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康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7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单双数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肝康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HBV-DNA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肝功能(ALT、AST)、肝纤维化(HA、LN、Ⅳ-C、PⅢP)各指标及HBV-D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LN、Ⅳ-C、PⅢP及HBV-DNA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均降至正常范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康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有助于改善肝功能的同时降低纤维化程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补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联合组给予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补肾方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以及HBe Ag、HBV-DNA转阴率。结果: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ALT、AST、TBil、血清HA、LN、Ⅳ-C、PCⅢ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以及HBe Ag、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健脾补肾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在改善肝功能、肝纤维化和抑制病毒复制方面明显优于单一恩替卡韦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柴芍六君子汤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于河南省固始县中医院就诊的CHB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观察组(2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转阴率、核心抗原(HBeAg)转阴率、谷丙转氨酶(ALT)复常率、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透明质酸(HA)、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D8+及血清TGF-β1、TNF-α、HA、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六君子汤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CHB可显著提高患者ALT复常率、HBV-DN...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使用替诺福韦酯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HBeAg转阴率、HBV DNA转阴率比较无显著性显著(P>0.05);两组治疗12个月后HBV DNA转阴率比较无显著性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HBV-DNA定量比较无显著性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DNA定量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肝功指标比较无显著性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应用替诺福韦酯治疗效果相对更为理想,可有效提升HBeAg转阴率,保护肝功能,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甘草酸二铵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和Ⅳ型胶原(CⅣ)]、肝功能[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LN、HA、PCⅢ和CⅣ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Bil、AST水平均下降,ALB和PTA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ALB和PTA水平高于对照组,TBil、AS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6、PCT和hs-CR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诺福韦联合干扰素α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恩替卡韦片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替诺福韦联合干扰素α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肝功能各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清干扰素γ水平,并统计两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37/41),高于对照组的67.50%(2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血清ALT、AST及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2周时,观察组血清干扰素γ水平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治疗48周后观察组血清IL-10、干扰素γ水平明显下降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2周时血清HBV-DNA转阴率为53.66%(22/41)、治疗24周时为63.41%(26/41)、治疗48周时为90.24%(37/41),高于对照组(30.00%、40.00%、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5/41),对照组为12.50%(5/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联合替诺福韦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干扰素γ、IL-10水平,提高血清HBV-DNA转阴率,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74-357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检测(HBV-DNA)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片,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24周时肝功能及HBV-DNA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时的HBV-DNA转阴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周时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肝功能,促进HBV-DNA转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替诺福韦酯治疗妊娠24周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与母婴阻断的有效性.方法:从本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妊娠24周后慢性乙肝患者中选取80例,利用抽签分组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替比夫定治疗,给予观察组替诺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T、HBV-DNA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使用苦参素(OM)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肝纤维化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CHB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2例),观察组使用OM联合ETV治疗,对照组使用ETV治疗,均治疗48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sAg、HBeAg、HBV-DNA转阴情况,肝功能指标[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HBV-DNA水平,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HBsAg、HBeAg、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HBV-DNA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HB患者使用OM联合ETV治疗,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缓解肝纤维化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张雪梅  吴志学 《系统医学》2023,(11):106-109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予以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2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实施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的35例为对照组,实施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治疗的35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乙型肝炎病毒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周两组患者各项乙型肝炎病毒学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71%vs 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结论 予以CHB患者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7例采用替比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单一替比夫定治疗,疗程2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及肝功能、HBV DNA和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L-Ⅳ、Ⅲ型前胶原PC Ⅲ)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症状、体征(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肝功能、HBV DNA的变化差并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4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替比夫定、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纤维化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替比夫定组.  相似文献   

12.
徐静 《临床医学》2016,(5):49-51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与强肾愈肝汤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双盲法将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基础上联合强肾愈肝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应答率为87.5%,高于对照组(52.1%),治疗后症状积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HBV-DNA转阴率、HBe Ag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强肾愈肝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可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8例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另选择同期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7例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24个月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随机对其中42例恩替卡韦治疗者、36例阿德福韦酯治疗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个月行肝组织穿刺术作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评分比较。结果恩替卡韦组患者治疗12、24个月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8.4%、80.4%,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组患者的31.1%、41.9%(P均<0.05);2组HBeAg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CⅢ、LN、HA、Ⅳ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1),且恩替卡韦组治疗后各指标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P均<0.05)。恩替卡韦组治疗后24个月组织学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评分均低于阿德福韦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程度的改善与抗病毒疗效密切相关,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较阿德福韦酯更能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片,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疗程结束后,检查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指标、HBV-DNA载量情况,并记录用药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肝功能及HBV-DNA载量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4个月、6个月后在ALT、TBIL以及HBV-DNA病毒载量等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9%)与对照组(19.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确切,患者肝功能改善好,病毒载量改善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生化指标及超声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要求的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加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恩替卡韦治疗,连续治疗2年,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8周、96周患者的肝功能、纤维化4项指标、血小板参数及超声影像学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ALT、TBIL、ⅣC、HA、PⅢP和LN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ALB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6周观察组的ALT、TBIL、ⅣC、HA、PⅢP和L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PV、PDW、肝门静脉内径和脾静脉内径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LT和肝/脾体积比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是一种长期理想且有效的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分别联合软肝颗粒、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活动期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秦皇岛市第三医院和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活动期患者,依照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10例,研究组90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研究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软肝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指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肝脏弹性硬度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98.18%vs.9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指标和肝脏弹性硬度值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ALT、AST、TBIL、HA、Ⅳ-C、LN、PCⅢ、HBsAg、HBeAg、HBV-DNA和肝脏弹性硬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Alb、A/G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ALT、AST、TBIL、Alb、A/G、HBsAg、HBeAg、HBV-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HA、Ⅳ-C、LN、PCⅢ水平、肝脏弹性硬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软肝颗粒与恩替卡韦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活动期临床疗效相当,2组患者经过治疗6个月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指标均显著下降,肝功能好转。但恩替卡韦联合软肝颗粒在改善肝纤维化与肝脏弹性方面效果显著优于恩替卡韦复方鳖甲软肝片,可在临床中根据患者症状进行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强肝胶囊联合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对肝纤维化程度、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血清细胞外基质(ECM)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CHB患者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强肝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细胞外基质(ECM)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A、LN、IVIV-C、PCⅢ、HBV-DNA、TGF-β1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结论强肝胶囊联合抗病毒治疗CHB临床疗效良好,可抑制HBV复制,降低患者血清TGF-β1及ECM水平,改善患者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李升炉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8):1602-160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符合标准的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对照组给予ADV,治疗48周;分别观察24、48周时两组血清ALT复常率、HBeAg和HBV-DNA转阴率及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ALT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在24、48周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A、LN、PCⅢ、Ⅳ-C及TGF-β1含量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V联合LAM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ADV,其可快速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从而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胡恒贵  秦淑国  李林茹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4):3072-3073,3075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肝纤维化非创伤性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病毒载量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 14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检测采用放免法;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纤维化4项指标中HA和PCⅢ在慢性肝炎轻、中、重度和肝硬化患者中有依次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HBV-DNA阳性组中血清肝纤4项指标最低,在HBeAg阴性、HBV-DNA阴性组呈中等偏高,而在HBeAg阴性、HBV-DNA阳性组中最高。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HBV-DNA阳性和年龄增长,肝病持续发展,炎性和纤维化程度加重,肝纤维化4项指标与HBV-DNA联合检测对临床判断肝纤维化程度、肝硬化早期诊断和指导抗纤维化及抗病毒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727-3729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病毒载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A、PCⅢ、LN、CⅣ等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L-6、IL-8、CRP、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12个月后观察组ALT、AST等肝功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病毒载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HA、PCⅢ、LN、CⅣ等肝纤维指标化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IL-6、IL-8、CRP、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有效降低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病毒载量,减少纤维化,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