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重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37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40次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血清总胆红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血清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上升。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化指标,降低TNF-α水平,提高近期存活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7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人工肝治疗185人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血氨、内毒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和不良反应,并选择63例病情相似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规治疗作对照组。结果 76例重型肝炎患者人工肝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冶疗组近期存活率为67.1%,对照组为31.7%。血转氨酶从(183.36±78.46)U/L下降至(79.42±64.30)U/L(P<0.01),血总胆红素从(310.15±90.24)umol/L下降至(145.26±50.76)umol/L(P<0.01),血氨从(119.42±65.20)ug/dl下降至(77.08±36.38)ug/dl(P<0.01),内毒素从(59±12.53)ng/dl下降至(29±7.32)ng/dl(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从(16±5.3)%上升至(32±7.2)%(P<0.05)。人工肝冶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75%。结论 非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明显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提高存活率,人工肝支持系统对于重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护理体会。方法9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及治疗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治疗组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测定血液肝肾功、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电解质变化。对比两组存活率。总结护理注意要点。结果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P<0.05);患者胆红素明显降低(P<0.05);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电解质紊乱明显改善(P<0.05);而对肾功影响不明显。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早、中期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晚期存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肝脏替代治疗方法,且在病程早期进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0例重症肝炎患者应用人工肝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电解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胆碱酯酶(CHE)变化及存活率和不良反应,并与40例病情相似行常规治疗的患者相对照.[结果]人工肝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近期存活率50%,对照组为30.0%.治疗组不良反应10%,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下降,且有显著差异(P<0.01),PTA、胆固醇(CHOL)、CHE则明显上升(P<0.01).电解质、血常规两组及治疗前后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明显改善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提高存活率,其对重症肝炎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效果及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负荷量的变化.方法 136例乙型重型肝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卧床休息、综合护肝、促进肝细胞再生、支持治疗等,未应用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比较2组的存活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主要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胆碱脂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LPS)及乙型肝炎病毒负荷量(HBV-DNA)水平.结果 观察组76例中,53例好转,23例死亡,存活率69.7%;对照组60例中,28例好转,32例死亡,存活率46.6%.组存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后TBIL,TNF-α,IL-6,LPS均明显下降(均P<0.01),PTA,CHE均明显提高(均P<0.01),HBV-DNA由(7.62±1.68)×10(7)copies·ML(-1)下降到(4.75±1.35)×10(4)copies·ml(-1)(P<0.01),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有肯定的治疗作用,能快速清除乙型肝炎病毒负荷量和蓄积的毒性,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重型肝炎患者根据病情分别选择血浆置换、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等人工肝支持方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肾功能、血氨、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血清总胆红素、总胆汁酸、血氨下降,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上升(P<0.01).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能显著改善重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对8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患者只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42例患者在综合疗法基础上给予ALSS治疗,并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及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ALSS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 PT、 TNF-α、内毒素及 NO 水平明显下降 (P<0.05~0.001),血清Cl-水平也明显降低(P<0.001).ALSS治愈好转率为50.0%(21/42),而对照组治愈好转率为20.9%(9/4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ALSS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12/42).结论 ALS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并降低TNF-α、内毒素及NO等病理成分,能明显提高其治愈好转率,其中早、中期患者疗效明显好于晚期患者.  相似文献   

8.
潘彤军  陶倩  徐天敏 《临床医学》2005,25(11):38-39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血液灌流(DHP)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10例(39例次)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患者,每次治疗前、后检验肝功生化、电介质、血氨(NH3)、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体征均明显减轻,肝功能明显改善,血胆红素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回升。6例神志转清,1例神志改善,存活7例,存活率70%,ALSS并发症主要为血浆过敏反应和一过性低血压。结论DHP联合PE是辅助治疗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的有效方法。提高ALSS疗效途径:治疗应早期、每次置换的量应大、DHP与PE交替治疗、对重型肝炎出现Ⅲ级以上肝性脑病首选肝移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地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的治疗方法。方法:10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重肝汤;对照组53例采纳《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确定的常规西药治疗;2周为1疗程,连续1~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并发症,肝功能,PT的变化及存活率。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6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当前提高治疗重型肝炎存活率的有效的措施之一,且费用低廉,适合基层医院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治疗重型肝炎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方法对71例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给予ALSS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监测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及一氧化氮(NO)水平.并比较重型肝炎不同类型及时期应用ALSS的治疗效果.结果重型肝炎患者在ALSS治疗后,肝功能明显改善,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NF-α、内毒素及NO水平明显下降.急性、慢性重型肝炎应用ALSS治疗治愈好转率分别为61.5%、25.6%,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晚期治疗治愈好转率分别为72%、42%、0%.结论ALSS治疗重型肝炎疗效可靠,急性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较好,慢性重型肝炎在早、中期治疗最为适宜,并能降低TNF-α、内毒素及NO等病理成分,从而减轻重型肝炎时免疫反应对肝细胞的损伤,能明显提高其生存率.ALSS后生化监测和临床表现能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效价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对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治疗重型肝炎进行了疗效与价格关系的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治疗重型肝炎中的价值.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基础疗法 人工肝支持系统(血浆置换 血液吸附),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两组按患者的PTA不同(30%~40%、20%~29%、<20%)分为三组进行对比研究,观察患者的治愈好转率、平均住院日和平均费用.结果PTA在30%~40%和20%~29%的组中,人工肝治疗组的治愈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费用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TA在20%以下的组中,人工肝治疗组在治愈好转率和平均住院日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费用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治疗早、中期重型肝炎效果较好,具有很好的效价比关系,对该类患者应强调及时给予人工肝治疗,而对于晚期重型肝炎,人工肝支持系统与对照组在治愈好转率、平均住院日及治疗费用方面比较其效价关系不合理,对晚期重型肝炎应慎重选择人工肝支持系统这一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重型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和对照组(50例);2组病例综合治疗基本相似,治疗组加用血浆置换治疗,每次置换异体同型等量血浆2000~3000ml,每周2~3次;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肝功能及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共治疗292次,症状、体征、肝功能和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疗组有效率为68.37%,对照组有效率为32.0%(P〈0.01)。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不良反应经处理均能好转。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化指标,提高近期存活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PE联合血浆吸附(plasma absorption,PA)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效果、时机及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03年8月~2006年3月收治的9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Ⅰ组、治疗Ⅱ组与对照组,3组均予内科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Ⅰ组予PE治疗,治疗Ⅱ组加用PA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变化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治疗Ⅰ组、治疗Ⅱ组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好转,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Ⅱ组优于治疗Ⅰ组,两组比较差异也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LSS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显著改善肝功能,提高存活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重肝合剂对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指标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重肝合剂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7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重肝合剂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的肝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降低,白蛋白显著增高,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重肝合剂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5.
中间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肝功能支持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中间型人工肝支持方法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对 17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 ,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 ,血常规 ,凝血酶原时间 (P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变化。结果 血浆置换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总有效率为 5 8.8% ,最终存活率仅为 11.8%。检测指标中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和总蛋白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或 P<0 .0 1) ;血尿素氮、血肌酐和血常规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而且不良反应较轻。结论 中间型人工肝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有肯定的支持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联合应用持续缓慢式血液滤过透析 (CHDF)和血浆置换 (PE) ,对 13例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治疗评价疗效。结果 :13例进行人工肝治疗的患者 ,中毒症状明显好转 ,血清总胆红素下降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血氨 ,内毒素 ,白介素 6 (IL 6 ) ,肿瘤坏死因子 (TNF)明显下降 ,电解质紊乱纠正 ,肾功能好转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联合CHDF PE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有明显的支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95例各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均在300μmol/L以上),随机分为两组,ALSS治疗组9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日本产KM8800型人工肝血液净化装置进行血浆交换,比较该法治疗前后肝功能检测指标变化情况及不同病期患者的存活率;对照组103例常规治疗,两组进行存活率比较。结果:ALSS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以血清胆红素下降幅度最大(P<0.01);ALSS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中期患者存活率有明显提高(P<0.05),而两组早、 晚期存活率比较均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LSS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较佳,能够改善中期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血浆置换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联合中药方重肝合剂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2例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肝合剂,比较2组在治疗第6周末的肝功能、凝血功能、疗效及血浆置换次数。结果:2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2组综合疗效相当,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意义(P<0.01或0.05),而治疗组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进行血浆置换(3.3±1.6)次,对照组(5.5±1.8)次,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中药方重肝合剂治疗早、中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可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减少血浆置换治疗次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重型肝炎病人在护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症状如乏力、食欲缺乏、腹胀等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病人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较治疗前下降(P<0.01),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慢性重型肝炎早期疗效明显优于中期(P<0.01),且病人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能提高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9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46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另45例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的肝功能、PTA等并观察近期转归。结果使用拉米夫定组在治疗后肝功能明显好转,PTA明显上升。治疗2周和4周后与未使用拉米夫定组比较,ALT、TBil明显下降(P<0.01);PTA明显上升(P<0.05)。治疗4周时使用拉米夫定组生存率为91.1%,而未使用拉米夫定组生存率为73.9%,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拉米夫定能快速有效抑制HBV的复制,能阻止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病情发展,减轻肝脏炎症,改善肝功能和肝组织学,使患者获得在病毒学、肝组织学和肝功能的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