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1前言中药是中医治病的重要物质基础,而中药汤剂的制取,即如何煎煮好汤剂,掌握好“火候”及煎煮时间,使药物得到充分的提取和发挥是治病有无疗效的关键。目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煎取中药汤剂的工具是使用双曲形陶罐,这种传统的器具必须有燃烧的热源,而且当药物沸腾后就可能溢出,受场地环境的限制并且很难掌握“火候”,给使用者带来许多不便以及难以充分将药性煎煮制成合格的汤剂,从而影响治病效果。本文介绍的“多功能保健煎药杯”是作者在几年的实践中经过反复试验而研制的,它弥补了现阶段煎药器具、方法的一些缺点,而且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医院药房窗口接方时,经常会遇到很多病人要求煎药煎久一点煎浓一点,觉得这样的汤药效果更好,但中药真的是煎得越浓越好吗?汤剂是中药临床上运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中药的煎煮方法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临床疗效,历代医家都很重视。如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于此。"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门诊上,常有病人向中医师询问:怎样煎中药药效才能最好?中药煎之前需要像洗菜一样淘洗干净吗?煎好的中药是否像喝茶一样,倒掉第一煎,从第二煎开始喝?先煎、后煎怎么煎?煎药方法煎煮前应将中药预先浸泡1小时左右。泡药要用凉水,矿泉水、纯净水也可。最好用砂锅煎药(或陶瓷锅)。大火烧开,然后小火维持15~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中药饮片切制规格对中药汤剂煎煮质量的影响,为饮片切制规格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参照医疗机构中药煎药的管理要求,统计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的中药煎煮质量抽查记录。结果当前部分饮片切制过于粗大,难以煎透,且较难通过改进操作提高煎煮质量,成为降低中药汤剂质量的最大因素。结论建议新版《药典》制定符合煎煮要求的中药饮片切制规格,以利于充分煎出有效成分,确保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医药事业向国际化、现代化的不断迈进,中医理论研究和中药质量监控已引起重视,而中药煎煮方法的规范却仍是空白。但历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除“理、法、方、药”外,正确的中药煎煮法也是保证中药临床疗效的关键环节,不容忽视[1]。因此针对目前普遍存在重诊断、治法、方药而轻煎服法的误区,本文将从煎药容器、煎煮时间及次数、煎药火候、煎药溶媒及用量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探讨中药合理的煎服方法奠定基础,从而在保障中药疗效的基础上减少中药材的浪费。  相似文献   

6.
唐乔 《现代养生》2014,(20):225-225
随着中医药事业向国际化、现代化的不断迈进,中医理论研究和中药质量监控已引起重视,而中药煎煮方法的规范却仍是空白。但历代医家很早就认识到,除"理、法、方、药"外,正确的中药煎煮法也是保证中药临床疗效的关键环节,不容忽视[1]。因此针对目前普遍存在重诊断、治法、方药而轻煎服法的误区,本文将从煎药容器、煎煮时间及次数、煎药火候、煎药溶媒及用量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探讨中药合理的煎服方法奠定基础,从而在保障中药疗效的基础上减少中药材的浪费。  相似文献   

7.
打破砂锅问到底中国人会不会熬中药娄世华中医中药是我们的国粹,中国人岂有不会熬中药之理?然而,要想煎制好一副汤药,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其中的学问不少。除了必须对症下药外,在煎器的选择、药物的浸泡时间、煎药时加水量、煎煮时间与煎煮次数以及火候等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煎中药的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中药的疗效,患者如果能按照正确的方法煎药,那么服药的效果就会更佳。煎药除了需要选用砂锅、注意火候的掌握以外,煎药过程还要注意“煎前浸泡”、“煎中搅拌”、“煎后绞渣取汁”等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9.
<正>孙先生最近胃痛、腹胀、没胃口,还恶心、呕吐、泛酸。到门诊看中医,医生辨证后应用加减旋覆代赭汤,嘱咐他煲药时先煎代赭石30分钟,用纱布包煎旋覆花。回家后孙先生忘了交代,将所有中药一起煎了30分钟,倒出服用后恶心呕吐似更重,还咳嗽咽痒,他怕药不对症回去找医生咨询。医生检查复核后详问因由,发现是因他没按医嘱先煎、包煎药物造成的。在此要提醒的是,煎药时,医生交代的一些特殊煎煮方法不  相似文献   

10.
煎煮小儿中药汤剂,一些先煎、后下、包煎和烊化冲服等药物的煎服法和成人基本相同。但煎药时间、次数及煎出的药量又不同于成人。 在煎煮前,应将药物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加入的水量以药浸透后稍有剩余为限,水不能太多。 煎药开始时用文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煎药时不能频频打开锅盖,以防止气味走散,减少挥发成  相似文献   

11.
煎药机代煎汤剂可靠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鹏 《保健医苑》2004,(6):30-31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精粹,因其独特的疗效及较低的副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重视。但长期以来,中药煎药一直沿用传统的手工煎药方式,整个煎煮和灌装过程在开放状态下进行,使得煎药质量问题成为困扰中药疗效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中药汤剂的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煎药的操作,要使汤剂充分发挥作用,则必须正确煎煮,合理服用,下面介绍煎煮过程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因其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少,不断为人类健康作出贡献.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统中药剂型,深受医生和患者的推崇.药物的煎煮过程,直接关系到药物质量,对发挥药物疗效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方便快捷的煎药机也有逐步取代传统手工煎药的趋势,由于传统煎药方式和煎药机的煎煮方式大...  相似文献   

14.
中药汤剂是我国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传统中药剂型之一,自古以来,对汤剂的制备就很重视,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由于汤剂能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充分发挥药物配伍的综合作用,奏效迅速,直至今天仍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但是,大多数患者对汤剂的制备缺乏一定的基础知识,只知道取药后倒入锅中煎煮,对其药性、煎药时间、服用方法等知道甚少,致使服用后疗效不佳,甚至出现其他弊端,下面介绍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常识,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1.煎药器具的选择煎药器具选择的标准应是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所煎药物成分起化学反应,同时传热性能好。李时珍说:“煎药  相似文献   

15.
很多人在医院开完中药后都有些不知所措,经常问"这个中药怎么煎煮,需要注意什么啊?"确实,煎煮中药是中医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这说明,中药的煎煮方法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下面就向你介绍正确煎煮中药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  相似文献   

16.
吴文博 《健康》2013,(6):26
煎煮小儿汤剂时,药物的先煎、后下、包煎和烊化与成人基本相同,但因小儿体质弱,胃容量小,加之喂药较困难,因而煎药要少而精,煎煮时间、次数及煎出量与成人不尽相同。煎煮之法在煎煮前,应将药物用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加水量以浸透药物后稍有剩余为度。煎药开始用武火,煮开后改用文火,煮10~20分钟即  相似文献   

17.
在选择好煎中药的器皿和掌握了加水量、火候及煎煮时间等方法后,煎煮普通中药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但是,由于许多中药的成分和药性不同,其对煎煮的要求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煎中药时还必须按不同药性和要求来确定煎煮方法。 1.“先煎”:在山药中有不少是矿物类和贝壳类,如治疗高血压、失眠、神经衰弱等症常用的磁石。赭石、龙骨、牡蛎、石决明、珍珠母、龟板等。这类药物大部分质地坚硬致密,与其它中药同煎很难将其有效成分煎出,若延长煎药时间,其它药物的有效成分又易遭到破坏,因此,必须将这类药物另外先煎。一般可先煎半小时左右,然后再放入其它药物同煎。此外,有些中药需经较长时间的煎煮以便减低其毒性,如川乌、蕈乌、附子等,也应  相似文献   

18.
煎药是提高中医药疗效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煎煮不当,会直接影响临床医疗效果。然而,从目前医院煎药工作的现状来看,中药汤剂煎煮在中医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往往被人们忽视。许多医院随便安排个勤杂工从事煎药工作, 真正具有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煎药工已寥寥无几。鉴于这  相似文献   

19.
嘉怿 《自我保健》2014,(4):53-53
煎煮小儿中药的时间、次数及煎出的药量不同于成人,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煎药量 因小儿体质弱,胃容量小,加之喂药较困难,因而煎药要少而精。如3岁以上幼儿的药可煎至40毫升,分4次服下;3~7岁幼儿的药可煎至45毫升,  相似文献   

20.
玫雅 《大众健康》2007,(2):75-75
一 问中药应如何煎制? 目前供民众煎制的中药,通常都是经过加工炮制、脱水干燥后制成的中药饮片,因此,在煎药前必须先经过清水浸泡约60分钟,冬天天冷浸泡时间可延长,夏天则酌减浸泡时间;若未经浸泡就急火煎煮,会使药材表面蛋白质凝固、淀粉浆化而阻塞药材孔隙,药效不易释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