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脑鸣治验     
罗某,男,31岁。患者觉颅内终日鸣响,已逾1年,伴头晕、脑胀、心悸、多梦、口苦、纳差等症。脉弦滑而数,舌质红,苔薄黄微腻。证属肝胆郁热,上扰清窍。治宜清泻肝胆,重镇宁神。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栀子9克,黄芩9克,柴胡9克,龙胆草6克,生地15克,木通8克,泽泻1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4剂。再诊脑鸣减轻过半,口苦已除,饮  相似文献   

2.
小儿急慢性肠胃炎的临床症状,与幼科心法要诀所载的吐证、泻证颇相类似,此症大多为内伤乳食、外感风寒而成,临床所见,往往因伤乳、停食,或冷热不均,以致肠胃受损,则消化功能减退,引起呕、或泻,加以调理亦不及时,由急性转为慢性者颇多,兹就临床治疗218例急慢性肠胃炎的资料,加以整理,报导如后。一、资料分析(1)患者大多为农村的幼儿,症状均有显明的呕吐、泄泻、肠鸣等,一般是一岁以内至两岁者居多,三至四岁者次之,五岁以上者更次之,如表1。  相似文献   

3.
霍乱是急性传染病之一,中医所谈霍乱含义较广,凡起病急骤、吐泻交作者,皆称霍乱。还有一种急证,欲吐不吐欲泻不泻、腹中绞痛,俗称绞肠痧属霍乱重证,叫干霍乱。霍乱病急势险,对危重者要及时抢救,留人治病.  相似文献   

4.
吾父薛光文先生行医已五十余载,用张锡纯寒降汤加减治疗鼻衄效果甚好,余曾多次用于临床,凡火热实邪之鼻衄,每每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原方组成:生赭石18克(轧细),清半夏9克,蒌仁12克(炒捣),生杭芍12克,竹茹9克,牛子9克(炒捣),粉甘草1.5克。张氏指出:“治吐血衄血之属火热上逆之证。其脉洪滑而长,或上入鱼际,此因热而胃气不降也,以寒凉重坠之药,降其胃气则血止矣。”临证加减:鼻衄兼口鼻咽部发干,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方系福建省郑国良老中医治疗小儿疳积的验方。郑老认为小儿疳证病情复杂,寒热虚实交错,临证须抓住脾胃亏损之要,主张以健脾胃之阳为主,滋五脏之阴为辅,治热不宜过凉,治寒不宜过温,切不可汗下。杞地六神汤方:枸杞5~9克,熟地黄6~12克,潞党参9克,炒白术6克,茯苓3~  相似文献   

6.
家父钟新渊,主任中医师,擅治内科杂病,临证思路敏捷,用药不拘常规常法。我随父临证20载,领悟颇多,现就家父治疗疑难病证验案数则,述评其证治特点,以就正于同道。1 腹中包块梁某某,女性,年龄55岁,1989年8月18日诊:患者自诉1989年8月10日晚突然腹胀痛,往某某医院急诊,检查左下腹可扪及一包块,B超检查,见左下腹壁有一45×17平方毫米低回声暗区。未能作出明确诊断,试用消炎镇痛药,腹痛未能缓解。8月18日来我院门诊求治:患者腹胀痛,左下腹扪及之包块,表面光滑,按之不移,拒按,压痛明显。形瘦倦怠少气,口干尿少,唇红齿龈微烂,舌红,脉弦细。拟益气养阴,佐以疏肝调气:白参5克,麦冬9克,五味2克,北芪12克,莲肉12克,云苓9克,柴胡6  相似文献   

7.
王明明 《新中医》2009,(4):14-15
郁晓维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和教学工作30余年,对儿科疾病的中医诊治,尤其是咳嗽、泄泻等有较深的造诣,体会颇深。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在急性咳嗽、泄泻之后往往会正气受损,邪气留恋,形成虚实夹杂之势,而导致久咳久泻迁延难愈。郁教授辨治久泻久咳,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疗效益彰。笔者有幸师从郁教授临证学习,深感其治疗久咳久泻辨证用药多有独到之处,现将郁教授辨治小儿久咳久泻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总结朱丹溪针灸临证经验,从经络证治、针法灸法应用等方面探讨其针灸临床特色。朱丹溪提出"合生见证",丰富了经络诊疗内涵;在临床中将针灸与药物配合应用,认为针法"泻而无补",多用针刺放血以泻实;灸法虚实寒热皆可用,临证用灸法泄热拔毒、苏厥醒神治疗热证、急症,充分把握灸法补阳生阴、泄热拔毒的治疗时机等,为后世医家提供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9.
泻黄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主治脾胃伏火。笔者用于治疗口疮口糜,每每获效。例一:刘某,男,23岁,农民。口舌生疮一周,舌面、口唇、口腔粘膜红肿糜烂,白色疮点遍布,疼痛难忍,影响饮食言语,口气臭秽,口干欲冷饮,发热,时汗出,心烦不寐,小溲短赤,大便秘结,四日一行,舌红苔黄燥,脉滑数。证属脾胃伏火,心经有热、耗伤津液。治以泻脾胃伏火、清心滋液,方拟泻黄散合增液汤加味。处方:生石膏20克,山栀子12克,藿香叶9克,青防风9克,黑元参12克,生地黄18克,麦门冬15克,川黄连6克,细木通9克,生甘草9克。三剂。  相似文献   

10.
陆德铭教授临证喜用鹿角及鹿角霜治疗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及乳腺恶性肿瘤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陆德铭教授临证不拘常法,急性乳腺炎治以温通散结;乳腺增生治以温补肾阳;骨髓抑制治以益精填髓,临床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小儿急性肠胃炎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进一步探讨提高小儿急性肠胃炎患者预后水平的方法。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3年5月-2015年11月接收的小儿急性肠胃炎患者50例,作为治疗组,本组患者均接受美洛西林方案治疗;同期选择小儿急性肠胃炎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本组患者均接受阿奇霉素方案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并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客观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的是70.00%。结论:在小儿急性肠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美洛西林方案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2.
小承气汤属轻下热结之剂,用于阳明腑实证。笔者几年来、治疗小儿厌食症、急性肠胃炎、急性肠梗阻等,收效甚捷。现择要病例介绍如下:厌食症患儿,男,1岁4个月,于1987年9月20初诊。断乳四个月,饮食少思,口干欲饮,腹微胀,啼哭时作,大便干燥,小便微黄,舌苔腻微黄。证属宿食内停,胃纳失常,治宜行气导积,方投小承气汤。处方:厚朴4克,枳实8克,生大黄8克(后下),一帖。  相似文献   

13.
徐景藩教授久泻证治琐谈江苏省中医院(210029)刘沈林徐景藩老师任教于南京中医学院。对脾胃病的治疗颇有研究。此文系本人在多年随师临证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耳儒目染,师授笔录,整理而成。重点介绍老师对于慢性久泻病正的证治经验,包括久泻的征候、病机特点及其...  相似文献   

14.
许某,男,68岁,退休工人。1985年7月初诊。反复口舌生疮3年余,伴胸闷、口苦、纳呆、寐羞,大便不爽,小便不畅,阴部湿痒,左颊部及下唇各有一黄豆粒大溃疡。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滑。泌尿外科检查:阴囊湿疹。诊为白塞氏综合征。患者性情急躁,嗜好饮酒。此属湿热蕴结肝胆,内蒸脾胃,上扰心神而致。治宜清心泻肝,健脾化湿。①投龙胆泻肝汤合甘草泻心汤加减:龙胆草9克茵陈15克柴胡12克黄芩9克黄连6克木通6克 泽  相似文献   

15.
一、“阴火”头痛案尹××女32岁1986年11月8日初诊患者一个月前曾患感冒,但头痛至今未愈,且伴畏寒、午后低热,倦怠乏力,咽干,腰痠痛不适,夜寐多梦,溲黄。舌质淡、苔薄黄,脉沉弦细。证属脾胃气虚,营卫失护,肾阴不足,阴火上冲。治宜补中州以护营卫,泻阴火,兼滋肾阴。处方:党参15克黄芪15克荆芥9克防风9克白术9克陈皮9克升麻6克柴胡6克当归9克怀牛膝15克黄芩9克鳖甲9克(先煎) 甘草6克四剂。药  相似文献   

16.
临证多年对“肝主筋”在临床中的应用稍有体会 ,现不揣浅陋 ,略陈管见 ,以求正于同道。   1 臀部筋膜炎从肝论治 吕氏[1] 曾报道臀部筋膜炎从肝论治六法。一曰泻肝通利法 ,用治湿热型臀部筋膜炎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木通、泽泻、地龙、枳壳各 9g,车前子、当归、生地各 1 5g,茯苓、牛膝各 1 2 g,生甘草 6 g。二曰养肝舒筋法 ,用治血虚型臀筋膜炎 ,方用补肝汤 ;熟地、当归各 1 5g,炒白芍、枸杞子、牛膝各 1 2 g,木瓜、地龙各 9g,川芎、陈皮、炙甘草各 6 g。三曰滋肝柔筋法 ,用治阴虚型臀筋膜炎 ,方用滋阴解痉汤 :生地黄3 0 g,女…  相似文献   

17.
泄泻,四季皆有,面以夏季尤为常见,究其病因,不外外感内伤两端,而临证则内伤证更多。余随熊魁梧教授临证,每感师尊对泄泻颇多效验,现将随师学习治泻十法总结于后,或许对同道有所帮助。一、疏邪法疏邪法主要适  相似文献   

18.
久泻验案     
[寒湿凝结,着肠不去]某男,39岁,干部。诊于1980年6月22日下午。久泻17载,根据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漫性结肠炎”。常年屡治不效,忧虑益深。时诊:泻下黄色稀便,时夹粘液,日五六次,至厕泻之量少不爽,腹隐痛喜按,得温痛减,食欲不振,面色觥白,形瘦如柴,神疲乏力,动则气短而喘,行路艰难。舌淡苔白腐,脉沉细。证系寒湿凝结肠腑,久留不去,肠腑传道失司。治宜通因通用,温下荡腑。方用干金温脾汤加减:生大黄9克(后下),厚朴6克,枳实、附片、干姜各9克,党参12克。2剂,水煎服,日1剂2服。嘱药后以泻下爽利为度,忌食生冷油腻。患者次日上午来告:饮药1汁后,肠鸣如雷,蹬厕两次,泻下仍  相似文献   

19.
王莎莎  方国栋 《新中医》2022,54(4):213-216
泄泻病主脏在脾,病位在肠,且与其他脏腑密切相关,有“五脏六腑皆令人泻”之说。现代医家多从五脏辨治泄泻,忽视从六腑论治之重要性。现通过整理分析《黄帝内经》中关于六腑与泄泻的相关论述,从脏腑辨证角度探讨六腑泄泻的中医诊治方法,分别从胃泻、胆泻、小肠泻、大肠泻、膀胱泻、三焦泻进行论述,认为:胃泻宜脾胃同治,参苓白术散为脾胃共治代表方之一;胆泻有虚、热、湿等之分,临证宜兼顾肝胆,安神定志;小肠泻有虚寒、湿热之别,甚或寒热错杂,治疗上可选五苓散、葛根芩连汤、乌梅丸等;大肠泻亦有寒、热、湿、虚之分,临证宜据证用方,如黄芪建中汤、白头翁汤等,甚或因肺热移于大肠而用清燥救肺汤;膀胱泻宜从气化失司着眼,临证可从肾、从肺论治;三焦泄泻则可辨位论治。六腑泄泻,宜用通降法,六腑虚证致泄亦不少见,临证当注重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相似文献   

20.
谢旭善主任医师是山东省名中医,业医3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随谢师学习,受益匪浅,临床常遇口疮患者,谢师认为口疮病虽辨证多端,其病因总以火热居多,清泻火热为第一要法,而火有虚实之分,临证常见心火、脾火、胃火、阴火所致口疮,辨证当详察虚实,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