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mucinous neoplasms,IP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IPM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6、60岁,临床表现均因全身皮肤、巩膜黄染,伴发热入院,最高体温39~40℃,精神差,纳差,大便陶土样,小便浓茶色。核磁共振均提示胆总管末端显示欠清晰,肝内外胆管扩张,胰管扩张。镜下见胰管内被覆增生的柱状黏液细胞,部分呈复层,部分呈单层,形成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结构,乳头大小不等,上皮有异型性,局灶伴浸润。结论 IPMN临床上并不罕见,但因临床大多无明显症状,或病变较小未能发现而被忽视。确诊主要根据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需与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及假性囊肿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冷冻切片误诊为黏液腺癌的良性黏液上皮性病变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并分析联合使用免疫组化标记CK5/6及p63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宁波临床病理诊断中心2011年8月~2018年1月冷冻切片误诊为黏液腺癌的良性黏液上皮性病变12例,行CK5/6、p6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冷冻切片误诊的12例病变最大径为0.4~1.2 cm,平均0.8 cm,病变边界清楚,黏液上皮间可见纤毛柱状上皮(12/12),CK5/6及p63标记可见完整的基底细胞层(12/12)。12例中,位于肺外周9例,位于肺中央区3例。结论良性黏液上皮性病变都具有双层结构,黏液上皮之间可见到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缺乏异型性,当病变位于肺外周,黏液上皮丰富,纤毛柱状上皮零散分布时易误诊为黏液腺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以SP法对细胞角蛋白AE1/AE3、平滑肌肌动蛋白(SMA)、p63、c-erbB-2和053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化学为AB和PAS法染色。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3岁(平均34岁),乳腺均可触及肿物。肿物切面呈多囊性胶冻样。镜下可见多发性、充满黏液的囊肿,囊腔衬覆扁平-立方-柱状上皮,其中3例上皮有乳头状增生,1例有不典型增生。间质内可见黏液湖,其内无漂浮细胞。囊内及间质黏液呈AB及PAS染色阳性。囊肿衬覆上皮细胞及2例黏液湖内漂浮的上皮细胞团AE1/AE3阳性。囊肿上皮细胞外侧扁平肌上皮呈SMA、p63阳性。c-erbB-2和p53染色均阴性。结论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是一种独立的良性病变,容易误诊,需与黏液癌等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3例肾脏原发性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 000余例肾脏肿瘤,其中3例肾脏原发性黏液性肿瘤,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呈囊性病变,囊壁均可见衬覆肠黏膜样腺上皮,细胞有明显异型性,肿瘤细胞内均可见黏液产生;3例腺上皮均形成乳头状结构。3例囊内均充满黏液,2例为多房囊样,2例囊内见实性肿瘤团块伴囊壁间质浸润性生长。临床有结石或其他导致尿路梗阻病史,常伴发血清CEA和CA199水平升高,术后降至正常。其中1例为马蹄肾同时发生黏液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AB/PAS、HID染色提示为不完全性小肠型肠上皮化生。结论肾脏黏液性肿瘤是一种罕见尿路上皮来源肿瘤,其发病与尿路梗阻所致尿路上皮肠上皮化生有关,术后检测CEA和CA199水平有利于了解肿瘤转移与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上皮样黏液纤维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上皮样黏液纤维肉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上皮样黏液纤维肉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多发于四肢.肿瘤呈多结节浸润性生长,疏松区和致密区交替出现,疏松区具有普通黏液纤维肉瘤的特征,致密区肿瘤细胞呈片状排列,并显示上皮样形态特点.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Ki-67增殖指数10%~15%.结论 上皮样黏液纤维肉瘤是黏液纤维肉瘤罕见的亚型,多数为高级别肿瘤,且较普通的高级别黏液纤维肉瘤更具侵袭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深在性囊性结肠炎(colitis cystica profunda,CCP)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发生在直肠的1例CCP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患者男性,25岁,距肛缘5 cm处直肠壁见一直径2 cm的隆起型肿物,组织学特征为直肠黏膜下层囊肿形成,囊肿内衬正常大肠黏膜上皮,囊内充满黏液.部分囊壁被覆上皮消失,在肠壁内形成黏液池.肠壁肌层、神经节和浆膜均未受累.结论 CCP是一种罕见的肠道病变,病因未明.因其临床表现(如肠道出血、腹泻、黏液便等)、内镜检查所见(肠道占位、溃疡等)与肠道的其它常见病变相似,尤其是在活检标本中,易与黏液腺癌混淆,引起误诊、误治,应引起临床、内镜及病理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3例肾脏原发性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 000余例肾脏肿瘤,其中3例肾脏原发性黏液性肿瘤,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呈囊性病变,囊壁均可见衬覆肠黏膜样腺上皮,细胞有明显异型性,肿瘤细胞内均可见黏液产生;3例腺上皮均形成乳头状结构.3例囊内均充满黏液,2例为多房囊样,2例囊内见实性肿瘤团块伴囊壁间质浸润性生长.临床有结石或其他导致尿路梗阻病史,常伴发血清CEA和CA199水平升高,术后降至正常.其中1例为马蹄肾同时发生黏液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AB/PAS、HID染色提示为不完全性小肠型肠上皮化生.结论 肾脏黏液性肿瘤是一种罕见尿路上皮来源肿瘤,其发病与尿路梗阻所致尿路上皮肠上皮化生有关,术后检测CEA和CA199水平有利于了解肿瘤转移与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腺胶样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 分析4例胰腺胶样癌的临床特点,对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和K-ras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4例胶样癌中3例发生在胰头部,患者均为男性;另1例在胰体尾部,为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56.5岁.其中2例首发症状为腹痛,1例为尿糖增高,1例为查体发现.3例大体形态为囊实性结节,囊内含黏液,1例大体呈实性.低倍镜下,纤维及胰腺组织中可见边界清楚的黏液结节,大的黏液湖中可见纤细的纤维结缔组织间隔成多个小黏液湖;肿瘤细胞漂浮在黏液湖中,呈小巢或条索状,或腺管状,也可看到印戒细胞漂浮其中.3例癌周可见肠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仅例1伴发胰胆管型IPM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例MUC2细胞膜阳性,1例MUC1阳性.3例中例1和例3发现K-ras基因突变,突变位点均位于12密码子Gly12Asp(GGT>GAT)和Gly12Arg( GGT> CGT).结论 胰腺胶样癌是少见的胰腺导管腺癌亚型,经常伴发于IPMN和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应与普通胰腺导管腺癌、印戒细胞癌及假性囊肿等病变相鉴别.免疫组织化学MUC2多阳性表达,MUC1多为阴性,K-ras基因突变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及随访结果。结果10例阑尾黏液性肿瘤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adnoma, MA)3例,黏膜上皮呈高柱状,分泌黏液,无明显异型性。阑尾低级别黏液性肿瘤( low grade apendiceal mucinous neoplasm, LAMN )5例,管壁可见无细胞或含少量细胞的黏液扩散至阑尾壁各层甚至阑尾外,其中1例伴有低级别腹膜假黏液瘤( low grade of peritoneal pseudomyxoma, PMP-L),腹膜病变组织学结构和细胞学特征与阑尾相同。阑尾黏液性囊腺癌( mucinous adnocarcinoma, MAC)2例,管壁可见腺管或筛状结构,细胞异型性较大,呈浸润性生长,1例伴有高级别腹膜假黏液瘤(high grade of peritoneal pseudomyxoma, PMP-H),腹膜黏液湖内可见多量异型性显著的黏液上皮细胞。结论阑尾黏液性肿瘤是一系列肿瘤谱系,其生物学行为取决于肿瘤性质和类型,准确且规范的病理诊断对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Brenner瘤(malignant Brenner tumor,M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卵巢M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63、7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和盆腔包块,肿块均位于右侧卵巢,呈囊实性,体积较大。镜下见实性区上皮巢大小不一、层次增多,细胞具有轻度异型性,与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相似,部分区域细胞巢排列紧密,细胞异型性大,可见明显间质浸润;囊性区囊壁内衬上皮细胞,可出现明显黏液上皮化生。免疫表型:CKpan、CK7、WT1、PAX-8均弥漫阳性;CK20、p63、ER、PR、CA125、p53及Inhibin-α均阴性;肿瘤间质浸润区细胞核Ki-67增殖指数约90%。结论卵巢MBT是一种罕见的卵巢上皮性肿瘤,预后较差,需与卵巢原发或转移性移行细胞癌、交界性Brenner瘤及卵巢黏液性肿瘤鉴别,确诊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11.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2,(6):561-563
肝脏黏液性肿瘤是一种囊性、上皮性肿瘤, 罕见, 每年每20万~100万人中发生1例, 占肝脏囊肿约5%, 几乎只发生于女性, 发病年龄28~76岁, 完全切除后, 预后良好。我们报道2例肝脏黏液性囊性肿瘤, 总结临床特征, 探讨鉴别诊断要点。2例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分别为32和64岁, 均予手术切除。组织学呈囊性结构, 囊壁衬覆黏液上皮, 呈单层柱状、立方或扁平状, 上皮下为卵巢样间质, 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 (ML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观察 4例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的临床病理表现 ,并系统复习文献 ,讨论其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 :4例均为女性 ,镜下共同特点为多个高度扩张的囊腔 ,其内充满黏液 ,囊腔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 ,部分区域腺上皮增生呈乳头状 ,囊内黏液可溢入间质 ,其中 1例伴黏液腺癌。结论 :MLL为一种连续的病变过程 ,可伴发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甚至黏液腺癌 ,诊断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13.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应用常规病理、免疫组化方法观察1例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物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组织学特点是排列呈管状的上皮样细胞,片状的梭形细胞和黏液性间质,无明显核的异型性,缺乏坏死。免疫组化:CK、EMA、vimentin阳性,SMA、desmin、S-100蛋白、HMB45等阴性。结论 肾脏黏液性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WHO新确定的一类罕见的低度恶性肾上皮性肿瘤,预后较好,要与后肾腺瘤、肉瘤样癌和集合管癌等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 ,14岁。因腰疼伴左下肢疼痛、麻木 1个月入院。查体 :脊柱生理弯曲消失 ,腰4~ 5棘突有压痛、叩击痛 ,并向左下肢放射 ,双侧膝腱反射亢进 ,跟腱反射减弱。CT示 :腰4椎管内囊性肿物 ,边界不清。临床诊断 :椎管内囊肿。  病理检查 眼观 :囊性肿物 2 5cm× 1 5cm× 1cm ,表面破碎 ,切开单房 ,内充满黏稠液体 ,囊壁厚薄不均 ,内壁大部分光滑 ,厚壁处切面微黄。镜检 :囊壁内大部分衬覆纤毛柱状上皮 ,部分化生为鳞状上皮 ,囊壁内间断可见束状排列的平滑肌组织 ,厚壁微黄处分布较多黏液腺 (图 1,2 )。  病理诊断 :支气管源性囊肿。 …  相似文献   

15.
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6例MCN均行B超或CT检查。除1例外,均作了手术切除治疗。对6例(MCN)作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6例MCN中,女性4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47岁,均位于胰腺体尾部。黏液性囊腺瘤(MCA)3例,囊壁内衬高柱状黏液上皮,上皮周围可见卵巢样间质组织;黏液性囊腺癌(MCC)3例,黏液上皮 有不典型增生,均有囊壁或胰腺组织的浸润,1例上皮周围可见卵巢样间质。CEA和CK 7在上皮中均阳性,c-erbB-2均阴性,间质SMA均阳性。结论:胰腺MCN是好发于中年女性的少见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胰腺体尾部。MCA内衬高柱状上皮,上皮外来卵巢样间质包绕;MCC上皮细胞有不典型增生, 浸润性生长。MCN手术切除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腺内副脾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 in intrapancreatic accessory spleen, ECIPA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ECIPAS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影像学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29~57岁,平均43岁,均为体检发现。胰腺CT及PET-CT均提示:胰尾部囊性或囊实性占位,囊肿最大径2.0~8.0 cm,平均4.4 cm。眼观:胰腺组织内见单发边界清楚的囊肿,单房5例,多房2例,囊壁均光滑,部分呈暗红色,囊内容物为清亮液3例、胶冻样物2例及凝血样物2例。镜检:囊壁可分为三层:单层立方上皮或非角化鳞状上皮,无其他皮肤附属器结构;纤维囊壁组织,无卵巢样间质,厚度不均;异位的脾脏组织,红髓和白髓结构清楚,可见脾小体。结论 ECIPAS是一种极为少见的胰尾部囊性病变,影像学表现易误诊,病理形态典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黏液型滑膜肉瘤(myxoid synovial sarcoma,M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MSS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分子病理学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性,例2女性。年龄分别为71岁及15岁。例1肿物位于左下腹,例2肿物位于左侧额颞叶。镜检:例1低倍镜下肿瘤呈结节样,结节内肿瘤由细胞疏松区与致密区组成。疏松区细胞呈漩涡状、束状、片状排列,间质见大量黏液样基质,细胞异型性明显。致密区细胞丰富,瘤细胞呈束状、鱼骨样排列。例2肿瘤由细胞疏松区及致密区组成,两者间相互移行。疏松区细胞呈疏松网状、片状排列,间质见大量黏液样基质。部分区域见少量上皮样细胞,呈小簇状分布。致密区细胞丰富,呈束状、片状排列。未侵犯脑组织。免疫表型:例1,BCL-2、vimentin阳性,α-SMA和EMA部分细胞阳性,CD34、CD57、S-100、CD117、PLAP均阴性。例2,BCL-2阳性,Myo D1胞质阳性,GFAP、Olig-2、EMA、Syn、CD99、Cg A、S-100、Myogenin、STAT6、CD34、desmin、α-SMA均阴性。分子病理学检测:2例均检测到SYT-SSX融合基因。结论 MSS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确诊主要依靠分子病理学检测,临床与病理均需与黏液型纤维肉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等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联合放疗为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浅表肢端纤维黏液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例发生于右手食指末端的浅表肢端纤维黏液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男性,78岁,因右手食指末端肿块伴疼痛就诊。术中见肿块累及甲床,深至骨膜。大体可见肿块界限不清,直径约2 cm,切面灰白色,实性,质韧。镜下肿瘤位于真皮层内,无包膜。肿瘤实质由星形及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组成,肿瘤细胞杂乱排列于间质中,部分区域呈席纹状及束状排列,间质呈黏液样及黏液胶原样。黏液样基质内见较丰富的纤细血管,并见散在的肥大细胞。肿瘤细胞温和,轻度异型。肿瘤无坏死,未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CD34、CD99均呈弥漫阳性,EMA灶阳性,S-100、HMB-45、SMA、MSA、desmin、GFAP和CK均呈阴性。术后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浅表肢端黏液瘤是一好发于指趾末端的软组织肿瘤,熟悉其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与其他发生于指趾的软组织黏液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7~59岁,平均45岁。5例肿瘤位于左侧卵巢,5例位于右侧卵巢。肿瘤最大直径5~13 cm,切面以囊性为主,囊壁内侧见大小不等的乳头状赘生物,囊内含黏液或黏稠胶冻样物。肿瘤组织主要由子宫颈管型黏液上皮及浆液性上皮组成,肿瘤细胞呈腺样、粗大球茎状或乳头状排列,轻~中度异型,核分裂象不易见,肿瘤间质内见特征性中性粒细胞浸润。6例肿瘤伴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合并良性附壁结节,2例合并子宫内膜样癌。免疫表型:肿瘤细胞PAX-8、CK7、ER均呈阳性(10/10),PR阳性(7/10),CK20、CDX2均呈阴性(10/10),WT-1阴性(9/10),Ki-67增殖指数1%~10%。10例患者FIGO分期ⅠA期2例,ⅠB期1例,ⅠC1期4例,ⅠC2期1例,ⅠC3期2例。术后随访12~55个月,除1例在29个月盆腔包块复发以外,其余9例均未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卵巢交界性浆黏液性肿瘤相对少见,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800多例化学致癌物诱发的大鼠鼻咽癌切片材料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根据化学诱癌过程中病灶的不同特点,其病变可分五种类型:(1)增生.上皮层内细胞数目增加,层次增多,而细胞形态、排列正常;(2)异型增生.除增生病变外,细胞形态、排列极性均不规则,有一定程度的异型性,其增生方式可呈内生型、中间型及外生型;(3)原位癌.病变波及上皮全层,细胞形态和排列异常,但未穿透基底膜;(4)早期浸润癌.癌变细胞呈条索状,花边状及扇形排列并向上皮下组织浸润;(5)浸润癌。大多为分化较好的鳞癌,也有低分化的,其中一例细胞呈泡状核外观,一例细胞呈梭形,类似人鼻咽癌的泡状核细胞癌和梭形细胞癌。文中还根据大鼠鼻咽的解剖组织学特点,讨论了观察病变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