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同气相求,相辅相成,异性相制,相反相成探究《伤寒论》辨证用药特点;以白术为例探究《伤寒论》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记载了大量治疗津液代谢障碍类疾病的经方,文章通过筛选经方,分析用药频次、药物间的关联性,以探讨治疗津液代谢障碍类疾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组方用药治疗此类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少阴寒化证辨治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脉微细、但欲寐、自利而渴、小便色白在《伤寒论》少阴寒化证中的辨证意义。提出少阴寒化证临床表现错综复杂,认为《伤寒论》寒化证辨证具有重视疑似辨证、多见或然证的特点。并进一步概括出仲景运用温法治疗疾病的用药特点,分析了其预后与转归。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临床医学巨著,创立了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融于一体的理论体系,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伤寒论》载方共113方,应用药物82种。笔者仅就张仲景《伤寒论》所载方药进行分析总结,探讨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用药规律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治疗咳喘分表里、寒热、虚实,重痰饮,主要采用汗、清、下三法,汗法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法,解肌祛风、降气定喘法,发汗解表、温化水饮法;清法包括清热宣肺法,清气分热、滋阴生津法,清热透表、坚阴止利法;下法即攻下实热、荡涤燥结法。探讨其学术思想及理法方药规律,有助于提高临床辨治疗效。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外感疾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其组方严谨,用药精当,疗效显著,此书被后世称作"众方之祖"。为了更加深入理解和寻求仲景选方用药的精髓,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经方"来合理治疗外感疾病。文章基于"方证相应"理论,以药物麻黄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探讨以麻黄为主的核心药物之间的配伍规律。研究结果揭示了麻黄的重要性以及在《伤寒论》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中医对疾病的辨证论治思想,加深了对仲景选方用药精髓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烦躁在《伤寒论》中因“热”邪所致者,有表寒郁热、热郁胸膈、阳明经热、阳明腑实、水热结胸、阴虚阳亢、阴虚水热互结、残阳上浮等.临症用清法得当,则烦躁与诸症痊愈.否则,热扰神明,可致“神昏,谵语”、“四逆”等重症,因此,“清”法治疗烦躁十分重要。《伤寒论》对此论述颇详,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从《伤寒论》方剂的药物组成及药物配伍方面,探讨其方证治法中的方剂配伍特点及优势,彰显其用药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伤寒论》病症特点和用药规律的研究,遵循仲景方义以及综合后世医家观点,朱章志教授拓展运用小柴胡汤方,提出从"少阳通道"理论治疗糖尿病及其他病症。  相似文献   

10.
扶阳气是《伤寒论》重要学术思想之一,《伤寒论》还建立了角药的雏形。本文通过分析《伤寒论》温阳法中角药配伍特点,发现《伤寒论》蕴含着丰富的温阳法角药配伍应用规律,其中独立成方角药有4组,作为方剂核心配伍者有5组,其配伍精妙,用药灵活,对启迪后学及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光明中医》2021,36(13)
《伤寒论》的组方用药深受《神农本草经》的影响,其不仅是对《神农本草经》的继承,更是发展和扩充。互参《神农本草经》与《伤寒论》的经文,求索《神农本草经》用药之义,深研仲景方后注“随症加减”的用药习惯,以期补述仲景组方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用药法度严谨,变化灵活,但有规律可循。兹就笔者粗浅体会,略述于下。一、根据主证,制定主方,是《伤寒论》用药的原则性《伤寒论》用药是根据主证(包括病机),而后制定主方,这一原则贯通于全论大法。主证在六经  相似文献   

13.
疼痛作为人类最敏感的疾病,是中医学长期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在古代,方剂是治疗疼痛最常用的方法。选取《伤寒论》、《金匮要略》、《肘后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六部古代医方书中主治出现疼痛的方剂1556首,运用复杂网络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汉唐止痛方剂的核心药物,药物配伍规律以及用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汉唐时期止痛类方剂核心用药主要为温经活血、通络止痛为主。  相似文献   

14.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出自敦煌遗本,对研究汤液经法、伤寒论的演变传承,及经方的用药组方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辅行诀》汤液经法图中蕴涵着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结合《素问》中疾病传变次序原文,可知疾病五行传变的基本规律,即:阳实传我生,阴实传生我,阳虚传我克,阴虚传我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伤寒论》中的药学服务理念进行提炼。方法:从"伤寒"的概念、中药品种、中药基源、药物炮制、组方规律、用药剂量、剂型、服用方法等几个方面对《伤寒论》中的用药规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系统阐述了《伤寒论》中药学服务理念。结果:《伤寒论》中有许多药学服务的叙述,提高了药物的疗效。结论:应该充分汲取古代经典的思想精髓,将中医学和中药学有机结合,促进祖国医学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伤寒论》方剂的药物组成数及药物配伍方面,探讨其方证治法中的气味配伍特点及优势,彰显其用药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清法是清解热邪的一种治疗方法。以寒凉性能药物所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是治疗各种热性病证的主要法则,是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中运用最广泛的大法。为了深入开展对清法的专题研究,现就清法的由来及其发展梗概浅述如下: 清法渊源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  相似文献   

18.
对单味药大黄在《伤寒论》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从而进一步探索《伤寒论》的遣方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用药特点独特,同时体现"因时制宜"的思想,至今仍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治。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而中药又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掌握用药规律,明确用药时宜对于提高疗效、避免误诊误治有极大的意义。因此,笔者通过对《伤寒论》用药特点进行探析,从药性、药量、剂型、时宜4个方面来论述其体现的中医避误思维,主要从医者角度阐述用药的精当与合乎时宜的辨证联系,最后从患者角度强调指导服药的重要性,提出应注重中医健康管理师人才的培养,同时不断推进对中医避误思维及方法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中内外、上下寒热夹杂及寒热真假方剂的讨论,认为《伤寒论》中对寒热夹杂病证的阐述全面而系统。因此,如能认真学习《伤寒论》中有关寒热夹杂病证的辨证、治疗:用药,领会其精意,临床上认识寒热夹杂疾病,正确辨证和治疗用药,对提高寒热夹杂疾病及其它疑难病证的辨证治疗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