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磁殊丸是中医眼科习用的著名方剂,它的优点是药味简单、容易配制、药价低廉、适应症多和疗效可靠。爰本个人多年临床应用的点滴经验,作一简要的介绍。磁硃丸的组成、配制和用法磁硃丸首见于唐孙思邈所著之千金方中,系以磁石、硃砂,神粬三味药物所组成,因其有相当疗效,故为历来医家所采用,方中三味药物的此例是磁石2两,硃砂1两,神粬4两;其后眼科文献如审视瑶函之记载亦同。至其  相似文献   

2.
慈朱丸(出自倪维德原机启微集方。) 磁石二两(火煆醋淬七次),朱砂一两,神曲三两(生)。更以神糟末一两,煮糊加蜜为丸,如梧子大。服法:空心米汤下二十丸。主治:治眼昏内障,神水宽大渐散,昏如雾露中行,渐睹空花,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笔者按瞳孔散大原非奇症,但患者不多,先后治愈二例,一例有兼并症,一例无兼并症,前者系一九五○年李雨春君爱人,用慈朱丸为主,先后服药二十余剂获愈,曾在本刊二卷一期中发表(一九五一年七月号)。后者系一九五五年十月税局刘金元同志,男性,年二四岁,患瞳孔散大,视觉模糊,甚至不见  相似文献   

3.
麻风病方选 1.方药:皂角刺三斤. 制法和用法:烧枯蒸,时久,晒干为末,每日饭后服二两,大黄煎浓汤送下. 2方药:大枫子(去壳炒百日)、雄黄、苦参各一两,肥皂荚四两,片脑二两,硫黄一两. 制法和用法:右六味为细末,炼密丸如弹子大,分作卄裹,以一裹空心三服,宜卄日服尽.  相似文献   

4.
在金匮要略“腹满、塞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里中,有一条经文说:“寒气厥逆,赤丸主之。”医宗金(钅监)认为“此条之文必有简脱。”的确,本条不但对症状的描述,过于简略,即在处方方面,根据註文也似有脱简,因而很难使人了解它的适应症是那些症候群?原方组成是:“茯苓四两、半夏四两(千金用桂心,不用半夏)、乌头二两、细辛一两。右四味,末之。内真朱(药征云:‘真硃者,即丹砂;丹砂,即硃砂也’。)为色,炼蜜丸,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此方程徐镕本及俞桥本内都写作六味,赵开美本  相似文献   

5.
1.伐木丸:此方系张三丰所制经本人使用有效。配伍:泔苍术二斤煆绿矾一斤(醋淬) 面麯四两(黄酒炒、研)。苍术、绿矾如浊炮制,研末、为丸(醋和)。外以焦面麯末为衣。每服一钱,日服三次。服此方时,须忌湿面、荞麦。消化性溃疡患者服之有反应。 2.追虫丸:此方仿“八阵”方之追虫丸加减而成;经本人试用有效。配伍:使君肉一两花槟榔一两飞明腰黄五钱共研细末,为丸。每服一钱、早上空心用苦栋根皮二两  相似文献   

6.
温胆汤首先见于《千金要方·胆虚实篇》:"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积实各二两,桔皮一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右六味哎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由半夏、桔皮、积实、竹茹、甘草、生姜六味组成.主治胆虚痰热上扰所引起的虚烦不得眠.《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之温胆汤由半夏、竹茹、积实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获等一两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组成.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呢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痛等证.它是从《备急千金方》温胆汤衍化而来,较之多茯苓,大枣,而减生姜之量.方名温胆者,罗东逸谓:"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适用于痰浊内扰,心胆虚怯,神志不宁之证.20余年来,笔者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病证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典型病例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保和丸首载于《丹溪心法》,原方由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菜菔子等药组成,研末水泛为丸,温开水送服,临床上亦可水煎服.本方为治疗食积的通用方,方中山楂为君药,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神曲消食健脾,化酒食陈腐之积,菜菔子下气消食,长于消面谷之积,共为臣;佐以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茯苓健脾利湿,和中止泻;又食积易于化热,故又佐以连翘清热散结.诸  相似文献   

8.
赤丸是《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中的方子,用茯苓四两,半夏四两(一方用桂),乌头二两(炮),细辛一两,四味药研末,加入朱砂炼蜜为丸,酒送服。书中只载有“寒气厥逆,赤丸主之”,不明确。《医宗金鉴》也指出:“此条之文之方必有脱简,难以为后世法”。近年,小仓氏发表了以附子剂治疗的阴冷难证而改用赤丸治疗获得显著疗效的报告。以后除小仓氏以外,还有应用本方的报告,但对其适应症未作研究。本文分析了80个病  相似文献   

9.
温胆汤方源《备急千金要方》,后世用此方多法《三因方》,方用"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炙),茯苓一两半.上为散,每眼四钱半,水一盏半,加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以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异象眩惑,遂致心惊胆慑,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或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1]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笔者临床跟随导师陈大权教授学习,吾师善以此方随证化裁,异病同治,每有显效,兹记录验案2则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殷建 《中医杂志》2005,46(6):421-422
交泰丸最早记载于明代<韩氏医通>,由黄连、肉桂组成.其意在"交通心肾",主治心肾不交之失眠.后世将交泰丸运用于多种慢性疾病.但用于眼科,以往鲜有报道.中国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高健生研究员在治疗眼病中运用交泰丸,匠心独运,屡获奇效.现将笔者在随师抄方期间,体会较深的病例3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咳嗽第六"位于《千金要方》第五卷"少小婴孺方"下,全篇共收录14首药方,包含9首有名复方(竹沥汤、紫菀汤、五味子汤、射干汤、八味生姜煎、四物款冬丸、菖蒲丸、桂枝汤、麻黄汤),1首有名单方(杏仁丸),3首无名复方及1首无名单方,用药(含蜜和酒)45种。其对小儿咳嗽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有:1.首重外感,强调风寒入肺。如文中多次论及"伤寒爆嗽"、"风冷入肺"、"爆冷嗽",可看出其十分重视风寒对小儿肺脏功能的影响。但后世多盲目使用清热解毒类药,对风寒致病的重视程度减弱,值得深思。2.内因重视"乳食"、"膈中有癖"。《诸病源候论》首次明确提出,乳食不节可引起小儿咳嗽,《千金要方》也明确强调了"乳食不节"导致小儿咳嗽,并提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节制乳哺,这样才能药到病除。3.病位仅言"肺脾",未提肝肾。《内  相似文献   

12.
我部采用证治准绳类方"追虫丸"治疗钩虫病23例,并进行了临床观察,兹将23例的疗效作初步分析,供同道们参考研究.23例中,男性21人,女性2人.职业:多数为工人,少数为学生.年龄:最小者17岁,最高者65岁,以20-30岁者为最多.所有患者,一般均有弛缓性腹部阵痛及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呈贫血容貌.大便镜栓钩虫卵均为阳性.追虫丸处方:黑丑八钱(去头末),槟榔八钱,雷丸八钱,南木香二钱.上药共为细末.用茵陈二两,大皂角一两,苦楝根白皮一两,共煎浓汁泛为丸,如菉豆大.服法及用量:大人每服四钱,小儿服二钱或钱半,于五更时赤砂糖汤送服,连服三次为一疗程.两周后复查,大便检验钩虫卵阳性者,再作第二个疗程.可如法  相似文献   

13.
二至丸出自明·吴旻辑的《扶寿精方》,其原文日"女贞丹,冬青子本草名女贞实.采去梗叶,酒浸一昼夜.粗布袋擦去皮.晒干为末.待旱莲草出时.采数石捣汁熬浓.丸前末如梧桐子大.每夜酒下百丸.旬日间膂力加倍.发白返黑.健腰膝.强阴不足.能令老者,无夜起之劳."方中女贞子甘、苦、凉,入肝肾经,具有补肝肾经,乌须明目之功效;《本草纲目》谓之能"强阴健肾膝,变白发,明目".旱莲草甘、酸、寒,入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凉血止血之功,《本草纲目》谓之能"乌须发,益肾阴".  相似文献   

14.
升降散最早见于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瘟疫门>,有内府仙方一首:僵蚕二两,姜黄、蚕蜕各二钱半,大黄四两,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丸.后来明代张鹤腾<伤署全书>中也有记载,此书收集了历代医家的治暑良方,升降散是其中之一.后得清代医家杨栗山的发挥,载于<伤寒瘟疫条辨>一书中,传之后世,启迪后人.杨栗山明确写道:"是方(升降散)不知始自何氏,<二分晰义>改分量变服法,名为赔赈散,用治温病,服者皆愈,以为当随赈济而赔之也."杨栗山强调了升降散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将其推为治疗瘟疫的首要方剂,表里轻重皆可用之,为治疗瘟疫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对现代中医临床仍有指导意义.他认为:"瘟病总计十五方……而升降散,其总方也,轻重皆可酌用."  相似文献   

15.
浅述含碘中药治疗瘿瘤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碘中药治疗瘿瘤历来已久,在<神农本草经@中经>中已有海藻"主瘿瘤气"的记载.晋<肘后备急方>有"疗颈下卒结,囊渐大欲成瘿"的"海藻酒方".南北朝的<僧深集方>载有"五瘿丸"方,用"鹿靥,以酒渍,炙干,再纳酒中更浸,炙令香(含),咽汁,味尽更易".靥即甲状腺,这是以含甲状腺素的动物脏器治疗瘿瘤病的最早记载.至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载录治瘿方剂和灸治处方数十首,足见当时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已达相当高的水平.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病症方论@瘿瘤证治>提出石瘿、肉瘿、筋瘿、血瘿、气瘿的五瘿分类法,并提出"五瘿皆不可妄决破,决破则脓血崩溃,多致夭枉"的见解,均为后世所宗,影响甚大.张子和的<儒门事亲>首倡将海带、海藻、昆布等海生植物"投之于水瓮中常食",以令瘿消之法.及至明清,各家对本病的认识更加深入,治疗方法也日渐增多.如<医学入门>和<外科正宗>都认为本病主要由淤血、浊气、痰滞凝结而成,并根据体质的虚实,分别施以不同的方药.  相似文献   

16.
左金丸水煎液和生物碱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左金丸是元代医家朱震亨<丹溪心法>中的方,原方由黄连六两(姜汁炒)和吴茱萸一两(或半两,盐水泡)组成,研末做成水丸或蒸饼为丸,白汤送下;主治中医的肝火犯胃证,即"肝经火旺之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嘈杂嗳气,口苦咽干,舌红,脉弦数".现代常取末水泛成丸,每次服3g;或按原比例煎汤服用.现代研究证实,左金丸有抗溃疡、抑菌、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1,2].本实验通过左金丸水煎液和生物碱抗胃溃疡对比,观察生物碱有无似左金丸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17.
大黄(庶虫)虫丸原出自<金匮要略>,为医圣张仲景用于治疗虚劳干血的要方,其原文为"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庶虫)虫丸主之".后世医家受此启发,用于治疗多种血瘀病症,如治疗妇科病症中由血瘀引起的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治疗消化系统的肝硬化、肝脾肿大、脂肪肝等,治疗高血压、脑血栓等,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我们受此治疗"干血"理论的启发,在眼科临床中治疗一些南陈旧性瘀血所致的眼病,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大黄(庶虫)虫丸原出自<金匮要略>,为医圣张仲景用于治疗虚劳干血的要方,其原文为"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庶虫)虫丸主之".后世医家受此启发,用于治疗多种血瘀病症,如治疗妇科病症中由血瘀引起的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治疗消化系统的肝硬化、肝脾肿大、脂肪肝等,治疗高血压、脑血栓等,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我们受此治疗"干血"理论的启发,在眼科临床中治疗一些南陈旧性瘀血所致的眼病,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