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颅内压是脑外伤、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患者的重要临床指征,颅内压增高是临床急症,掌握患者颅内压状况是危重病人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颅内压监测仪是临床的诊断设备。监测颅内压即可为正确诊断、积极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直接依据。脑室内颅内压持续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能有效控制颅内压,维持脑灌注压,降低重型颅脑外伤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具有卵巢过度刺激征高危因素患者在取卵术后,用来曲唑降低卵巢过度刺激征(OHSS)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生殖中心近一年内行IVF—ET助孕并具有卵巢过度刺激症高危因素的患者86例,于取卵术后口服来曲唑,并系统地回顾既往取卵术后用葡萄糖酸钙推注预防卵巢过度刺激征的资料,对比两种方案下卵巢过度刺激征的发生率以及中、重度OHSS的比例。结果:用来曲唑预防的86例患者中,雌激素水平下降明显,卵巢过度刺激征的发生率为12.79%,中、重度的发生率为2.33%,既往卵巢过度刺激征的发生率为13.02%,中、重度的发生率为4.69%。说明来曲唑可以更好地降低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征的发生率。结论:取卵术后服用来曲唑不但可以预防OHSS的发生,而且可以降低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可以考虑将来曲唑作为预防卵巢过度刺激征的一线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减少膀胱灌注化疗所致的尿道膀胱刺激征。方法:用环氧乙烷灭菌的一次性小儿吸痰管代替普通导尿管进行导尿。结果:膀胱灌注化疗所致的尿道膀胱刺激征大大减少。结论:小儿吸痰管的管径比普通导尿管细很多,插管时患者的舒适感大大提高,减轻膀胱灌注的尿道膀胱刺激征,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乙型脑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俗称“大脑炎“,是夏秋季常见的由乙脑病毒引起的脑炎.属乙类传染病.本病为全身性感染,主要病变在中枢神经系统.多发生于 2~ 7岁儿童.临床上以高热、头痛、嗜睡、意识障碍、惊厥抽搐、脑膜刺激征为特征.本病病死率高,部分重型病人留有后遗症. ……  相似文献   

5.
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是小儿尤其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细菌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本症预后差,死亡率在5%~15%之间。本文总结了2005年2月~2007年2月,收治8例患儿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妊娠合并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近二十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促排药物的使用而发病率上升的疾病,自然妊娠者合并此征相对少见.目前没有确切的药物治疗本病,多以对症治疗为主,而合并妊娠者用药更是受到限制.恩师采用运用经典方《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克罗恩病临床表现特点和诊断方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舜飞  吴勤动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9):1695-1697,1699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误诊原因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对最近6年收治的2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文献报道,分析本病的临床特征与诊断要点。结果:患者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病变侵犯胃肠道任一部位,呈节段性分布,以小肠和结肠最多见。腹痛、腹泻为主要肠道症状,但尚有低热、消瘦、贫血、皮肤及肛周疾病等多系统症状。内镜下有跳跃性分布的溃疡、息肉、狭窄或卵石样、铺路石征,活检肉芽肿检出率为53.8%。误诊原因为对本病的认识不足、肠道病变多部位性、临床症状多样化、过于强调病理学检查及肉芽肿的诊断意义。结论:本病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在排除肠结核、肿瘤、肠道慢性炎症基础上,内镜联合活检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王丽雪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336-3337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系指出生后4周内化脓菌引起的脑膜炎症,其病原菌在新生儿不同于其他年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颅内压增高症出现较晚,又常缺乏脑膜刺激征,故早期诊断困难,加之并发脑室膜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尤其难以肃清,其致死率及致残率仍较高。本文就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脑炎患儿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95例重症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是否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发生将其分为观察组(发生急性呼吸衰竭)与对照组(未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统计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是否发热、是否昏迷、是否呕吐、是否意识障碍、是否头痛、是否抽搐、有无脑膜刺激征等,分析两组患儿上述资料的差异及导致重症脑炎患儿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结果 95例重症脑炎患儿中,26例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占27.37%,69例未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占72.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年龄、发热、昏迷、呕吐、头痛、脑膜刺激征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意识障碍、抽搐、颅内压增高、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合并高血糖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意识障碍、抽搐、颅内压增高、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合并高血糖可能是导致重症脑炎患儿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意识障碍、抽搐、颅内压增高、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合并高血糖可能是导致重症脑炎患儿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临床治疗期间应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并予以对症处理,以降低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治疗原则及目标、抗病毒治疗指征、抗病毒治疗药物的进展作一简要概述,强调正确的治疗理念、选择合适的抗病毒指征和规范性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分析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以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氨氯地平治疗的观察组40例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40例。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进行持续监测,同时观察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CREA)、血糖(GLU)及甘油三酯(TG)的值。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氨氯地平治疗后,ALT、CREA、GLU、TG各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中,氨氯地平具有良好的降血压效果,且对患者血脂、血糖、肾脏功能及电解质不造成不良影响,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出血病人预后和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重症脑出血伴吞咽障碍的病人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3)和对照组(n=35),于入院后24~72 h内分别给予鼻饲EN(瑞先)支持和普通鼻饲饮食。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第2和第14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观察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入院后第14天,治疗组病人NIHSS评分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EEN支持治疗可改善急性重症脑出血病人神经功能和机体的营养指标,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及时雨  齐平建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636-2637,2639
目的探讨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止血、镇痛等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5d,治疗结束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的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讨论急性脑出血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方法 选择30例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治疗的急性脑出血的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30例同期的急性非脑出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64排128层的螺旋CT检测.结果 选取30例急性脑出血的患者,其中有20例患者发生基底节出血,有3例患者发生脑...  相似文献   

15.
李玲 《中国保健》2010,(10):12-1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68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康复组按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术后病情稳定即开始肢体功能康复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随意自我锻炼,两组分别在术后第1天和术后30&行肌力测定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康复组术后30天行肌力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干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脑出血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两种对照组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162例经颅脑CT扫描确诊的脑出血病人,同时配以社区对照和医院对照,并分别作1:1配比分析,初步探讨了中老年人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短暂脑缺血发作、父、母脑卒中病史及鼾症是脑出血独立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饮酒、相对体重偏高及某些饮食习惯(喝奶)与脑出血有关(P均<0.05)。本研究未发现吸烟与脑出血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佳治疗方式,提高患者存活率,降低致残率。方法:回顾分析110例出血量〉20ml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均为半球出血)患者的治疗情况,分别采用保守治疗(A组)和手术治疗(B组),A组采用常规脱水降颅压等治疗方法,B组主要采用去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方法。结果:出血量〈40ml患者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别,≥40ml患者B组较A组在治疗半年后,治疗效果具有明显优势。结论:根据病情不同,选择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张俊英 《现代保健》2014,(16):87-90
目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患有脑出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并观察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4例患有脑出血疾病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出血疾病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脑出血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水平复常时间和护理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脑出血疾病治疗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患有脑出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选择北京市崇文、西城两地自然人群共19546人,对年龄35岁以上者,整群随机调查5441人进行前瞻性观察.本组结果脑卒中四年累积发病者181例,CT检查114例,占63%,在混合性高血压和单纯收缩期型高血压患者中并发脑卒中者,出血性占81%,缺血性占68.8%(P<0.01).收缩期型高血压发生卒中者,老年组(年龄60岁以上)高于非老年组(P<0.01),收缩压的升高是引起老年人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脑卒中CT分类,脑出血占33.3%;脑梗塞占60.5%,有29.2%正常血压者发生缺血性卒中.因此积极寻找血压之外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也是降低缺血性卒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1月28日下午.合肥市政府副市长卢仕仁一行来到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长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社区卫生示范中心创建活动推进工作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