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注射剂临床使用有关事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永新  徐乃焕 《中南药学》2004,2(6):374-376
注射用药作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在临床诊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注射用药时应考虑药物的理化、药理特性和患者的疾病状态,采取不同的注射途径,选择适当的溶媒、药物的剂量、药液的浓度、注射的速度、药物之间的配伍、注射部位并发症的处理等内容,对于保证药物疗效,减少药源性疾病和药害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从而减少相关的医疗事故及医患纠纷至关重要.笔者参考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大剂量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血糖不达标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关注对这部分患者的管理与指导。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单纯以各种类型胰岛素注射为治疗方法的且单次注射剂量在25单位以上的患者128例进行调查,了解患者胰岛素注射技术存在的问题。结果患者大剂量注射胰岛素血糖不达标的原因,128例患者中有76.5%的患者未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自行增加胰岛素剂量,造成大剂量注射而血糖不达标,浪费药液问题严重。结论针头的重复使用及缺少有计划的设置糖尿病教育项目是患者注射技术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养血生发胶囊、胱氨酸、维生素B6;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倍他米松和盐酸利多卡因局部注射和三磷酸腺苷(ATP)穴位注射,观察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斑秃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疏风养血的作用,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6.
注射用药使用不当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金山 《天津药学》2002,14(2):31-33
临床治疗中按照药品理化、药理性能和患者疾病状态,采取不同的注射途径及方法施药于患者是医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掌握药物的理论知识,提高用药技能,防止用药失误,对于保证药物疗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确选择抗菌药物的注射途径和注射溶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安全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用药失误的发生,本文参考了有关文献和药学书籍及药品说明书,结合临床用药实际,进行汇总、分析和阐述抗菌药物的正确注射途径和注射用溶媒,使临床用药趋于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臀部不同部位肌内注射疼痛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肌内注射患者100例,将同体左侧臀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两个部位作为肌内注射部位,份2d进行肌内注射,每天采用不同肌内注射部位,比较2d疼痛发生情况。结果选择臀中肌及臀小肌为肌内注射的疼痛程度与选择臀大肌为肌内注射的疼痛程度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短期肌内注射的患者,选择臀中肌及臀小肌为注射部位,可以减轻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一次性注射用具和玻璃注射用具对输液微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性注射用具因使用方便 ,防止临床交叉感染 ,减轻消毒供应室的工作量而被医疗单位广泛使用。为了临床用药安全 ,我们除对本院的输液进行细菌、热原、不溶性微粒检查外 ,同时不定期对本院使用的注射用具进行细菌、热原、不溶性微粒项目检查 ,以考察其质量。结果显示一次性注射用具在细菌、热原方面均符合质量要求 ,但在不溶性微粒方面除一次性输液滴管符合规定外 ,其他不同规格的一次性注射器的不溶性微粒都超过《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附录的规定。1 仪器、实验用具及用液1 1 仪器 ZWF— 4C注射液微粒分析仪 (天津天河医疗仪器研…  相似文献   

10.
吴世民  张咸伟 《医药导报》2008,27(9):1049-1051
[摘要]目的比较子宫全切除患者术后硬膜外、静脉与皮下自控镇痛(PCA)的临床效应和对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子宫全切术的患者90例,术后患者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静脉镇痛(PCIA)和皮下镇痛(PCSA),并根据不同的镇痛方法分为3组:硬膜外镇痛组(E组)、静脉镇痛组(I组)和皮下镇痛组(S组),每组30例。患者术毕缝皮时接镇痛泵开始用药。术后48 h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评分来观察各组镇痛效应;并抽血测定术前1 h、术后4,16,48 h皮质醇和β 内啡肽的含量。结果3组患者术后48 h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4 h各组患者皮质醇和β 内啡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术前1 h(P<0.05);术后16 h I组与S组患者皮质醇和β 内啡肽的含量显著高于E组(P<0.05);而术前1 h和术后48 h各组之间的皮质醇和β 内啡肽含量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患者术后硬膜外、静脉与皮下自控镇痛均可达到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而硬膜外自控镇痛在抑制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方面优于静脉与皮下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11.
赵正清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370-2371
胰岛素笔是将注射器和胰岛素合二为一的注射工具,其操作简单、携带方便.在任何地点、时间均可以迅速、准确地完成注射过程。对胰岛索笔的注射技术及相关知识的掌握,关系到糖尿病治疗方案能否执行及执行效果。而胰岛素笔的不当使用时有发生,长期注射势必影响胰岛素的实际用量。  相似文献   

12.
张世蔚  孙玉蓝 《医药导报》1996,15(4):200-201
本文报道康赛宁经瘤内、腔内、穴位注射及静脉滴注等途径治疗40例癌症病人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儿童预防接种中安全注射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安全注射问题直接关系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与成长。为了找寻更加合理优化的安全注射方法,进一步推进计划免疫安全注射工作的开展,2005年1月~2006年6月,我院在以往预防接种的基础上,着重强化了安全注射问题,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预防接种中安全注射工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在脑梗死治疗上的疗效,并探讨该药主要成分三七总皂的药理作用。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治疗,两组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以及不良反应统计。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塞通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方便、价廉的优势,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The WAND无痛口腔局麻注射仪在牙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修文  欧勇 《贵州医药》2004,28(1):72-73
在牙体病、牙髓病、根尖周病、活髓牙烤瓷冠修复牙体预备以及拔牙等牙科治疗中,都需无痛操作才能完成。然而,沿袭多年的针管式手动注射器使针刺入组织及注射流速高于机体痛阈而产生疼痛。疼痛可引起患者对注射产生恐惧,心血管病患者疼痛及紧张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牙科无痛注射技术是十分重要的。2002年,我科引进了美国Milestone公司研制的The WAND无痛口腔局麻注射仪应用于临床。现就The WAND无痛口腔局麻注射仪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The WAND无痛口腔局麻注射仪与手动注射的比较、The WAND的临床应用等几方面进行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生物技术药物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生物技术药物给药系统按其途径分为注射和非注射两大结药系统。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谭美英 《北方药学》2015,(10):177-178
目的:探讨采用两种不同注射方法对降低肌内注射患者疼痛程度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接诊的84例需接受肌肉注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注射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旋转注射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旋转注射法可有效降低肌肉注射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也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黄连注射剂静脉给药对猫的急性降压作用,为该注射剂设立降压物质检查提供依据。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降压物质检查法”,对不同企业生产的不同双黄连注射剂剂型按不同剂量静脉给药,观察并记录降压作用。结果:双黄连注射液1mL·kg^-1(与临床人用量相当)、双黄连静脉输液1mL·kg^-1(1/10临床人用量)、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和粉针)12mg·kg^-1(1/5临床人用量)对麻醉猫静脉注射给药,结果表明双黄连注射剂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同时表明注射速度和浓度直接影响双黄连注射剂的降压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19.
护士是各种肌内注射治疗的实施者,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发现各种影响因素直接关系药物治疗效果,总结如下。1药物配制的影响1.1 溶媒问题 临床使用的稀释液启开后使用时间长达8-24小时,有的护士为避免反复穿刺而将针头插在瓶塞上不拔,针栓也不加盖,瓶内溶液通过针孔暴露于空气中,给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因此护士应加强无菌观念,对启封后的溶媒应注明启封时间、日期,使用时间勿超过4小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穴位,解剖位点注射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分析。方法依据患儿症状,辨证论治,对42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给予穴位注射及解剖位点药物注射,同时给予推拿按摩及运动疗法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治疗有效率95.2%。结论穴位,解剖位点注射是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