿科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为例,探讨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该院儿科护士通过自发组圈,以自身对问题的认知、分析和解决为条件。在儿科室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护理过程中,记录并分析品管圈实践活动是如何逐步提高工作效率的。结果:医患关系得到大幅度改善,医院儿科病房床位得到合理利用,护士护理中的失误概率得到有效降低。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效治愈了患儿,提高了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改善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护理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科护理过程中无效沟通的原因。方法:选取20例儿科护士及20例患儿的家属作为观察对象,采取调查方式进行,包括:患儿家属无法沟通原因及护士无法沟通原因,分析护理过程中无效沟通的原因,针对无效沟通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患儿家属无效沟通原因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住院患者及其家属情绪焦虑,家属对患儿疾病不了解,护士言语失度、解释不到位,分别占82.50%(33/40)、80.00%(32/40)和60.00%(24/40)。结论:住院患儿及其家属情绪焦虑、家属对患儿疾病不了解、护士言语失度是造成儿科护理中无效沟通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护理工作应加强对这三个方面的重视,提高儿科护理中的沟通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而儿科护理的风险往往更高。儿科护理的对象是生命较脆弱的小儿,这些患儿的病情来势凶,变化快,致死率高。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较繁琐,如果在一个细微的环节出现差错就可能对患儿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为了帮助护士规避儿科护理风险,降低发生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几率,护士应经常分析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将儿科病区13名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责任于人进行管床,设立护士长一高位责任护士一初级责任护士,按岗位分管床位,全面负责患儿的病情观察、治疗、护理、病区安全及家属沟通,使患儿得到及时、最适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基础知识技能、专业技能、急救技能、综合能力、病区安全管理、护理质量、护理文书等项目,实施层级责任制后显著优先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压力感降低。结论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加强工作责任感,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充分利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使患儿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照料,患者满意度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漆平  徐碧英  凌其英  王青彦 《四川医学》2011,32(12):2039-2041
目的调查儿科监护室患儿家长与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指征的认知,为优质护理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优质护理认知调查问卷,对儿科监护室护士及患儿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护士与患儿家长对优质护理的认知存在差并,二者既有共同观点,又有各自独特见解。结论护士对患儿家长优质护理指征的准确把握是提供优质护理提高家长满意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科护士与患儿父母伙伴关系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8—10月选取浙江省5所三甲医院189名儿科护士及其所护理的189名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中文版儿科护士与患儿父母伙伴关系量表(pediatric nurse parent partnership scale, PNPPS)、护理组织氛围量表及护士心理资本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结果  PNPPS(儿科护士版)总分为(141.67±15.73)分;护理组织氛围得分为(85.13±9.87)分,心理资本得分为(86.52±11.89)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生育、不同儿科工作年限、不同平均月收入的儿科护士PNPPS(儿科护士版)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NPPS(儿科护士版)总分与护理组织氛围、心理资本及PNPPS(患儿父母版)总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0.248~0.598, 均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护理组织氛围、是否生育、心理资本、PNPPS(患儿父母版)总分及儿科工作年限是儿科护士与患儿父母伙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结论  儿科护士与患儿父母伙伴关系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组织氛围、是否生育、心理资本、儿科工作年限是儿科护士与患儿父母伙伴关系的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未生育及低工作年限的儿科护士护理组织氛围水平及心理资本的培养,通过营造和谐的护理组织氛围,提高心理资本水平,改善儿科护士与患儿父母的伙伴关系,为患儿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有效沟通标准作业程序(SOP)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①根据儿科护理队伍和特殊患儿群体的特点,制定适合于儿科各项操作和各类接待时等不同场景的有效沟通SOP小册,即沟通交流语言规范,让护士学习.②针对每一次因护士沟通不良引发的纠纷和投诉,组织全体护士进行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护士分组(以患儿家长和护士的角色)模拟回放当时情景,让护士现场查找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每1次培训活动后护士必须讲述自己的心得体会,然后追踪查看沟通交流效果.结果 护患纠纷和差错发生率降低,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提高,护士沟通交流技巧、整体综合素质明显提高.结论 制定有效SOP,进行护士多元化的培训,对降低儿科纠纷、投诉发生和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从事儿科护理护士的工作压力,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帮助护士减轻或消除工作压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护士普遍存在家长对患儿溺爱,过度维权;恶性刺激;患儿不合作,加重工作负担;高科技带来的工作压力;待遇低,社会地位低;护士岗位角色转换与医护协调困难等工作压力。结论通过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改善管理作风,科学地培养和使用护士,加强护士心理素质的训练,从而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了自身的心理文化素养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辛雪莲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85-4986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也随之增强,对医疗与护理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现在家庭中独生子女比较多,儿童的健康是家庭与社会关注的热点,患儿及家属对儿科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服务要求。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全院50名护士进行调查,有90%的护士不愿意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其他10%的护士为在儿科工作已10年以上的高年资护士。不愿去儿科工作的原因是:孩子哭闹、环境嘈杂、小孩输液麻烦、扎不上头皮针、还有儿科护士工作强度大。可见儿科护理工作难度大,儿科护士的压力可想而知。现就基层儿科护士面临的压力与应对措施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儿科护士的心理压力的来源及应对措施.方法对40名儿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造成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结果造成儿科护士的主要心理压力有患儿自身因素、技术方面、患儿家长方面、环境因素等.结论儿科护士普遍心理压力较大,因此,要给其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使她们的压力得到释放,更好地发挥她们的潜能,投身到儿科护理事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护理查房对儿科护士护理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儿童医院儿科的41名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比较实施护理查房前后护士的护理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实施护理查房后护士的理论知识成绩和综合业务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护理查房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查房后护士对自身主观能动性、自我防范意识、专业知识掌握度以及护患沟通能力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查房能显著改善儿科护士的护理质量,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同时有助于护士对护理技术的掌握,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门诊护士与患儿家属接触机会最多 ,沟通顺利与否 ,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做一名护士 ,只要乐于并善于与患儿及陪护信息沟通 ,就会大大提高护理水平。1 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儿科做为医院一个独立的科室 ,有着不同于别科的特殊性。1 1 患儿年龄小 ,情感表露直率而单纯 ,由于惧怕 ,对护理技术操作有不合作的举动。粗暴、生硬、强制性的进行护理工作 ,容易使患儿产生恐惧、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 ,引起心身伤害 ,对健康是很不利的。1 2 由于一个孩子的缘故 ,孩子们都被家长视若“掌上明…  相似文献   

14.
浅析中职儿科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儿科护理的特点是评估难度大、观察任务重、护理项目多、操作要求高。这就需要儿科护士具有扎实的专业护理知识并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护理患儿。课堂教学是护生获得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提高儿科护理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儿科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5.
提高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的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慧 《中国医药导报》2006,3(34):130-131
儿科病房家长的满意度是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护士与患儿家长的关系始终贯穿于患儿的治疗护理中。儿科护理具有患儿年龄小,认知差,陪护多,临时状况多,护理操作琐碎等特点,护理管理存在一些特殊性,怎样才能提高儿科病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呢?笔者就护理工作的几个方面谈一些体会。1加强儿科病区护理管理1.1加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由服务态度差引发的纠纷很多,这首先要求护理人员“以患儿为中心”转变观念,加强医德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我院为此开展了“诚信护理,人性化关怀”的服务活动,提倡微笑服务,不说服务忌语。定期进行“…  相似文献   

16.
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囡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0):865-867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护士进行人文关怀的教育和培训,创建温馨的人文环境,为患者提供方便,根据不同年龄采取相应交流技巧,提高技术操作技能,提供营养需求和健康教育干预,开展爱心天使评比活动,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患儿及家长满意度明显提高,儿科护理行为更趋于专业化。结论开展人文关怀服务,提供符合患儿生活特点和心理需求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减少了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儿科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和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结果制定防范对策。方法对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发生护理风险的76例患儿开展统计分析,明确其护理风险发生情况和原因,并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防范策略。结果感染、坠床、不合理用药、利器割伤、跌倒等均是儿科患儿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风险时事件,构成比分别为23.68%、22.37%、22.37%、14.47%和14.47%,另有2例意外死亡;规章制度不完善、护士责任心差、护士和家长缺乏沟通、护士责任不明、护士操作技能不合格均是护理风险常见的原因,构成比分别为21.05%、21.05%、19.74%、18.42%和15.79%。结论在儿科护理风险中容易发生感染、坠床、不合理用药、利器割伤等不良事件,甚至可能会出现意外死亡,规章制度不完善、护士责任心差等均是常见原因,应当加强防范干预,减少不良事件,才能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相似文献   

18.
与患儿家属积极沟通 努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光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6):1062-1062
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患儿及家属对治疗护理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作为一名儿科护士,不仅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而且要有优质的服务态度,尤其是儿科护理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彭伟利  周利侠 《吉林医学》2014,(25):5733-5734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3例儿科住院患儿,按照治疗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细节护理,并对两组患儿输液结束后情况(静脉穿刺成功率、护理差错率及患者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实施细节护理后,提高了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护理差错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儿科静脉穿刺中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北京市某三甲儿科专科医院上报的91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制订防范措施,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6月某院护理不良事件,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类型、发生的时间、事件分级、事件责任人、护士的工作年限、发生不良事件的患儿年龄进行分析。结果坠床、给药错误、其他(病历记录错误、体重测量错误、忘松止血带等)、压伤、管路滑脱、医嘱相关、跌倒为不良事件的主要类型,04:00~07:59、08:00~11:59、16:00~19:59为不良事件发生时间段,不良事件级别以玉级为主,不良事件的主要责任人为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护士工作年限以1~5年、10年以上护士为主,发生不良事件的患儿年龄以>1~6岁、6岁以上患儿为主。结论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原因制订防范措施,减少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保证患儿的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