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运用判别分析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无锡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08-2009年收治的2型糖尿病89例,按照头颅MRI检查结果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47例和无腔隙性脑梗死组42例.对两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用来建立判别函数模型,对两组发生脑梗死的风险进行预测.结果 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进入最终判别模型的指标有3个:年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IMT.所建立的判别模型预测两组脑梗死发生风险的敏感性为82.98%,特异度为88.10%,诊断符合率为85.39%.结论 所建立的判别模型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准确度较高,可用于预测糖尿病发生脑梗死风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脑梗死的治疗多集中于药物领域,但从长远来看,仅靠药物难以达到全面有效控制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目的.研究表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日常饮食习惯、生活态度及行为方式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饮食习惯、生活态度及行为方式的调查分析,探讨几种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旨在指导人们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生活态度及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及对治疗的影响.方法 以144例脑梗死的 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138名性别、年龄匹配的无脑血管疾病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代谢综合征情况及相关 指标对脑梗死发生及治疗转归的影响.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影响脑梗死发生的临床因 素的单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再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当作对照组,选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观察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血液HCY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HCY,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和脑梗死紧密相关,它不仅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还是一项引起脑梗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经头颅CT或/及MRI检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老年患者(≥65岁)268例作为观察组,207例单纯腔隙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疾病特点及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部位、性质及相应血管狭窄情况.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紊乱、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高(P〈0.01);斑块发生部位以颈动脉窦部较多见、且左侧较右侧多发;硬斑较多,其中,颈内动脉虹吸部硬斑较多,软斑以颈动脉窦部最多;轻度狭窄的发生率高于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结论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发生中,动脉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起重要作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对控制老年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发展,防止腔隙性脑梗死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彩色多普勒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相关性价值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临床经CT或MRI扫描证实的脑梗死患者42例,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42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30例,发病率约71.4%,左侧多于右侧,且多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软斑较多见,溃疡斑和软斑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性质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文云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77-2178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其治疗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住的128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判定患者有无抑郁及其程度;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评分评价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并观察二者间的相关性.针对抑郁患者分析相关因素,应用氟西汀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为39.84%,以轻中度为主,梗死后抑郁的发生与NFD评分呈正相关.氟西汀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效果较好.结论:脑梗死后抑郁与文化程度、梗死次数、梗死部位及NFD评分有关.氟西汀治疗脑梗死后抑郁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1],因此,预防措施无论对脑梗死患者或脑梗死高发危险人群都十分必要.脑梗死二级预防,就是指对已经发生了脑梗死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目的是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病残率,同时防止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创伤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通过回顾我科2003-2010年收治的35例小儿创伤性脑梗死临床资料,探讨治疗方案.结果 治愈24例,轻残6例,重残4例,死亡1例.结论 对于儿童颅脑外伤患者应警惕创伤性脑梗死发生可能,早期规范治疗,效果良好,能够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判断脑梗死风险,及时干预预防脑梗死发生是治疗的关键,但临床上尚缺乏特异的检查方法来准确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分布、性质及动脉管腔狭窄情况,意在了解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青中年脑梗死后抑郁临床观察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中年脑梗死后抑郁(PSD)的发生率、临床表现、相关因素和治疗情况.方法 分析符合PSD诊断的29例青中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并对其抗抑郁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青中年脑梗死患者的PSD发生率为41.43%,以轻、中度抑郁为主.PSD的发生与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采用综合治疗后,HAMD评分有明显改善.结论 青中年PSD发生率亦较高,抗抑郁剂及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有效,在重视躯体康复的同时应积极治疗抑郁.  相似文献   

12.
大面积脑梗死一般认为是由于大脑主干动脉,如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死.该病大部分起病急、进展快,有时在临床上与脑出血很难鉴别,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发病早期CT检查常不能发现病灶,容易发生误诊.笔者将近三年来我院收住大面积脑梗死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提高预防脑梗死的意识,力求防止和减少卒中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16~45岁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青年人脑梗死危险因素复杂多样,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吸烟史、饮酒、肥胖等;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高血压仍为最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探讨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于诊断治疗和预防青年人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江文宇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5):2021-2021
随着医学的发展,脑梗死的病死率明显下降,但复发性脑梗死的发生,复发后所致的躯体残疾和血管性痴呆以及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社会负担、家庭负担亦随之增加,日益成为社会健康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复发性脑梗死的发生,以及对高危人群进行医学干预,笔者进行了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的分析,为本地区的复发性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组中8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均来自2000年12月~2004年12月我院内科住院、门诊患者,发生脑梗死次数最少2次以上,最多1例发生5次脑梗死。对照组80例为同期首次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5.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又名进行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脑梗死的原发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在医疗干预后仍继续加重的临床过程.临床上SIP 占脑梗死的26%~43%,致残率和病死率比一般脑梗死高.为了解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我们对2008 年1 月至2010 年7 月入院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 例,和同期住院的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50 例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整理,并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江艳柳 《安徽医药》2021,25(5):1024-1026
目的 探讨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50例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hsCRP与血常规,比较两组hsCRP、白细胞(WBC)计数水平以及不同损伤程度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hsCRP、WBC血清计数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为(5.12±2.34)mg/L,中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为(8.57±2.42)mg/L,重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为(11.64±3.68)mg/L.中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高于轻型,重型急性脑梗死病人hsCRP水平高于中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CRP可作为特异性血清学标志物用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评估,其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成人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580例成人颅脑损伤患者损伤后发生脑梗死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相关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与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580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脑梗死者32例,发生率5.5%;高龄、GCS<8分、脑疝、低血压、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脱水剂及活血药物的使用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成人颅脑损伤后脑梗死发生率高,高龄、GCS<8分、脑疝、低血压、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脱水剂及活血药物的使用为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脑梗死恢复期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492-1493
脑梗死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60岁以上有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患者最易发生[2].临床上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脑分水岭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现将脑梗死的康复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死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0%,致死率和致残率高,患者预后较差.早期、及时的治疗,对于降低脑梗死的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脂质紊乱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1].他汀类药物在脑梗死的一、二级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具有调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血管事件发生的作用[2].我院治疗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俊卓 《河北医药》2006,28(8):705-705
脑梗死最常发生在放射冠区、颞叶、顶叶,小脑梗死较少见,现报告以突发眩晕为主要表现的小脑梗死3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