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普胸手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5年5月间236例开胸手术后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4.1%,经积极纠正病因、恰当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均消失。年龄≥65岁、血氧饱和度<0.93、术中低血压、术前有合并症、术后有并发症和电解质失衡者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术后镇痛是保护因素。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监护、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时恰当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防治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后心律失常,术后应常规镇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996~2002年间在我科行全肺切除术的70岁以上的37例高龄肺癌患者术前术后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组病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为21.62%(8/37),它与患者术前心肺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低氧血症、胸腔压力失衡有密切的关系.结论对高龄、术前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时,只要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地供氧、有效地镇痛;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维持胸腔压力的平衡;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及时正确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地控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高龄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2000年7月~2004年12月,对行全肺切除术的70岁以上的37例高龄肺癌患者术前术后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占21.62%(8/37),它与患者术前心肺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低氧血症、胸腔压力失衡有密切的关系。结论对高龄、术前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时,只要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地供氧、有效地镇痛;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维持胸腔压力的平衡;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及时正确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地控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开胸手术后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开胸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心律失常类型、发生率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我科1995年 3月至 1999年 5月间 ,连续 5 16例非心脏病开胸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者186例 ,发生率为 36 0 5 % ,其中主要为窦性心动过速 ( 10 5例 )和阵发性室上速 ( 2 6例 )。 60岁以上老年组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 ( 44 34 % )明显高于 60岁以下中青年组 ( 2 2 73% ) (P <0 0 1)。术前有心脏病史患者 ,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 ( 5 9 61% )明显高于术前无心脏病史者 ( 2 0 77% ) (P <0 0 1)。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 ( 61 90 % )明显高于肺叶切除或楔形切除 ( 36 0 9% ) (P <0 0 5 )。结论 :开胸手术后心律失常并不少见 ,发生率与病人年龄、有无心脏病史及手术切除范围有关。术前对病人全面评估并有效治疗心脏合并症 ,术中平稳麻醉和熟练的手术操作 ,术后确切止痛和严密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会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1996~2002年间在我科行全肺切除术的70岁以上的37例高龄肺癌患者术前术后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该组病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为21.62%(8/37),它与患者术前心肺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低氧血症、胸腔压力失衡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对高龄、术前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时,只要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地供氧、有效地镇痛;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维持胸腔压力的平衡;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及时正确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地控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高龄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2000年7月-2004年12月,对行全肺切除术的70岁以上的37例高龄肺癌患者术前术后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占21.62%(8137),它与患者术前心肺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低氧血症、胸腔压力失衡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对高龄、术前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全肺切除术时,只要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地供氧、有效地镇痛;维持呼吸道通畅、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维持胸腔压力的平衡;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及时正确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地控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70岁以上的高龄肿瘤患者开胸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2010年12月以来70岁以上的胸部肿瘤开胸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各种心肺并发症、术前的预防措施、术后的处理对策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312例术后共发生循环系统并发症89例(28.5%),呼吸系统并发症63例(20.2%),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5例(1.6%),死亡2例(0.64%)。结论70岁以上的高龄肿瘤患者开胸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但只要掌握好开胸的心肺指征,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做好术前的预防和术后对各种并发症的处理,绝大多数高龄患者均可耐受手术并成功渡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8.
房玉芳  孙雪梅  孙华 《当代护士》2007,(10):100-101
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减退,术前常伴有合并症,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1].而伴随着肺癌发病率的升高和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以及外科手术技巧和术后管理水平的提高,接受手术的老年肺癌病人明显增加,70岁以上的老年肺癌患者成为胸外科术后监护室的不可忽视的群体,本文对2001年1月~2006年12月于我科接受手术的70岁以上肺癌病人139例的围手术期治疗和护理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0月~2004年10月间468例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后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心律失常发生率26.9%,均经积极纠正病因,恰当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律失常消失。年龄≥65岁、血氧饱和度<0.96,术前有合并症、术后有并发症和电解质失衡者发病率明显高(P<0.05),术后镇痛是保护因素。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监护,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时恰当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防治非心脏手术开胸术后心律失常,术后应常规镇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心率失常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07年1月441例肺癌手术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高龄(>70岁)、长期吸烟、术前心电图不正常、全肺切除是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心律失常的高危肺癌患者术前着重改善心肺功能、戒烟,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充足氧供、减轻疼痛和有效排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