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2003年1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72例ADHD儿童进行评定,根据父母教养方式中对儿童的责打次数分为“不打”,“有时打”和“经常打”3组。结果被父母责打的ADHD儿童比不挨打的儿童存在更多的行为问题。结论ADHD儿童与父母教养方式有重要联系,对ADHD的追踪研究发现不良环境因素对ADHD的结局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神经症类患者防御方式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症类患者防御方式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符合CCMD-3第四大类患者33例,正常对照组33例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神经症类患者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方式和中间型防御方式,较少采用成熟防御方式,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中,研究组的“父亲惩罚,严厉因子”,“父母偏爱被试因子”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父母惩罚,严厉因子”,“父母偏爱被度因子”,“父母拒绝,否认因子”与其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显著相关;“父母惩罚,严厉因子”,“父母拒绝,否认因子”,“父亲过度保护因子”,“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母亲偏爱被试因子”与其中间型防御机制显著相关。结论:神经症类患者的防御方式与其父母教养方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金悦春 《康复》2014,(4):50-51
近日,一名“80后”男孩给父母手绘的一份图文并茂的“微信操作说明书”走红,贴心的举动让很多人感动。与此同时,另一些年轻人抱怨父母在微信圈中过分关注自己的一言一行,实在令自己吃不消,这也得到很多人的共鸣。父母和子女之间需要沟通,也需要理解和尊重。其实,沟通就像跳双人舞,不管用何种形式都需要交流双方的共同协作。微信只不过是科技时代的产品,它不能在实质上改变沟通的本质,沟通需要用心交流。  相似文献   

4.
广美 《家庭护士》2007,(2):88-89
宝宝乖巧的时候。做父母的总觉得很幸福。可小东西在公共场合连哭带闹、满地打滚的时候,足以让任何父母感到颜面扫地。别着急,那些“小暴君”并非不可驯服——[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探讨一个癌症家庭因孩子罹患淋巴癌后其父母对其教养态度及行为改变的因素。笔者于某医学中心儿科病房实习期间,观察整个家庭于患儿住院期间父母亲与患儿的互动模式。结果发现,罹患癌症患儿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会因患儿罹患癌症的疾病而有“父母亲准许患儿对父母生气”、“父母亲较会宠爱患儿”及“父母亲无法制定一套应遵守的生活规定来教育患儿”等3点明显的状况出现在此次照护患儿个案的家庭中;此篇文章研究结果,期可作为儿科病房护理人员在临床上照护此类癌症患儿以及未来发展父母亲教养患儿态度的架构之参考。  相似文献   

6.
徐红霞 《当代护士》2005,(12):42-43
十五岁初中毕业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市卫校,成为我们村第一个“飞出穷山沟的金凤凰”。能跳出“农门”,对于一个偏远地区的农村女孩来说,是人生命运的一次重大转机。从此,我将不再同周围大多数农村女孩一样,别无选择地生活在早婚早育,然后终其一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亲友们纷纷赶来祝贺,父母还特地地备了酒席表示庆祝。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乐得合不拢嘴,自然,  相似文献   

7.
小儿外科手术,患者年龄小的只几天,大的十来岁,对父母的依赖性特别强。特别是有些独生子女,非常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如意就会大闹情绪。由于手术时要与父母、亲人分开,害怕、啼哭、吵闹是常见的表现,一般不会与医护人员配合。因此,缩短与父母分离时间是小儿外科手术加强术前术中配合和护理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父母的言传身教,“子承父业”现象在中国较为普遍,体育教师家庭出名运动员,演员家庭出电影明星,自由撰稿人家庭出名作家……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接吻     
人类的新生命始于男人的精子和女人的卵子相互结合的一刹那——人们把这称之为“生命的接吻”。的确,生命就是在这辉煌的瞬间启动的,父母遗传给后代的种种性状和物质也是在此时“定格”的。真所谓“一吻”定乾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武装警察部队医学生的人格特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于2004-04对来自军人家庭的武装警察部队医学生中随机抽取护理专业与检验专业180人进行测试。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问卷,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分量表,即“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和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分量表,即“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艾森克人格问卷有85项,由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掩饰倾向4个分量表组成。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包括20个条目,分为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两个因子。采用4级评分(0,1,2,3)。进行团体测试,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结果:发出问卷180份,回收合格问卷176份,有效率97.8%。①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人格问卷中内外向分和掩饰倾向分正相关,与神经质分和精神质分负相关(P〈0.01)。父母亲严厉、惩罚与神经质分和精神质分正相关,与掩饰倾向分负相关(P〈0.01)。母亲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偏爱与神经质分正相关,而与掩饰倾向分负相关(P〈0.01或P〈0.05)。父亲的偏爱和母亲的惩罚、严厉与内外向分负相关(P〈0.05)。②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积极应对正相关与消极应对负相关(P〈0.01)。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惩罚、严厉、偏爱与消极应对正相关(P〈0.05)。③内外向分和掩饰倾向分与积极应对正相关,与精神质分负相关,神经质分和精神质分与消极应对正相关,与掩饰倾向分负相关。结论:武装警察部队医科学生母亲的养育方式与他们的情绪稳定、精神质和掩饰倾向的关系更为密切。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在父母的养育方式中作用最为突出,对子女形成良好的人格和有效的应对以及心理健康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九年了,母亲去世也已整整二十年了。 这九年里,记不清有多少次看到别人带着孩子,拎着东西回父母家时,我也禁不住有回家一一回父母家的冲动,也盼望着有飘香的饭菜在等着我,有父亲—脸亲切的皱纹在等着我。看着别人从父母家进进出出,我常常忘了自己早已是没有“家”的人,心中感受着属于别人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父母对孩子发热危险性的曲解,往往可能引起不必要的会诊或住院。皇家Oldham医院对就诊于儿科的392名患儿父母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尽管英国国家卫生局(NHS)指出,液晶前额温度计不准确已很少使用,但几乎一半的父母仍在使用。大多数父母说他们不会使用玻璃温度计。30%的父母不知道人体正常体温,而且他们认为发热未超过38℃的儿童就应进行治疗。几乎2/3父母说他们治疗发热时使用扑热息痛和海绵擦浴。扑热息痛类退热药是通过调低下丘脑的“恒温点”而起作用。但海绵擦拭这类物理方法降低体温通常作用相反,因为…  相似文献   

13.
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的健康牵动着父母的心,孩子的高矮胖瘦都成了家长的“心病”,身高来自于父母遗传因素占85%~90%^[1],而体重、胖瘦的问题营养状况与儿童的饮食行为有关,其饮食行为的形成决定了儿童的健康及至一生,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秋苑  静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8):123-125
目的:分析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影响因素和干预现状。资料来源:检索PubMed 1998—01/2005—10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父母心理健康状况相关文章,检索词“mentalpetardation,parent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同时检索CNKl 1994—01/2005—10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父母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的文章,检索词“精神发育迟滞,父母,智力残疾”。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父母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影响因素和干预现状相关的文献。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4篇关于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父母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影响因素和干预现状相关的文献,36个实验或临床研究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8篇为重复性研究。 资料综合:关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父母的心理状况主要存在3种观点:第1种观点认为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父母养育压力大,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第2种观点认为,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正常儿童的父母没有明显差异。第3种持长期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孩子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时,父母表现为抑郁,感到养育压力大,经过长期的调整,他们由消极到积极,欣然接受儿童,抑郁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多数获得满意的调节。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行为问题、残疾的严重程度、家庭支持和不健全的家庭功能、社会支持等是影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父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而且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社会支持服务、群体干预、同伴教育模式以及对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行为的干预等方法对改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父母的情绪有一定的效果。 结论:影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父母的情绪因素是多方面,过程是复杂的,不同的模式导致不同的结果,需要用多种测验方法来正确描述这一复杂的反应。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来加强对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父母压力干预的基础证据研究。  相似文献   

15.
消除父母对哺育早产儿的恐惧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的母亲出现哺育恐惧症是因为她们仅仅接受了NICU护士单一的指导。一位母亲说“护士展示给我如何抱孩子,以便注视孩子的脸部,还说“你要对孩子有所暗示,读懂他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并知道如何喂养”这些建议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天书,太难理解了”。据报道,每8个新生儿中就会出现1个早产儿,教会父母如何哺育是儿科护士的核心任务。哺育技术干预可以使婴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并加深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心理卫生知识认识的提高,以往被认为是“道德问题”或“司法问题”如少年家庭内暴力,一组以患反复辱骂殴打和暴力攻击其父母及祖父母(尊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日渐被重视。  相似文献   

17.
肖光 《家庭护士》2007,(9):86-86
六至十二岁年龄阶段,是孩子的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最易出现行为问题的时期。父母反映孩子最多的是:“我感到恼火的是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拖沓得很!”或“我最头疼的是我的孩子太任性了。”  相似文献   

18.
宝宝会“皮肤饥渴”,年轻的父母有没有给予他(她)足够的肌肤爱扶和触摸呢? 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证明,婴儿抚触能够促进婴儿体格、心理及情感的发育,使宝宝健康成长。据报道,“婴儿抚触”已让300万新生儿受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李辉  李琳 《临床医学》2010,30(3):F0003-F0003
1病例报告 患者,女,28岁,已婚,浙江嘉兴人,因“反复咳嗽咳痰咯血17年,复发4d”于2009年9月21日入院。既往确诊有“支气管扩张、鼻窦炎、鼻息肉”17年,结婚3年未育,父母属近亲结婚,其妹现年22岁,于9年前诊断患有“双肺支气管扩张、鼻窦炎”,无内脏反位,未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新生儿医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然而预后却可能出现眼盲、心理发育延迟、神经功能紊乱等后遗症,以及反复住院等事件。“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内涵上秉承了整体护理的概念,护理人员综合考虑早产儿生理的、心理的、社会和精神各方面的状态和相互关系,通过指导其父母的全程参与照护早产儿,使早产儿各方面都能达到完美状态。该模式可提高父母的育儿知识,促使父母情绪和育儿行为的改善,最终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