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蛾眉蕨贯众的化学成分,以期阐明蛾眉蕨贯众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 采用乙醇提取,溶剂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法及重结晶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特征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首次从蛾眉蕨贯众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去甲氧基荚果蕨素(1)、5,7,3’-三羟基击,8-二甲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2)、豆甾-4-烯-3,6-二酮(3)、坡那甾酮A(4).结论 化合物1、2、3、4均为首次从蛾眉蕨贯众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渐尖毛蕨Cyclosorus acuminatus(Houtt.)Nakai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MCI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渐尖毛蕨全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柯伊利素(1)、山奈酚(2)、木犀草素(3)、金丝桃苷(4)、山萘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5)、芦丁(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胡萝卜苷(8)、豆甾醇(9)、β-谷甾醇(10)、莽草酸(11)和原儿茶酸(12)。结论: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9,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3.
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藏民族药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使用常压硅胶柱层析法对镰形棘豆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NMR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染料木素(Ⅰ)、7-羟基二氢黄酮(Ⅱ)、苯乙基肉桂酰胺(Ⅲ)、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Ⅳ)。结论化合物Ⅲ为首次从镰形棘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分离、鉴定刺五加果实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ODS开放柱和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分离,并通过NMR和MS等谱学技术确定结构。结果: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3)、术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7,3’-O-β-D-二葡萄糖苷(5)。其中化合物2~5为首次从五加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术犀草素(1)、木犀草素-4’-O-β-D-葡萄糖苷(2)、术犀草素-3’-O-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4),木犀草素-7,3’-O-β-D-二葡萄糖苷(5)。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蔓荆子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Sephadex LH-20色谱柱、聚酰胺柱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对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蔓荆子7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蒿黄素(1)、4'-羟基-5,6,7-三甲氧基黄酮(2)、蔓荆子黄素(3)、5,4'-二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4)、山奈酚(5)、槲皮素(6).结论 化合物2和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藏药蕨麻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色谱及HPLC制备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应用化学反应、热分析、光谱与电磁波谱综合解析,特别是一维和二维超导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蕨麻首次分离纯化的3个化合物单体为五环三萜皂苷类成分,即2,α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酸-28-O-β-D-葡萄糖苷(24-deoxy-sericos ide,Ⅰ)、2,α3,β19β-三羟基-乌苏酸-28-O-β-D-吡喃半乳糖苷(anseri-nos ide,Ⅱ)和2-羰基-3,β19α-二羟基-乌苏酸-28-O-β-D-葡萄糖苷(2-oxo-pom o lic ac id-βD-g lucopyranosy l ester,Ⅲ),其中化合物Ⅱ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蕨麻苷)。结论此3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蕨麻中分离得到,其中蕨麻苷经鉴定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金叶子(Craibiodendron yunnanese W.W.Smith)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65%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金叶子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儿茶素(catechin)(1),3,3’,4’,5,6,7,8-heptahydroxyflavan(2),十五碳酸(3),槲皮素(quercetin)(4),乌苏酸(3β-hydroxyurs-12-en-28-oic-acid)(5),棕榈酸(palmitic acid)(6),Benzoicacid,4-[2-(4-methoxyphenoxy)ethyl(]7)。结论:化合物1,2,3,5,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单体化合物用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鉴定为三十一烷醇(Ⅰ)、正二十四烷酸(Ⅱ)、β-谷甾醇(Ⅲ)、1-羟基-7-甲氧基酮(Ⅳ)、优酮(Ⅴ)、1,6-二羟基酮(Ⅵ)、8-姜酚(Ⅶ)、6-姜酚(Ⅷ)、6-姜烯酚(Ⅸ)、1-去氢姜辣二酮(Ⅹ)、3,5-二酮-1,7-二-(3-甲氧基-4-羟基)苯基庚烷(Ⅺ)、(3S,5S)-3,5-二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癸烷(Ⅻ)。结论化合物Ⅰ~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Ⅵ为首次分离得到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蒙古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多种波谱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共分离得到了12个成分,分别为(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化合物1)、(6aR,11aR)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2)、(3R)8,2’-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烷(化合物3)、龙胆黄素(化合物4)、大黄素(化合物5)、熊果酸(化合物6)、黄芪皂苷II(化合物7)、异黄芪皂苷II(化合物8)、黄芪皂苷VII(化合物9)、黄芪皂苷IV(化合物10)、黄芪皂苷I(化合物11)和大豆皂苷I(化合物12)。结论:以上化合物中龙胆黄素为首次从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大黄素、熊果酸、黄芪皂苷VII和大豆皂苷I为首次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仙人掌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仙人掌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层析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应用多种波谱技术,结合文献对照,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仙人掌肉质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 (1),3,4-二羟基苯甲酸 (2),槲皮素-3-O-甲基-7-O-β-D-葡萄糖苷 (3),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 (4),manghaslin (5)和山奈酚7-O-β-D-葡萄糖基 (1→4)-β-D-葡萄糖苷(6).结论: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泥胡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泥胡菜的化学成分。方法对泥胡菜全草的95%(体积分数)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紫丁香苷,水杨苷,尿囊素,绿原酸。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细梗胡枝子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e)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 对细梗胡枝子乙醇提取液的正丁醇部分进行反复分离纯化,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细梗胡枝子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苜蓿素(Ⅰ)、山奈酚(Ⅱ)、芹菜素(Ⅲ)、山奈酚苷(Ⅳ)、桑色素(V)、木犀草素(Ⅵ)、槲皮素-3-O-?-L鼠李糖苷(Ⅶ)、柯伊利素H-7-O-?-D-芦丁糖苷(Ⅷ).结论 Ⅰ、Ⅱ、Ⅲ、Ⅴ、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Ⅷ为首次从胡枝子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13.
大叶山楝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大叶山楝(Aphanamixis grandifolia)的枝叶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对大叶山楝枝叶的95%乙醇提取物分别经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分反复利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凝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MS和NMR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叶山楝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aromadendrane-4β,10β-diol(I),spathulenol(Ⅱ),eudesm-4(15)-ene-1β,6α-diol(Ⅲ),3α-cimnamoyloxykaur-16-en-19-oic acid(Ⅳ),phillygenin(V),3-methoxybenzoic-4-hydroxy acid(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未经炮制的广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Roxb.)Burtt et Hill)干燥成熟果实的体积分数为7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根据物理化学性质和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二甲氧基鞣花酸(3,3'-di-O-methylellagicacid,1)、鞣花酸(ellagic acid,2)、槲皮素(quercetin,3)、丁香醛(syringaldehyde,4)、香草酸(vanillic acid,5)、柠檬酸(citric acid,6)、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7)、没食子酸(gallic acid,8)。结论:化合物4、5为首次从南酸枣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韩续  陈飞虎  葛金芳  李宁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7,52(12):1833-1838,1844
目的 对鬼针草乙醇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并初步筛选出具有较好生物活性的单体.方法 用HPD 100型大孔吸附树脂、小孔树脂凝胶MCI、SephadexLH-20凝胶、硅胶等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经核磁解析并与文献比对鉴定结构.体外培养HSC-T6肝星状细胞和RAW264.7腹腔巨噬细胞,不同浓度(6.25、12.5、25、50、100 μmol/L)单体化合物刺激后,MTT法观察单体化合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测定单体化合物对RAW264.7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中共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乙酯(1)、异奥卡宁(2)、苏式-二羟基脱氢二松柏醇(3)、正二十八烷(4)、橙皮苷(5)、柚皮素(6)、芹菜素(7)、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8)、木犀草素(9)、麦芽糖(10)、没食子酸(11)、金丝桃苷(12),其中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1(6.25-100 μmol/L)可抑制HSC-T6细胞增殖反应,并显著减少RAW264.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浓度.结论 本研究从鬼针草乙醇提取物中分离12个单体化合物,其中2个为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9和11具有一定的体外抑制HSC-T6细胞增殖和RAW264.7细胞分泌TNF-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multicaulis Bunge.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对多茎委陵菜的70%乙醇提取物利用大孔树脂梯度洗脱和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吐叶醇(vomifoliol,1)、乌苏酸(ursolic acid,2)、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3)、2α-羟基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4)。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鬼箭羽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鬼箭羽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鬼箭羽药材用50%乙醇提取,AB-8大孔树脂纯化,利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聚酰胺柱色谱反复进行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测定,结合各种光谱、波谱等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鬼箭羽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芹菜素(1)、蒙花苷(2)、柚皮苷(3)、儿茶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多枝雾水葛拔脓消肿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Sephadex LH-20和ODS柱色谱、中压制备、HPLC制备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多枝雾水葛大孔树脂60%乙醇洗脱部位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7-二甲基-1-(2,3,4,5-四羟基戊烷基)-1,4-二氢喹喔啉-2,3-二酮(1)、芹菜素-6-C-β-L-阿拉伯糖-8-C-β-D-葡萄糖苷(2)、芹菜素-8-C-[α-L-阿拉伯糖-(1→6)]-β-D-葡萄糖苷(3)、刺槐苷(4)、山奈酚-3,7-O-α-L-二鼠李糖苷(5).结论 化合物1~5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包括1个生物碱和4个黄酮苷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宽叶大戟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法,对宽叶大戟全草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三十二烷酸(1)、蒲公英醇(2)、α-波甾醇(3)、羽扇豆醇(4)、β-谷甾醇(5)、白桦酸(6)、齐墩果酸(7)和桦木醇(8)。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宽叶大戟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